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86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19:56:10
第136章 姻缘(二)
  孙安也在偷瞧黄三妹。
  那一日公堂问审的时候,他站在郡主身后。
  这个孝顺柔弱的可怜女子,含着泪说“我想嫁人”的那一刻,他的心忽然就怦怦跳了起来。
  男女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一眼钟情,一念而起。
  “孙侍卫,”黄三妹竟是主动张了口:“我是没有嫁妆的,你真的愿意娶我么?”
  陈舍人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在一旁瞧热闹,丝毫没有要回避的意思。
  男未婚女未嫁,单独见面多有不妥,她在一旁做个见证嘛!顺便待会儿和郡主分享一下……以郡主的身份,实在不便亲自来瞧热闹。
  孙安一张黑脸红了红,咳嗽一声道:“我不在意。”
  “你不在乎,日后公婆少不得拿来说嘴。”黄三妹轻声道。
  孙安立刻道:“我娘四年前重病去了,我爹去得更早。”
  所以,就不必担心公婆刁难刻薄了。因为根本就没有。
  虽然知道不应该,黄三妹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眉眼弯了一弯,抬眼看着孙安:“你放心,我不是好吃懒做的人。以后成了亲,我每天早起干活,一天吃两顿饭就行……”
  “三妹,”孙安鼓起勇气换了个亲密的称呼,黑脸愈发红了:“我中意你,想娶你为妻。日后我们成亲了,我每个月领的俸禄都给你。你不用那么辛苦。”
  “便是以后我们有了孩子,我也养得起妻儿。”
  “还有,我们王府里都是一日三顿饭。”
  这话说得干巴巴的,既不柔情百转,也不感天动地。黄三妹的眼眶却红了,她忍着没掉眼泪,轻轻点了点头:“好!”
  ……
  “后来呢?”姜韶华饶有兴致的追问。
  陈瑾瑜摊摊手,有些无奈:“后来就没了。两人当着我的面说了这几句话,然后就各自道别,各回各的屋子去了。”
  “一点都不慷慨激昂,平淡如水。”
  姜韶华笑了起来:“你当是唱大戏吗?定亲前能这样见上一面,彼此有些好感,已是幸运了。世间多是盲婚哑嫁的夫妻,掀开盖头的那一刻才见第一面。不知对方容貌性情脾气,就要在一起过一辈子。”
  陈瑾瑜笑容顿了一顿,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不吭声了。
  姜韶华心中了然,笑着瞥她一眼:“怎么忽然不说话?”
  “韶华妹妹,”陈瑾瑜憋不住话,叹了口气,说出心中隐忧:“我娘认定了女子要嫁个好夫婿,才是一辈子的好归宿。以后她肯定会早早为我定亲。”
  “我不想十五六岁出嫁,我想随你东奔西走,在你身边好好当差。等到了二十岁再出嫁。”
  姜韶华随口笑道:“此事不难。你现在是本郡主的舍人,要成亲嫁人,总得本郡主首肯。本郡主身边离不得你,多当差几年便是。”
  陈瑾瑜大喜,一把抱住姜韶华,在姜韶华的嫩脸上亲了一口:“韶华妹妹,还是你对我最好。”
  姜韶华哑然失笑。
  她和陈瑾瑜自小就是玩伴,同吃同住同睡都是常有的事。
  于她而言,历经半生磨砺沧桑重生而回,再看二十多年未见昔日活泼稚嫩的玩伴,颇有些疼惜晚辈的感觉。对陈瑾瑜来说,只是和郡主分别了一年,照旧亲昵得很。
  “郡主,”银朱笑着来禀报:“陈长史来了。”
  姜韶华略一点头。
  陈瑾瑜以令人咋舌的迅疾松手起身后退垂手肃立,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姜韶华心里暗暗好笑,起身相迎:“陈长史。”
  陈卓拱手行礼:“臣见过郡主。”目光顺便飘到了肃立一旁的陈舍人身上。
  嗯,今日陈舍人还算规矩。
  姜韶华对陈长史的小动作只做未见,微笑道:“我们在叶县盘亘半个多月,也该继续启程巡查下一个县城了。”
  “正是。”陈卓正色相对:“按着之前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巡查十四县。眼下时间过了大半,才巡了宛县西鄂博望和叶县四个县城。接下来的行程得稍微紧凑些。”
  这也没办法。宛县那里是因为在军营待了多日,西鄂要分化处置汤家,博望县是为了陈长史和儿孙相聚多停留数日,到了叶县这里,谁能想到会冒出这么多桩案子来?
  姜韶华笑道:“那我们明日就动身。”
  陈长史拱手应是,之后传令下去,一众亲兵随从都开始忙碌起来。
  临行前,崔县令特意设了送行宴。
  崔县令率先举杯敬郡主:“臣敬郡主,愿南阳郡太平,愿郡主康宁。”
  姜韶华微微一笑,举杯相和:“本郡主惟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崔县令立刻肃容以对:“郡主的教诲,臣都记在心里。今后,臣一定精心当差,做好百姓的父母官。”
  姜韶华笑着饮了杯中果酒。
  世上无完人。崔县令已是难得的少年俊彦,肯吃苦肯做实事,胜过大梁九成九的官僚。至于一些小缺点,慢慢改了就是。
  第二日,郡主率众人启程,离开叶县,去往比阳县。
  如今郡主身边有陈舍人相伴,银朱和荼白边坐了后边的马车。黄三妹也坐了这辆马车。
  出了城门后,黄三妹掀开车帘往后瞧,眼圈悄然红了一红。
  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二十几年从未离开过叶县。此时坐在马车上,眼睁睁地看着叶县的城门越来越远,心里难免惶惑凄凉。
  银朱这个小机灵鬼,从另一侧的车窗探出头,招呼一声:“三宝哥,你去招呼一声孙安,让他策马过来。”
  孟三宝挤眉弄眼地应了。
  过了一会儿,孙安骑马到了马车边。他口舌笨拙,不会哄人。再者,银朱荼白两双大眼都瞧着,还有一众探头瞧热闹的亲兵们,就是有甜言蜜语也说不出口啊!
  孙安憋了许久,才憋出一句:“黄姑娘饿不饿?我这里有饼子。”
  众人:“……”
  孟三宝和秦虎都快笑抽过去了。
  黄三妹也笑了。
  没有人知道,她最怕的就是挨饿。每日都有饼子吃,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


第137章 比阳
  南阳郡有三个人口过万的上县,分别是博望县叶县,还有一个就是比阳县。
  博望县有铁矿银矿,叶县盛产丝绸,比阳县却有让北方诸郡都眼红羡慕不已的马场。
  大梁朝一直都缺战马。大梁军队总人数多达六十万,其中,驻扎京城的二十万军队,盔甲兵器俱齐,步兵占了十五万,只有五万是有战马的骑兵。
  事实上,就是五万骑兵,也多是一人一马。一人双马的精锐少之又少。
  大梁想多养些骑兵,奈何战马紧缺,价格高昂。一匹马一年吃草料豆料,耗费着实不少。可以说,养一个骑兵的银子,够养十个普通士兵了。
  连京城都是如此,各地驻军就更不必说了。譬如南阳军,整个军营里也就五百匹马。
  所以说,郡主的亲卫营里人人有战马,身边的亲兵更是一人双马,实在令人眼热羡慕。
  这些优良的战马,都是比阳县的马场养出来的。
  “郡主,前面就是比阳县。”
  陈瑾瑜探头看一眼,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激动:“城门外有好多人等着迎接郡主呢!”
  连着赶了两天路,人困马乏,进了比阳县就能好生安顿歇着了。
  姜韶华近来活泼了不少,一并探头往外瞧:“比阳县的官道比别处宽得多,城门也格外宽阔。”
  “这是为了运送战马方便,特意修整过的。”陈瑾瑜笑着接过话茬,极力远眺:“对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就是比阳县令么?我听祖父说过,比阳县的县令和别处不同。”
  姜韶华微微一笑:“是,其他县令多是朝廷派来的。你爹虽然走了后门,也是正经科举出身。只有这比阳县的马县令,大字不识几个,还是商户出身。”
  那马县令是怎么做上县令的呢?
  其中有一段故事。
  当年南阳王来了藩地后,政令宽和,注重农桑,对商贩们收取微薄的商税,激励商贩们走出南阳,开拓商路。
  马家是比阳县里的商户,专门贩卖牛羊。家主马鸿颇有进取心,认为这是天赐马家的好机会。
  马鸿带着家中二十多个男丁,又雇了一百个镖师,从南阳郡一路往北,一直走出到关外,进了茫茫草原。
  一路遭遇几次匪祸,有人在路上急病去世,有人意外身故。一年多后回来的时候,马鸿带出去的子侄后辈就剩下六个。护送的镖师也死了一半,可谓死伤惨烈。
  马鸿耗尽家资,赔了大笔银子给镖局。
  付出这么多,马鸿的收获是带回了三百匹优良马驹,其中两百匹母马,一百匹没煽过的可以配种的公马。
  要知道,可以配种的优良公马,在大梁朝堪称稀缺,一匹优良公马可以卖出千两银子,关键是有价无市。
  马鸿带回这么多种马,已足够建一个马场了。
  南阳王大喜,当即上书朝廷,为马鸿请功。当年坐龙椅的还是疼爱胞弟的先帝,二话不说就允了南阳王所请。
  于是,牛羊贩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比阳县的马县令。
  三年后,马场养出了第一批精心配种培育的马驹,送进南阳王府。
  南阳王大悦,亲口对马县令说道:“你用心养马,这比阳县的县令不会换人,一直由你来做。”
  马县令感恩戴德,之后二十年勤勤恳恳,养出一匹又一匹良马。这比阳县令的位置,自然也安稳如山。
  这段故事,堪称传奇。陈瑾瑜也听自家祖父说过几回,转头笑道:“今日我可得好生见一见马县令。”
  姜韶华欣然一笑。
  ……
  赫赫有名的马县令,今年已经六十九岁,皱纹满面,身体佝偻,由儿孙搀扶着,颤巍巍地行礼:“臣马鸿,见过郡主。”
  姜韶华对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格外优容,亲自上前,伸手扶了一扶:“马县令,快快请起。”
  马县令受宠若惊,连连谢恩。
  待见到陈卓等属官,马县令又深深弓腰行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7页  当前第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4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