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查出老许得的是什么病了?”周亚文一脸惊讶的问道。
“嗯,不出预料的话,他得的应该是克山病!”
听到周扬的话,周亚文皱了皱眉头说道:“克山病?我只听说过有克山县,没听说过克山病啊!”
周扬随即说道:“这种病很早就有了,最早甚至于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不过官方调查之后却被定为“时疫”。伪满时期,称其为“北满之奇病”,因多次考察不能确定病因,故以地名命名为克山病,沿用至今。”
见周扬说得头头是道,周亚文当即问道:“那这个病好治吗?”
“急性的不大好治疗,死亡率很高,但是慢性的还好。但即便是如此,克山病的死亡率还是在20%左右!”周扬道。
“这么高?”
“嗯!”
“那老许这…”
“爸,这事您就不用管了,我会解决的。”周扬道。
“那好吧!”
至于能不能治好许洪周的病,周扬心里确实是没底,不是说他治不了克山病,而是他不确定老许的身体能不能吸收药性了。
关于克山病这种病,周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前世他就亲自参与了对这种病的研究。
鉴于这种病死亡率实在是太高,再加上十几年前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又暴发流行该病,所以高层曾指派多个医学院即卫生部直属单位单位,深入到病情严重的黄龙、克山等地开展防治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现场第一手资料,将病死率控制在45%以下。
后来上面又把克山病列为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最终将病死率从80%以上控制到20%以下,但依旧没有办法彻底的消灭这种病。
周扬接触克山病是在1984年,当时国家把克山病的科研工作列入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而周扬作为药物学团队的骨干参加了这次科研项目,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研究,彻底的攻克了这种病。
所以治疗克山病到底该用什么药物,就目前而言,还真没有人比周扬更清楚了。
但是知道归知道,对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纵使有灵丹妙药,也不一定管用。
都说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
对于许洪周这事,周扬只能说尽力而为!
至于结果,那就只能说是听天由命了!
…
一夜无话,第二天周扬同样起得很早!
今天不是睡不着,事实上昨晚上周扬睡得很香,甚至于一晚上都没有醒来。
倒不是那些烦人的蚊子和老鼠没有了,而是他太累了。
昨天一白天他至少走了几十公里的路,又是爬坡上山,又是下沟打洞的,回来之后又给人瞧病,整个人都快累趴下了。
所以回到窝棚后,周扬是倒头就睡,谁叫都不带醒的。
但是由于记挂着今天要进城,所以周扬只能早早地就起来了。
毕竟从东泉农场到化县县城足足有40公里的路程,来回就是80公里。
以马车的速度,一天都未必能打个来回。
所以周扬只能早点起来、早点行动,然后争取早点回来
看到周扬过来了,张汉吾当即迎了过来,笑着说道:“小周你这起得够早的啊!”
“呵呵,这不是惦记着进城的事吗,所以就早起了些!”周扬笑着说道。
“你小子老实和我说,你到底是准备怎么解决打井队的事!”
张汉吾昨天晚上回去想了一夜,却始终搞不清楚周扬准备怎么做,所以现在见面后,直接就问了出来。
周扬笑了笑说道:“我和云山县水利局的李局长关系不错,我想问问他们能不能帮这个忙!”
张汉吾皱了皱眉头说道:“他们能行吗?我们化县水利局的那些技术人员也来过了,他们说不太可行啊!”
“张主任,那些人不行不代表别人也不行!”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云山县水利局的情况我多少了解一些,他们可是连中大型以上的水库都能设计建造得了,打个深井应该没啥问题!”
“当然了,实在不行的话,我就联系一下在宁市的朋友,让他们帮忙找个钻井队,无论如何都得把井给打出来!”
向李长青求助这事,周扬早就考虑好了。
要说眼下哪个部门能管了这事,那非水利局莫属了!
一来是因为他们足够专业,二来是水利局欠了他那么大的人情。
自己让他们帮忙,他们也不好拒绝!
听到周扬这么有信心,张主任当即说道:“小周,只要对方愿意来,其他问题都好说!”
“嗯!具体情况我现在也说不准,先和水利局那边联系一下再说吧!”
“行!”
“对了,我想问一下,咱们化县哪里能打电话?”
“电报不行吗?”张主任道。
“不行,电报太贵不说,而且也说不清楚,最好是打电话!”
对于眼下的电报,周扬确实是有点无语,按字收钱,贼贵。
人们打电报,通常都是尽量缩减字数,比如周扬前世就接到过家里给他发来的电报。
当时是家里母亲突发重病,想见外地工作的儿子最后一面,就给他发了一封电报:“母病危,速归!”
看看多简单,甚至于连标点符号全都省了!
虽说后来母亲福大命大挺了过去,但是这事却让周扬记忆犹新。
而求人帮忙打井这种事情,你得说清楚,这可不是小事,马虎不得!
但是电报才能发几个字,自然说不清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和李长青能通个电话,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和他说明白。
张汉吾想了想说道:“县里的武装部就有电话,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直接打到你们那里的水利局!”
“打不到水利局没关系,只要能联系得到云山县公安局就行,我那边也有朋友,让他把李局叫到公安局接电话也是可以的!”周扬道。
听到这话,张汉吾心里暗暗吃了一惊!
暗道这周教授的儿子到底是啥来头,不但和县里的水利局长交好,而且还和公安局关系不错,怪不得人家有信心解决农场缺水的问题。
“县公安局的局长是我原来的老连长,我们可以直接到那里找他帮忙,准行!”
“要是可以的话,那等一下张主任和我们一起进一趟城吧!”周扬道。
“行,那我们收拾收拾就出发吧!”张汉吾道。
“行!”
第176章 去县城
化县县城!
上午八点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周扬等人终于抵达了化县县城。
之所以这么快就来了,不是因为他们走得早,而是因为走得快。
周扬原以为张汉吾等人进城是靠马车或者是骑马,但是却没有想到农场竟然有自己的卡车。
虽然只有一辆老旧的东风卡车,但是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毕竟马车这玩意实在是太慢了,完全没办法和汽车相比。
而且现在正是三伏天,早晚还好点,要是大中午赶路的话,人都能给你烤化了。
有了汽车代步的周扬等人,一路上轻松了不少,也比预想中早到了些。
只是看着眼前土围子城墙、斑驳脱落的墙皮,周扬整个人都惊呆了。
化县县城周扬来过,不过不是这个时空,而是前世改开二十年之后。
当时这座小城实施“小县大城、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发展速度很快,县城高楼大厦耸立,绿树成荫。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正是晚上,遥望县城上空一片亮丽,夜色迷人。
高大的建筑物、广告牌、宣传画廊都用轮廓灯、地灯、霓虹灯装扮得多姿多彩、夺目耀眼,像是一幅幅动感的漫画。
但是再看眼前,和记忆中的化县县城根本找不到一点重合的影子。
其实宁市人都知道化县穷,是全部12个旗县中最穷的,没有之一。
但是周扬却没有想到这里会穷成这个样子,入眼的全都是又低又矮的平房,连一栋像样的楼房都没有。
县城的街道也不够宽阔,更没有进行硬化,完全由黄土铺地,就像是村里的泥土路一样。
这些都还好,最重要的是人少。
不像云山县城,虽然也很穷很落后,但是云山县城人多,进城后熙熙攘攘的都是老百姓。
人一多起来,就显得很繁华!
然而眼前的化县县城街道一眼望到头,街上行人小猫三两只,根本就看不出这里是一个县城,反倒更像是一个普通集市。
东风卡车上,周扬皱着眉头问道:“张叔,这就是化县的县城?”
张汉吾显然是读懂了周扬眼神里的意思,当即说道:“是不是没办法和你们云山县城相比!”
周扬点了点头说道:“这里放到云山县,也就相当于下面乡镇的水平,不管是规模还是人口,都完全无法与一个县城相匹配!”
“呵呵,说得也是,你们云山县有三十七八万人口,化县却只有11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确实没法相比!”张汉吾道。
“嗯,确实是差了不少啊!”
“对了小周,你今天除了打电话外还有什么安排没有?”张汉吾再次问道。
“有,打完电话,我还想去县医院走一遭,然后再去趟供销社!”周扬道。
“去县医院干嘛,你爸妈病了?”张汉吾不解的问道。
虽然他们是东泉农场的看守部队,但是平时却并不和村里那些人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