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840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这次微服,他要把王守仁带上,所以先去了他的府上。
  至于宫里的事情,等到顾人仪来找就告诉他,以他的稳重肯定会保守秘密,等到还宫时他的‘不满’,那是后面的事了。
  这个突然的决定吓了王守仁一跳,朱厚照只得揶揄他,说:“爱卿治理的江南,不敢给朕一看吗?”
  好大的帽子,扣得王守仁都动弹不得。
  再加上皇帝旨意,他不敢不遵,于是只得跟随前往。
  至于车马和护卫人员,这是朱厚照自己带的。他虽然微服,却不会真的冒着生命危险,毕竟还是有一些人对皇帝不满的。
  所以身边是带着二十个近身护卫,暗中又安排两层防卫,各五十人,都不露头的跟着。
  至于他们的装扮么,
  王守仁脱下官服,换上儒生装扮,朱厚照则戴上黑色书生帽,后面还有两个垂下的条带,像是老先生的弟子一般。
  这样两辆马车自南京城出,一路向东而行,悠悠哉哉,怡然自得。
  现如今主要的城建都在大城之内,一出城很快便是原始农村的面貌,路边要么是河,要么是田,目之所及的小村落也有不少。
  行到一处,朱厚照从马车上下来,指着这些树说:“以往我读史书,知道大饥之时,人或啃树皮野草,或食泥土,以至于千里平原都不见树皮,令人心揪。现在能看到树长得好,便知人差不了。”
  王守仁笑对:“皇上之言,虽然新奇,倒也不无道理。”
  “走了,走了,到前面的镇子看看,人多不要叫皇上了。还有你们都是。”
  朱厚照对着身后人嘱咐了一下,此次他还带了侍从室的徐阶,他要沿途记录的。
  “是。”
  这个季节属于农闲,不管是小麦还是棉花,都已经收割完了。
  只有各路来收棉花的商人游走于乡野之地。
  他们这群人看着像外地的,也不是普通平民,于是刚进这个镇子没多久,便有村民上前询问,朱厚照则让王守仁去招呼,他自己站在其侧身后,滴溜眼睛看着。
  来人就是两个农夫模样的人,一男一女,女子不好抛头露面,所以站得远了些,只有男子上前,他放下自己扁担,壮胆来问:“敢问,可是前来收棉花的远来商旅?”
  朱厚照动了一下脑筋,这个身份好,所以他提前抢话,“正是。”
  王守仁听他这句话就知道意思,于是应话说:“眼下已经入了十一月了,村里还有未出手的棉花吗?”
  这家伙没当过商人,这话问的有些官员味道,不过算了,老百姓也分辨不出来。
  男子答道:“有的有的。”
  王守仁眉宇一暗,这是怎么回事?
  他没有直接转头,而是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做了‘禀报’,“按道理说,棉花需求很甚,江南商家年年都要远购,如何会留着这么近的村子不收呢?”
  朱厚照心领神会,说,“既然碰见,不如去瞧瞧吧?要是没货便算了,万一有货也不虚此行,如何?”
  这是问句,实际上就是命令了。
  徐阶上前一步,说:“这位小哥,不妨前头带路。”
  此人略微迟疑了一下,但还是迅速点头,“好的,那诸位便随我来。”
  路上朱厚照就开始打听,“小哥,我们是北方来的,不了解南方的情形。敢问,如今一亩地能得棉花多少斤?”
  明代时,也有斤的概念,一斤大约是后世的1.2斤左右。
  此人回答,“贵客初来不知,我们这里地肥,每亩都可种棉花三千株,可得棉花350到500斤。”
  “竟有150斤的区别?”
  “这不算大,种地本就是靠天吃饭。”
  朱厚照心中记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抵御风险能力差,好的时候很好,差的时候那是没有底线的。
  “足够养活一家吗?”
  他没有直接问多少钱一斤,因为他们这个身份,再笨的人也知道往高报价。
  “若是一切顺利,则完全足够,甚至还有富余。”这个实诚汉子面色不错,不是那种忍饥挨饿的,大冷的天也穿着厚实衣裳,就让人放心很多。
  王守仁解释了一句,“所谓顺利,主要是两条,一是风调雨顺、二是足价出货。缺了一个都不行。”
  “这位老爷是懂的。最初那几年,棉花行情好,好些人种了就有高价,后来人人模仿时价格却低了,这才意识到还不如种粮食实在。至少种粮食只需要风调雨顺。”
  王守仁又解释:“所以江南也不是家家户户都种棉花,一波起潮,一波落潮,就是这样波动。”
  这就是朱厚照总是强调产业的原因。
  商业社会就是这样,需求不能断。所以这样的国家对外发动战争是必然的,因为需要控制市场。
  对于商业国家来说,你不和我做生意,就是相当于要我的命,这虽不是侵略,但和侵略的结果是一样。
  朱厚照难得出宫一次,所以从官道上下来以后便一直东张西望。
  这条入村的小路是跨了一跳河的,河上有一座拱桥,没有很古老的感觉,看来是新修的。
  进村的小道边上也有沟渠,沟渠不宽,因是冬季水流也浅,不过因为外形规整,一看就是人工修整的。
  他与徐阶聊着,说:“瞧瞧这些。”
  徐阶是松江府人,他相对了解,便说:“这些是灌溉水系,自当年西涯先生(李东阳号)在时,便组织江南各县修筑,最早是为了连同大小江河,以利泄洪,不过这么多年下来,水利兴修一直不停,到现在也有了灌溉的能效。”
  朱厚照点头,带着几分满意。
  江南有大湖,也有大河,不过这些天然河湖不是每个都相连通的,这样发生洪水时想要尽快泄掉就慢,但这种大河兴修,是需要几十年的功夫的,因为这是人力改变地形,只能一铲子一铲子积少成多。
  “苏州府便在开挖从太湖到长江的运河。这是项十年的计划,每年农闲时动工,现在正当时。”
  朱厚照想起来了,地方上禀告过这个事。
  水网地带、鱼米之乡,听起来好听呢,但实际上一旦多下几场雨,整个地区就会成为一片泽国,像是淮河流域,几乎是三年一小泛,五年一大泛,那里也在进行同样的治洪工程。
  这就是水利学院的必要性,农耕文化真的需要把水治好。
  “颇有成效,颇有成效。”
  朱厚照看到了这些小沟渠,也不会怀疑那个大运河的工程。其实也没多大,他自己心中盘算着,估摸着也就七八十公里。
  “到了。”
  这是一片相对大一些的村落,村门口还立了个竖起来的牌子,上面是四个大字:许文头村。
  远眺下,也有约百户人家呢。
  朱厚照根本不关心其他的,他先是往里走,主要是先看看房屋,这是真正的古镇了,房屋很密集,都是黑瓦白墙的风格。
  泥土房子……几乎没有,这让他觉得不错。
  村头还有八头牛呢,外加两个小牛犊子。
  平平静静,真是个好村子。
  “先生,”徐阶怕他走远,好些人也都跟着他,“还是不要往里走了,免得打扰了村民。”
  朱厚照一看,他动起来把所有人都带过来了,有些尴尬,于是摸摸鼻头往回去。
  “刚才问了,此地确实有未收的棉花。”王守仁近身说。
  “不同寻常?”
  “是不该如此,要仔细问一下。”
  于是几人回身,而村里面也出来一些老人。
  现在江南不少地方改为经济作物,而为了和外面的人沟通,都会统一起来。
  结果他们刚想问,出来的一位老者就说:“几位怕不是收棉花的吧?不然,怎么连个拉货的车都没有。”
  徐阶反应的快,“初来宝地,许多物件儿没跟上,不过我们家老爷有意做这份生意,所以先下来看看。”
  “喔,那么买吗?现在我们尚有万余斤呢。”
  徐阶说:“老人家,我们并无冒犯之意,只是好奇,贵村离南京城这样近,为何还会有这么多棉花?”
  人家笑了笑,“做买卖不需要问那么多。作价几何,又需多少,这便足够了。”
  徐阶回身看了一眼,有些为难。
  朱厚照刚才就观察到围在老头身边的汉子越来越多,心思已有明悟,这帮人肯定着急,“来历不明,不收了,咱们走!”
  “哎!”还未真的走就立马有人急了,“叔公,您看看,这事怎么说的?”
  老头子拄着拐杖还要走两步,“且慢且慢。”
  他边上的一人则抢话,“说也能说,咱们许文头村得罪了县里的大人,他不让人进村来收!”
  王守仁立马询问:“哪个大人?为什么得罪?”
  “就是县里的县丞曹行,因为他行事粗暴,多征杂税,我们不缴,他便用这个办法来对付我们。”
  喔,难怪他们不讲。
  朱厚照明白了,这帮村民也没那么‘纯朴’,他们是看自己是外乡人,不知道这里的‘规矩’,想着卖了就卖了,反正叫县丞怪罪他们去。
  这道理讲清楚,这些人也有些不好意思正眼来看。
  王守仁则有些上头,他过来说:“那这些棉花……”
  “当然不能收。就知道有问题。”
  朱厚照说完就走,叫也叫不住。
  他一动么,其他人哪管那些村民如何呼天抢地,必然是都要跟上他。
  在出村子的道路上,朱厚照吩咐说:“这种情况不一定是个例了,多年以前我便说过,若要商业兴旺,则必然要法度森严,否则便是各种以权犯禁的事情,禁绝不止。徐阶……”
  “属下在。”
  “小小一个县丞动不得巡抚大驾,你派人去处理一下。先让他用自己的关系联系棉商收了这里的棉花,再抄了他的家,但杀他浪费,派去挖运河吧。”
  “是!”
  乡野村头这种小事,既不需要朱厚照也不需要王阳明。
  不过以小见大,朱厚照实际上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定法度上,“江南的经济作物是商业中的一环,必然乱不得。你以为颁布一个量身定做的法条如何?”
  这是问的王阳明,此时他们已经回到了马车上。
  “回皇上,出现这种事是臣失职,并非朝廷法度不严。”
  “朕不是追究过失,下来看了以后发现水系畅通、村落有序,就知道江南百姓的生计没有多难,否则哪里来的那么多砖头房?朝廷的法度呢,是有,不过没有专门针对此事,我以为必得特别强调,他们才知朝廷重视,量刑再重些,将行商守法的观念宣扬出去。如此,应该会有成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8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