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翻译一下就是:我虽然没有母亲,但我父亲又当爹又当娘。
我父亲是四世九卿乐安陆氏的嫡长子,但在上山守孝的过程中,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照顾我这个儿子更是事事亲为,洗衣做饭、穿针引线、学问教导、无所不包。
一开始看对方要说爹,刘宏还不以为然,毕竟人生在世,谁还没个爹呢。
但是真的将这几句看下来,刘宏表示自己实在冒昧了,这样的爹自己确实没见过。
别说见了,想都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父亲,所以陆离能够将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写出来,这事八成是真的吧。
刘宏被男妈妈震惊到了:不确定,再看看。
但陆离接下里没有继续写他如父如母的老父亲,改写他为国捐躯的祖父与叔叔们了。
祖父怜爱,月月遣人,时有来信,叔父虽小,事事不忘,总结一下就是身虽远,心若一处。
反正能反驳陆离的人都死干净了,真有人较真说自己认识的他们不是这样的,那亲人之间的相处和与你相处能是一样的,真是一点亲情都不懂。
说完了自己不幸又幸运的家庭情况,陆离接着就开始“噶人”了。
如父如母的父亲突感恶疾离世,我个人浑浑噩噩之下,竟不知大乱将至。黄巾乱起之时,依旧与家人相隔,不知道他们已经遭厄,为孙为侄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多亏了陛下英明神武,选贤与能,朝中众人也是精诚团结,方有皇甫将军杀破黄巾,国仇家恨一朝尽报。
陆离写的如此情真意切,让英明神武,选贤与能的刘宏表示非常满意。
而且陆离这还没有夸完呢,人家还说朝廷不曾忘记我们,陛下待我们简直让人无话可说,对我这样的布衣白身夺情予职,全都是因为爱臣之心惠及其子孙。
对此,陆离表示我原本是想要辞而不受的,毕竟我要守孝啊,这样一想,忠孝之间竟然难以两全,令人不由潸然泪下,深感有负皇恩。可面对祖父的牌位,我又不由想起了对方在世时教导我的东西。
若祖父在,到底是更期待我只为他守孝,还是接过他拼死也要捍卫的职责为国尽忠呢?
这样一想,我好像突然就得到答案了,当让祖父九泉之下安心方为至孝。
这一段是陆离总结黄巾之乱全家都死了,自己在接受职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接着就开始逐渐引入真正的目的了,我们大汉自来是以孝治天下的,对待各种老臣各种优待,对待忠烈后嗣也极为照顾,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为了祖父、为了陛下,我上任以来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让祖父九泉之下蒙羞,也让陛下失望。
但我也实在是学识浅薄,全靠各位同僚下属帮扶才有一二成绩。每每想到这里,都要愧疚于我对陛下您的辜负,万万不敢有更高的期盼。
我今年才二十来岁,能有如今的官职都是家族余韵、陛下厚爱,但我怎么能够凭借此看不清楚自己呢。
这天下的人才是如此的多,人人都想要为陛下您效力啊!
这样浅薄的我如何能够厚颜去靠着陛下对忠臣的惠及占据位置,使得陛下错失更好的人才。祖父如果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定然是要训斥我的。
况且现在乐安郡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啊,我们乐安陆氏自祖先起就受到这片土地的哺育,又在历任陛下的信任下扎根于此,实在难以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离开。
我怀着真诚的心情上奏,还望陛下可以去得到更好人才的帮助,而我也能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成就这番忠孝两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
刘宏看到最后一句忍不住笑了,感觉就像是看到年轻的臣子直抒胸臆半天,最后终于捡起点圆滑来。
对比之下显得前面的内容更加真诚不说,还别有一番可爱之处。
属于要孝道有孝道,要忠诚有忠诚,上司下属都兼顾到了,还顺带自谦并大力赞扬了一番中央君臣、在野贤能,却半分媚俗也无。
感情与文采兼顾,字体也是别具一格,刘宏来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满意,如果不是写来拒绝自己的就更好了。
他对陆离自然是有印象的,印象还不少。
陆离——全家死的就剩他一个倒霉蛋,也或许是幸运儿,毕竟全家都死了,就他还活着。
靠着很难评价的运气,陆离在他这里获得了第一个印象。
接着自然就是表彰地方忠烈时的夺情予职,他这个天子倒也没那么容易忘事。
这算是第二重印象——忠烈遗孤,朝廷表彰的典型代表。
宣读诏书回来的使者,通过对陆离的表现以及对方出色外貌的描述,帮助陆离在他这里留下了第三重印象——长得好看。
通过上计考核结果,对方任职时间虽短,却也通过实际表现在他这里留下了第四重印象——不是无能之人。
而此刻这份《陈情表》,则是留下了第五重——有才华。
至于孝顺,仅这份《陈情表》看起来倒是很孝顺,但真孝顺假孝顺谁能说得清楚呢,大汉虽然以孝治国,但他这个皇帝却是有些不相信这个的。
别管孝顺是真是假,这份《陈情表》倒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就像里面说的那样,大汉从来以孝治天下,你看,这不就又有了一个孝顺界的代表人物了,还不赶紧宣传一下。
朝廷风气下出了有名的孝顺人,这也算是皇帝文治方面的一种功绩。
在帝国主人的示意下,这份《陈情表》迅速蔓延开来,“洛阳纸贵”颇有点提前百年出现的架势。
陆离知道这件事情后有点意料之中,又有亿点点难以抑制的尴尬。
感觉就像是写了一篇作文后,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出来。
皇帝无疑比老师权力大,他是直接散播给个国家看了。
尴尬过后,陆离很快就释然了,他这次算是超超超常发挥了,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往好处想,说不定还能在某些大佬那里留下点好印象,甚至青史留名进度+1.
甚至再使劲往好处想一下,陆离觉得自己以后说不定能够靠着这篇《陈情表》,成为让学子们背诵天团中的一员。
不说遥远的后世,就说现在。
文章被传播出去之后,不少人读完陆离这篇文章,当场就开始飙泪,别管人家真心假意,在以孝治国的朝代,你不为这样的孝子忠臣感动,那未免也太不政治正确了。
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可不会这么愚蠢,哪怕是政治作秀,哪怕哭不出来,你也至少感叹一句吧。
这要是都不会,那这人的未来真的有点没眼看。
而抛开现象看本质,陆离的目的达到了吗?
第23章 郡守的烦恼
有关目的是否达到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刘宏选择将其传出去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答案。
这要不是想要同意,将其传出去当孝子例子来宣传做什么,难不成是为了在自己反对后让更多的人来帮忙说话,还是给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不近人情的名声,充当一下忠孝两全佳话中的反派角色?
刘宏虽然亲自下场卖官,未来还会搞出裸游馆,但也没有在这种事情上毁名声的想法。
所以陆离的目的自然是达到了,不仅不去中央的目的达到了,这个试用期郡守也正式转正了。
而且就跟当初全家死后陆离当官,没人认为他是既得利益者一样。
在这次的辞官不受事件中,也没人觉得他是出于某些对王朝的不看好而拒绝调职中央。
哪怕有不认为他是真孝顺的人,也只以为他是借此刷名声,又或者是知道自己现在朝中无人,准备沉淀沉淀。
这个时候没人认为大汉将亡,哪怕曾经有过,黄巾之乱后也没有了。
君不见那样声势浩大的黄巾军,都被轻易镇压处了。
神神道道的张角刚一作乱当年就暴毙,天给人治病的道人因病而亡,这情况任谁看了不觉得这是天命依旧在汉。
有些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奇妙,身处其中的人总是容易被蒙蔽。
在你认为形式一片大好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来到了悬崖边缘,马上就要摔个粉身碎骨了。
而有些时候你认为一切都要完蛋了,反而很可能马上就要峰回路转。
东汉末年就是如此,现在连年天灾人祸、各种起义,有的时候会给人一种马上要完的感觉,但又很快让你觉得天命在此。
反而是日后招董卓入京,眼看着要搞定不少士人眼中的霍乱源头——宦官,所有人都觉得一切即将妥了,然后他们就被董卓给妥了。
有些时候陆离想想都觉得有意思,有意思到让他忍不住怀疑历史是不是早已被人书写好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跌宕起伏,充满趣味性与悲剧。
又或许就是艺术源自生活,所谓的历史像是,倒不如说像是历史,人们早早的从历史中学到了那些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然后将其放到之中。
短暂的胡思乱想后,陆离忙碌起来,他又不是霸总中天啥事不干,只围着女主谈恋爱就行的男主角,再者说又是孝道、又是忠君,那么大的牛都吹出去了,他就算本来还能摆烂,现在也不行了。
不客气的说,他现在大小也是个名人了,虽然不至于一群人专门跑来围着他看,但他作为郡守的业绩绝对会被不少人暗中观察。
这个世界上,你想要摆烂乱来自然是可以各种浪的,但是想要有功绩还半点不想要付出那就有点白日做梦了。
想想吧,如果他凭借这份《陈情表》名留史册,他的作品甚至可能出现在考试试卷上,总不能后面介绍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后来情况的时候,说这个作品的作者后来一事无成。
好好一篇作品要是跟着这么一个后续,别管写的多好,瞬间就有点高考时候天天喊口号喊得响亮,最后成绩一出都不过线的拉胯感。
别看郡守手下不少人,但该陆离处的事情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在这个人员配备依旧不曾齐全的时候。
在推拒了中央那边的召唤后,陆离目前最大的烦心事之一就是……
石锤站在外面敲了敲门:“府君,已是亥时(21:00-23:00)。”
陆离应了声,表示自己清楚了。
事实上他现在的烦恼之一就跟对方曾经待过的黄巾军有关。
西汉时郡守掌管民生,郡尉掌管军事,后来东汉时期,光武帝开始裁撤地方与中央军队,并郡尉于太守,可以说让郡守一人掌军政大全,只在边境地区保留郡尉。
青州乐安郡,周围的土地都是大汉自己的地盘,显然不属于边境地区,自然也没有郡尉。
别以为这是什么好事,看似郡守一人掌权,实际上这样的地方是不会给你太大的军事力量可掌控的,毕竟又没有外敌需要抵御,你搞出大军来是想要干什么。
这也可以说是陆氏完蛋的原因之一。
但事情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按来说内地如果出现大的叛乱,是会暂时增设都尉一职的。
可陆离这边真的没有,当初天使直接就说了,陛下的意思是军事让他这个试用期的郡守一并处了。
黄巾看似结束,但那是大范围上的结束,小股流兵依旧是有的。
哪怕大赦天下,但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跟以前绝对不一样,当过乱贼的人哪怕给他一块地,也不可能回到原本的模样了。
就好像很多迫于无奈吃过人肉的人,那绝对是不一样的。
青州这边由县到郡再到个州,妥妥的黄巾重灾区。
朝廷那边给的支持力度各个地方均摊一下真没多少,而在这样一个作乱之后一切未平的地方,肯定是不适合增加税收的,那岂不是直接官逼民反。
别说陆离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就算要做也不能是这个时候做,生怕自己不被抓出来当负面例子是吧。
朝廷那边给不了多少钱,自己这边也弄不来钱,兵从哪里来,难不成还能从地里长出来吗?
穷文富武不是说着玩的,养兵需要的不是小数目,就陆氏这么大一个世家,本身也是有在应允范围内养着武备力量的,可还不是没阻拦住黄巾。
青州作为张角的重要传教地区之一,陆离真的毫不怀疑自己招兵会招来一群黄巾再就业。
这倒也没什么,就是其中的纪律问题,以及如何防止他们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