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他此刻在想什么,就如同他猜不出陆离接下来要做什么一样。
不,你真的猜不到吗?
袁绍只是简单的问了自己一句,答案已然浮现在心中。
事实也没有出乎他的猜测,陆离走到他的身边,拉过他的手将那块玉佩放入他的手中。
“本初兄,你我当日于洛阳相识,结缘于大将军府。”
陆离不免带着一丝追忆,可往日越是美好,对比之下如今便越是让人心绪难平。
“如今大将军已死,洛阳亦毁,你我之情谊也恰如二者,已到尽处。”
袁绍作为营帐的主人没有走,陆离这个客人走的绝不回头:“我走了,你去用你的手段救你的大汉去吧。”
掀开营帐后,春日的风迎面吹来,似乎还残留着冬日刺骨的凉意,亦如此刻二人的心。
不存在任何的迟疑,陆离走出此地策马离去。
望着陆离的背影,袁绍握着玉佩的手慢慢收紧。
第65章 拒绝内耗,做回自己
离开袁绍处,陆离先是来到事先与石锤约好的地方,与已经将何太后母子二人安顿好的石锤汇合。
当初派遣对方去做这件事情,陆离是心存犹疑的,为了报答一个对自己好的人而伤害另一个对自己好的人,这样的报答又何尝不是一场辜负。
然而石锤在看出陆离的想法之后,却觉得陆离想错了。
“先生在时,从来不吝啬于对每个人伸出援助之手,汉帝失德,妇孺何辜。”
况且,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体会一下曾经被他们一言定生死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妇孺无辜,但他们是妇孺的同时,还是太后与登过帝位的皇子。
石锤以一种堪称主动的态度接下了这个任务,陆离不是没有看出对方的想法,所以他给对方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要将一切与他们分说清楚,若是不愿,无需强求。”
石锤见到陆离后简单的汇报了结果,对于那俩人的选择陆离已然明了。
而接下来要去往何方,似乎是一个问题。
虽然陆离选择的阵营是曹魏,但他真没准备在这个时候去投奔曹操,不仅是想着上赶着的不是买卖,也因为如今刚刚被狠狠伤了一次的他,不适合立刻斗志昂扬的迎接政治新生活。
不继续出仕,也不好立刻回乐安郡老家的,陆氏祖宅太过显眼,而山上的那处被陆离用来安顿何太后母子二人了。
况且真要说起来,陆离在乐安郡的仇家可算不上少。
那些被他杀死的豪强所连带的亲故,在他得意时自然不敢怎样,甚至恨不得陆离能够忘记他们与那些人之间的关系,可若是换成他失意落魄,落井下石的事情可从不少见。
哪怕曹田愿意护着,难不成还能每时每刻都护着吗。
陆离没准备送上门去让人家欺负,贱不贱呢。
而不回乐安郡,却也不能躲的让人找不到,因为如果这样,大家都会猜测他回了乐安郡,何太后母子的暴露概率大大增加。
至于各种受制还要将两人安排在那里,实在是陆离也找不出别的更好的地方可以安顿他们。
要知道马上就是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了,他救他们出来可不是为了让他们逃出董卓的毒手之后,出来换一个地方换种死法的。
山上那里虽然有暴露的风险,可那里有阵法,乐安陆氏也说得上是地头蛇。
在陆离没有彻底完蛋且在别处的情况下,许多人还是会心存顾忌的。
甚至就算真的暴露了,要被拉出来利用,也总比安排到别的地方,哪天被人征兵时拉了壮丁来的好吧,真那样可就太幽默了,黑色幽默的幽默。
哪怕是做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个天子,也是万倍好过做乱世小兵或者流民的。
前者只要不死,无非就是一些尊严体面上,最多带点肉体上的受伤,可后者连尊严体面是什么都不知晓。
这个世界阶级分明,残酷非常。
便不是乱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陆离没有问石锤那两个人对于目前的生活有何看法,这是他能够给他们找到的最安全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了。
而他们如果想要更多,抱歉,陆离只能说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最多就是将他们送回去让董卓杀掉,好处是或许可以葬入皇陵?
又或者是将他们送到袁绍处,但已经将立刘虞提出来的袁绍,对待他们的态度恐怕比董卓好不到哪里去。
再者说,陆离选择的可是曹操,一个刘辩送到袁绍哪里去,跟一定程度上将大义名分送过去有何区别,资敌也不是这样资的。
而且如果真这样做了,谁知道有强迫症的天命会不会送他们去地底下跟刘宏团聚……
略过了何太后母子二人,思及接下来要去的地方,陆离先是将目光投向了荀氏。
荀氏原本是在颍川的,但根据陆离得到的消息,他们如今举族迁往冀州。
现在去找他们,也说不清楚是帮忙还是添乱,陆离于是收回了放在荀氏身上的视线。
缘分不到吧,他好像总是距离那里差着那么一点点,而那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结果就是除了荀彧、荀攸等人外,与其他荀氏亲友难以相见。
毕竟是存在亲缘关系的存在,这种阴差阳错放在陆离身上相当正常。
如今在回不了老家,亲人没法找,暂时不准备与仕途挂钩的情况下,陆离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有名的经学大家。
说来也是很让人无语,陆离今生学的内容是一点也不少,但正儿八经的老师是一个也没有的。
陆乔在教会陆离认字之后,就只负责给对方送书,句读是不教,经意是不解释的,别问,问就是为父相信你可以自学成才。
陆乔会这么相信除了真的不怎么在意陆离外,也有那么点推己及人的因素在里面。
他就属于那种认了字之后看看书就什么都明白,老师给他讲他还觉得对方说的一点都不对,偏偏还总是因为所谓的师生关系被束缚。
陆乔那是个被束缚的人吗?
他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这个的好吗,但凡当时不是陆氏与荀氏都很给力,估计他不尊师重教的坏名声就要传遍大汉的大江南北了。
所以对于陆离的教育,陆乔觉得自己给了对方最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叽叽歪歪老师的干扰。
但陆离并不是陆乔那样的超级天才,但凡没有前世记忆加持,被这么教绝对妥妥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
不过也说不准,要是当初陆离在这种自由学习氛围下表现出学不到一点点的愚蠢,也许陆乔会意识到不对改变教学方法呢。
这个可能性因为已经失去了验证的可能,陆离选择不去深想。
亲爹不靠谱,系统就更不用说了,他就是光提供学习资料,幸而是考试内容也大多出自这些书里面。
陆离现在不当官了,觉得自己该拥有一位靠谱的老师。
而在一众经学大师中被陆离选中的那个幸运儿是谁呢?
答案很简单:郑玄。
对方如今正在家乡青州北海高密隐居教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正适合登门求教呢。
这位经学大师也属于《周易》学的相当不错那一种,这种不错不像陆乔、张角他们那么玄乎,对方直接是已经可以“写实”的为《周易》作注的那种不错。
同样能够达成这一成就的,还有陆离在荀氏的某位伯父——荀爽。
考虑到曾经与陆离短暂当过朋友的董扶,在这方面也颇为擅长……
这种所有人都真的会,就自己只能背的情况,是时候尝试打破一下了。
以前我没学好,那是我没机会跟着好老师好好学习,但现在不一样了,马上我就要拥有一位好老师了。
路过的孤魂野鬼朋友们,麻烦你帮我告诉我那已经死去的爹,他儿子不是孬种(划掉)
我要让我死去的爹知道,不是我笨蛋的学不会,而是他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天才学习方面的浪费。
不就是从来不内耗反省自己,所有问题都推出去外耗责怪别人吗,陆离觉得自己也可以。
想到自己前世懂事之后,最开始面对来自亲人的各种冷待,还冷静的给他们的行为找由做阅读解,表示自己虽然被伤害却也能够想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做……
虽然后面他及时改正了,但现在陆离回想起曾经自己那莫名其妙的解想法,都只想狠狠地给他们一巴掌,解个屁!
发疯,这是陆离给自己取得新名字,象征着他跟内耗的自己之间关系的彻底结束。
不是选择了曹操阵营吗,那么为什么不学学自己未来的老板呢——宁教我付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陆离带着石锤朝着目的地疾驰而去,而联军在陆离离开后没多久也逐渐走向明面上的分崩离析。
至于被陆离选择的经学大师,郑玄看着远道而来的求学之人,只觉得自己今天可能还没睡醒。
你说你是谁?
陆什么安?
陆伯什么?
什么伯安?
到底谁家做梦这么不靠谱,竟然梦到一开门这么大一个陆侍中站在门口啊,像这种荒唐的事情,果然只会梦中出现吧。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昨想着当年被征辟为博士没去,被表举为侍中也选择了拒绝,实在是两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所以这才梦到了最有名的侍中?
还是因为他听说了讨伐董卓联盟如今的现状,忍不住叹息了一下,然后就就梦到促成联盟诞生的重要推动人之一?
都说陆侍中面如冠玉,飘然若仙人,也不知道真人有没有自己梦到的这个好看。
当看到对方冲着自己拱手一拜,口称“先生”。
郑玄的自欺欺人结束了,他昨给自己算了一卦可没算出今天会有这一出。
这《周易》到底还能不能注了,我感觉自己好像还要再进修一下这样。
郑玄伸手扶住对方,半点不应这句先生:“侍中多礼了,乡野之人,实在愧受。”
这明摆着是有些婉拒的意思,陆离微微垂眸:“离如今早已不是侍中,闻先生在此教学,特来学习请教。”
郑玄叹道:“侍中之才人尽皆知,老朽才疏学浅,有何可教之处?”
陆离闻言看向对方,不免带着几分难以察觉却又能够被对方捕捉到的委屈:“离闻先生有教无类,所收弟子数有百千,何以拒离一人?”
郑玄看着对方这样也有点不是滋味,但这个感觉就是很怪。
别人都是出仕之前学习,好学出本领、学出名声后得以出仕。
陆离倒是好,当官当的都名满天下了,突然跑来寻找老师学习。
就不说这个次序上的与众不同,就说对方这张脸……
多好看的一张脸啊,如果没有带着天厌之的痕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