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给你钱,给你提供门市,你不是会做衣服吗?开个服装店?”
程雪雁想了想,“现在能自己在家做衣裳的还是更乐意自己做,我想开个饺子馆,我自己能忙得开。捡废品的时候,我总从火车站站前街过,那个饺子馆买卖挺好的。我觉得我能干了。”
也行啊。“我家的门市在市场门口,批发市场的人流也大。你先干着试试。”
洛清微说的是大伯和大伯母的小卖部,今年他们不干了。把余货处理了,就要去沈山新开的小区去帮着看场地,沈山不能常年待在县里,沈江两口子和沈默两口子肯定不能帮着照看,不方便。只能他们老两口过去。
也不用他们干什么,就有两双眼睛看着,干活儿的人总有个顾忌。
门市里还有一点余货没清完,刚好这不就能用上了。
也不用准备啥,马叔帮着打了三张桌子,六个长条凳子,那边锅碗瓢盆都有现成的,准备上食材就能开业。
这会儿刚出正月,天还冷着,提前做好馅料也不怕坏。现和面现包饺子就来得及。
也不卖熟菜,就拌个花生米,干豆腐丝,两样小菜。跟粮店里打一桶散装白酒,齐活儿了。
一盘荤馅饺子五毛钱,素馅的三毛,纯肉的八毛,二十个,大约有一斤。
猪肉七毛钱一斤,白菜三分钱一斤,面粉五十斤一袋子六块钱。
再加上油和调味料,水电啥的,还是有挣,利润不算高,但是生意好的话,也有的赚。
程雪雁自己炼猪大油,做油渣白菜馅,还用荤炒冻豆腐,拌上酸菜做酸菜豆腐馅。
这两样最受欢迎。
三毛五毛,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不算大钱,她一开张,生意就很好。
一天下来,能卖上三四十盘。挣上三五块钱是有的。
这收入在现在来说,相当不错,养活三个孩子绰绰有余。
也不住租房子了,门市有八十多个平方,五十平开店,十平做厨房,后面还能剩下二十来个平方,放两张架子床,母子四人就能住。
这又省下几块钱的房租,也不用住在垃圾堆旁边。孩子们还能帮着打下手,干活。
也因着这一层关系,乐乐放学常跟洛洛回家,在沈默蹭饭,写作业。杜娟一周也能来上两三天。还会跟着洛洛一块儿写大字,学画画。
老太太挺乐意教的,年纪大了,带着小姑娘们玩儿,还挺高兴。
再加上于波和晨曦,反正是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
别看洛清微只生了洛洛一个,家里的热闹劲儿不差,本来挺大的院子,都显得小了。
“……还是没阻止了,领导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其它事情都要靠后,金矿还是要开。
不过金中玉拿不到这个项目了,行贿是犯罪,他出境了,不然要坐牢。
新的发展商还没有到位,但也是早晚的事儿。”
因着金中玉,还有一位市领导下马。郭县没有收钱,但是收了一块手表,退回去了,记大过。他的仕途基本算是终结了。
新的发展商,别管选哪个,各方都得谨慎,肯定不会在同一个坑里再掉下去一次。
这话也就是才落下,家里来了亲戚。
港岛来的,姓罗,说是沈奶奶的侄子。
“现在都往内地来投资,我来看望姑姑,顺便看看有没有好的投资项目。”
第90章 金矿早都空了
“大侄子,你能来,我很高兴,咱们家的人,算起来,失散了五十年了。我是沾了你侄媳妇的光,去了趟港岛见见世面,再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跟你爹你娘见一面。”
罗君泰一脸的感慨,附和着老太太,“是啊,姑姑。那些年,真是不敢联系。五几年的时候,父亲给国内写过信,不知道为啥没收到回信。之前见面,怕您伤心,没敢提。还有姑父的事情,真不敢问。
您走之后,母亲哭了几场,一想到您自己拉址两个表弟,心疼得什么似的。
其实我这次来,还有一个任务。当年祖父没给您留下什么,之后一直愧疚,临走的时候,交代父亲,把他遗产的一半留给您。”
说着就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大沓文件,“这些都是遗产过户的手续,您是知道的,祖父他老人家非常擅长经营,若不是在天津的产业扔下了大半,还能有更多。这些都是到了港岛之后才经营起来的。
当初的本钱,还是用了嫡福晋的嫁妆。
这些是固定资产,另外还有一个家族基金,您每月有三十五万的生活费,没找到您之前的都存着,有两亿三千万。
还有一些珠福首饰,在港岛银行的保险柜里。这是钥匙。”
之后又拿了一个墨绿色的丝绒首饰盒,“这是母亲特意嘱咐我带给您的,祖父最难的时候,也没有舍得变卖这一套首饰。说是嫡福晋最喜欢的。”
打开来,里面是一套帝王绿翡翠首饰,项链,耳坠,手链。
一看就价值连城。
奶奶接过来,眼圈也红了,“这是当初额娘成亲的时候,太后老佛爷给添妆压箱底的嫁妆,她特别喜欢,一直不舍得带。”
老王爷两个侧福晋,六个妾室,十个孩子,八子两女,只她一个嫡生的女儿。
当年兵荒马乱的,也不是只她没跟着走。只不过其他人没有她会隐藏身份,东北这地界,胡子、马匪多的是,都被抢了。
“出去了,颠沛流离的,不见得比我过得安稳,我这辈子,算下来,比我同龄的都享福多了。一生也没有干过活儿,好好的养着。你姑父挣钱养家,正是因着没家产,我们的日子才安稳。
你姑父没了,你两个表弟也大了,从来不让我干什么,儿媳妇都孝顺。孙辈们更是都没的说,孝顺还各个有出息。我现在这日子过的,真不比小时候在王府里差。
也不像你爹娘他们劳心劳力的。
全中国像我这样享福的老太太,也找不出来几个。
这些个身外物,我也是真不缺。这套首饰,是我娘的嫁妆,我收下了。其它的我不要,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花几个?孩子们自己都能养活自己,日子也不差,要这么些钱,没处花去。”
老太太收了翡翠,直接交给洛清微了,自己也没留在手边。
那些个文件,看都没看一眼。
“姑姑,这不是您要不要的事儿,这是祖父的遗嘱。之前是没找到您,但是您那份儿,谁都没资格动,必须得是您的。
我们都从基金里领生活费,都是一样的。”
罗君泰给老太太科普了一下什么是家族基金。
老太太不确定的又问了一句,“一样的?”
罗君泰肯定的点头,“一样的。而且随着基金的收益增长,生活费也会等比例增加的。
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咱们家族也在特区有不少投资,现在逐渐北上,已经进京城了。
父亲本打算今年正式退休后,就回咱们东北老家来,找找叔叔姑姑们。虽然也知道机会渺茫,看看老家也是好的。
没想到先跟您在港岛相见了。”
老太太在港岛时,去看一个清朝皇室珠宝展,好些个前朝后裔去看,就在那地方跟罗君泰的父亲相认的。罗子衍是庶子,排行第三,小时候一起在王府里长到十几岁,隔了五十多年,还是找着点影子,给认出来了。
老王爷八子二女,就剩下兄妹两个,孙辈有十几个,从家族基金领生活费。
多是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也不算是完全啃老。
老太太让洛清微把文件收起来了,并没有签,“等你爸妈回老家的,也该回来看看了。现在的日子多好啊,趁着现在还能走得动,能走走看看。省城老王府还在呢,现在是政府的地方,从外面还能看看。
园子没有了,但是在咱家老园子的地方,有我跟你姑父的家。我在那里住了五十年。还能去山里转转,小时候,我和你爸你几个叔叔伯伯,随着阿玛一块儿进山,还挖过人参,猎过狍子。
咱家那时候在山里还有金矿。那么些人在外面偷着淘金,都发了家,现在还有些傻瓜以为金矿没人开,想着包矿呢。
岂不知,早在我玛法那一辈,就开始采金,早挖得不剩什么。
花大钱包那个矿,多少钱都得打水飘。
你们呀,是不了解你们的玛法,要真是家底子都在国内扔差不多了,去了港岛没本钱怎么在十几年里就挣下那么大的家业?
咱们金矿开了几十年,金子除了给京里送的,都哪去了?”
老太太念叨呢,跟谁都没有提过的家族秘辛。
然后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问罗君泰,“老侄儿,你这回想投资干点儿啥?”
罗君泰就笑,“姑姑,真让您说着了,祖父就是开金店起来的,当年只说是用的嫡祖母的嫁妆,照您这么说,可能是家里的老底子了。之后咱家的主业一直都是珠宝公司。
在京城也是开珠宝店。
在特区,也有几个轻工业的工厂,有一家牛仔裤的厂子,现在生意不错。
我是听说咱们这边有稳定的棉花供应,想着能不能开一家袜子工厂。
这人嘛,总得穿衣吃饭,吃饭的买卖,咱不做。穿上,都想着做衣裳做鞋,好像还没有正经的袜子工厂。”
说完了,就看沈默,“四侄儿,你是父母官,这个得咨询你,觉得这个生意,能做吗?”
原本可不正是在京城听说了金矿的消息,想着来分一杯羹,自家的珠宝公司,跟金中玉金总的公司有过合作,也有竞争,有消息来源。
老太太那话一说,他就没法再说金矿的事了。
得亏他反应快,把原本要在江浙上马的袜子工厂计划拿出来应对。
第91章 罗家不养闲人
招商引资,只要是来投资的,那当然就是好的。
“咱们县里现在确实有固定的棉花供应基地,一处在中原,一处在西疆生产建设兵团,明年种植面积要扩大三倍以上,保证咱们县里的需求。三大爷您要是打算在这边建厂,原材料可以有一定保障,运输方面,咱们铁路可以直接工业园区。非常方便。
公路也马上开始修,未来三年内,公路可以连接国道,直通京城。
投资环境方面,我做为主管领导,会竭尽所能保障最好最公正的环境,让商业只是商业,不掺杂其它东西。”
沈默没客气,该拉投资就拉。
这会儿经济当先,内举不避亲。
罗君泰在家里排老三,罗子衍三儿一女,他是最小的。家中产业是老大继承,老二是大律师,姐姐是医生。到内地投资,在大部分都还是谨慎行事的时候,他做了前锋。
听沈默说完就笑,相比起金矿的几千万大生意,一个袜子厂,十万块钱投资都能建起来,投上五十万,就是最先进的。这么点钱,也不用跟父亲和大哥申请了,他能直接做主。
“那行,回头我走走看看,合适的话,上两套设备。要是能拿下东北的市场,也很好。”
这都要考察市场了,那肯定得住下呀。
别在这边儿住了,老太太带着人去了大伯家的小二楼,那边条件好,地方也多。
二哥听说家里来了亲戚,紧赶慢赶的从外地回来了。
“亲戚之间,还是别合伙,有矛盾或是理念不和的话,以后不好相处了。尤其咱这还是几十年没联系过的亲戚。说亲戚,是实在的血亲,可也实在不熟。合伙真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