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见到蒜叶,眼睛也亮了亮,今天下雪天,外头这么冷出去买菜肯定不方便。
“你还带了菜来卖呢?”
“不多,白菜萝卜都是两毛一斤,青菜三毛。”青菜就是雪里蕻。
其实对于楼小乔来说,二十斤青菜也才四块钱,运到这里来费了老大劲。
虽然她很穷,但也不至于为了四块钱搞得这么累,她能想到的,就是用青菜引流。
不是天冷吗,不是不好买菜吗,我这里有青菜哦。
菜市场的白菜也才一毛一斤,但今天下雪天路不好走,东西贵点也是很正常的,楼小乔把白菜抱出来:“我来的时候就把外头的死皮死叶子给去了,里头都是嫩嫩的叶子,您看看这萝卜,年前的萝卜可水嫩呢,特别好吃。”
老太太本来嫌弃白菜贵,但见她家的白菜确实很好,包了心的白菜,外头至少去了两层叶子,里头的都是白白嫩嫩的,也很新鲜。
南方人都没有存菜的习惯,也是因为在南方菜方便买。
但一到了下雪天就为了难,刚好老头老太太没多少蔬菜了,心说今天得吃咸菜对付个一天,老太太见萝卜也是水嫩嫩的,买了一颗白菜一颗萝卜,一起给了钱便慢慢走回去了。
结果还没进去一会儿,老头又从里头出来了。
楼小乔继续雪地里搓手呢。
她不光卖肉,还要记账,这一批都是买来的,账目要做清晰了,手一伸出去就觉得冷,刚才写字的时候笔都快握不住,待会儿要不要去买个热水袋,明天出去随身揣着。
“姑娘,你这还有些什么肉?”老太太一走,老头又来了。
楼小乔缩了缩脖子:“什么部位都有,看您喜欢哪里,您是第一个顾客,可以挑些,后头来的就只能买您捡剩下的了。”
老头听着这话就觉得欢喜,刚才老太太嫌贵,没舍得买太多,也就想过个嘴瘾,但老头还有儿子孙子呢,他儿子又不差钱,平常吃的用的从不短了老人孩子的,平常给他们送的东西也不老少,因此他一看到那一小条可怜的腊肉,就觉得老太婆这事儿没办好。
喜欢吃肥肉的是他俩跟儿子,儿媳妇又不喜欢吃肥的,这肉要是拎回去,家里又要多些话说。
“有瘦点没。”老头说:“我家孙子喜欢吃瘦一些的,我再买点儿吧。”
“有有有,有香肠跟排骨,都是瘦瘦的,您看看这腊排骨,洗干净搞清水一炖,里头再放点芋头,可好吃了,连芋头都是难得的美味。”楼小乔一边说着,一边把香肠跟排骨都翻出来。
排骨在这会儿却不是什么受欢迎的东西,她收的也不多,价格卖的比刚才那个肥肉还便宜,十块钱一斤。
这香肠就有些贵了,听的老头直皱眉,但为了家庭和谐,他还是买了两根香肠,两根腊排骨,最后掏了钱走人。
老头一走,厂里也陆续有人出来了,就算是再冷也要去菜市场买点菜,印刷厂离县城有些距离,但有些人家里是一点菜都没有了,不得不出去。
楼小乔见到有人出来,卖力吆喝起来。
“卖腊肉了,农家自己熏的腊肉,大过年的买点腊肉好过年咯,数量不多先到先得,卖腊肉咯,卖青菜了,大白菜萝卜,新鲜的今天早上才从菜地里摘的啊。”
哼哼,反正脸都包住了,她也不脸了,怎么吸引人注意怎么来。
楼小乔这一吆喝,还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腊肉多吸引人他们不知道,但青菜确实是刚需,一听到有青菜,这群人立马就围过来了,你一句我一句的,都是在问青菜,价格嘛贵点没关系,重点是菜确实很新鲜,而且下雪天气,去菜市场买菜也贵的。
本来只是来买青菜的人,在看到腊肉以后,也会顺便带上一些。
顿时,场面就热闹了起来。
“这腊肉怎么卖?”
“精的瘦的都有,下水十块,排骨和坐膀十一,后腿跟五花都是十二,香肠十四,您看看这都是我们在火坑上头挂着熏的,都熏到焦干,一点水份都没有,您买回去往阳台上挂着,一个月绝对都不会坏。”
肉是好肉,但价格就有些偏贵了。
不过即便是再贵,过年嘛谁还舍不得这点钱吃点腊味,除非是家里有腊肉的,就算是再节省的人家,也砍了一斤,准备晚上加个菜,十来块钱跟下馆子比,也算不得什么的.......
老板娘很会做人,照样每人送一把蒜叶子。
这蒜叶也不是很好买,普通农家都是自己种来吃的,菜市场卖的很多都是大棚菜,蒜叶子很老了也不好吃,楼小乔没想到,送一点点东西而已,竟然有让人捡了大便宜的感觉,这些人也都不叨叨腊肉贵了,有些还额外多买了一两斤,然后问楼小乔能不能多送些。
楼小乔:......
幸好出门前带的多,只要是不送肉,她还是很大方的。
带出来的也就六十几斤,看上去虽然多,但也经不住这样东买上一点,西买上一点,等杜娟出来的时候,楼小乔摊子上的肉就只剩下二十来斤了,青菜更是被一抢而空。
楼小乔赶紧把今天的账目给记好了。
没想到印刷厂门口人流不多,但生意却比菜市场还好。
这厂里的职工,大部分都是拿工资的,手里头比没固定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还是硬些,一斤两斤腊肉什么的倒是吃的起的,倒是菜市场里面的人,大部分还不一定是城里人,还有好多也是做生意的,看着人多其实卖东西真不如在这个地方。
出门别的时候带了这么多,要是卖不掉,搭进去的成本是其次,回去路上更不好走了,她可不想又带着大几十斤重的东西回去。
现在卖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这些看样子也没什么问题,她顿时就觉得身上也不冷了,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
“卖腊肉了卖腊肉了,大过年的试一试我们农家的腊肉香肠啦,好吃的很呐。”
杜娟刚才从家属区出来,路上就听人说了有卖菜的,可她出来的晚了些,等她到的时候,那女人的菜七七八八的也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些腊肉。
“哎,老板娘。”杜娟恨不得踩着风火轮过来,远远就跟楼小乔打招呼:“还有白菜吗?”
“哎哟,刚好卖完。”楼小乔说:“不过还有香肠,凑巧我留了两斤,您看看这个香肠,自己熏的,味道好的很呢。”
做生意嘛,自然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其实楼小乔给谁特地留了,但嘴上却说的好像摊子上就两斤香肠,都留给你了一样。
杜娟一看没有白菜卖了,心里有些失望,但听楼小乔这样讲,心里也有几分熨帖,问都没问价格,就把香肠全截胡:“都给我,菜市场卖腊肉的也是你家的吧,我昨天吃了你家的排骨,也是很不错的,你推荐的做法也很好。”
炖土豆炖芋头嘛,懒人做法而已,楼小乔这样的人,能不煎炒煮炸,就一律省去这些步骤,结果发现直接清炖味道更好,加进去土豆芋头什么的,口感也不违和,反正家里有啥她就脑洞大开往里头丢。
楼小乔就在框子里头掏啊掏,掏出来四五截腊肠,看上去还真像特地给她留的。
杜鹃这本来有些失望的心,就更舒服一些了,称了腊肉,但腊排骨实在是不多,楼小乔给她推荐蹄膀。
“猪脚也好吃的,味道不输给腊肉,别看有些肥肉,炖烂了我们家孩子都能吃,特别好吃,你还是跟土豆炖,最好是圆圆的小土豆,出锅前撒上一把蒜叶,也特别好吃,你看我今早出门还带了点蒜叶,你拿些去。”
这会儿人做生意还没后世那样花样多,送添头什么的,也确实是很吸引人的,虽说今天买到的腊肠少,但送了点菜,杜娟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还跟楼小乔聊起来了。
“我听说你们那边前几天逮到了个偷腊肉的贼?”没想到八卦传播的速度这么快,连杜娟都知道了:“抓到贼的还是个女的,真厉害。”
楼小乔很意外,还以为杜娟是探她话呢,但她没从杜娟的脸上读到别的意思,笑笑于是说:“这事说来话长了,村里总有几个丧了良心的贼,你说我们农村人能有什么收成,一年一头的大肥猪就是我们最大的指望了,就这一个月,被偷的起码有四五家,但凡被偷,都是连锅端,除了猪头腊肉香肠全部都端走,我家人口少,腊肉吃的也慢,就试试去卖,没想到还挺多人要这玩意儿。
你们城里人拿工资,再怎么说都比我们农民好些,像我们挣几个钱真是不容易,一年下来养了两头猪,还抵不上你们两口子一个月的工资呢。”
是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杜娟被拍了马屁,心里也很舒坦。
杜娟“啧”了一声,话也说的开了些:“实话跟你说,我们厂子的人真不算有钱,你下回去烟厂那边看看,那里才有钱呢。”
印刷厂的效益是越发差,这要换做前几年厂里福利好的时候,谁还在乎买腊肉那点钱啊,但这几年厂里人过日子也就没前几年手头那么宽松,但听说香烟厂可不一样,那边的职工一点影响都没有,福利反倒是比以前更好了。
楼小乔刚还在想怎么拓展市场的问题,杜娟就提到了这,她不由得眼前一亮,又往杜娟手里头多塞了一把蒜叶,追问道:“你有认识的人在烟厂吗,那边什么规模的厂子,离咱们这里远吗?”
第24章
现在天也还早,但杜娟走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客人了。
楼小乔看了看天色,看了剩下的存货一眼,干脆往卷烟厂那边去。
刚才要不是有青菜“引流”腊肉不会那么好卖,楼小乔干脆回去了一趟,又运了几个大袋子的青菜上车,依旧是三十斤腊肉跟差不多重量的青菜的搭配。
五六十斤重的人坐在上头没什么感觉,但同样重量的菜放在上头,是死沉死沉的,一路过去楼小乔是十分的小心。
等到了卷烟厂门口的时候,外头依旧没什么人。
因为快过年,外头到也没有人出来摆摊,楼小乔开始收拾东西。
这个厂子在后来也是很有名的,能进去的大多数都是靠接班,“接班”是个很有年代感的词儿,一个岗位空出去,才能让家里的晚辈来顶岗,能接班的都是家里面最宠爱的孩子。
如今的香烟厂规模还没有后世那么大,听说烟草集团才是系统内最好的单位,当然这跟卖腊肉的楼小乔没太大关系。
楼小乔把车停在烟厂前头,缩着脖子跺跺脚,见有人出门,就开始吆喝——
“青菜青菜,下雪了路不好走,青菜送到家门口啦......”
烟厂规模很大,光流水线的职工就有上千人,加上别的部门的人,足足有几千人之多,住在这里的自然就是烟厂自己的职工,大过年的大家也都出来觅食,一听到有人在吆喝,就有人往这边走来,见到是卖青菜的,马上就有人问价格。
青菜自然是这个季节最热销的,当季蔬菜就是红菜苔,因为产量少,楼小乔把价格也定的比较贵,八毛一斤,白菜萝卜青菜还是原来的价格,买腊肉送蒜叶,卷烟厂并没有受到大环境冲击,收入也比较稳定,买起东西来也比印刷厂的工人们更大方些。
“哟,你这生意真会做啊,竟然搞到我们厂门口来了。”有个大婶伸出大拇指来,夸了楼小乔一嘴:“有头脑,不错的,年轻人肯吃苦,以后大有可为。”
楼小乔冲她笑了笑:“大冬天的谁不想窝在家里头,我也是没办法,家里有两个孩子还要念书呢,阿姨您买点青菜吧,刚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新鲜的很,这个天气你们去菜市场也不容易,我这里都有啊,腊肉也有,一起搭配着来,荤素都齐全了。”
她说话可比一般做生意的人灵活,看上去竟还是个有文化的,这样的人在当下来少见。
出来买菜的这些人,其实也算是正规大厂职工了,跟有文化的人打起交道来更是多了几分尊重,有几个买完了菜,就去看腊肉了。
剩下的腊肉也不多,楼小乔一一报了价格,这边的人倒是没有说出嫌贵的话,只是有好几个都想买腊肠,见没有也会买些腊肉,刚好跟买回去的白菜萝卜炖着吃。
“下回来多带点腊肠,我想买腊肠。”有人说。
“是啊,再说了这些肉也太肥了,有瘦一些的更好。”
楼小乔是长了些见识了,不枉今天来这一趟,刚才在印刷厂,多少人嫌腊肠太贵了不舍得下手的。
“腊肠各家各户也灌的少,我也想多收点,人家都不肯卖。”楼小乔笑着招呼:“这些腊肉也不错的,炒胡萝卜吃就是要这种肥一点的,或者炖豆干儿也不错。”
她推荐的方法是好,上回她自己用了点腊肥肉炒胡萝卜,那味道简直绝了,不过家里孩子还都太小,她不敢给孩子们吃太多腊肉,于是很少做。
听她这么说,可能有刚好喜欢吃胡萝卜的,买了一斤两斤的,准备回去试试。
真卖起来,一二十斤腊肉很快就能卖完,眼看只剩下五六斤,楼小乔的心里打起来小算盘,准备着晚上回去继续收点肉,心里也美滋滋的,这生意也不知道能做多久,但就抓住这段时间,挣的钱也比以前要多太多了。
这样想着,楼小乔脸上的笑意就更盛了。
楼小乔带的菜跟肉都不多,客户却是很多的,一个两个的卖,不多时已经卖的只剩下几根腊排骨了,一把红菜苔,一把青菜,大白菜跟萝卜还是受欢迎,如果下回还卖萝卜,得搭配腊牛羊肉一起,今天很多人还问起这两样了。
腊肉青菜都不多,一般人也不会称几两肉,其实没卖几个主骨,肉菜就剩的不多了。
“你们说的卖腊肉的在哪?”有个胖乎乎的大婶过来,挤开了人群往里头冲,两眼见到腊肉发光的开口:“腊肉呢腊肉呢,还有多少?”
天气冷,她也不想跑太远,一听邻居说大门口有人卖菜,忙不迭的就跑了出来。
楼小乔看了框子里头一眼,把仅剩下的腊排骨都拿了出来:“就剩下这么多了,您尽管挑。”
排骨卖的并不是很好,但那个大婶却不介意:“多少钱一斤?”
楼小乔:“腊排骨十块,红菜苔八毛,青菜三毛钱一斤。”
菜都剩不多,吃两三顿的是够的。
这种鬼天气,连食堂都懒得去了。
大婶很豪气:“行,都打包了一起卖给我吧。”
楼小乔心头一喜,很干脆的把背篓一倒,东西全都给掀到了塑料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