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耽于纯美,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谋士系统在三国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辣个糊涂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91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21:58:01
  如今的董卓虽然搞了一把废立,却也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名声,可就算是这样,他也绝对不会为了名声去做某种派人保护陆离的事情。
  他没有杀死他就已经付出很大的忍耐,用尽全部的智了,再想更多,要不我还是干脆自己去把他杀了吧,省的对方因为别人或者自己将自己搞出个什么好歹来,再将屎盆子扣到自己身上来。
  董卓有很认真的在思考,但他思考的速度显然没有陆离离开洛阳的速度快。
  既然决定了离开,陆离虽然不会搞的自己好像是落荒而逃,却也不准备磨磨唧唧的戳人眼。
  用自己的性命去赌别人的智,这都不能说是傲慢,这妥妥就是愚蠢。
  事实上与他一齐离开洛阳的还有荀彧,对方来到洛阳也有一段时间了,除去朝堂时的匆匆见面,这是他们私底下第一次见面,还是分别时的见面。
  当初何进还在时,陆离正陷入立储圣旨的风波之中,荀攸可以用自己作为小辈不能不去拜访长辈为由,荀彧的话,就有些过度显眼了。
  后来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他们两个的见面就这样一直推迟到了现在。
  刘宏初见时便夸赞陆离是君子如玉,可要让陆离说的话,自己这位表弟其实更符合这个形容。
  而且该说不愧是留下了“荀令留香”词汇的人物吗,真的挺香的。
  两人互相见礼,荀彧正准备返回颍川,对着陆离邀请道:“家父对表兄甚是想念,此次兄长离开洛阳,不知可愿与彧同往颍川?”
  荀彧的邀请是真心的,只是他们其实都很清楚,此刻陆离不会选择去颍川的。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劳烦伯父挂念,待到诸事皆毕,离自当登门。”
  荀彧没有问陆离口中的“诸事”是什么事,陆离也没有多作解释。
  目送荀彧一行人离开后,跟在陆离身边的石锤问道:“不知郎君接下来欲往何处?”
  这实在是个好问题,他要去哪里呢?
  回乐安郡吗?
  又或者是回到那座山中,静待时机……
  这是陆离心里想要选择的,却是深受皇恩的陆侍中不会选择的。
  陆离将目光投向了东北方,投向了东北方的渤海郡,董卓为了拉拢安抚袁氏,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袁绍自从收到陆离的信后,就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如果可以,他真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一双翅膀飞到陆离面前去,而不是在这里等着。
  万一陆离路上遇到点什么问题,万一对方改了主意。
  袁绍很清楚,陆离的到来不仅代表着自己能够见到一位友人,还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很可能改变很多东西的机会。
  此时正在袁绍手下效力的逢纪、许攸等人听说此事,态度各有不同。
  逢纪与袁绍态度一致,认为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同时也不由对这位名闻天下的侍中颇为好奇。
  与其相反,曾经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预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的许攸,对这位灵帝爱臣可不存在什么好感。
  他寻到袁绍:“我听闻那陆伯安不过一以色事人之辈,府君若对其有什么期待,怕是要大失所望的。”
  许攸道:“他若真有本事,何至于面对董卓仓皇逃离洛阳。”
  这话一出,袁绍的心里可是不舒服极了。
  毕竟真的说起来,当初自己又何尝不是仓皇逃离洛阳的,陆离还在朝上当众慷慨激昂了一番,甚至差点就跟对方动起手来了。
  真要拿这个说事,还真的说不好谁更尴尬。
  这许攸到底是单纯看陆伯安不顺眼,还是在这里指桑骂槐呢。
  袁绍:他是在骂我吗?
  袁绍:他是在骂我吧!
  袁绍不确定,袁绍也没准备再看看,他选择不跟对方计较。
  倒是许攸意识到自己这话可能有些“话里有话”了,特别解释了一番:“想灵帝在时,那陆伯安何等风光无限。”
  “可一朝失去帝王庇佑,便立刻被打回原形,可见其本事了了,全凭先帝之爱而已。”
  袁绍:解释的很好,下次别解释了。
  这人生在世的,谁还没点依仗了,照你这么说,我要是没有袁氏出身……
  现在手下一共就三瓜两枣的袁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是很在意自己班底的:“子远不知,我与陆伯安有所交情,对方绝非无才无德之人,待到见到,子远自然就知晓了。”
  等到见到真人时,许攸看着那张脸,总觉得更加确定自己之前的想法了。
  这一波虽然好像跟董卓气急造黄谣颇有异曲同工之感,可实际上陆离与其说是被以貌取人,不如说是被恨屋及乌。
  事实上就刘宏在士人之间的名声,但凡对方不是皇帝,那真的是比董卓好不到哪里去。
  你以为什么大家在对方儿子继位的情况下,还有志一同的将对方的谥号定为恶谥“灵”。
  哪怕里面存在与新帝试探交锋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先帝“值得”。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知道吧,能够给他在灵前面加上一个“孝”,那都是看在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延续传统的份上了。
  不过虽然如此,像许攸这样会对陆离这般恨屋及乌的存在也是少数。
  陆离虽然是因为刘宏得以掌权,却真的没有因此得到太多的迁怒,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出现伴随着宦官们稍显失势,先帝的初具人形,甚至是大汉隐隐的新气象。
  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天降贤佐,大汉复兴有望,谁知一切竟如黄粱美梦,倏忽成空。
  对于这一点,身处洛阳的人感触更深一些。
  如果说先帝的离世,带走了他赋予自己侍中的特权,以及让之前的很多政策戛然而止。
  那么陆离离开洛阳,就像是带走了洛阳最后一束光,留下的是越发嚣张的董卓,与越发沉默昏暗的朝堂。
  陆离的便宜侄子荀攸与人合计谋划刺董失败,因为证据不足以明确指认他,被丢到监狱里面去了。
  后来搞出美人计的王司徒此刻还是王太仆,在他的府邸中,又一场刺董之计正在谋划之中。
  书房内,王允目光含泪:“想当初侍中在时,先帝颇有齐威王之相,便是先帝逝去,面对董卓侍中慷慨激昂,寸步不让……”
  “再看如今,满朝公卿竟无一人敢言,何其悲哉!”
  王太仆说着说着就哭上了,曹操就觉得吧,虽然对方说的不算错,但怎么明明伯安还好好活着,硬生生被对方说出了一种陆离已经死了的缅怀感呢。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对方的眼泪,曹操不由想起那日在山上,陆离对自己说的:“乡间村中夫妻别,泪比洛阳殿上多。”
  你悲伤的,到底是满朝公卿包括自己的懦弱,摇摇欲坠的大汉,还是……
  曹操:“太仆无需如此悲伤,若我料想不错,伯安非是轻易放弃之人,如今离开洛阳,极有可能是去渤海郡找本初了。”
  “我若刺董不成,有他二人在一处,定能聚众发兵、诛贼讨逆、以清君侧。”
  只是到时候若能如诛诸吕时还好说,就怕一个不好便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
  渤海郡。
  袁绍心心念念的美人终于见到了,但是在见到随美人而来的机会之前,他先被扎了一手刺。
  “本初兄,好久不见。”
  那笑中带冷的模样,与当初在洛阳外遇到董卓时对方对自己冷嘲热讽的模样一般无二。
  得了,袁绍瞬间意识到,人家这是来找自己算之前没有算清楚的旧账来了。
  袁绍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人就是这样的,想当初先帝在时,也没少被对方跟在身后各种劝谏。
  这样一想,袁本初心里好受多了。
  他亲热的上前拉住对方的手,一副思之如狂的模样:“伯安总算来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府上已备好宴席,伯安且随我来。”
  此时已过国丧忌酒时间,席上也摆着酒,只是陆离表示不喝后,袁绍也没有勉强。
  知道陆离其实没那么喜欢热闹,今日这宴就只有他们两人。
  一来陆离自在,二来说话不必避讳,三来也是袁绍不想当着众人的面丢人。
  陆伯安的嘴巴损起人来能有所损,他可是既听说过又亲身见识过。
  得益于先帝在时陆离时不时的进谏甚至是争吵,再加上陆离有意塑造自己绝对不好欺负的形象。
  虽然他长得好看,平日里行事也都非常有礼,但还真的没有人把他当成什么好脾气的美人。
  结合他在乐安郡说杀就杀的“案底”,大家甚至有志一同的认为他来到洛阳后收敛了不少。
  因为存在这个认知,大家对他的底线都是非常低的,从来不会轻易破防,毕竟早知道对方是个怎样的人了不是吗。
  袁绍现在就是这样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一直以来好脾气,突然对你嚎上一嗓子,你绝对会觉得这个人病得不轻。
  但如果一个人本身就脾气不好,什么人都敢骂,比你更高级别的人被骂了都没跟对方计较什么,你被对方骂了也是早有准备下的果然如此,更不可能去跟对方计较什么了。
  但要让陆离知道,他会将其评价为欺软怕硬犯贱。
  不过就算不说这些,袁绍现在处于一个类似于有求于人的境况之中,还是颇为放得下身段的。
  陆离看着自己说不喝酒,袁绍不仅没有劝说,还亲自动手撤酒:“本初兄很是不必忙这些表面上无关紧要的小事,便是喝一杯酒还能把我喝死不成。”
  袁绍一脸无奈:“伯安慎言,岂能将这等字眼随意挂在嘴边。”
  陆离轻笑,似乎觉得袁绍这话有点好笑:“本初兄当日离洛阳之前,与我说能屈能伸,知进知退,方有来日可期,不知如今本初兄屈伸如何,进退何得,来日又何在?”
  袁绍将酒往旁边地上一放,就地坐在了陆离案前:“绍之来日,正在伯安。”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而若能得名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信众,众从方得事成!”
  陆离冷笑:“不想在本初兄看来,离竟是名正之所在,却不知道名从何来?”
  陆离表现的颇有几分要名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
  袁绍也不跟对方兜圈子:“伯安没有,先帝也没有吗?”
  虽然陆离在朝会上当众说过,但是大家都是搞政治的,有些事情岂是那般不便之物。
  陆离敛笑,他看向袁绍的眼睛,似乎要辨别一下这到底是忠臣还是奸佞:“你袁氏养的好家贼,却要去借先帝的名,我只怕驱狼引虎,后患难除。”
  袁绍闻言也是气急:“此事固然有我考虑失当,可定策之人岂我一人,后来大将军计策也改,只是那董卓不愿从令,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伯安便非要抓着我等过错一直不放吗?”
  陆离点头:“我心中有问,若不得解,不敢将先帝之名轻付。”
  袁绍意识到关键来了:“伯安请问。”
  “我问袁太守,若当真得以聚众起兵,可会当真聚众一心,兵发洛阳,救驾杀贼,不达目的,绝不旋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3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2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谋士系统在三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