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375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02:36
  “听说前几日小十身子也不适?”
  “夜里热,贪凉踢了被子,奶嬷嬷发现得晚,早上又吐又拉,太医说要饿几顿清清肠胃。”
  宝音走了几步也觉得太阳有点晒,“今年热得早了点。”
  “可不是,这几日快赶上三伏天了。”
  两人被慈宁宫的嬷嬷引入后殿,后殿正殿分给了苏喇嘛姑住,十二阿哥就养在正殿的西殿。
  一进门,两人就闻到浓郁的香味,苏喇嘛姑信佛,西边隔间供了一个佛像。
  里间是十二阿哥的住所,窗户不大,挨着宫墙,没什么风进来,进屋就觉得闷得慌。
  小阿哥被奶嬷嬷抱着哭闹,此刻哭得脸通红。
  奶嬷嬷抱着阿哥还想要行礼,被宝音拦住了。
  “免了,太医还没到吗?”
  屋里的宫女忙说已经去请了。
  宝音并未看见苏喇嘛姑,一问才知道人在前面陪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身子也有些不适。
  没一会儿太医就过来了。
  “阿哥是热着了,不需要裹着襁褓,需要散散热。”
  “需要开药吗?”宝音开口问。
  太医谨慎回道:“等散散热再看看情况。”
  宝音见状,便吩咐太医这两日在这里守着,说完她看向钮祜禄氏,“姐姐可要和我一同去拜见太皇太后?”
  钮祜禄氏自然是答应了。
  两人去了前面正殿,就见太皇太后头上系着护额。
  苏喇嘛姑端着药汤劝她喝药。
  见两人过来请安,太皇太后问两人十二阿哥状况如何。
  宝音和钮祜禄氏对视一眼,宝音开口。
  “十二阿哥热着了,太医在那守着。”
  她关心地问太皇太后病情。
  太皇太后摇摇头,“不过是贪凉吹了风,头有点疼而已。”
  宝音心神一动,“皇上之前就提过修园子给您老人家避暑,如今畅春园已经完工,不如您搬去园子住一段时间。”
  她看了钮祜禄贵妃一眼,“近日天气燥热,几位年纪小的阿哥都因天热出了状况,不如也一同搬去园子避暑。”
  太皇太后有点心动。
  宝音知道她这是顾忌皇帝在外征战,她若是主动提出出宫避暑,难免不太好。
  宝音笑着提醒,“园子也挺大,大大小小的湖一个连着一个,湖边上建了不少院子,正好前段时间内务府上奏说好些宫殿年久失修,我看不如宫里大大小小主子都搬去园子里住,让内务府将宫里重修一下。”
  太皇太后眉头不展,“若是走了,只留太子一人怕是不合适。”
  太子监国,定然是要留在宫里。
  太皇太后顾虑着太子,虽然想去园子避暑,可也不能丢下重孙不管。
  宝音:“哪能少了太子,太子自然也一同搬去。”
  “园子外还建了不少庄子,缺不了官员落脚的地方,再说哪有太子迁就官员的,自然是太子在哪,官员就跟到哪,皇上那里……住园子也能早一步收到北边的来信。”
  见太皇太后似是还有顾虑,宝音含笑道:“请您去园子避暑,是皇上来信叮嘱,您就成全皇上和我的一片心意。”
  太皇太后侧头对苏喇嘛姑道:“都说贵妃一张嘴谁都扛不住,哀家还没开口,就被说服了。”
  她笑呵呵道:“不过这出宫到底是大事,得问过太子才行。”
  她话里有话道:“皇帝不在宫里,当家做主的是太子,不能因为太子年幼就忽略了他的意见。”
  宝音听着这明里暗里的敲打,嘴角的微笑没有变。


第234章
  乾清宫一如往常, 主人的离去似乎并未对这座宫殿造成影响。
  顾太监站在宫门口,见面前步舆落地,连忙行礼。
  宝音下了轿子, 耳边听到皇子们的朗朗诵经声。
  她踏进宫门,吩咐顾太监起身。
  “太子可在上书房?”
  说是太子监国,可太子年岁还不大, 哪有什么紧急政务要他处理,皇帝离开前都安排好了,紧要事情自然是王公大臣和内阁商量着来, 真有举棋不定的再借着太子询问太皇太后的意见。
  太子只需要循规蹈矩自然能够让朝政不生乱。
  一个国家运转已经形成环环相扣的惯性, 即使太子监国期间想要变动什么也是无比困难。
  顾太监弯着腰跟着她的脚步道:“太子殿下还在上书房。”
  宝音此刻习惯性往南书房方向走,走了十来步目光扫视到南书房大门紧闭着才停下脚步。
  她掏出挂在腰间的怀表看了一眼, 在慈宁宫耽搁了一会儿, 已经十二点多了, 也快到上书房下学的时间了。
  “待太子下学, 将他请过来, 就说我有事找他商量。”
  她调转步伐往正殿的侧殿走去。
  刚坐下,就有御前宫女送了茶水, 宝音扫了一眼, 是个陌生脸的, 样貌周正。
  茶被放下, 人小心翼翼站在一旁。
  宝音没有再关注, 心里盘算着一大堆的事。
  新孕育的早稻种子今年在京畿周边的皇庄普及开,流入民间的只有少部分,一来水利工程还未做好,能种植水稻的田地不多。
  二来去年在行宫收割的水稻里可供挑选的种子有限。
  她这人有点强迫症,选稻种也是, 选的是嘉禾,也就是最饱满,一株水稻里颗粒最多的嘉禾作为种子。
  这就导致培育种子的过程变得缓慢。
  也就是去年在行宫有大量良田又用了机器精耕细作,科学方式施肥才有了大量的种子可供。
  今年皇庄都分到了足够多的种子,皇庄内的水渠也提前挖好,缺水的地方也临时挖了可以用来储水的水库。
  等今年皇庄再种一茬,明年就有足够的稻种在北边普及。
  想到早稻不免又想到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进展缓慢,虽然派人去了海南岛,还是未能发现野生稻母本。
  也不知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是不是偶然现象,还是说下面人没有用心,农学院派过去的人至今未发现有这个特征的野生稻。
  要不是论文里明明白白地写明了袁爷爷是在海南发现的,她都怀疑是不是找错了地方。
  杂交水稻进展缓慢,倒是其他农作物有了不小进展。
  玉米和黄豆亩产都有了增长,一亩地多收几十斤,全国算下来也有不少了。
  今年春天她吃到了心心念念的草莓,这可都是农学院的功劳,她自己种植的草莓也不知是不是基因突变,一点草莓味都没有,个头还长不大。
  农学院还得追资金继续改良种子。
  宝音又盘算起了今年徭役地点。
  门头沟的水库已经修完了,饮水渠也快修到京城了,下面的基建工作就是改造城内,以后京城百姓喝水就方便了。
  新的徭役地点设在了密云,密云水库动工,未来几年的徭役大工程地点都是在那里。
  本来还想多招人修火车轨道,现在看来还得跟徭役抢人手。
  水库得修,火车轨道也不能丢。
  还有新城市建设,包头那边有水,但是基建不行,没法种植水稻,倒是可以种植经济农作物。
  这年头最好的经济农作物就是制糖原料,北方特别是包头可是有种甜菜的历史。
  国内缺糖,这几年糖厂产出的糖供不应求,谁让糖厂实现了真正的白糖工艺,而不是颜色发黄的白糖。
  糖厂工艺稳定,在南方大范围铺开,也是时候北上了,新城市想要吸引人口,就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特产,没有什么比糖更吸引人了。
  商人逐利,商人一多,一地的经济也会跟着繁荣,经济繁荣也会吸引普通人前往。
  光靠着泰山商行去建立一座城市,本就是独木难支。
  正思考引导前往包头的百姓主动种植甜菜会遇见哪些问题,她就听见外面太监请安的声音。
  一抬头就看见太子领着一众阿哥过来。
  宝音眼神一动,想到什么露出了微笑。
  “儿臣给贵母妃请安。”
  一众阿哥们进门后行礼,宝音含笑让他们起身。
  “都快坐下。”
  太监们搬来了凳子,哪怕最小的七阿哥也分到了一个。
  七阿哥今年春天才入学,他也是上书房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因为出生时有足疾,哪怕现在治的差不多,走路都很难看出来,他母子俩在宫里还是被忽视的存在。
  虽然被忽视,可七阿哥却是少有由生母抚养长大,也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
  宝音看了一眼七阿哥,又看扫了其他阿哥一眼。
  “儿臣请弟弟们留下用膳,弟弟们听闻您过来,便一同来请安。”
  没有大阿哥在,太子还挺有哥哥的架势。
  宝音赞许点头,太子对上她的目光挺胸,似乎有点骄傲。
  “既然来了,等会儿一同用膳,我让养心殿也做几道菜送来。”
  然后她提起了去园子避暑这件事,轻描淡写道:“皇上在外面最惦记的就是太皇太后的身体,老人家受不了酷暑,正巧园子也建成了,我想着大伙儿不如搬到园子里住,地方大,大家也能住得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6页  当前第3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5/5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