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异能,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_分节阅读_第465节
小说作者:大沧月   小说类别:都市异能   内容大小:3.08 MB   上传时间:2025-05-12 22:34:09
  而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们真正出动战斗机和对方空中厮杀的情况很少,大多数的情况反倒是和敌军进行丛林游击战以及阵地攻防战。
  因此,相较于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炮瞄雷达使用的频率更高,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当然了,之所以说紧迫,主要还是国内的炮瞄雷达实在是太落后了。
  而我们的炮瞄雷达之所以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原因,但也有不够重视的因素。
  毕竟炮瞄雷达这种黑科技之所以能够出现,完全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针对我们而研发的,这款雷达系统一开始就是以我们的炮兵当做参照物的。
  说起这就不得不说说建国初期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了,大家对于志愿军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炒面加步枪”,以劣势装备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军队。
  但实际上,志愿军也非常重视炮兵,只是榴弹炮、火箭炮这种“宝贝疙瘩”实在不够用。
  然而像无后坐力炮、迫击炮这些,当时我们能自行生产和保障弹药的轻便伴随火炮,便可以让前线的战士“可劲造”。
  有个数据恐怕大家都想不到,在阵地战阶段,志愿军的团营级轻便火炮的编制数量,甚至要高于“联合军队”。
  到了“冷枪冷炮”运动的档口,“联合军队”就彻底吃不消了,因为志愿军的迫击炮技术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什么无炮架简便射击、单炮同时弹着,统统都是“基操”,超近距离极限射击、顶送炸药包等等花活,也都整成了“艺术表演”。
  志愿军甚至于还出现过将迫击炮当狙击武器使用,一人一炮就是一支军队,一场战斗干掉敌人上百人,电影都不敢这么演,可见志愿军炮兵的实力有多强。
  而在当时,炮位侦测主要依靠前沿目视观察和声响测距交汇,手段极其落后。
  最重要的是,迫击炮的烟火特征不明显,声音也不大,挨了揍的“联合军队”想报复还找不到对象。
  基本上是上午挨了炸,联合军队呼叫远程炮火和空中支援,乒乒乓乓一通乱打,到了下午还得继续挨炸。
  于是,痛定思痛的西方国家,下定决心要发扬技术优势,搞个“黑科技”出来,防止以后再被教育。
  先是贼鹰大漂亮的通用电气公司在1957年捣鼓出了an/mpq-4近程迫击炮侦查定位雷达,接着英酱的桑恩电子公司又在1962年推出了“绿箭侠”雷达。
  虽然我们也搞了一个370和372炮兵侦察雷达,但是反应太慢,等确定对方的位置了,人家早跑了,实战能力太弱。
  所以,这次周扬就要研究一款可以吊打南猴炮兵的超级炮兵侦察雷达!
  在周扬的脑海中,炮兵侦察雷达有好几种,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
  外国的有老一点的有英德联合研究出品的“辛柏林”近程迫击炮侦察雷达,再比如贼鹰的an/tpq—37雷达、an/tpq-48/49型炮兵雷达等等。
  至于国内就更多了,比如说辛柏林的国内改进版371,slc-2系列、bl-904系列和ylc-48系列炮兵侦查雷达系统,完全涵盖了远、中、近程。
  这些雷达周扬前世要么深入研究过,要么指导仿制过,大多都比较了解,关键技术也都知道。
  真要搞的话,基本上都能搞出来。
  但到底研究哪一款,必须得考虑清楚。
  雷达这玩意不是性能越先进越好,还得考虑国情。
  当下,周扬伏在办公桌上,仔细的思索起了国内部队的装备情况以及军工部门的生产能力。
  同时也得考虑国内兵员素质,国家财政等等情况。
  不仅仅如此,还得对我们的对手南猴国的情况进行分析,毕竟他研究这款雷达就是为了收拾这些上蹿下跳的猴子,得对症下药。
  很快,面前的稿纸上就写满了各种要素。
  经过分析,周扬认为眼下国内急需的是一款性能优越的近程炮兵侦察雷达,主要对付的是迫击炮以及榴弹炮这种火炮,而非弹道导弹。
  而且这款雷达还得具备操作简单、造价不便宜、易于生产、快速列装的特点。
  要知道从现在开始到战争爆发,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三年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要通过装备研发,还要做到军方验收并列装部队,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前线的部队熟练的使用,这可不容易。
  太复杂了也不行,没人操作得了。
  毕竟眼下军中的战士可没有几个大学生,甚至于有个高中文凭都不会去当兵,你整个复杂系统出来,这不是难为人吗。
  综合了这些要求之后,周扬最先想到的是贼鹰的an/tpq-37雷达以及它的国产改进型373型弹道定位雷达。
  这两款雷达属于后者仿前者,表面上看像是国行正品和山寨的关系,但实际上性能上却属于青出于蓝胜于蓝。
  就性能而言,这两种雷达都能满足战场需求,完全可以吊打南猴国的那些破烂火炮。
  但是这两款雷达都是使用的是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这在眼下绝对属于最尖端的技术。
  如果真的要立项研究这两款雷达的话,那就不是小工程了,首先得带着团队攻克固态有源相控阵技术。
  这个倒也不难,难的是以国内现在的科技水平,就算是他设计出来了也未必能生产得出来。
  毕竟我国真正生产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可是在90年代中期,与现在相差了20多年。
  思之再三,周扬最终决定先把国产371雷达整出来。
  之所以是371,主要是因为这种雷达技术上比较简单,采用的还是老式的“福斯特”扫描器,便于研发和生产。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且已经在对南猴的反击战中经过了战场的检验。
  当然了,真正接受检验的并不是371,而是他的本尊老前辈辛柏林雷达。
  当年这款我们花了96万美元买回来的炮兵侦察雷达直接将南猴国的炮兵信心给打没了,留下一连串的战场神话。
  现在如果将它的改进型号371搞出来的话,那战争真要爆发了,还不打得南猴满地找牙!
  想到这里,周扬正式拍板,目标371!


第626章 设计图搞定了
  既然有了研究目标,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研发了!
  相比于机载火控雷达,炮兵侦察雷达整个系统并不复杂,所以也不需要像机载雷达这样整什么理论研究。
  只要列出研究项目和目标参数,并且理顺研究思路就行。
  不过由于眼下脉冲多普勒雷达设计图案正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周扬为了不影响郭老、郑老等人,暂时没有公开研究炮兵侦察雷达的消息,而是自己独自一人进行相关的准备。
  他打算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设计图完全搞定了,再宣布炮瞄雷达项目上马的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周扬每天往返于家里和研究所,连大队部和医药实验室也不去了。
  在研究所他就专心搞炮兵雷达的准备研究工作,如果机载火控雷达这边有啥问题,周扬也会跟着一起处理。
  而他们这边的研究模式也让聂老和牛老等人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他们这些人待过的科研院所也有不少,做过的项目更是不知凡几,但是像周扬他们这样搞研究的还真没见过。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周扬一点都不像是带头人,更像是一个甩手掌柜,或者是大家长。
  没问题的时候你们自己干,有突破了汇报给我,没事不要来烦我。
  如果遇到问题了,不是特别严重的,周扬会让所有人开会解决。
  要是开会都解决不了,或者是问题很严重,周扬就会亲自上手。
  而让聂南孙和牛伟彤等人感到震惊的是,不管是多么艰难的问题,在周扬面前都像是小儿科一样。
  他不仅能轻松指导这些研究员解决掉问题,而且有时候还可能会提出好几种思路。
  这种感觉就像是,这些难题在他面前犹如小学数学题,而他是一个大学生。
  不但会做,我还能这么做、这么做以及这么做!
  而郭亚民、郑爱国、杨红光等人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研究模式,整个研究所就像是一部严密的机器一样,不管周扬在不在,都能有条不紊的运转。
  以至于在如此紧张的时候,周扬每天还能回家陪老婆娃娃。
  而聂南孙也特意问过柳云龙,问他周扬每天回家都干啥?
  得到的回答是:哄娃、做饭、洗衣、做家务!
  这个答案让聂南孙等人既惊讶又羡慕,他们也是研究员,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
  想想他们那个时候,哪个不是一结婚就一头扎进了研究所,让妻子过上了守活寡的日子。
  还有些时候因为国家需要,动辄调到外地三五年不回家,期间也不让你和家里联系,甚至于你的户籍信息以及个人档案都封存了。
  妻儿老小都不知道你这个人去哪里了,是不是还活着!
  哪像周扬这样,白天搞科研,晚上照顾老婆娃娃,事业家庭两不误。
  这个时候,聂南孙终于明白了,周扬为什么死不挪窝,无论如何都要留在村里。
  试想一下,他要真的离开了八宝梁村,回到了青城,哪怕就算是把他的妻子儿女都一起调过去,也不可能像这样自由自在,想回家就回家。
  事实上,青城那边不要说是周扬现在这个级别了,就算是他聂南孙和杨东海都做不到这一点!
  了解了这些之后,这让聂老和牛老等人对周扬的佩服又多了一层!
  就这样,转眼间十多天过去了!
  在全体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辛勤工作下,国内第一款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全部设计图终于搞定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设计图分发到各个军工单位进行生产,再把这些零部件运回这边测试。
  待通电联试结束,各项参数达标之后,就会被装到真正的战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当飞行试验也通过且各项技术参数同样达标,那么这款雷达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当然了,至于成功之后如何列装部队,那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设计图搞定了,后面的事情就能进行了。
  5月27日晚,为了庆祝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设计图彻底完成,聂南孙在八宝梁村的研究所里宴请了所有的科研人员和警卫部队。
  第二天一大早,聂老等人就离开了八宝梁村,返回了青城!
  聂老等人刚刚离开,周扬便召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骨干开会,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
  西坡研究所
  会议室里人头攒动,气氛也颇为轻松。
  从2月初项目部组建以来,到现在也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但是他们却完成了别的团队4年都未必能完成的项目。
  要知道这可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啊,放眼全世界,目前也就个别一两个大国强国才有能力实际生产。
  而且按照周扬设定的设计参数,即便是只能达标一半,性能也能吊打国内其他科研单位的产品。
  如果真的能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的话,即便是放眼全世界,那都是最为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7页  当前第4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5/11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