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太多事了,陈大牛不问,陈小玉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大爷爷,前两个月收获的那批红薯,您没叫大家晒成红薯干啊?现在还好吗?”陈小玉问道。
种红薯的事,是陈小玉大力推广的。
陈小玉还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让大家伙儿辛辛苦苦收获的红薯糟蹋了。
“小玉,之前的那些红薯,有八成被周围的村落买走了,五文钱一斤,村民们可乐坏了。”陈大牛说起这件事,伸出手捋了捋自己花白的山羊胡子,面有得色。
原先,陈大牛叫村民们种红薯的时候,村民们还不乐意种。
还是陈小玉出了个主意,让陈大牛承诺种出来的红薯两文钱一斤包收购,杏花村才掀起了一股种红薯的热潮。
这一次,邹县令在整个长洲县推广红薯种植。
杏花村村民们收获的第一批红薯,就成了各个村落争抢的红薯种子了。
陈大牛没有赚这个差价,在中间搭线牵桥,把村民们的红薯用五文钱一斤的价格卖了出去。
这件事,让陈大牛的名声在杏花村上了个新台阶。
现在,杏花村村民们说起陈大牛陈里正,个个敬佩地竖起大拇指。
“这是大爷爷做事仁义。”陈小玉转念一想,就明白了陈大牛说的话,不由得夸赞了一句。
“小玉,你不怪大爷爷没赚钱就好。”陈大牛见陈小玉没有不高兴,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当初,红薯深加工的主意是陈小玉出的。
陈大牛和陈小玉说好了,一起合作这一门生意。
陈大牛没有让村民们按照合约上的价格把红薯卖给他,损失的一半利益,是陈小玉的。
“怎么会?钱这东西,虽说谁都不嫌多,但也要取之有道才行。大爷爷您这次做的非常好。”陈小玉说。
这点红薯差价,陈小玉还真没看在眼里。
恰逢荒年。
村民们手里多点钱,过日子也能更有底气不是?
“我就知道小玉你是个心善的。”陈大牛被陈小玉夸的哈哈笑。
“是大爷爷带头带的好。”陈小玉吹了一句彩虹屁,把陈大牛夸的心情好了许多。
“小玉啊~!再过一段时间,地里的红薯又可以收了。这一次,周围的村落都不差粮食,咱们村的村民们,若是坚持按照合同上写的,要把红薯卖给咱们,咱们不收也不行啊!”陈大牛笑过后,叹了一口气,说起了自己的隐忧。
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杏花村的村民们填饱肚子后,肯定会想方设法把多余的红薯给变成钱的。
粮食就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啊!
陈大牛现在虽说不差钱,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民们辛辛苦苦冲出来的粮食,因为保存不当变了质不是?
“大爷爷,有几种做法,我先给您说一说,红薯收成后,把破损的和太小的这一部分给挑出来,洗干净磨成粉,做成红薯粉,找一些个头大的,切片后在开水里煮几分钟,捞上来晒成干,应该能保存一到两年,要吃的时候再放水煮一煮就好了······”陈小玉努力回想起在现代见过的红薯加工的几种工艺,说。
“小玉啊~!你能不能帮大爷爷把几种制作办法都给写出来啊?大爷爷年纪大了,听着不大明白。”陈大牛尴尬地说。
第244章 彼此试探
“大爷爷,其实我只知道红薯深加工的几种粗略方法,这样好了,我把我知道的这几种方法都写下来,等这一季的红薯收成之后,您就可以按照上面的写的,一样一样试做,试多几遍,应该能找出最好的办法的。行吗?”陈小玉问道。
书到用时方恨少。
陈小玉很后悔在现代的时候,每天除了赚钱买房子,对别的事根本不感兴趣。
就连看个电视节目,陈小玉也喜欢跳着看。以至于现在回想起红薯粉条的加工步骤,陈小玉的脑子里还真有些懵。
早知道她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古代小农女,她就该百度一些农产品的相关知识给背下来才是。
“小玉你愿意把秘方给我?”陈大牛大喜。
这里有绿豆做的粉条,陈大牛原本想着一理通百理通,红薯粉条和绿豆粉条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有了陈小玉的提点,陈大牛自信能做好这件事。
至于陈小玉说的只知道粗略的制作方法这样的话,被陈大牛自动忽略了。
在陈大牛心中,陈小玉无所不能。
“大爷爷,并不是什么秘方,只是一些很粗浅的加工方法,具体怎么做,还要靠您自己去摸索。”陈小玉不好意思地说。
“行,大爷爷记住了。大爷爷会好好盯着人做,不会浪费粮食的。”陈大牛拍了拍胸脯,答应了下来。
陈小玉见状,抿着嘴笑了笑。
陈大牛的办事能力,陈小玉放心的很。
说完红薯的事,陈大牛拿出一只木盒子,推到了陈小玉身前。
“大爷爷,这是······”陈小玉目露疑惑。
“小玉啊~!昨晚上,我把榨糖作坊的账给算出来了,从年初到现在,榨糖作坊一共赚了一万五千两银子,这里是你的七千五百两银票,你点一下数。”陈大牛拿出一个木盒子,推到陈小玉身前。
“大爷爷,咱们不是说好了,到年底才分账吗?怎么这会儿就分钱了呀?”陈小玉有些惊讶。
“小玉,之前咱们会做这样的约定,是没想到会发生灾情。现在,村民们的田地全都用来种红薯了,从前天开始,咱们的榨糖作坊没有甜菜可用,已经停工了。”陈大牛苦笑着说。
榨糖作坊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金鸡,不到一年时间,已经为陈大牛赚了上万两银子了。
榨糖作坊停工,陈大牛和陈小玉的损失都大了去了。
“大爷爷,这也不对啊!咱们当初说好的,我只要四成的利,一万五千两银子的利润,您不是应该给我六千两吗?怎么还多了一千五百两?”陈小玉皱起了眉头。
去年,陈小玉和陈大牛合作开办榨糖作坊的时候,签过一张合同。这份合同还特地去县衙备了案。
陈小玉记得,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她拿方子入股,不管经营,只拿四成利。
“小玉啊~!大爷爷对不起你啊!事情是这样的······”陈大牛搓了搓手,不好意思地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和陈小玉说了一遍。
陈大牛是里正,还是个有责任心的里正。从上任那天开始,陈大牛就牢记自己的说过的话,有生之年,他会尽量为村民们着想,绝不会以权谋私。
今年是荒年,杏花村因为有了陈小玉提供的红薯种子,村民们没有一家断粮的。
陈大牛怕杏花村的村民们种够了自家吃的红薯后,会把多余的田地拿出来种甜菜。
陈小玉说过,明年有蝗灾。
陈大牛虽然不敢把这件事挂在嘴边说,心中却为村民们打算上了。
甜菜种的再多,到时候就算村民们手里有钱,也没地方买粮食。
倒不如种多点红薯,再按照陈小玉之前说的,把红薯深加工一下,储存起来。到了蝗灾的时候,这些红薯衍生品就是妥妥的救命粮食啊!
所以,第二茬红薯种下去之前,陈大牛就在村里宣布了:榨糖作坊生意不好,要停产一段时间,所以,下半年他家不收甜菜了。
陈大牛的榨糖作坊不收甜菜,不用陈大牛说,村民们就把自家田地全都种上了红薯。
这件事,陈大牛之前一直没敢告诉陈小玉。
陈大牛怕陈小玉不认同自己的做法。
毕竟,没有人会嫌弃钱多不是?
村民们愿意种甜菜,陈大牛和陈小玉默默赚钱,这才是合作共赢模式。现在,陈大牛单方面断了陈小玉的财路,这事情怎么想,都是陈大牛不地道。
可现在,村民们的红薯眼见着还有个把月就能收成了,榨糖作坊也已经停产了。
陈大牛想着就算想瞒着陈小玉,也瞒不了多长时间,索性实话实说。
“小玉啊~!这事是大爷爷做的不地道,这多出来的银子,是大爷爷补偿给你的。”陈大牛说。
“呵呵呵······”陈小玉轻笑了一声,打开盒子,从里面数了六千两银票出来,明着放进了自己的袖袋里,实际上却扔进了琉璃宝盏中。
陈小玉收好银票后,把剩下的银票连同盒子,推到陈大牛面前,说:“大爷爷,说好的四成就四成,剩下的银票您收好。”
“小玉?这······”陈大牛愣住了。
“大爷爷,这些银子,够我和我娘花上十年八年的了,难道······我陈小玉在大爷爷的心中,是个眼中只有银子的人吗?”陈小玉说。
“小玉,大爷爷错了,好孩子,大爷爷代替杏花村的村民们谢谢你。”陈大牛大为感动。
“谢什么?大爷爷,咱们是一家人啊!大爷爷的决定利国利民,小玉肯定会支持的。除非······大爷爷没把小玉当成一家人,才会拿银子来补偿小玉。”陈小玉撅着嘴,故作不豫。
“对,小玉,咱们是一家人,是大爷爷不好,和你见外了。”陈大牛哈哈一笑,收起了盒子。
一千五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陈大牛之所以让出这么一大份利益,一方面确实想补偿陈小玉,另一方面,也有试探之意。
陈小玉没有被银子迷花了眼,陈大牛心中很是钦佩。
合伙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三观不合。
第245章 晴天霹雳
假如陈小玉今天坦然收下了这一千多两银子,接下来的红薯深加工生意,陈大牛打算只给陈小玉一些出主意的费用,不会再和陈小玉搅和在一起。
陈小玉今天的表现,让陈大牛很满意。
陈大牛决定,等他把红薯深加工这摊事弄好后,要和以前一样,给陈小玉分成。
陈小玉不知道陈大牛心中所想,不过,陈大牛的试探之意,陈小玉感觉到了。
陈大牛的小心思,让陈小玉有些莞尔。
说实话,自从陈小玉找到了更来钱的“拉丝”生意后,早就把制糖生意给扔到脑后去了。
不过,当初和陈大牛说好了是合伙做生意,该拿的钱,陈小玉肯定不会推脱。
“小玉啊~!这一千多两银子,大爷爷先收着,不过,大爷爷不会动用。你爷爷年纪大了,有时候做事挺不着调,我准备把这笔钱留给你爷爷他们用,你没意见吧?”陈大牛想了想,问道。
虽说陈二牛这个弟弟有点蠢,也有点倔。陈大牛这个当大哥的,却不忍心真的不管。
“大爷爷,这钱是您的,您爱怎么花就怎么花。”陈小玉笑了笑,说:“大爷爷,其实······我爷爷奶奶他们同意分家的话,我愿意给他们一千两银子的养老钱。”
陈小玉早就想分家了。
树大分叉,儿大分家。
孩子大了,有了各自的小家,一堆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是常事,妯娌多了,有口舌之争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兄弟之间再好的情分,也会在无止境的争吵中消磨光了。
分家后,各过各的日子各自美丽不好吗?
可惜,陈小玉每次分家的诉求,都被陈大牛用和稀泥的方式给搅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