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寻懒得纠正她的说法。
现在跟灭绝师太说什么明教教众这些年来杀的元兵可要比她杀得还多得多了,又或者是说什么未来推翻她口中鞑子皇帝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在明教洪水旗之中,大概她还当自己和明教有所勾结,或者是得了失心疯。
只顺着她的话说了下去,“师太所说不错,汉人河山为元兵侵占已是天下灾劫,若是武林大派就倾覆,只怕更是……”
戚寻沉默了片刻,又调转了话题,“不提这些不好听的事情了,神水宫地处桃源与世隔绝,但此等危亡之时,却不能置身世外了,百年前出山的那位师祖,自黄岛主处学了两招落英神剑掌和弹指神通的功夫,回到神水宫后抄录了下来,我也学了两招。”
“算来那位师祖若说与黄岛主乃是忘年之交平辈论处,占了便宜的说法我与贵派开山祖师郭襄
女侠也算是同辈了,峨眉有难,戚某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灭绝师太的表情有点卡壳。
戚寻给自己折腾了个百年后隔了两代的假身份说法,也还是压了灭绝师太两辈,这么辈分高的救命恩人她属实是第一次见。
她怎么想都觉得有点别扭。
偏偏戚寻又不像是挟恩图报的样子,也没让她喊个前辈祖师之类的,最多就是心里别扭,还真没到需要明确这个辈分有无问题的地步。
而她这么直白地说出和峨眉派之间的渊源,又抢先一步把持住了话语权。
灭绝师太只能问道:“不知道姑娘打算如何做?”
“我要上大都一趟。”戚寻答道,“不过我想向师太借两样东西。”
“姑娘请说。”
“第一件是倚天剑。”戚寻语气虽温和,却藏着一种不容辩驳的意味。
丁敏君先前在她不在的时候还敢对着同门发脾气,现在被她的目光一扫,忽觉一盆冷水兜头罩了下来,一句“倚天剑是我峨眉之物”又给憋了回去。
戚寻已经继续说了下去,“大都毕竟是元兵朝廷所在,我先前称呼那死于我手之人实为败类,是因为他本是丐帮长老,却被汝阳王府给拉拢了过去,像他这样情况的武林好手只怕不在少数。”
“师太也看到了,我此刻手无寸铁,若是就这么闯入大都去,怕是没有这个全身而退的本事,也只能借这天下头号锋锐的神兵一用。”
她的前半句话一说,灭绝师太本就倒悬向下的眉毛更是显得在眉尖对峙打结。
阿大是丐帮长老可着实不在她的预料之内。
被戚寻一语道破后也越发显得此刻江湖危局重重。
但听到后半句,她又莫名有种要被气笑了的感觉。
手无寸铁这种说法,别人也就算了,这个才跟她拉了个长辈关系的神水宫门下,分明是在她面前,用袖中的长绫完全压制住了倚天剑的攻势,说是自身的剑意剑气就是一把不输于倚天剑的神兵也不为过。
到底是怎么好意思睁着眼睛说瞎话,说自己是个手无寸铁之人的。
但戚寻好歹是找了个借剑的理由,而不是直接明抢,又不像是杨逍一样,在夺取了倚天剑后说这玩意是破铜烂铁,总归让灭绝师太觉得心里要好受一点。
想想此时身怀屠龙刀的谢逊还身在海外,倚天剑确实只是一件锋利的兵器而已,那么被戚寻借去,总要比被鞑子朝廷夺走要好得多。
她斟酌了一番后回道:“这剑暂时借你。”
“师太果然是深明大义之人,等到救出了身陷大都的各派高手,戚某必定要替师太说上几句功劳。”
灭绝师太:这倒大可不必……
“姑娘还是说说另一件要借的东西吧。”
戚寻回道:“师太连倚天剑都借了,那么另一件东西应当更没什么问题了。我想向师太借一个人。”
“请师太派个信得过的弟子与我一道上大都去吧,等见到其他各派的时候这个代表峨眉的弟子也能替我解释一番。拿到十香软筋散的解药后也能尽快拿到一份,届时给师太带回来。”
她这话若是出自一个陌生人的立场实在可以算得上是诚恳了,以至于就连先前还在关注倚天剑的灭绝师太都没发觉,戚寻只说了让这个信得过的弟子当个用来辨明敌我身份的吉祥物,和负责将解药带回来,却没说要将倚天剑也一并带回来。
灭绝师太的目光在周遭的弟子身上环视了一圈后,沉吟片刻才做出了决断,“让芷若与你一道去吧。”
这便是定下她“信得过”的人是谁了。
丁敏君又一次想生气了。
可惜现在显然不是让峨眉派弟子中有内讧的
情况,让外人看到的时候,她再怎么心中不快也只能压了下去。
戚寻一点也不奇怪灭绝师太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她是个典型的天赋论之人,会说出“天资所关,非人力所能强求”(*),哪怕周芷若现在的武功其实还比不上她的几位师姐,也不能改变在灭绝师太的心目中,周芷若要远比其他弟子的身份重要得多的情况。
戚寻其实也觉得这个决定自然要比带上丁敏君好得多。
能看个幽兰之姿,容色绝代的周芷若,她为什么要看丁敏君那张“不算美人”(*)的脸。
——没有拉踩丁敏君的意思。
对比之下,戚寻便不由开始怀念神水宫中的师姐师妹了。
“既然如此,东西和人我都借到了,便也不在此地耽搁了。”戚寻朝着灭绝师太颔首致意,“师太还是先不要赶回峨眉的为好,鞑子朝廷的人手实在不好估计,得知你们被人救走后,难保不会守在返回峨眉的路上。”
她领人先往北走一段,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峨眉派被人救走,以元兵的想法,大约不会觉得她们还会朝着大都方向走。要比往南或者是往峨眉去来得安全得多。
“多谢姑娘好意,”灭绝师太说完又将周芷若拉到一边叮嘱了两句。
这个交代瞒不过戚寻的耳朵,何况又不是万安寺临终交托之时,灭绝师太当然不会蠢到跟周芷若说倚天屠龙的秘密,只是说她此刻还动用不了内功,出行在外千万要多加小心,也不要给戚寻添麻烦。
这种絮絮叨叨的说辞要戚寻看来,也无怪乎鹿杖客会被范遥忽悠得相信,灭绝师太和周芷若其实是母女关系。
等到该交代的都说清楚了,戚寻才拎着倚天剑,带着周芷若一道北上。
周芷若很快发觉,戚寻所谓的“不在此地耽搁”好像并不意味着她急于救人。
恰恰相反,在抵达下一处城镇后她便停下了脚步,从就近的书局中买下了一套地图,在寻了一处客栈住下后,周芷若便看到她在地图上写写画画着什么东西。
她本就性情柔顺,其后的诸多变化很难说是不是灭绝师太以性命给出的压力所致。
所以她现在只是站在距离戚寻不远处的位置上,并没有窥探她在写些什么的意思,只是大约她也想问问她们何时动身,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又咽了回去。
“你想问就问,这一路不短,总不能真当个陌生人。”
十香软筋散会让人手脚无力,但戚寻赶路的速度不快,若是当个普通人行路,撑得住的话倒是也跟得上来。
周芷若今日跟来的动作没有叫苦叫累的意思,让戚寻不由高看了她一眼。
“戚姑娘为何要在此地停留?”既然她都这么说了,周芷若便也不再扭捏着问了出来。
“你觉得朝廷为何要将六大派抓去监禁起来?”戚寻将笔搁在了一边,以正经谈话的方式看向了周芷若。
“各位武林前辈始终不忘当年郭、黄二位大侠携郭公破虏一道死守襄阳的血性,鞑子犯我中原如今纵自称正统,身为习武之人也该当有此等胸怀。鞑子皇帝惧怕中原豪侠……”
“你真的觉得六大派有这个侠以武犯禁的本事?”戚寻打断了她的话饶有兴致地问道。
周芷若想到才经历过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事。
华山派掌门鲜于通名为豪侠,却被张无忌在三言两语之间激怒,认下了当年坑害同门夺取掌门之位,以及欺骗胡青牛的胞妹至对方身死的罪过。
和戚寻所认识的以清风十三式闻名江湖的华山派并不相同,此地的华山派绝技为七十二路鹰蛇生死搏,光看招式的狠毒便让人不寒而栗。
而这种何止招式□□,甚至放蛊下毒
的手段,周芷若亲眼所见,便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当如何回答戚寻所问的这个问题。
六大派尚且不能拧结成一股绳,又如何会让鞑子朝廷觉得惧怕。
“他们不是担心六大派真能造成什么致命的威胁,而是要率先掌握住主动权。”戚寻回答道,“我们直接上京城救人,确实做得到,却难免落了下乘,是他们主动我们被动跳进去,既然要做,就要做出一点反制的行动来,打蛇打七寸!”
屋中的烛火映照在戚寻的眼底,仿佛在这双乍见之时让人觉得不染凡尘,又尤其清透的眼中也点着了两簇星火。
以至于周芷若明明不知道她打算做什么,也莫名觉得自有一种信服的力量。
“戚姑娘打算怎么做?”
“来一出兴风作浪之举。”
戚寻露出了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历朝历代几乎都有朝代分属什么德运的说法。
元代的说法其实是有不同说辞的,但比较得到统一认可的,还是承袭金朝金德,强调灭金合法性的水金禅代之说,至元末,水德又以天马之色,黑色代指而更有定论。
那么,如果水德也不在元了会如何?
戚寻决定搞点事情。
反正明教跟朝廷对着干,朝廷还能派兵剿匪,拿明教其他弟子开刀。
戚寻就不一样了!
谁知道神水宫的驻地在什么地方?
得亏她之前没有在这个世界发展神水宫下线,用来持续稳定有声望进账,现在就是典型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声望一波刷到肥。
看到阿大还没带着倚天剑与赵敏在武当会合,戚寻便能大致判断出此时所在的时间线了,各大门派的人只怕都还如峨眉一样在被运送往大都的路上,性命安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她也不必着急忙慌地四处救火。
何况要她说来,倚天屠龙记时期的各大门派中,还尚存武道坚守的已经实在不多了,大约也就是张三丰以及他门下弟子还让戚寻觉得敬佩些——
宋青书除外。
那她何必去做这种吃力的救援行为,不如直接开始拱火。
制定下了这个计划后,戚寻便开始了行动。
京杭运河之上,行游的元人船只本就不少,南北兵力调动,行政指令的调配发送也有不少走的这条水道。
戚寻深知这个时代元兵将汉人当做两脚羊一般肆意对待的惨状,否则也无法在激愤中兴起起义兵变,在动手的时候便没什么犹豫的想法,当然她也没忘记盯梢选择更应该动手的对象。
于是,一日之内三艘船被忽然惊起巨浪的运河掀翻。
等到有人赶到的时候,船上的人都已经身殒此地,更是出现了当年那句刻在船身上的话。
而第二日,往北一些地界上又有三艘船遭了殃。
只是这一次戚寻留下的不是“败类不配水上行船”,而是“水德不兴,不配其名”。
第三日,她又换了个说辞,改成了“为君不德,当有水罚”。
……
第十七日,在戚寻的开路下,她们甩掉了身后的追兵,跑到了黄河之上又干了一票。
“戚姑娘,这……”
“这不好吗?”
戚寻一边说,一边摸出铜板塞给了路过的乞丐,让他们将神水之名宣扬出去后换个城镇待着,反正混入乱民中也找不到人,能多拿两个铜板的活为什么不做。
周芷若迟疑着没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