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耽于纯美,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_分节阅读_第111节
小说作者:红茶泡泡机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48 KB   上传时间:2025-07-25 06:15:53
  “土豆片可以,今天回来就先把土豆切了,明天早上炸了去卖。”
  姜宁想了想,“每天就做十斤,要是都能卖出去,正好一百文。”
  “那先这样卖着,再看看其他的生意能不能做。”卫长昀拍了拍手,起身站起来,揭开盖锅,一团热气窜上来,“不行就歇一段时间,过阵子太冷,往返镇上比较遭罪。”
  姜宁仰起脸,笑着点头,“也是,其实算下来,咱们手里也有三十两银子,差不多了。”
  攒了这么久,能有三十两,已经比寻常人家好多了。
  要不是想搬去镇上,姜宁这个冬天都不打算起早贪黑去摆小吃摊,准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休息一下。
  乡下就是这样,春夏秋都忙,到冬天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烤火,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
  炉子里的火,烧得好的,一个月都不用重新生一回。
  “所以,不用这么累。”卫长昀偏过头看姜宁,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姜宁脸上没什么肉,下巴尖尖的,显得眼睛更大。
  “我们可以晚一些再搬到镇上,正好天也暖和。”
  闻言姜宁抿了抿唇,明白他的意思,“那干脆我们去打个炉子吧。”
  南方用炕不现实,毕竟还没冷到那个地步。
  但炉子得做,家里有一个炉子可暖和得多,还能在上面吃火锅、烤糍粑、烤橘子吃。
  “之前说的那种炉子吗?”卫长昀拿着勺,在锅里搅了一圈,再往里放上菜。
  “对,不过得去铁匠铺定做,一会儿先画出来,去摆摊时候顺道找铁铺。”
  姜宁掰着手指道:“对了,得弹几床新的棉花,还有冬衣。”
  要是能做热水袋就好了,可惜做不了。
  “要不要问三叔、赵叔他们家要不要做?一起的话,到时候三叔家的驴车能顺道带回村里。”
  卫长昀把锅盖重新盖回去,“也能方便些。”
  “那晚些时候去问问,正好秋哥儿找我呢。”姜宁站起来,“我去洗漱,把头发扎一扎,不然一会儿阿娘看了我这样,又该说了。”
  披头散发,不像样子。
  卫长昀失笑,“锅里有热水,打了热水去。”
  “晓得的。”姜宁答应了句,出去拿了盆回来,打了热水,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水出去了。
  早上吃过早饭,把糯米饭和二十罐辣椒一起装上,趁着天色将明,一起往镇上赶去。
  等走到镇上,身上也热乎了。
  趁着暖和,把摊支开,又把炉子里的炭烧起来,放到糯米饭的陶盆下,这才在摊后坐下。
  糯米饭是热乎的主食,加上姜宁给的量足,倒是卖得快。
  不到中午就卖得差不多,辣椒也没剩下几罐。
  合计了一下,怕一会儿去铁铺耽误时间,他俩一人吃了碗糯米饭,就把摊收了,直接去铁铺。
  “师傅,我们是想来打个东西。”
  姜宁站在门口,没看到人,便朝里探头喊了声,眼睛扫了一圈门口的铁器。
  烟管不知道能不能打出来,他记得小时候有些家的烟管是那种很厚的,不是后来薄的那种。
  实在不行,那就只能用陶管了,就是太沉。
  “谁啊?要打什么?”
  姜宁听到这粗犷的嗓门,愣了一下,转头和卫长昀对视一眼。
  “打炉子。”卫长昀从背篓里拿出画的图纸,“这是自己画的图,劳烦您看下能不能打。”
  铁铺自然能打炉子,不少有钱人家都会打一个炉子,用来烧东西或者取暖。
  各式各样的都有,大的小的也都有。
  大的取暖,小的点香。
  “什么炉子还得你们画图?我干这行二十几年,什么炉子没见过,拿来看看。”
  铁铺老板人长得高大,一看胳膊和肩背就是有力气的人,不然也干不了铁匠的活。
  卫长昀把图纸递过去,“是这样的,都标注好了配件,您看看。”
  铁铺老板拿到图纸,乍一看没什么稀奇的,再一仔细看可就不对了。
  这样式的,还真没见过。
  炉子结构不复杂,上面一块铁板,中间一个桶状的炉子,上下不封口,内里是能烧火的陶桶,下边是铁网。
  最下面一个铁抽屉,装炭灰的。
  “铁板这两个孔,是做什么用的?”铁铺老板指了一下,一个在边上,另一个在正中间。
  “排烟用的,跟烟囱一个作用。”姜宁解释道:“不排烟,都聚到屋里了容易出事。”
  一氧化碳中毒,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小家里烧炉子的时候,都不会把窗帘、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至少门上的窗户是要开条缝的。
  “炉子中间那块,像一个鸭嘴的地方,就连这一块?”
  “对,从侧面连起来,这样中间那个口能往里加炭和柴。”
  “那这个口就是要有一个盖吧。”
  “盖子大一点,能盖住口就好。”
  铁铺老板皱了下眉,“你这铁管不好弄,尤其这么长一节,费劲儿还费钱,我给你打了,你也得花冤枉的,县府能便宜些,不过来回一趟路费也不少,沉得很。”
  姜宁犹豫地看了看卫长昀,心想自己的炉子梦不会破碎了吧。
  “这样,能打,半个月后你来拿,不过铁管打不了这么长的,给你打炉子这一节,还有拐角这一段,你看能行我就接了,不行你去县府看看。”
  “能行!不过铁管的粗细你得给我们,不然陶管也不好做,口得对得上。”
  “行,我进去给你们量量,就这坐会儿等片刻。”
  “谢谢!”
  铁铺门口有一条长凳,姜宁和卫长昀就地坐下。
  卫长昀把背篓拎到面前,弯腰拿出钱袋,“定钱得先给了。”
  姜宁心里高兴,想到冬天可以烤炉子,瓜子花生、糍粑还有火锅,恨不得立即把炉子搬回家。
  没有一个生活在乡下的人,能在冬天拒绝铁炉子。
  暖和不说,还实用,除了烧炭烧柴有点花钱。
  “还好带了钱来。”姜宁拿着钱袋,心想还好燕朝不是太远古的水平,不然铁器还要管制,别说铁炉了,连铁锅他都不一定能买得上。
  没有铁锅,就炒不了菜,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至少,美食就少了大半。
  毕竟铁锅导热和陶锅导热完全不一样,陶锅拿来炖东西一流,炒菜只能说是烩了。
  “上次家里换铁锅,要二百文,这回炉子要用的生铁不少,是不是得要一两?”
  主要是用来烤火盘子比较大,得用不少铁。
  炉芯和铁屉反而要不了多少,做起来也简单,就是焊接挺麻烦的。
  不过他在易安楼看到过一些香炉,还有其他的铁器,别说焊接了,连镂空样式都有,焊接肯定有自己的法子。
  “应当差不多。”卫长昀想到图纸上画的,用的生铁得是铁锅的三倍了。
  加上做起来麻烦,工钱自然是要多一些。
  “那也还好,咱们小吃摊的推车也快一两了。”姜宁倒不在意,反正钱挣来就是花的。
  铁炉又不是一次性用具,就算搬到镇上,那也还能用。
  卫长昀点头,“再挣就好。”
  铁铺老板很快从里面出来,手里还攥着图纸,“量了,怕你们说不清,我直接标在上头,你们拿去找人做就行。”
  “谢谢老板!”姜宁起身接过来,“对了,定钱多少,我们先给。”
  “我七七八八地算了,得一千二百五十文,炉子那盘我给你改了下,做成圆的,尺寸也改了改。”
  铁铺老板比划了一下,“大概这么大,够用了。”
  “那定钱按一半算。”
  姜宁从钱袋里拿出钱来,“这是半贯,再加上这里一百文,正好是六百文。”
  家里的钱,姜宁和卫长昀都有习惯地分好不同的数额。
  能换成银锭的,都放在家里。
  为了方便平时用,又把铜钱分为了一贯、半贯和一百文几种,免得当场数起来麻烦。
  “您点一下,没问题我们便拟一个单子,定好日子来取货。”卫长昀道:“也能明白些。”
  铁铺老板接过去,让店里伙计去数钱,“成。”
  没一会儿,姜宁和卫长昀便拿着契单,从铁铺离开,约好半月后来取炉子。


第93章
  从铁铺出来,时辰还早,姜宁和卫长昀就商量着去布庄看一看,得提前把冬衣备好。
  结果看到布庄的冬衣价格,直接两眼一黑。
  布庄袄子怎么这么贵,还不如买棉花和布回去自己做,能省三分之一的钱。
  “哎,两位再看看,这边的料子也不错。”布庄伙计看姜宁和卫长昀要走,连忙道:“就是旧了一点,前年年尾的余货,其实盘起来,也就才过了两年,样式和花样旧些,料子可是好的,顶多有一些灰和边角褪色。”
  陈年旧布?
  姜宁瞥一眼,布料子倒是没坏,伸手又一摸,也没觉得偷工减料。
  伙计一看,瞧出他心动,“我们家铺子那可是从来不卖坏了的,全都是真材实料,您二位看看,要不要买回去?价格可比那些新布便宜了一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7页  当前第1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3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