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439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19:56:10
  又笑着宽慰崔文秀:“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女夫子聘来了,书院改建妥当了,来报名的学生已有近两百个。想想叶县女子书院,到第四年才有这样的规模。”
  崔文秀想了想,也笑了起来:“说得对。事情再难,也得一件一件慢慢来做。”
  众目所瞩之下,南阳学堂挂上匾额,也在这一天开始正式授课。
  李颖在京城留了这么久,家中丈夫儿子纷纷来信催促她回去,叶县女子书院也少不了她,很快收拾行李启程回南阳。
  临走之际,陆真特意来送行。
  在宫中当差一个多月,陆真身上的朝气锐气半点不减,且比往日更从容自信。就如一块美玉,稍加雕琢,便熠熠生辉。
  李颖握着陆真的手,依依不舍地低声嘱咐:“以后在宫中用心当差,别辜负了皇上对你的厚爱。”
  陆真用力点头:“山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当差做事,绝不给叶县丢人。”
  李颖莞尔一笑,伸手摸了摸陆真的头。
  陆真这就不太乐意了,嘀咕道:“我现在是朝廷官员天子舍人,山长可别拿我当不解事的孩童。”
  李颖失笑,缩回手,转头和崔文秀话别许久。坐着马车离去的那一刻,李颖心里满是不舍,远远地眺望高大的城门。
  ……
  行路大半个月,回到叶县的时候,已是天气渐渐燥热的五月了。
  崔县令带着两个儿子迎到了城门外。还有许多女学生和女夫子都来相迎。
  受到这么隆重的欢迎,李颖心里十分受用,满面笑容:“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留了短须愈发英俊成熟的崔县令笑道:“叶县女子书院考中了三个女进士,这是何等盛事。大家伙儿不能去京城,听闻李山长回来,主动要来相迎道贺,我也拦不住。”
  大梁天子设女子恩科,取中二十个女进士。叶县就占了三个,且还有一个头名的陆真,可谓出尽了风头。
  崔县令满心骄傲,满眼都是自己的妻子。
  日渐长大的崔大郎崔二郎,也冲到亲娘身边,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家娘亲:“娘也是女进士。”
  “娘可真厉害!”
  李颖被儿子们吹捧得容光焕发满面春风。
  女学生们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询:“山长,陆师姐真得留在宫中当差了么?”
  “当然是。”李颖抓住机会,对所有目中闪着憧憬的女学生们画了一张又圆又大的饼:“她是女进士头名,现在是正八品的女子舍人,还有正式的官服。每个月能领俸禄,大朝会的时候,她还有资格一并上朝。”
  众女学生一同发出惊叹声。
  李颖笑道:“你们以后用功读书,等朝廷再开科举,你们也可报名去参加。只要能通过我们书院内部的选拔考试,去京城考试有人护送,路费也都由书院来出。”
  从叶县到京城,坐马车近一个月,吃喝住宿是一笔极大的花费。对普通百姓出身的女学生们来说,基本承担不起。李颖这般承诺,解决了学生们最大的忧虑,顿时惹来一阵雀跃欢呼。
  然后,一对熟悉的脸孔冲了过来。
  一个是陆真的祖母,一个是陆真的亲娘。
  陆张氏二话不说,跪下就给李颖磕头:“我家大妞能有今日,都是李山长教导有功,我给山长磕头,多谢山长大恩大德。”


第767章 南阳(二)
  陆真考了女进士,还考了头名,被留在宫中当差。这对叶县女子书院来说,是值得夸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喜事。对陆家来说,就像天上掉下的一块大馅饼,直接将陆家老少都砸晕了。
  陆家在叶县里不过是普通百姓,家中有两张织机,老少六口人。陆真当年去书院读书,倒有大半都是冲着免费的午饭去的。
  谁能想到,那个大言不惭宣称长大后要给郡主当差做事的丫头,竟真得去了京城,进了宫廷做了天子舍人?
  郡主当年赐名陆真,原来是美梦成真的真。
  陆家收到喜讯也有月余了,至今还没从天降的喜讯中回过神来。每日都有大把亲戚好友登门。
  陆婆子也不吝啬小气了,拿出私房银子置办酒席,请邻居亲朋都吃个满嘴流油。还不忘教训孙子:“瞧瞧你姐姐,这般有出息。你以后得用功读书,过两年也去京城考进士做大官。”
  陆小宝已是十二岁的少年郎,在书院里读书几年,学业平平,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我可不成,我就不是读书那块料。认真读几年书,以后谋个差事倒是不难。科举就算了,别说考进士,就是去考秀才我都够呛。”
  陆婆子气得揍了孙子一巴掌,脸上却是喜气洋洋的。
  不管怎么说,陆真有了大出息,整个陆家都跟着更换门庭。陆家的门前,也像模像样地放了一尊石头雕琢的书箱子。来来去去的都要去摸一摸,沾一沾女进士的旺盛运道。
  今日李山长回叶县,婆媳两个连织布也顾不上了,一同赶到城门外。陆张氏跪得快,陆婆子慢了一步,很快也跪下了。
  李颖哭笑不得,忙伸手扶起婆媳两人:“这可使不得,你们都快些起身。”
  “陆真现在有官职,是正经的朝廷命官。你们现在都是官员家眷了,不能随意下跪。”
  婆媳两个晕乎乎地起身,除了满嘴道谢,也说不出别的有见地的话来。显然都喜翻了心。
  李颖笑道:“大家伙儿都别在这儿杵着,都进城门。有什么话,我们回书院慢慢说。”
  众人一同应声,簇拥着李颖往城门里走去。
  崔县令也是一脸骄傲,心想自家媳妇就是厉害能干。
  因为李颖归来,叶县女子书院直接停课一天。这一日,所有学生喜气洋洋,仿佛下一个能考中女进士的人就是自己。
  就连卢若华,也被这喧闹喜庆的气氛感染,缠在李颖身边问长问短:“山长,你去京城,可见到我长姐了?”
  李颖笑着纠正:“得改口叫皇上。”
  十一岁的卢若华,如今少女初长成,眉眼秀美,笑起来甜美可人:“山长说的是,山长见到皇上了吗?”
  “嗯,见了,还不止一回。”李颖笑道:“在礼部考试见了一回,进金銮殿见了一回,后来又进宫见了一回。”
  卢若华羡慕不已:“山长快些和我说说,皇上现在是什么模样?”
  李颖没有笑卢若华的天真,认真地想了想说道:“人在不同的位置上,气度截然不同。皇上是南阳郡主的时候,美丽威严。如今坐了龙椅,更多了属于天子的霸气凌厉。”
  “不过,皇上召见我们的时候,还是和以前那样,亲切温和。”
  卢若华遥想着长姐的风姿,心旌摇曳,不胜向往。
  可惜,她还在守父孝,来书院读书都属于不太妥当的举动。去京城是不可能的。少说也得再等两年多。
  卢若华一脸遗憾,李颖看在眼里,不由得一笑:“以后时间长着呢!或许要不了多久,皇上便会召你们兄妹一同去京城了。”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一直将梅姨娘母子三人留在南阳郡。
  换了李颖自己,也会这么选择。
  卢若华兄妹虽是皇上的亲弟妹,到底都姓卢,一直安置在南阳郡,也没人会说什么。便是范阳卢氏,也不会跳出来为卢若华兄妹两个打抱不平。
  卢氏出了一个平州刺史,现在还有一个考中了女进士去了礼部观政的卢青青。皇上对卢家委实不薄。卢家哪里敢给皇上惹麻烦,巴不得卢若华兄妹都老实些,别去京城给皇上添乱。
  卢若华还年少,想不到这些,只为不能和长姐相聚而遗憾。
  隔了几日,恰巧正逢书院休沐。
  卢若华坐马车回了南阳王府。
  如今的南阳王府,比起以前冷清了许多。郡主去了京城,还带走了陈长史祖孙马耀宗汤有银杨政,王府里诸事现在都由冯长史拿主意。
  梅姨娘一直在为卢郡马守孝,基本不出院门。卢颖也没再去府学,每日在府中守孝兼读书。
  卢若华对亲爹“急病离世”的内幕一无所知,见亲娘和兄长每日茹素十分自苦,颇有些心疼,私下里嘀咕道:“爹走了也快一年了。便是守孝,也能悄悄吃些肉。又没人跑我们饭桌上来瞧。”
  梅姨娘瘦了一些,神色柔和,气色倒是更好了。曾经低眉顺眼,如今也能挺直腰杆,舒展眉头,说话时唇畔含笑:“你们两个都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想吃什么只管吃。我本就不爱吃肉,吃些素食就行了。”
  卢若华劝不动亲娘,又来劝兄长:“哥哥应该去府学读书了。整日闷在府里,一个人读书,没什么趣味,进步也慢。”
  卢颖看了一眼傻妹妹,轻声道:“我又不用考功名,书读得好些差些,没什么要紧。”
  长姐做了大梁天子。
  他这个同父异性的胞弟,太过出众耀目了,反而不美。最好就是平平无奇,不惹人注意,就这么默默地待在王府里。
  便是想有些作为,也得等到长姐彻底坐稳龙椅,掌控了朝堂和宫廷。到那时,或许他会有机会走出南阳王府吧!
  卢若华怔了片刻,慢慢品味出了一些意味:“那我是不是也该留在王府里,不该再去叶县女子书院?”
  卢颖笑了笑:“这倒不必。我和娘留在王府里,便已足够了。”


第768章 南阳(三)
  卢颖哄走了性格天真有些傻气的妹妹,私下里嘱咐梅姨娘:“娘,妹妹心性单纯,藏不住半点心思。在她面前,说话要格外留神,万万不可让她知道父亲病逝的内情。”
  梅姨娘点点头应下。
  事实上,卢玹急病离世一事,知道的内情只有寥寥几人。还有些人,隐隐猜到些内情的,譬如南阳王府的几个属官,口中从来不提半个字。就是到了私下里,也从不议论此事。
  范阳卢氏,也没人追根问底。
  卢玹就这么彻底消失在王府,彻底离开了梅姨娘的生活。
  现在没人辱骂她,更没人动手打她,梅姨娘的日子闲适又舒心。不出院子也无妨,反正她以前也不出去。
  唯一的遗憾是儿子也坚持留在王府里守孝,不肯去府学读书。
  梅姨娘忍不住低声道:“你在王府里守足一年也就是了,以后还是去府学读书吧!大好的岁月,这般消磨,实在可惜。”
  屋子里只有母子两人,说话无需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卢颖轻声道:“娘,我读书再出众,也不能考科举了。”
  是啊!卢颖不是姜氏血脉,却是天子胞弟。这样的身份,科举之路是行不通了。以后要出仕当差,要走的也是天子恩荫的路子。
  对卢颖而言,能让长姐姜韶华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梅姨娘和卢若华,也一样是靠姜韶华的庇护过日子。投天子所好才是最要紧。
  梅姨娘见儿子心思正主意清明,只得作罢。
  卢若华在王府里小住几日,很快又回了叶县女子书院。走之前立下雄心壮志:“等过三年,我满十四岁了,也去京城考女科。我也要考女进士,和陆真一样进宫当差。”
  傻丫头,就是考中了,也不可能和陆真一样。
  梅姨娘心里唏嘘,面上满是是温柔宠溺的笑:“好,娘等着你有出息的那一天。”
  待卢若华走后,母子两个依旧关起门来过日子。
  冯长史也不由得暗暗赞叹。梅姨娘卢颖母子两人,实在知情识趣知进退。在拨用度时,冯长史痛快地将梅姨娘母子的月例用度都翻了一倍。
  这等小事,冯长史都不必禀报皇上,自己便能做主了。不过,冯长史行事仔细,大事小事都习惯了写信禀报。
  正提笔给京城那边写信,长随匆匆来禀报:“冯长史,亲卫营和南阳军营都派了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7页  当前第4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9/4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