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630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杨一清叹息,“陛下,此皆罪臣之过,更与旁人无关,陛下不必如此动怒。”
  “啊,朕今天才知道你杨一清也是如此油滑之人呐。对朕的问题答非所问,其用心不就是不愿意挖坑给毛纪么?明白了,这应该就是官官相护四字吧?”
  “陛下!”王鏊大声疾呼。
  “闭嘴!”
  朱厚照是真烦这些长了十八张嘴的文官,他妈的,今天就一定要把这些人逼死。
  他走了下来,指着杨一清的脑袋再问,“事实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不能回答?你到底什么私心?”
  杨一清伏地泣曰:“皇上圣威之前,罪臣岂敢有半分私心?!”
  “那朕现在令你回答,这件事朕到底与你有没有沟通,有,还是没有?!说!”
  这样逼迫一个老臣的景象让人心惊。
  毛纪知道他是保不下来了,他一狠心,刚要开口。
  皇帝却转过身来指着他,“你不要想自揽罪责,相互作保,你的罪责,朕会给你!急什么!”
  “杨一清,你再让朕等你,莫怪朕不念往日旧情!”
  杨一清被逼无奈,只能回答,“陛下,陛下与罪臣,沟通过……”
  这话落地,很多人的心中就像敲了一声闷钟。
  朱厚照回过头来再逼毛纪,“你听到了吧?那么他现在不同意,这件事又当如何办?”
  以前他提出过一个叫《霸臣传》的东西。
  就是如刘大夏这类官员,跟君主意见相左,看似谏言,实则就是逼迫,因为皇帝只剩两个选择,要么听闻纳谏,要么就是背上恶名,他们会说你固执、说你刻薄、说你严苛……等等,都是这样一个套路。
  毛纪没办法,他也脱下官帽,痛心的说:“陛下,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哪敢呐。”朱厚照阴阳怪气,他咬着牙讲,“朕的大臣们可真是厉害,朕想做的事,大臣们得同意,不同意了便不能办,强行办了就致仕。朕同意致仕就是刻薄寡恩,好好好,都是忠臣,都是忠臣呐!
  当真是无趣的很,也好,朕这个皇帝不当了,你们来定吧。从今日起,你们人不要入宫,奏疏不要入宫,朕什么人也不见,什么话也不听。你们这些霸臣,不就是要朕当个傀儡嘛?朕成全你们。
  杨阁老,你还是内阁首揆,朕得收回成命,不收回成命,朕圣德就该没了。毛纪,你还是工部尚书,在你的话里,朕还能干什么呢?什么也不能干,就该使劲浑身解数征得你们同意才能办事,否则就是违背了君使臣以礼了呀。朕现在给你个痛快的,什么都照你们商定的办那多简单。”
  朱厚照起身就走。
  他今天如果强行以官官相护的名义收拾了这两人,那受害者是他们,施暴者就是皇帝。不管生拉硬扯什么罪名,肯定很多人会说皇帝苛责了。
  现在朱厚照不按套路出牌,被你们逼得没办法,所以不干了。这样施暴者就是他们。
  舆论场在他活着的时候不能丢,因为那不仅是评价,更是权力。
  这是权力的斗争。
  但他这番话是吓坏了这些臣子了,
  尤其是杨一清,他根本不在意自己的首揆是不是又回来了,而是焦急的劝道:“皇上!国之大事,不可任性如此,不可任性如此啊!”
  朱厚照却拉着尤址直接出乾清宫,并说:“无妨!无妨!满朝的忠臣,还不够么?国家大事在你们手中难到会坏?那你们算个哪门子忠臣?尤址,咱们走!把这乾清宫,让给他们!”


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一代的霸臣
  暴力与残忍从来都不曾真正起过作用。
  朱厚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想像自己的祖父一样,明明有扫除犁庭之功,最后却还是逃不过文人的那张嘴。
  他这一步退后,是选择让他们留在原位,自己缩回手中的刀。
  这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成片的官员选择致仕。
  这帮老学究还是很难对付的,你以‘致仕后,不可轻易起复’来威胁他们,长期来看是打破利益逻辑,肯定是起作用的,但短期会刺激一部分人激烈行事。
  而且朝堂上都是趋炎附势之辈,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这些年来朱厚照自己所任用的人,虽不乏严嵩、王琼之流,但大多也都是品德端正些的。
  长江、黄河都要有,少了一个,另一个就要泛滥了。
  所以要少些刺激,以免局势超脱掌控,而朱厚照不喜欢那种感觉,他要一切尽在手中。
  现在杨一清的职位都保留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必再请辞,而且这个时候请辞,朱厚照也只会是一个批示,四个字:内阁阅办。
  如此,对于朝堂整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至于继续占据舆论高地,当然也是最为重要的目的。
  皇帝这样走了,乾清宫众多官员面面相觑起来,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走吗?必然不行。
  这个时候王鏊得拿主意,他说道:“皇上如何能不见臣子?臣子更不能不拜见皇上。今日这宫,是出不得的。”
  “对,陛下一时之气,绝非是真的要撒下手来。”顾人仪也赞同,“我等与诸位阁老一起在宫前跪请,陛下不见,我等万不能离去!”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这可不是谈恋爱,对方不理你,你一生气也不理对方。现在必须是骂骂不走、撵撵不走的态度。
  但对于杨一清和毛纪来说就有些尴尬。
  按照道理来说,皇上最后亲口说了,杨一清还是首揆,毛纪还是工部尚书,但他们真的能自己以这个身份来行动吗?
  “济之,介夫。此事皆因老夫而起,自然是由老夫一力担之。陛下那边,老夫去请罪,哪怕是拼了性命不在,也一定将陛下请出来。”
  毛纪也不能脱身,“下官也惹怒了皇上,下官陪阁老一同去。”
  什么官职暂先不提,这个时候不能出宫,这个共识还是有的。
  不过等这群老头儿起身、腿上的麻痹感稍好些,尤址竟然又在宫门外出现。
  “各位大人,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杨一清拱了拱手,“臣子触犯龙颜,犯下大错,自然是要去君前请罪。”
  “陛下口谕,各位大人立刻出宫,不准逗留!”
  “尤公公!”顾人仪急了,“九州万方、百兆生民皆系于陛下一身,陛下一时动怒,我等都能理解。但如何能让君臣相隔、不再相见?这种时候我们是万不能离宫的。”
  尤址还算平静,他淡淡的反问:“那顾少府决定怎么做?再逼着陛下改变主意?”
  顾人仪脸色一变。
  这叫什么话,怎么又是逼?
  “这不是逼,而是示君主以忠心、诚心!”
  “这如何不是逼?照顾少府的意思,自此时不再出宫,除非等到陛下回心转意,这不就是以自己的性命逼迫皇上?”
  “我等绝无此意!”
  “你没有此意是你的事,陛下便是会觉得你是以性命想逼。便如毛尚书所言‘乞顾少府稍想’。”
  故作摆手,“总之,我们今日不能出宫!”
  “顾少府是要抗旨?!”尤址的话开始严厉起来。
  “公公!”王鏊上前劝说,“公公侍奉陛下多年,一定是了解陛下的。陛下一代中兴之主,平日里最看重国事,又怎么会忽然之间诸事不问?这定是陛下的气话。公公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当此之时,应当与我等协力,尽快的让陛下消了火才是。”
  “如何消火?如顾少府所说,这个时候再抗一次旨,逼着陛下把刚刚的话给改了,这样消火?”
  众人略微沉吟起来。
  火上浇油似乎也不对。
  王鏊再动心思,“公公常年在陛下左右,一定有办法。”
  “做奴婢的只有听命的份儿,能有什么办法?陛下交代了,如果各位要问,就说:既然皇帝自己拿主意的事情不能做,一定得征得各位大人同意,那不必再请见于朕,各位大人自己商定着办吧。杨阁老,西北扩建诸城的事,都办好了?没办好就赶紧回内阁去。王阁老,小杨阁老也都有各自的差使吧?其他各部尚书,既然一心为国,忠心耿耿,那便听旨出宫,回部衙办事。”
  尤址又招了招手,这乾清宫的外边儿一下来了不少侍卫,“若是各位大人仍然执意强留,陛下下旨,就是绑也给各位绑出宫。”
  “这!”
  所有人傻了眼,没想到皇帝决心到这种地步。
  朱厚照才不会留着他们在宫里长跪呢,王炳的事情给他一个警醒,这帮人平时看着嘴挺利索,脑子也很精明,但毕竟岁数大了,现在这季节天气也冷,万一跪死一两个,那又是他比较被动了。
  现在就是争抢‘受害者’的位置。
  “不行!我要见陛下,我不走!”
  尤址视线一偏,“来啊,把毛尚书抬回工部。毛尚书,您可得可怜可怜这帮侍卫,陛下交代了,出了宫跪在宫门前也不许,你来一趟,他们就得抬你一趟,不容易的。”
  说着就开始动手。
  几个大汉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么一百多斤的肉给抗了起来。
  毛纪急了,“怎可如此?怎可如此!这有辱斯文呐!”
  喊是没用的。
  “得罪了,毛尚书!”
  尤址再回过头来看其他人,他也劝了一句,“陛下如今正恼火,说什么都是无用的。还是别为难咱家这个当奴婢的了,难道真要一个个抬出去?”
  朱厚照这个做法和那个万历闹脾气不上朝不是一回事,那老小子是真的铁了心不见大臣,但在他这里,这只是一个手段而已。
  以此来让人知道,朝堂上的某些人也有‘霸臣’的作风。
  事情传到外面,倒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尤其是没有参加此次朝会的张骢,原本他以为总要有几个人会动动的,当然他没想过杨一清直接‘折’了,但到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无人受伤,这就奇怪了。
  等到再听下去。
  张骢猛得一下怒拍案桌,“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忠臣?!哪有这样的朝廷?!天子不能任其心意做自己的事,不答应便要被说有伤圣德,便是刻薄寡恩,这些人眼中还有君臣之别吗?!必须找人参他们一本!杨一清、毛纪之流和当年的霸臣刘大夏有什么不同?!说到底就是逼迫皇上都得听他们的!”
  张骢春风得意起来,他立马开始联系那些愿意依附他的,不入人眼的一些小官。小官归小官,只要有上奏疏的权力,那就是一份力量。
  这些人看准张骢在此时撞了大运,于是在他将起未起之时迅速抱上大腿。
  此外,还不仅仅是霸臣的问题。
  还有官官相护。
  这也很恶劣。
  宫里特意有人主动跑出来告诉他这一点,张骢一下子就明白了,哪怕当时没有发作,但任何一个天子对于官官相护都是极为痛恶的。
  臣子联合起来了,哪个君王忍得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6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