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开始的计划?”
“让爱丽丝直接伪装成寒霜女王蕾·诺拉,伪装成死而复生也好,演一出幽魂投影的戏也好,甚至直接介入你的梦境——这对我而言非常容易,”邓肯注视着提瑞安的眼睛,“我可以保证你无法分辨其中真伪,并被引导着说出许多事情,而我能轻而易举地用这种方式得到我想要的情报。”
提瑞安突然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他相信父亲说的一切都是真的,相信父亲能做到这些,更知道自己绝对会上当——哪怕在某个细节上能察觉违和,也一定会在此之前被套出大量的情报!
因为哪怕就在刚才,在提前见到过“金发爱丽丝”,在知道眼前之人不可能是蕾·诺拉的情况下,他都险些认为对面是寒霜女王死而复生!
提瑞安下意识地微微垂下了眼皮,仿佛是想用这种方式避免自己的目光直接与父亲接触,同时沉声问道:“那您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邓肯平静地注视着提瑞安。
还能为什么呢?因为爱丽丝背不过来那么长的词,演不了那么长的戏,对面随便一诈唬就会慌得要死,一旦忘词了就毫不犹豫喊船长救救救……一秒十七个救。
废柴的令人难以置信。
“当然是因为不想用欺骗的方式来与自己的子女相处——哪怕我已经忘记了很多事情。”邓肯表情肃然,嗓音低沉。
然后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也不想用这种‘闹剧’来侮辱你曾效忠过的君主——虽然我与她并不熟悉,但从曾经的‘一面之缘’来看,蕾·诺拉应该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啪啪啪啪——”
听到船长如此义正词严的回复,旁边的爱丽丝立刻鼓起掌来——虽然她基本上没怎么听懂船长在说什么。
然后邓肯和提瑞安就一起眼神怪异地看着这个人偶。
“……不该鼓掌啊?”爱丽丝缩了缩脖子,小心翼翼地看了镜子里的船长一眼,“我就是觉得船长说的对……”
一阵疲惫涌上心头,邓肯叹了口气:“……你开心就好。”
而与此同时,提瑞安却突然意识到了刚才自己父亲言语中的某个细节,他顿感惊愕:
“您见过蕾·诺拉陛下?!”
第二百五十章 水面之下
提瑞安迟了几秒钟才注意到刚才邓肯言语中提过与寒霜女王的“一面之缘”,他的惊愕之情溢于言表。
邓肯对这个反应并不意外,他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我和她的‘见面’很特殊,并不在正常的时间轴中,你可以理解为我曾经介入历史的缝隙,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过蕾·诺拉一面——而在正常的历史里,我和那位寒霜女王并没有过联系。”
提瑞安皱着眉,似乎想要理解这些艰深的言语是什么意思,随后他眼神微微闪烁,将所有的情绪都收敛起来,抬头看向邓肯:“您为什么会对寒霜女王的事情感兴趣?是因为那‘一面之缘’?还是因为……这位自称‘爱丽丝’的人偶?她跟您说了什么吗?”
“爱丽丝并不清楚寒霜女王的事情,她的记忆如白纸一般纯粹,”邓肯淡淡说道,“我对寒霜女王感兴趣,是因为世人皆说当年的寒霜叛乱是由于蕾·诺拉勾结失乡号的阴谋败露——你不觉得我在得知这个传言之后产生兴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么?”
“……勾结失乡号,”提瑞安的嗓音低沉,眼皮低垂,让人看不出他此刻是什么情绪,“是啊,他们是这样给蕾·诺拉陛下安排罪名的。”
“看你的反应,这确实是构陷之罪,”邓肯的声音从镜中传来,“所以,当年的寒霜叛乱只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阴谋,而蕾·诺拉被安插的罪名也完全是莫须有的?”
一边这么说着,他一边观察着提瑞安的反应。
但提瑞安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而是微微皱眉反问了一句:“这个真相对您而言有意义吗?”
“有,”邓肯一脸严肃,“毕竟从某个角度看,我是半个当事人。”
提瑞安明显怔了一下,似乎无法反驳父亲的回答,随后他无奈地笑着叹了口气,摇摇头:“那场叛乱确实有阴谋,但非要说的话,叛军所用的名义倒也不完全是虚构……”
“哦?”
“寒霜女王从未勾结过什么失乡号,但她确实……曾做过一些禁忌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计划一旦公开,即便没有叛乱,她应该也很难继续留在城邦统治者的位置上。”
邓肯的眼神深沉,在沉默了几秒种后,他才突然开口:“是叫‘潜渊计划’,对吧?”
提瑞安在惊愕中猛然抬起头。
“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邓肯淡淡说道。
“但所有跟潜渊计划有关的资料都已经被销毁了,连当年揭露这个计划的内奸们也都已经被叛军内部清算处决……”提瑞安难以置信地说道,“所有人都坚信这个计划的名字本身都已经被诅咒污染,当年最后的知情人也都早已离世……”
“哦?所有资料都已被销毁?”这一次倒是邓肯感觉有些惊讶了,他想过这件事情可能比较机密,却未想到它被掩盖的如此极端,“甚至所有知情人都死光了?”
提瑞安有些犹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年的情况,自然也清楚这个计划被掩埋的原因,但在片刻沉默之后,他还是慢慢开口了:
“这个禁忌的计划沾染了太多跟诅咒、亚空间以及精神污染有关的东西,以至于哪怕是当年的叛军,都不敢随便谈论他们找到的那些资料。
“但事实上,这个计划的名字曾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公之于众——那是在最终的行刑场上,叛军为了宣布寒霜女王的罪名而说出了这些单词,而就在那一天,寒霜城邦的望海崖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恐怖崩塌,整座海崖连带着四分之一座城市都落入了无垠海中,所有听到‘潜渊计划’几个单词的人无一幸免,都化作了深海中的亡魂。
“在当年,叛军本来还准备了一系列针对‘潜渊计划’的后续宣传工作,打算在不揭露那些禁忌元素的前提下将这件事大肆公开,以彻底抹除寒霜女王在北方海域的影响力,并强调这场叛乱的正义性,但在海崖大崩塌之后,这些宣传规划便被立即废止了——就像我刚才说的,他们坚信‘潜渊计划’的名字都已经被诅咒污染,于是干脆把一切跟此计划有关的资料,包括其名字,都彻底销毁。
“所以我才尤为好奇……您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潜渊计划’的?”
提瑞安终于不再回避,而是直视着邓肯的眼睛,在从对方口中听到那个半世纪前的计划之后,他心中的思绪起伏便难以平息,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真的开始怀疑当年的寒霜女王跟失乡号之间有什么“勾结”了。
“我说过,我曾在历史的夹缝中‘旁观’过一些事情,”邓肯坦然开口,并再次问道,“所以,潜渊计划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计划如此隐秘又禁忌,甚至就连你……在提到它的时候似乎都还残留着一点恐惧?”
提瑞安面容严肃,沉默许久,才终于低沉缓慢地开口:“简单来讲,它是一个探索计划——但和那些在文明边境探索新航路的探险家不一样,潜渊计划,探索的是深海。”
“探索深海?”邓肯皱了皱眉,“你指的是灵界、幽邃以及亚空间?但如果只是这些领域的研究,应该还扯不上什么‘禁忌’二字吧,虽然这确实很危险,但这方面的神秘学研究向来是在各个城邦合法进行的,真理学院甚至有专门的课题组……”
“我指的不是神秘学概念上的‘深海’,”提瑞安轻轻摇了摇头,“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深海,自然领域中的深海——一个就摆在我们所有人眼前,却所有人都假装看不见,不去触碰,也不敢去触碰的‘深海’。”
提瑞安说着,突然问了一个问题:“父亲,您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城邦下面,在这些承载着如今整个文明的海中孤岛下面……是个什么模样?”
邓肯没有说话。
但在平静的外表下,他心中已经突然掀起了一阵波澜。
他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之前甚至没意识到这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灵界”、“幽邃海域”以及“亚空间”这样的名词来指代世界的“深度”,而这一结构模型也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个世界如今的运转方式,但实际上,这一模型只是建立在“神秘学概念”上的解读,严格来讲,它所描述的只是这个世界的“维度”结构,而非现实世界的“物理结构”!
提瑞安此刻所说的,显然不是这个建立在神秘学概念上的维度模型,他指的是物理概念上,从海面往下的那片水体。
对应到“现实-灵界-幽邃-亚空间”这个经典模型上,提瑞安口中的“深海”,其实就在模型的第一层:现实维度,然而就是这仅仅位于第一层的“深海”,却好像是人类认知中的彻底空白。
邓肯从未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先入为主地有着一套“常识”,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城邦下面必然是海中隆起的地质结构,比如海中山脉,或隆起的火山口,而再往下,当然就应该是海床之类的东西,可这时候他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所接触到的各种知识,却发现……人类从未有过对超过两百米深的水下世界的研究!
“显然,您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提瑞安的声音突然传来,打断了邓肯的思索,“而在认识寒霜女王之前,我也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无垠海覆盖了整个世界,我们的城邦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孤岛,众神的庇护为现实世界打下了坚固的根基,异象001的照耀则为我们带来了安全稳定的白昼,至于水面之下有什么……为什么要关注呢?灵界,幽邃,亚空间……这些‘维度’上的‘深海区域’已经够让我们头疼了。”
提瑞安说着,轻轻摇了摇头。
“但蕾·诺拉陛下告诉我,这个问题很重要,和‘灵界’、‘幽邃’、‘亚空间’的秘密一样重要,就在我们脚下,就在城邦和海面以下,就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有着如此广阔的一片未知区域,而她是个充满探索精神的人,她不能接受自己的统御范围内有这么大一片区域笼罩在未知中。”
第二百五十一章 “潜渊”
听着提瑞安的讲述,邓肯陷入了短时间的思索中,过了半分钟,他才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地开口:“所以,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心,开启了一个‘潜渊计划’,而这个计划的本质其实根本不是探索什么亚空间,而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潜入深水’?”
说到这,他顿了顿,又感觉这件事颇多古怪:“但如果仅仅这样,这项计划又怎么会跟失乡号扯上关系?失乡号去的亚空间和寒霜女王想要探索的深海根本是两个概念,那些叛军应该不至于连这都分不清楚……”
提瑞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突然抛出来一个问题:“您不觉得奇怪么?如果仅仅是潜入水中,探索一下城邦深处的海况,这又有什么可称得上是‘禁忌’的呢?城邦的港口建设者以及近海捕捞者们经常会因为工作需要潜入水中,在安全海域下潜个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是很常见的情况,为什么寒霜女王的‘潜渊计划’就变成了禁忌?”
邓肯眼神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你们潜了多深?”
“很深很深,我不知道女王最后到底潜到了哪个深度,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什么学者,只是以海军指挥官的身份参与了一些外围协助,而且在计划后半段就不再直接参与行动,但仅我所知的,在计划开始变得……‘不对劲’之前,他们的载人潜水器就至少抵达了水下一千米的深度,而且还在不断刷新这个记录。”
水下一千米……
邓肯迅速在脑海中整理着自己所知的知识——在地球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其实已经是很多先进军事潜艇的极限潜航深度,而大部分军用潜艇的下潜深度甚至只有四五百米,至于那些动辄数千米甚至近万米的“极限深潜纪录”,基本上都是由特制的深潜器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对设备的要求极高,且往往只能用无人设备。
而当年寒霜女王的载人潜水器已经触及了“一千米”这个门槛,放在这个世界半世纪前的工业水平上,哪怕再加上一些超凡力量的辅助,这也已经是个惊人的数字。
而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显然还带来了一些更加“惊人”的东西。
提瑞安刚才提到了,计划在后期开始渐渐变得“不对劲”,邓肯没有忽略这个字眼。
他看向提瑞安,眼神变得深沉:“我希望知道整个探索计划的具体情况——你参与了多少,就告诉我多少。”
似乎是因为已经回答了不少问题,再加上已经适应这种交流,这一次提瑞安并没有犹豫太久,他陷入了回忆,并在回忆中慢慢开口:
“……除寒霜的潜渊计划之外,人类有记录的常规潜水深度,或者说‘安全水深’,是一百五十米,且局限在近海范围——我们的计划最初也是在这个深度开始,而且直到三百米的时候,计划都是很顺利的。
“那已经很黑很黑,海面上的阳光无法穿透那么厚重的水体,潜水器携带的大功率灯具也只能照亮一小片区域,而为了探索城邦岛屿下方的‘模样’,同时也为了尽可能避开远海区域的一些危险‘生物’,比如深海子嗣,我们让潜水器沿着海岸下潜,并一直贴着岛屿的近海范围移动,我还记得当时的探索者上来之后所描述的情景……
“他说岛屿下面就像是一根丑陋又粗糙的柱子,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石灰质沉积物,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栖息在沉积物的坑洼里,而除了‘柱子’之外,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漆黑。”
“岛屿下面是一根柱子?”邓肯忍不住打断了提瑞安,“不是逐渐膨大的支撑结构,而是一根柱子?”
“是的,最起码寒霜的情况就是如此,”提瑞安点了点头,“这有什么问题?”
邓肯摇了摇头:“……没问题,你继续。”
提瑞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着此前的回忆:“那是在大约三百米深度所见的景象,也是第一艘潜水器的极限深度,在意识到这个深度远不足以探索深海之后,女王命令学者们建造了第二艘潜水器,这一艘潜水器十分成功,它一口气潜入了八百米深的水下,而隔着半米厚的高强度玻璃,探索者见到的……仍然是柱子,一根笔直的柱子。
“当然,和城邦本身的半径比起来,这根已经至少有八百米长的‘柱子’其实从比例上仍然是很短的,与其说是支柱,倒不如说它像一个规整的圆盘状底座,上面托着一座岛屿。
“随后,我们建造了第三艘潜水器——由于技术限制,这艘潜水器的改进幅度远远小于第二艘,它必须小心翼翼地下潜,去挑战二号潜水器的记录,而就是在一米又一米的缓慢下潜中,我们发现了一件事。
“城邦下面的‘柱子’,其实只有八百五十米‘长’,再往下,什么都没有。
“整个结构,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提瑞安停了下来,抬头看着邓肯的眼睛:“现在您知道为什么我刚才说它与其像是一根柱子,倒更像是一个圆盘底座了吧?”
邓肯紧紧皱着眉头,他没有说话,而是在脑海中按照提瑞安的描述飞快地勾勒着这整个结构——
深海时代的人们“蜗居”在城邦中,这些海上孤岛最初给邓肯的印象是拥挤狭小的,但实际上,作为功能完备、足以自持的居住地,这些城邦注定了要有一定的“尺寸基础”,虽然也有一些小型岛屿,但大部分能叫上名字的大城市的“基础半径”都达到了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寒霜作为冷冽海曾经最大的城邦,其规模不会小于这个数字。
而与这个庞大的海上结构相对应的,是其水下“只有”八百五十米深的“底座”——探索者们最初在三百米深度看到城邦的水下部分笔直地探入深海,便凭直觉想象这是一根直抵“海底”的柱子,但实际从比例上,这根“柱子”的形态更像是一个薄薄的圆饼。
规模庞大的城市,就放在这个“圆饼”上。
正如提瑞安描述的那样:整个结构,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可当想象出这个模型之后,邓肯心中浮现出的却是巨大的疑惑——
每一座城邦都是这样么?
如果每一座城邦都是这样,都是没有根基的“漂浮物”,那它们又是如何如此稳定的?如果说城邦本身的“稳固”是因为其规模够大,那城邦和城邦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是如此稳固,这又该如何解释?
无垠海波涛滚滚,这些“浮岛”从来就没有变动过位置,这是为什么?
邓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提瑞安却只是摇了摇头:“我们也对此产生过疑惑,但到最后也没能搞明白这个问题,而且和后来发生的事情相比……‘城邦是怎么漂在海上的’这个问题也就无关紧要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邓肯不禁好奇起来,“后来发生了什么?你们到底在深海看到了什么?”
“后来……三号潜水器继续挑战极限深度,我们用了将近两年时间,将这个记录从八百五十米推进到九百五十米,就像您能想象的那样,在这个下潜过程中,潜水器在逐渐远离城邦的‘底座’——还记得我一开始说的吗?为了避免在远海区域出问题,我们让潜水器在靠近海岸的‘近海安全区’下潜,这整个过程中,潜水器其实是一直紧贴着城邦以及城邦水下‘结构’的,但随着下潜持续,探索者远离了那个‘底座’,情况就开始不对劲了。
“幻听,幻视,感觉海水中出现莫名的灯光,感觉有人在外面敲打艇壳,甚至感觉有人在外面转动闸门的把手,越是向下,类似的情况就越是严重,连经过特殊训练、意志坚韧的探索者都开始在每一次下潜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而随身携带的圣油、神圣书籍以及经文布能产生的庇护作用则越来越不明显。
“当然,到这里为止,这还都是我们预料中的情况——探索未知本就需要面对意志方面的挑战,那些探索灵界和幽邃海域的学者们也经常遇上这方面的困扰,所以我们仍然在继续着,只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加强了探索者的精神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