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现代言情,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门大小姐[七零]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铁白   小说类别:现代言情   内容大小:518 KB   上传时间:2025-04-20 22:06:17
  所以为了不让刘家人兴师动众,好好照顾刘林森,他们才不再次去医院打扰。
  要是刘林森当了他们的干儿子,两家人打交道的时候,刘家人该怎么把握住这个度呢?
  认不成干儿子的厂长,因为愧疚,对刘林森更热情了。
  厂长直来直去地说,让刘林森工作上还是个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的尽管提,他一定帮忙解决。
  刘林森坐在一厂之长专属的小红楼的会客厅里,张了张嘴,突然将心里萦绕了千百遍的要求,给咽了回去。
  他摇头,用一个谦虚正直的好青年形象说道:“厂长我什么也不要,我想快点回去工作,我想我可爱的工友们了。”
  厂长哈哈大笑,想拍拍刘林森的肩膀,被厂长夫人喝道:“老张!”
  厂长连忙讪讪地收回了手,摸摸自己的脑袋,他都忘了刘林森身上的伤了。
  厂长故作严肃,声若洪钟地说道:“刘林森同志,这可不行!你得现在家里住几天,有很多人想要采访你呢!”
  刘林森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的事件早就传到了全省各大报纸的耳朵里。
  要不是厂长派人拦着,这些闻风而动的记者早就一窝蜂地拥进刘林森的病房了。
  但厂长也只能拦到刘林森出院这个时候了。
  刘林森在厂长家住了两周,第一周他先是接受一波一波的人采访,拍照、签名。第二周,他的故事就传遍了全省,成了省里的红人。
  省城的各个单位近水楼台先得月,邀请他到单位去做英雄报告,每天出行,都是坐着小汽车,到哪里都是笑脸相迎的人。
  至于转正的事情,早在去厂长家做客的第一天,厂长就在饭桌上对他说道,他转正的手续已经在办理了,等他从省城回到县城时,他就是县纺织厂一名光荣的正式工了。
  见识到了省城更加广阔的世界,刘林森突然对转正的事没那么执念了,他对家乡的小县城开始鄙夷了起来,难道自己要回去,一辈子窝在小地方里?
  同时刘林森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个模糊的想法。
  孩子大难不死,做父母的不免对待孩子的态度宽容了许多,既然儿子不想念高中,那就不念了吧。反正儿子已经满了十六岁,直接进厂算了,工作个两三年,然后去读个工农兵大学镀镀金。
  厂长夫人将切好的果盘送进儿子房间里,然后细细地跟儿子说了,她和他爸的打算。
  出来上厕所的刘林森路过,就偷听到了厂长夫人说的话。
  工农兵大学?厂长和厂长夫人怎么也不会害自己的儿子,他们想送儿子去上工农兵大学,这工农兵大学就一定是个好东西,不爱读书的厂长儿子都要去念一念,那就说明工农兵大学对厂长儿子的未来很重要了。
  

第35章 第35章刘林森上完厕所回到……
  刘林森上完厕所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咬着嘴唇想道,真是同人不同命。
  他每天要辛辛苦苦出门交际,和各方面打交道,厂长儿子呢,一出生就是什么都有了,这段日子窝在家里躺着,什么也不干,周围的人都围着他转,连未来都不用自己去想,父母已经给他设好了路子。
  一个正式工的名额算什么?厂长儿子想当工人还是父母妥协之后的最次的一条路,他这工人最多只当三年。
  既然厂长夫长对儿子说话时,一副工农兵大学对他的人生很重要的口吻,那么,他也去闯一闯。
  计划回家的前一天晚上,刘林森敲了敲厂长书房的门,一脸郑重和恳求地对厂长说:“张叔叔,我不想回去当工人了。”
  厂长脸色不变,笑呵呵地说道:“那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刘林森挠挠耳朵,腼腆地说道:“张叔叔,我家里穷,学只上到了初中。我想多读一点书,
  要不然是一辈子的遗憾。”
  厂长马上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刘林森,说道:“那我让你去省里最好的高中当旁听生!”
  刘林森摇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说,“张叔叔,我乡下来的,初中也不好,去高中听课我也听不太懂。我想问问,有没有专门教技术的学校,我学学技术,以后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厂长一拧眉,语气迟疑,“学技术的地方嘛,倒是有……”
  刘林森连忙高兴地打断说:“张叔叔,那你快点告诉我,我自己去找,您工作忙,不麻烦你。”
  厂长脸色一变,像是下了某种决心般,摇头说:“这个你来真不能自己去找,是举荐制的,还得叔叔出马。你想去哪里学技术,有自己想去的城市嘛?”
  厂长可是没有一丝保留,将话问出来了。
  刘林森心里一喜,做出一副无知无畏地样子,惊讶说:“还能选城市?那我当然想去首都看看!”
  厂长一拍手,大声赞道:“好小子!那叔叔就让你去京大学技术!”
  刘林森瞪大眼珠,下巴半天合不上,完全是他最真实的反应。
  直到回到自己房间里,他还回不过神来,京大?!厂长说的是那所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上提到过的京大?他要和课本上的诗人、作家、学者成为校友了。
  夜里,厂长就和厂长夫人吵了架,厂长夫人不满地质问道,“你把林森送到京大去念书,我们的儿子怎么办?”
  厂长双手一摊说:“他完全可以靠自己努力。”
  厂长夫人横了他一眼,哼声说道:“努力个鬼?这年头努力有用吗?既然你将工农兵大学名额给了林森,那就让儿子继续考高中,谁叫人家救了他呢,他爹也没想着换成了两个省城大学的名额,就一开口就是京大!”
  工农兵大学也是论资排辈的,要是厂长一下子就自己弄了两个工农兵大学名额,一个还是赫赫有名的京大,厂里的人和外面的人一口唾沫不得把他给淹死啊。
  刘林森一夜未睡,厂长对他怎么好,有求必应的,不仅仅是因为自家救了他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因为厂长对他的印象好极了,否则厂长完全可以用一笔钱来打发他,连门都不让他进,怕让家里沾上了泥巴。
  刘林森思前想后,为了细水长流,继续巴上厂长这棵大树,觉得在回家之前,得做出些事来,让厂长对他印象更好。
  第二天早晨,厂长夫人对刘林森态度如常,吃着早餐的时候,她一脸温柔地对刘林森说:“林森啊,你给家里发条电报吧,告诉他们一声,你先回家了,这工农兵大学马上就要开学了,报名,准备东西……事情可不少,得留在省里办。”
  厂长夫人心底微微地叹气,自家丈夫一张口,还不是什么事情都得她办。
  刘林森先是茫然,然后连连点头说,“好的,吴阿姨,麻烦您了。”
  厂长夫人微笑着说:“不麻烦,不麻烦,这是我应该做的。”
  刘林森又体会到了跟厂长家走近的好处,什么事情都不用他出面办。
  这样想着,刘林森转过头朝厂长说:“张叔叔,既然我都要去念书了,那纺织厂的转正名额我让给别人吧,我又用不上了。”
  刘林森根本不想回纺织厂了,最好能把纺织厂的工作辞掉,但不急在一时,日后随便找个借口就是了。
  厂长拍桌子高兴地说:“我正想跟你提这事着呢,没想到林森你觉悟这么高,我叔叔小看你了,我等下就打电话,让你得转正手续暂停下来。”
  谈完了正事,厂长儿子很有眼色地说道:“林森哥,恭喜你!要去京大深造了。”
  刘林森谦虚地笑了笑。
  厂长夫人对着儿子严厉地说道:“你给我好好待在家里复习功课,别好了伤疤忘了疼,知道了没有?妈妈刚才怎么跟你说的?”
  厂长儿子缩了缩脖子,假装害怕说道:“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学。”
  刘林森心里一阵郁闷,话题又转到厂长儿子身上上去,而且听厂长夫人话里的意思,在他下楼之前,她对儿子说了一些他不能听的悄悄话。
  当厂长夫人帮刘林森办好了一切的流程,又给他装点好四季的行李,最后塞给他一千块钱,一家三口送刘林森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车。
  刘林森就这么被送到了京大。
  到达首都后,雄心和斗志达到顶峰的刘林森第一个人想到的人就是钱双玲,他信心满满递给钱双玲写了,这段日子以来的第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和以往的大不相同,刘林森在信中没有大幅度地表达自己的对钱双玲的爱和思想,他将自己救了省钢铁厂厂长儿子的事很是夸大其词地描述了一遍,以及在省城时自己的所见所闻,当然每一句都在表明那些领导们对他多热情,将他当作亲近的晚辈来对待。信的末尾刘林森以命令和催促的口吻让钱双玲来京大看他。
  刘林森成了全省的见义勇为标兵,这么大的事,哪怕在消息闭塞农村的钱双玲也不可能不知道。
  在刘林森住院的时候,就有人来着小汽车,将奖状表彰送到了刘家。
  刘林森的父亲,这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老头,拿着刘林森的奖状,马上蹲起来呜呜地哭了,村里的人从来没见他这么高兴和激动过。
  他们认为日后刘林森结婚生子,老刘家有后了,刘林森的亲爹,也不可能比今天高兴。
  省里的奖状和表扬,这可是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大喜事,老刘家的祖上几百年都是普通的家庭,从来没有值得一提的事件发生过。
  刘林森的父亲抹着眼泪,猝不及防地来人跪下,千恩万谢地说道:“谢谢领导!谢谢各位首、长!”
  刘家其他人一根筋地跟着他重复这一句话,闹得场面尴尬不已,最后省里的人,马不停蹄地将人给接走,送到了省城医院去。
  钱双玲拆开信一看,越往下眉头皱得越紧。
  她觉得刘林森尾巴翘得太厉害了,京大那是什么地方?能进去读书哪一个简单的?就连刘林森都是出了轰轰烈烈的事情,成了全省各大报纸上的人物才能进去的。
  可像刘林森这样进去的人,可怕没几个,其他人几乎都是基层建设队伍的中坚力量,单位、工厂里的优秀骨干,个个前途不可限量,十有八九家庭也不错。
  刘林森有什么可傲的?赶紧放下身段,多交一点朋友,为自己的日后谋算才是正经。
  钱双玲下意识地忽略了刘林森信中,对她不好的语气,即使刘林森去了念工农兵大学,她也不认为,她对刘林森的态度要转变。
  在刘林森面前,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从始至终刘林森都是捧着她,哄着她。
  可这次钱双玲给刘林森回信了,略过了刘林森要求自己去首都相聚的话,让刘林森别想什么情的爱的,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多认识一些首都本地的朋友。
  要是,刘林森读完工农兵大学后,能走首都朋友的门道,留在首都,那她是不是可以去首都生活了?
  钱双玲心“砰砰”跳个不停,首都人?这可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大跃步!
  刘林森收到第一封回信,看了三遍,即使钱双玲对于来首都的事一个字也不提,但这封信足够
  他高兴好几天了,他认为,钱双玲来首都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了。
  刘林森的同学几乎都是已经成家立业的人,当室友的老婆、孩子、对象纷纷来京大探亲,刘林森越发地想念钱双玲了,迫切地想要钱双玲来首都,好让自己不要孤家寡人一个,至于父母兄弟,他得藏得严严实实的,钱双玲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有亲密关系的人。
  刘林森添油加醋地将来到首都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写进了给钱双玲的信里。
  他每周都要花五块钱下一次馆子,买东西一定要去首都百货商店买,连“老莫”他都去了不下十次,就为了吃那里的冰淇淋,为了学习方便,他买了一块好几百块的进口手表,对了,下一个月他还打算添置一辆自行车,因为京大的校园实在是太大了……
  要是钱双玲能来多好,他就可以带她全部体验一遍。
  厂长夫人给了刘林森一千块钱,有了这笔巨款,刘林森的生活确实是整个班级里过得最富裕的一个。
  京大阅览室各个省份的报纸都有,刘林森的事迹他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
  可报纸上不仅报道了刘林森的英勇救人的事,连他的家人都个个报道了。
  看他一个农家子弟,大手大脚地花钱,有的同学心里颇有微词的,马上远离了刘林森,不跟刘林森深交。
  有些好心的同学,劝了劝刘林森,让他花钱悠着点,太张扬了,并且大学可有四年呢!
  刘林森面上笑呵呵地答应了,背后却暗唾一口,嫌他们多管闲事。
  不过,他是该收敛一点,要不然风评不好。
  其实是,刘林森手里的钱都花了过半了,再不节制,他之后三年半该怎么度过?
  难道要撒谎写信去跟厂长和厂长夫人借钱。这可是他在京大校园竖起来的一张大旗,同学都以为他是厂长家的半个儿子了。他不可能亲手毁了这段得来不易的关系。
  当然刘林森能让周围同学,相信他和厂家一家子关系匪浅,这也得得益于厂长一家时不时给刘林森写信、打电话,还寄东西来给他。
  刘林森的信来得越发勤快、密集。在信里次次都要求钱双玲来京大看望自己,这让钱双玲越发得意,觉得自己把刘林森把得牢牢的,刘林森就是她手里的风筝,即使他飞往高高的天空,那根线也在自己手里。
  钱双玲也不是没有过,去首都见刘林森的念头,可一想到她爸的黑脸,她就不敢提刘林森一个字了。
  哪怕刘林森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乡亲们都说他是好样的,给村子增光了。但她爸还是看不上刘林森,钱双玲也搞不懂为什么,兴许是刘家太穷了,等刘林森念完工农兵大学回来,工作赚了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她爸说不定就改口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1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高门大小姐[七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