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过忘恩负义的人,李伍显然并不准备让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
他是真心想要报答当初给了他机会的陆离,如今重用他的曹操,然而实在是实力不允许啊。
这次的任务是有危险性在的,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事情,听听也就算了。
他不怕自己因此而死,他怕的是自己的死亡耽误影响了曹操计划。
陆离看着来找自己询问的李伍,他其实也没想到当初的随意一指,会造就这样的结果。
李伍,一个他过去从来不曾听说过的名字,这个过去指的是陆离的前世。
不管是正史、野史、演义还是洗脑包,陆离从未看到过这个名字。
同样不曾见过的其实还有很多,如跟随张角的石锤,如乐安郡的曹田、侯则,青史留名哪怕在热门到不能再热门的东汉末年,也并非是人人都能够达成的成就。
但相比较起来,李伍对陆离而言总是有几分不同在的。
类比一下的话,这算是自己无意中捧出来的“小明星”。
对方问了,陆离也不藏私:“袁本初此人与人相交,注重家世名声,行事在某些时候会为名声所牵,决断之时常有犹豫之态。”
“你若是只想要求活,尽可告知他自己的出身,陈述情况后,多以沉默相对即可。”
李伍:“尚书令明见,我非贪生怕死之人。”
陆离叹了一口气:“我如何会不知,我知你不怕死,却不免不忍你有难事。”
李伍拱手道:“尚书令与司空有爱我之意,我又岂会无报答之心,人生天地之间,最无可忍之事,莫过于恩不能偿,求尚书令全我一片真心。”
陆离扶起他的胳膊:“如你这般的人,足够令天下许多人羞惭了。”
“你既有此心,倒是亦可以自身身份相激,言道事有相配,人亦如此……”
请将不如激将。
李伍没有因为陆离这话,觉得对方是看不起自己的出身,陆离也正是因为知道对方不会这样觉得,所以才会对他说这番话。
李伍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他看着陆离:“尚书令几番教我,方使我有今日。此行虽不知结果,但尚书令于我之恩,伍永世不忘!”
送走了李伍,陆离回到书房中,看着对方之前站立的地方不由走了神,那般热血赤城的模样,是自己从未有过的吧。
对别人感恩戴德到愿意去付出自己的性命,是陆离并不认可的事情,可当自己成为了被感激的那个人,他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喜欢这样的人。
谁会不喜欢一个愿意为自己赴汤蹈火的人呢?
陆离喜欢,曹操同样喜欢,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让对方去做可能存在危险的事情。
乱世中哪里有不危险的事情呢,他自己的亲儿子都要被他带到战场上溜一圈,如李伍这般的能力,显然更适合在危险间游走时发挥。
曹操的喜欢是因为他在忠诚的同时还拥有能力,可如果这个能力无法发挥呢,他难道要建一个被绝对保护着的幼儿园,将自己喜欢的人都保护进去吗。
曹操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正如陆离哪怕喜欢他,也不会想着要去劝曹操改变主意一般。
忠诚自然是美好的品质,可要搭配上能力才是真正让人动容的存在。
去北边劝说袁绍的人准备好了,去南边通知吕布的人已经出发了,曹操这边也在迅速准备着,而陆离其实也没有闲着,他正在为讨伐袁术写檄文呢,因为他们这边有陛下在,他还得顺便帮忙润色一份相关诏书。
陆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写到最后个人都快不识字了。
陆离不知道江郎是年什么时候才尽的,但他清楚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是真的一点都不想要往外挤了。
将写完的两份文书交给曹操后,陆离又拿出了一封厚厚的信:“这是离写给奉先的,劳烦明公帮忙转交了。”
乱世不仅有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这人脉关系都是需要维系的,就好比自己与杨琦,当年分居两地,信件长通,所以密切如故。
如今两人皆在许昌,却自皇甫嵩死后再未私下走动过,昔日故友便也成了陌路人。
曹操接过陆离的信封,那厚度让他都忍不住怀疑,里面是不是装了一本书啊。
伯安呐,真的不是我嫉妒或者说别人的小话,而是你确定这么厚的一摞信,奉先那人有耐心看完吗?
陆离笑了笑,睁着眼睛开始说瞎话:“我自然知晓奉先为人质朴,不善矫饰,不耐俗务,里面除了文字还有几幅画,方才有如此厚度。”
信里带画这种待遇,曹操也是有过的,虽不至于瞬间释然,却也没有再继续问什么,只承诺会帮陆离将信带给吕布。
让曹操帮忙带信的同时,陆离也没有忘记对方,好生拉着他唠叨了一番。
哪怕袁术对于曹操而言,也算是老对手了,还是那种交战中对于对方大胜特胜的对手,可跟头不就容易翻在这种人身上吗。
考虑到这个世界的尿性,对方避过了张绣那边的劫难,谁知道会不会改为在袁术这边上演呢。
虽然曾经对着郭嘉他们“抱怨”陆离念叨,但真的再一次面对陆离的念叨,曹操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陆离真不想像个老妈子一样次次念叨,毕竟有些话说的多了,可能就没有用了。
可是战场从来都是一样危险的,便是如孙坚那般的人,不也会被匹夫流矢射杀吗。
万一这次不说,偏偏事情就发生在这一次呢。
迎回对方没多久,又再一次送别了对方,如果按照君臣夫妻类比的话,曹操应该就算是钱多事多不回家的那种吧。
就自身的体验感来说,虽然每次对方不回家在外面都会让人感到担忧,但体来说其实还挺优质的,毕竟陆离也不是一个多么喜欢跟老板天天待在一起的人。
刘宏那是对于即将死亡之人的特殊照顾,曹操这样的,经常不在家就很好。
心情还算可以的陆离在看到杨彪的那一刻,心情瞬间就没有那么好了。
陆离:“我道是谁,原来是杨卫尉,在此等我可是有事。”
杨彪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低沉:“公挺病了。”
陆离觉得可笑:“朝中皆知此事,毕竟如非如此,卫尉一职又怎会到杨公身上呢。”
东汉虽然搞三公背锅制,导致三公轮换的非常频繁,但并不是说所有三公撤下去后,就跟曹嵩那般永远跟官场说拜拜了。
毕竟三公大多都是从九卿上升上来的,一年耗费好几个九卿,他们大汉哪怕人才济济,也没有富裕到这个地步。
很多三公看似被撤下去了,实际上找个机会就又给塞到九卿里面去,等到新的三公下去,他说不定就又继续作为三公上来了。
因为杨彪与张喜被撤下去之后,继任司空一职的是曹操,太尉暂且没有,没有九卿升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位置空出来。
之前听说杨琦病了,因此辞去卫尉一职,之后杨彪就接任了,陆离一直以为要么是杨琦当了弃子,要么是他们兄弟两个商量好、在朝中做好了利益交换的,再加上在曹操那里也过关了。
想了很多,陆离唯独没有想过,杨琦可能真的病了,病到不得不辞官的地步。
可是此刻杨彪的表情,又让陆离不得不想,对方如今的模样看起来,如当初杨琦告知他皇甫嵩命不久矣时一模一样。
他的也证实了陆离的猜测。
陆离:“怎会如此……”
可想想,又怎么不会呢。
这个时代不也不是什么人均寿命高的不行的长寿时代,想想刘宏,他甚至还是皇帝呢,加上在地里埋着的时间,都不如杨琦如今活得长。
跟与皇甫嵩之间的恩怨纠缠不同,对待杨琦,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立场与选择的不同,之后自然而然的疏远。
可现在听到这个消息,陆离脑海中想到的全都是当年自己初至洛阳,对方对自己伸出的手。
想到的是这些年不论相隔多远,都不曾断过的联络。
想到的是不论是洛阳还是长安,不论是董卓还是李傕郭汜,那一封封来自对方的情报给予。
没有事先通知,没有拜帖,陆离近乎失礼的进行了突如其来的登门拜访。
没有遭到什么阻拦,陆离被杨琦的儿子杨亮迎了进去。
在府内行走至杨琦卧房的路上,杨亮不由道:“父亲一直在等尚书令来。”
陆离:“为何不早告诉我?”
杨亮:“父亲说他仗着朋友之谊,做了有负友人之事,无颜相告。”
陆离气道:“迂腐!”
等到来到对方卧房钱,隔着一道门,陆离都仿佛能够闻到里面的药味与一股仿若死亡的味道。
这味道,他曾经在皇甫府上闻到过。
陆离慢了下来,给杨亮时间让他去提前打声招呼,随后他才在没有听到拒绝的情况下走了进去。
见到床榻上病骨支离的友人,陆离快步上前:“公挺兄——”
他开口唤了一声,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比起陆离这个不知是真是假的i人,杨琦是个真真切切的e人。
杨琦:“昔日先帝去后,我总担忧伯安重情重义,会被人利用,为之所伤,却不想日后,我竟是利用、伤你之人。”
“公挺兄言重了。”陆离否认了那所谓的伤害:“哪里便到了伤害的地步,我只是心有惭愧,不敢见君。”
“君认识的是重情重义的陆伯安,可若是真正的陆伯安并非如此呢?”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要死了,又或者他本就是这般的人,杨琦豁达道:“那又如何?”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与我相交的那个陆伯安就够了。”
杨琦:“人生老病死,总免不了有那一日的,我如今便是如此,伯安委实不必为此伤怀。”
比起皇甫嵩的一字一咳,如今的杨琦虽然声音微弱,但表达交流无阻,好像只是缺少了点水,所以才哑了嗓子,低了声音。
陆离握住了那双冰冷的手:“公挺兄。”
他……又送走了一位友人。
第127章 土地兼并
比起皇甫嵩死后的极尽哀荣,杨琦的死亡虽不至于被完全忽略,但就重视程度而言确实远低于前者。
这不仅是因为两者地位与贡献上的差距,更因为死亡时机的不同。
皇甫嵩死在了前一场动乱结束,新斗未起的杂乱期,大家有时间、有心思去处他的后事,他的死亡像是给了所有人一个情绪宣泄口,又好似代表着一切旧日的结束与某种尘埃落定。
杨琦就不同了,现在绝大多数人的心思都放在了称帝的袁术身上,放在了远方的战场之中,没有人有眼神分给眼前的棺冢。
别人没有,陆离却是有的。
杨琦的死亡对于陆离而言却有绝对不同的意义,太多人的看洛阳与陆离之间的瓜葛,都觉得那里面写满了刘宏与他之间的君臣相得。
可实际上对于陆离而言,比起官宦的莫名凝视,天子意味不明的玉佩相赠,杨琦才是洛阳美好的开始。
如今他的死亡,是陆离心中美好洛阳终结的尘埃落定。
公挺兄,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