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19:54:04
  每一个果子,都经过自己亲手抚摸,陈红觉得有点好笑,对榴莲的喜爱让自己变得有些魔怔了。其实每一种水果,陈红一样喜欢吃,并没有什么偏爱。甚至青椒,洋葱,生葱叶有时候陈红也会随手放嘴里吃着玩。
  真正喜欢榴莲的是儿子于洋,但是榴莲太贵,对于自己来说,买一次都是奢侈。但是每次买一小盒保鲜的榴莲给儿子吃,他却总是先把最饱满,最端正的那瓣果肉先塞进自己嘴里。
  直到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还时不时的想起儿子捏着一小块榴莲肉,眯着眼睛认真品尝的画面。这好象成了自己的执念,一种不好治愈的心病。
  看到那棵大叶榴莲树,树干上冒出了一簇簇小疙瘩,那是榴莲花的雏形,那棵树也快开花结果了,今天真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夜晚,空间里的植物欣欣向荣,枝繁叶茂。
  像陈红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美好的生活,就是现在这样的。
  第二天,陈红又回归了出海打鱼的努力挣钱生活。连续疯狂的干了两天,三条销路卖了快九万元,陈红开始放慢了节奏。
  九月一号来临,休渔期结束了。整个市场的渔货价钱都下跌了,普通鱼种每斤下跌了5―10元,有些鱼甚至每斤跌了20元。像陈红这样收获多的人,同样的鱼获,每天至少少收入五六千元。
  这么大的差价,陈红感到很心疼。但是市场决定了价格,这是个人无法左右的。村里普通渔民倒是都高兴起来,他们钓鱼的水平不行,但是下网收获却很多,虽说鱼价降了,收入却多了。
  陈红这几天心情不太好,决定休息一天,调整下情绪。
  三号的上午,给爸爸打了电话,知道他又去济南打工了。陈红心里非常难受,让他来这边帮自己看孩子,自己也能想办法帮他调理下身体。干了一辈子了,也该歇歇了。
  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说自己又不是不能干,自己挣钱花的舒服。对于爸爸的固执,两辈子陈红对他老人家都没有任何办法。
  老人一辈子只知道埋头苦干,听村里的老人说,爸爸的木工手艺是跟他爷爷学的。爷孙俩都是老实本份的手艺人,一身木工本领方圆百里无人不知。
  可生活充满了戏剧性,陈红的曾祖父和父亲都老实本份了一辈子,只知道拼命干活,挣钱养活一家老小。而他们中间一辈的祖父却是一个一生都爱吃喝玩乐,不爱干活劳动的“场面人”。
  祖孙两代供养他,而他却经常出门喝酒应酬消费。一辈子收了四个徒弟,却都是交给大儿子替他教出来的。
  所以,一到年关,徒弟们上门走动。年龄大的一辈先去师傅家,再去师弟(授业师弟)家,让满村人都私下笑话。
  陈红爷爷照样我行我素,轻松潇洒了一辈子,礼物照收,钱照花,酒照喝。陈红爸爸弟兄三个,一个妹妹。
  只有他十三岁就跟着曾祖父学木工,那时候是六十年代,只上了三年初小的爸爸跟着曾祖父,挑着100多斤的工具,翻山越岭的去山村给人打家具。
  二叔比较滑头,一直上到初中,没混到毕业,却混了个媳妇。两口子心眼都多,都不想下力干活,从结婚就和祖父闹翻,搬到大队里的磨房去住。
  二叔坚决不把挣的钱往家交,去过自己的小日子。只有老实的爸爸,在曾祖父去世后,接过了他祖父手里养家的担子。
  帮着祖父拉扯大了二叔,姑姑和小叔。直到哥哥都十二岁上初中了,二叔提前单飞了,姑姑嫁人了,小叔也要结婚了,像老黄牛似的爸爸才分了家。
  分家两年后,陈红家才攒钱盖了房子搬出来。那时候爷爷早就给小叔盖了房子娶了亲。
  陈红常记得小时候日子很难,自己一家五口挤在借来的一间六七个平方的泥房里住了两年。
  屋里一个土坯炕占了一半,炕头边放着个大缸,家里所有的粮食都被分装在袋子里塞进大缸。做饭在院子里的墙角下,一到下雨天就没法做饭。
  遇到连雨天,只能在屋子里做饭,满屋的浓烟,像是在熏兔子。好在用的炉子,是妈妈用掉了底的搪瓷盆,里外糊上掺了麦桔草的泥巴,上面糊成三角垛子,中间插六七根细钢筋,做成的泥巴炉子。
  炉子能随时搬到屋里,还能糊弄着吃上饭,当时就已经觉得很幸福了。现在看着家里两米的大床,陈红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一家五口是怎样在一个一米二宽的土炕上睡了两年的!
  等长大成家后,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可直到自己快五十岁了,经历了手里没有钱的窘迫。陈红才理解,妈妈说过的,关于她们小时候,爸爸被爷爷奶奶,因为一毛五分钱逼的喝了农药的绝望。
  人只有到了实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会去走极端。
  现在想想,爸爸当年,就因为实在忘了和徒弟们坐了一趟公交车,没有算上三张公交车票钱一毛五分钱。被爷奶率领全家人审了他一夜,因为对不上这一毛五分钱的帐,爷爷奶奶骂了他半宿。
  爸爸一夜没回来睡,妈妈还以为他在老宅和小叔一起睡了。直到早上爷爷来喊他去干活推粪,才知道他一夜没回家。
  爷爷也知道坏事了,发动全胡同的人去找,才发现他喝了农药钻在柴火垛里。
  幸亏瓶子里剩的不多,经过抢救才把他给救回来了。
  妈妈急了,回娘家搬了娘家人来打了一架,才分了家。可是还要每个月交五块钱养老钱,粮食另算,医药费三兄弟平分。
  七十年代的五块钱,那购买力绝对大于于海给的500元。为了离开那个吸血的家,爸爸妈妈都同意了这些,在那个年代非常苛刻的条件。


第51章 难以沟通的父母
  前世的陈红常常自我开解:对比爸爸在爷奶手里受到的剥削,对比爸爸在爷奶手里受到的委屈,自己的情况还算好很多。
  爸爸一个人挣钱拉扯包括爷奶、兄弟、妹妹、自己小家一共十口人生活,却当不了一毛五分钱的家。
  这样一对比,给儿子买点榴莲花二三十块钱还要悄悄的背着丈夫,自己已经算是比较财政自由的了。
  陈红最后就是靠着和爸爸的坚苦生活对比,才能坚持到大儿子大学毕业,小儿子也长大了。压抑的婚姻生活,谁经受过谁才能知道那个滋味!
  自己今生重新开始了,已经走出了那个痛苦无奈的宿命。可是自己的爸爸怎样才能改变他呢?
  陈红很头疼,她太知道爸爸的固执了。前世直到他病倒,再也说不出话前夕。
  劝他少干点活,少操心哥哥家的事,无论劝说多少遍,他都不听一句。他一生的座右铭就是《小车不倒接着推!活着干,死了算!》
  上辈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通过看到他患病后期的眼神,陈红知道,他应该是后悔了。不过已经为时已晚,无力回天了。
  他为之奋斗了半生的儿子让他失望了,整个病程中,没怎么管过他。儿媳妇连边都不偎,小女儿远在北京生活。只有自己这个大女儿在身边,却也有心无力,自身难保。
  曾经经过激烈的夫妻争吵,陈红已经获得丈夫的允许,能接爸爸回家照顾。可是固执敏感的老人坚决不离开老宅,不去为难女儿。
  这样的爸爸让陈红无比自责难过,自从爸爸去世,她一直回避关于爸爸的话题。说什么呢?说自己的无能,说自己的无力,还是说自己的无奈。
  最后的日子里,父女二人只有互握着手,无言相对。陈红知道爸爸很担心自己,很后悔听了妈妈的话,太放纵哥哥,让哥哥也成了爷爷那样好吃懒做讲场面的人。
  虽然后期他也努力去扳正哥哥的性子,甚至父子产生了巨大的隔阂,甚至终于被气的中风血栓了,也没有看到哥哥丝毫的改变。
  爸爸是带着遗憾走的,他劳累了一辈子,三个儿女都没能让他安心的过好晚年。在爸爸最后的十几天里,三个儿女围绕在他的床前,他还不知道,最让她骄傲的小女儿在四十五岁的年纪也被离婚了。
  小妹瞒着家里所有人,一如现在的陈红一样,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只能担心难过,却什么也帮不上,重复着说着安慰的话。
  可有时候,家人的安慰也会像一把不开刃的刀,能刺痛人的心。还不如故作不知不懂,让伤痛被时间静静地带走,永远不要再提起。
  自从爸爸去世,陈红姐妹其实心底都有些埋怨妈妈,不知道怎样面对她。
  爸爸一生的痛苦,妈妈的责任很大。从哥哥很小的时候,她就重男轻女。哥哥做错了不但不管他,还为他找借口包庇他。才让他越长大越不着调,父子之间几乎成了仇。
  爸爸一生的积蓄在妈妈的筹划下,给哥哥置办了两套房子。一点养老钱也没给自己留,后期生病治疗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爸爸一生挣钱,前半辈子交给爷爷养父母兄弟,后半辈子交给妈妈养活儿子一家。
  直到他病倒,他都不曾存一块钱,一生都没有在银行拥有一个帐户。他所有的钱都在妈妈手里,也都给他儿子填了窟窿。
  陈红的哥哥也不是个坏人,只是从小被惯得花钱大手大脚,除了吃喝玩乐就是打牌酗酒,没钱了就跟妈妈要,根本管不住自己。
  在陈红和小妹看来,妈妈就是帮着哥哥一家人在吸爸爸的血。
  可无奈的是,在他们封建的思想中,为了儿子,累死也愿意,一切付出都是为了那个家。
  他们从没想过那个家不是爸爸一个人的,不能全家依靠他一个人生活。
  爸爸过世以后,哥哥照样也慢慢知道去打工了,嫂子也去了饭店端盘子,当快递员。
  妈妈黯然地一个人回了老家生活,那时只剩下她孤独的一个人,才知道了她的丈夫比儿子对她重要的多。
  重生后的这两个月,陈红已经给爸爸打过十几个电话了。让他来胶东帮着看孩子,她会按月给他打钱。
  可老人就是不同意,他不想接受女儿的接济,这让他感到丢人,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直坚信多干活下力就能挣到钱,谁也不靠。
  这样的固执的爸爸,让陈红急地直挠头,实在拿他没办法,他还没吃到前世的苦,是不会听任何人的劝说。
  陈红准备等过十几天回济南参加嫂子的满月宴时,告诉全家她离婚的事。和小妹一起装弱势把他给哄到荣城来。
  也许住一段时间后,看到她能挣到钱,应该就会答应留下吧?
  说实话,其实结果如何,陈红还真无法预料,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最糟的情况也不过是像前世一样,爸爸再被气病。
  今生自己却有了底气,空间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财富,出产的食品也可以保健身体。至于能不能治病,还不知道,不过可能性很小。
  现在这样,陈红已经很知足了。
  得知爸爸又出去打工了,陈红又给妈妈打了电话,家里还是座机。电话响了好一会儿,就在陈红以为家里没人,要放下电话的时候,终于被接了起来。
  陈红听到电话里传来哥哥的声音,对着电话说:“哥,你没出去打工吗?咱妈呢?”
  “没活了,我在家歇几天。咱妈在洗衣服呢!有事吗?”
  像前世一样,每次听到他说话,都是同一个调调。
  “你怎么不和咱爸一起干呢,咱爸那不是有活吗?你让咱妈接一下电话。”
  等了一会儿,对面传来妈妈的声音:“红,有事吗?我这里洗衣服呢。”
  “俺哥怎么没干活去呢?刚才我给俺爸打电话,俺爸不是在济南打工吗?”
  “你哥刚回来,这几天太热了,歇两天再去。”
  “他年轻知道热,俺爸不知道热吗?我真服了你娘俩!我给家里寄的东西你给俺爸喝了吗,家里还有吗?你也多喝点!”
  “蜂蜜还有一瓶,茶叶还有两盒。这回蜂蜜真好,我看着你爸这段时间饭也吃得多了,血压也没再高,要是好买你再买点寄来。上回你嫂子娘家妈来给她回上两瓶。”
  “不是给你说了吗?这东西很贵,不好弄,不让你送人,留给俺爸喝,你怎么都给送人了?俺爸喝么?”
  “不是外人,是你嫂子娘家妈,你小声点,让她听见不愿意。再贵能贵哪去?喝完了再买点呗!”
  陈红快气疯了,就知道又是这样:“不贵,你让她自己买去!是,她妈不是外人,可那是我给俺爸的。300块钱一斤,你说不贵你给俺爸买去吧!”
  “这么贵呢!你这个熊孩子,你怎么不说价钱呢?你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么?”
  “我没说很贵吗?没说不好弄吗?那是给俺爸调理身体的,长期喝就不用吃降压药了。我嘱咐了多少遍,你听了吗?”
  “你发什么火,谁让你不说300块钱一斤的?就你能,么事也管。”
  “我要说了,俺爸肯定舍不得喝,都得被你儿子倒腾没了。剩下那瓶谁也别给了,谁也不能喝,给俺爸喝治高血压。”
  挂了电话,陈红气的脸色涨红。一直都不愿意给妈妈打电话,打一次惹一次闲气。
  每次都这样,除非必要,陈红都是给爸爸打电话。和妈妈简直无法沟通,说轻了不痛不痒,说重了母女两人都生气。
  看来最后这瓶蜂蜜也到不了爸爸嘴里了,妈妈肯定得给他儿子儿媳和孙女喝掉,她自己也是舍不得的。
  对于自己的妈妈,两世了,陈红都不知道如何面对她。除了买件衣服她能穿在身上,给她钱,她花儿子一家身上。给她吃的,她留给儿子儿媳妇孙女吃。
  陈红前世日子不好过,给她的钱和东西都是自己和儿子省下来给她的,她却每每糟蹋自己的心意,那都是自己和儿子也舍不得吃用的东西。
  看来必须想办法把爸爸带来荣城,等养好身体,能扛住他儿子的气,再由他爱去哪去哪吧!娘家的事自己管不了,也不让管。
  日子还得过,陈红下午去取回了快递。她又在网上买了两根鱼竿和各种工具配件,还买了一盒银针。
  等到了晚上孩子睡了,陈红拿着银针做起了试验。她买的是一盒100支的银针,才花了270块钱,真是物美价廉。
  这盒银针是0.1×15㎝的特制银针,是陈红特意和商家定做的一款产品。
  陈红准备给海贝和椰子螺做针刺探查手术了。这是近几天陈红刚想出来的办法,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一切就看今明两天的贝类们们存活情况了,希望能成功。
  陈红捡大个的海贝捞到一个大盆里,先数了30个开始试验。旁边准备好了一个大水箱,已经提前灌了半箱空间水,只等海贝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