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看到那只泥人小狗眼睛一亮,一把将小狗从三阿哥手里抢了回来。
“好像杏儿!”
三阿哥急忙凑过来,“是吧,我就说像!”
他又有些委屈,“贵母妃太偏心了,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泥人?”
毫无疑问,泥人比什么文房四宝更吸引人。
杏儿狗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跑进了屋。
“杏儿坐下!”
杏儿狗乖巧坐下,还好奇地歪头看主人,似乎在问“主人有什么事?”
两小孩就蹲在杏儿狗面前,照着泥人找茬。
许久后,三阿哥惊叹一声,“一点也没差,简直一模一样。”
四阿哥抿了抿嘴,他满心欢喜。
其实还是有不一样的,泥狗要比杏儿更加圆润。
他心里默默道。
“走,贵母妃送了我礼物,额涅让我走一趟,我们一起去。”
三阿哥拍了四阿哥的肩膀学着大人语气道。
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别人送礼我们应该回礼,不过我们是小孩子,回礼由大人来,所以我们先去道谢。”
四阿哥点头,然后趁三阿哥没注意将泥狗塞到小苏子手里,示意他先藏起来。
两个不大的小孩手牵手往隔壁走去。
延祺宫已经清扫出来,连宫殿地面都泼水擦拭过。
带回来的行李已经收拾归位,分给各宫里的礼物连同礼单都派人送了过去。
宝音吩咐人取来了青花瓷瓶,她懒得跑乾清宫一趟。
此刻桌面上摆放着不少青花瓷,放在后世那都是文物!
挑选了半晌,她选中了一件青花瓷方瓶,图案是“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等等,都是历史典故。
“这个瓶子送给青珞瞧瞧,让她钟楼外观做成瓷瓶样式,若烧纸瓷砖来不及,那就先绘图,回头砖烧好了再换上。”
马比应赶忙应下了。
至于将带有宫里印记的瓷瓶带出宫去,这点小事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回没跟着主子出宫,被留在家里,他都郁闷了老长时间,眼下主子回来了,又用起了他,他可不努力帮主子把事情给办好了。
马必应用绢布包裹了瓷瓶,放在箱子里准备带出宫。
刚收拾完就看到两位小阿哥相互搀扶着艰难地跨过了门槛。
他忙道:“主子,三阿哥和四阿哥来了。”
宝音往外看去,就看到两个小不点手拉着手往院子里走。
她吩咐人将桌上瓷器收拾了还回去,又吩咐人去取一些阿哥们爱吃的糕点过来。
宫里点心都有定量,宝音见惯了后世带着奶膘的小朋友,每次见宫里的孩子一个个瘦得跟豆芽菜一样总怀疑是不是饿的。
宫里就是这样,无论生什么病先饿个几顿清清肠胃。
她看不惯,但也没有阻止。
反正她生病时,谁要让她饿个几天,她肯定赏对方几个大嘴巴子。
四阿哥进了大殿就看见坐在桌旁托腮含笑看着他们的贵妃。
他总觉得这位娘娘去了一次塞外,好像哪里不一样了,塞外很好玩吗?
两位阿哥行了礼,宝音含笑叫起。
三阿哥直起身后一板一眼道:“我和四弟过来是感谢贵母妃送的礼。”
宝音笑着问,“可喜欢?”
她语气里的幸灾乐祸想掩藏都掩藏不住。
她送过去的礼物,相当于后世送小学生几套练习册,更丧心病狂的还是暑假送的。
三阿哥小眼神很是幽怨,不情不愿回道:“喜欢,不过我更喜欢您送给小四的泥狗。”
宝音笑了笑,“你喜欢是吗?我这还有。”
她吩咐人将那一箱子泥娃娃拿过来。
箱子里都是各种小动物,泥人只有两个,两位阿哥一下就认出了是汗阿玛尼和贵妃。
大阿哥没有伸手拿泥人,而是捡了一只猫,这只猫面部又圆又平脸色的猫炸飞,衬得非常凶,四肢又很短在后世被叫做“鳌拜猫”。
宫里还没有这种猫,大阿哥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四阿哥眼神定在一只小狗身上,小狗眉间有三把火,眼神坚毅睿智,外形像狼,一看就是好狗。
四阿哥的目光被这只狗牢牢吸引住。
要不是自己的泥狗是杏儿,他怕是想换一换。
“这种狗怎么没见过?”三阿哥见四阿哥握住了跟狼相似的狗不放手,有些好奇地问。
宝音笑着回道:“这是罗刹北方才有的狗,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是那个地方的代步工具,那里的人出行都是靠狗拉雪橇。”
四阿哥眼睛更亮了。
三阿哥惊讶道:“贵母妃,你懂好多。那这只猫呢?”
宫女提着小面包过来,宝音招呼他们吃,一边吃一边道:“这猫也不是我们本土的品种,是西洋人培育出来的,他们的船全球到处跑,会将一个国家的猫跟另一个国家配种,最后培育出一种很可爱的猫。”
“还是狮子猫好看。”三阿哥吃着小面包评价道。
宫里的点心有些干,三阿哥都吃腻了,御膳房每日烘烤的小面包有限,只阿哥和高位妃子能吃到。
这些都不在定额的份例之内,想吃不仅得使钱还得提前去订。
三阿哥口中的狮子猫是乾清宫一霸叫覆雪。
覆雪是一只长毛狮子猫,又一双鸳鸯眼,全身雪白,比寻常猫要大。
据说是前朝御猫的后代,反正挺受皇帝喜爱。
宝音也很喜欢,只是覆雪性子高傲,只主人在的时候出现,宝音去十次乾清宫能看见一回就不错了。
乾清宫的猫都没有黏人的,似乎只有吃饭的时候记得回来,有时候在外面浪久了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也不是没有。
宝音就在延祺宫墙上见过奔跑的覆雪,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跳上去的。
聊着聊着宝音顺便给两孩子上起了地理课,她拿来一张纸随手画了一只雄鸡,后来又意识到不对,将蒙古国那块也加入进来。
翻了翻论文,对着地形图边画边讲解。
“这里是大清,这边是蒙古,元朝那会儿成吉思汗曾经打到了这里,这里是东亚,漠北的北方是罗刹国,罗刹国很冷,近些年时常侵犯我们松花江……”
“我们这块陆地叫亚洲,罗刹人连同这块土地叫欧巴罗也叫欧洲,这块是非洲,因为在南方,常年二十几度。”
想了一下小孩子对温度怕是没什么概念,她让马必应取来温度计,然后放在四阿哥腋下让他夹着。
温度计已经该小了,只用来测量体温倒是没必要做那么长。
“我们身体正常温度是三十六到三十七,若是生病体温会升高。”
三阿哥立马道:“我知道,春天我风寒就发热了,喝了好久的药汤。”
宝音点头,“对,这个温度计你们回头带一个回去,要是觉得不舒服就拿温度计量一量,一旦温度计升高就找太医。早点发现,也不用喝那么多苦药汁。”
四阿哥也跟着应下,显然小孩子都怕喝药汤。
“二十多度跟端午节时差不多,所以这个地方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粮食,因为食物随处可见,所以这块土地上的人也非常懒惰。”
三阿哥眼睛一亮,“那我大清可以拿下这块地吗?”
宝音摇摇头,“不可以哦,我们离这里非常远,坐船都要半年,郑和下西洋知道吗?”
两位阿哥摇头,宝音顺便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说了。
“据说当年郑和就到了这里,这块大陆再继续航行就是新大陆,这块大陆有大清三倍大,大概八十年前西洋一个叫英格兰的国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镇子,陆陆续续往这里移民,还从非洲运送了不少黑人农奴过去。”
“现在这片土地成为西洋各个国家争夺的肥肉,土豆、西红柿、辣椒、番薯、玉米这些种子都是洋人从这块土地带出来,在前朝时传入进来的。”
四阿哥惊讶,“那我们大清呢,这么大一块土地,我们大清没有派人去抢吗?”
比大清还要大三倍的地盘,四阿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清不去抢占的理由,这不是白白便宜洋人了吗?
三阿哥是第一次知道大清之外的事,这是他那些老师没有说的,哪怕汗阿玛身边的洋人师父都没提到过。
宝音幽怨道:“因为大清之前都在平定战乱,哪里知道外面的事,唉,虽然三藩被平息了,台/湾也被收回来了,可是北方的罗刹人却不消停,你汗阿玛一直在打仗,哪里抽出时间和人手跟洋人争地盘。”
她拍了拍两位阿哥的肩膀,语气凝重道:“等你们汗阿玛抽出时间怕是来不及了,新大陆好的土地都被人占去了,我们去连口汤都喝不到,依我看是没法指望你们汗阿玛了,这事还得交给你们这些阿哥。”
两位小阿哥胸膛挺起来,小脸严肃道:“贵母妃说得对,抢地盘这种事不能指望汗阿玛,还得靠我们。”
三阿哥掰着指头盘算自己什么时候能领军出征帮大清抢地盘。
特别是听说洋人在八十年前就去抢地盘了,令他生出了急迫感。
算来算去,他目光投放在年长的哥哥身上,这事还得指望大哥,大哥年纪最长,等个几年就能带领大清船队去新大陆占地盘了。
将两个小阿哥忽悠得摸不着北,宝音将人打发了,她只想着给小孩灌输一些思想,却没有料到转眼自己就被这俩孩子卖了。
宝音休息了两天,并不知道两位小阿哥这两天除了上课还忙着写信。
三阿哥写给大阿哥,鼓励他多学习兵法为大清对占地盘,四阿哥则写信告诉皇帝。
他人小,记性却不错,宝音说的那些他给记得七七八八。
加上旁边还有个三阿哥可以补漏,一封信直接将宝音给卖了。
裕亲王快马加鞭回京刚好赶上了一出大戏。
正阳门前,众目睽睽之下,那头可怜的石狮子又挨了一顿打。
这回没拿鞋底抽,换成了巴掌。
不管换成哪个,都意味着出大事了,正阳门前本来摆摊的摊贩摇身一变成为吃瓜群众,还有机灵地跑去大蒋家胡同旁的瓜子店赊了几斤瓜子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