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惊人的养殖规模
大炕上,周扬听着秦学义不徐不缓的讲述着他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心情也特别的高兴。
据秦学义讲,从去年九月份首次抵达八宝梁村之后,他就一直在研究长白猪品种改良这一课题。
尽管这个课题农牧学校这几年也一直在做,但是由于养殖数量以及经费缺乏等原因,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但是随着顾宁等人的到来,再加上村里大笔经费的注入,他们的研究迎来了曙光。
几个月前,秦学义偶然间受周扬的启发,认为可以通过用本地种猪和长白猪杂交,实现优化改良长白猪品种的目的。
而他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顾宁的支持,随后便带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一个半月前,村里养殖的母猪陆续生了小猪仔,其中也包括被他们当做实验对象的十几头长白母猪。
经过对比之后,秦学义等人欣慰的发现,本地种猪与长白猪杂交不但小猪仔的数量较多,且生出来的小猪仔抗病害能力以及生长速度都有极大地提升,优势明显。
尤其是在抗病害以及适应性方面,完全不是老品种的小猪仔所能相比的。
由于所有的母猪都是第一胎,怀崽量普遍较少,普通长白母猪一般只能生七八个,少一点的甚至于只有六七个。
但是杂交之后的母猪,至少可以生10头小猪仔,多的甚至于能达到了12、3头。
而且普通长白猪小猪仔总有那么一两头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但杂交出来的小猪仔的存活率明显更高。
随后,秦学义等人将相关实验数据发送回学校,学校方面在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之后,当即向省农牧厅进行了成果认定的申请。
省农牧厅接到申请之后,当即派出专家组前往八宝梁村进行调查和审核,经过一连串严格的审核讨论之后,专家们一致认为他们的这个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由于新的畜牧品种的改良是极为慎重的大事,于是省里决定将他们的研究成果送往京城方面进行审核。
一旦这个成果通过京城方面的审核,那就厉害了,他们的这种新品种甚至于有可能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听完秦学义的话之后,周扬也有些激动。
他高兴的说道:“秦老师、顾教授,实在是太好了,恭喜你们!”
说实话,周扬真的没有想到秦学义等人竟然这么快就取得了突破。
要知道品种改良和他们的研究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时候可能三年五年都无法取得突破,甚至于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但是秦学义他们,从进驻八宝梁村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样重大课题的突破,这效率还真是令人震惊。
面对周扬的祝贺,秦学义却谦虚的说道:“我们能取得如此成就,全靠你的启发以及村里的大力支持,谢谢你,也谢谢八宝梁村的父老乡亲们!”
“哈哈哈,应该的,这也是咱学校种的善因,要不是康院长去年的慷慨,村里也不会多了这么一条重要的致富路!”
接着周扬再次说道:“所以,咱们也不要谢来谢去的了,说说你们接下来有何打算。”
这时一旁的顾宁接口说道:“周扬同志,我们打算将村里剩下的母猪全都进行杂交培育,然后对新的品种进行长期观察。但是这毕竟关系到村里明年的利益,所以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周扬当即说道:“这是好事,我全力支持,同时也会尽力说服村里的其他干部配合你们的!”
“那实在是太好了!”
接着顾宁再次说道:“另外,我们认为以村里目前的猪场规模,200头母猪的数量还是有些少了,希望可以将母猪的数量增加到500头,甚至于800头!”
“顾教授,500头的数量问题不大,但是800头是不是有些多了?”周扬皱眉道。
“周扬同志,看来你对眼下村里的情况还不太了解!”
“咋了?”
顾宁当即说道:“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关注村里的秋收,据我们统计,目前村里收获的甜菜超过了3500吨以上,收获的玉米秸秆差不多有2500多吨,此外还能收获1000多吨其它秸秆。”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不收购其他村庄的秸秆的情况下,理论上本村可用于饲料的原材料就超过了7000多吨!”
“而一吨原料可以生产1.6吨生物饲料,7000吨原料的话,便可以生产11000多吨饲料。而一头母猪一年消耗的饲料不过1.2吨左右,800头也不过1000多吨!”
或许是担心这样无法说服周扬,顾宁再次说道:“周扬同志,我再给你算一笔账,一头母猪一年可以产两次崽,一次就按照10头小猪仔计算,即20头猪仔。”
“眼下,一头小猪仔的正常价为10块钱左右,20头就是200元的利润。800头母猪,不算附加值的话,一年就是16万左右的利润。”
“顾教授所说的附加值指的是?”
“村里有自己的养猪场,这些小猪仔完全可以自己养大卖钱,这样省了买小猪仔的钱,直接提升了养猪的效益!”顾宁道。
“嗯,顾教授你成功说服了我,就按照你们的想法来做吧!”周扬道。
“谢谢支持!”
这时周扬突然想起前天王平找他说起的那件事情,随即对着秦学义说道:“秦老师,我有件事想请教一下你!”
“请教不敢当,有啥事你尽管说!”
“是这样的,县里不是又要去牧区收购牛羊骡马了,王支书他们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也买一批回来,你们毕竟是这方面的专家,就咱村里的情况,你觉得用不用凑这个热闹?”周扬道。
秦学义想了想说道:“我的想法是没这个必要!”
“理由呢?”
“不划算!”接着秦学义说道:“首先是养牛羊的产出比太小,相比于养猪,牛羊所需的饲料太多,且出栏的时间太长,养一头牛羊都能养好几头猪了。”
“其次是村里的原料储备太少,且饲料生产能力太弱,根本不足以支撑我们再去养活那么多的大牲口!”
听到这话,周扬有些惊讶地说道:“不对啊,刚才顾教授不是说村里的原料有7000多吨,可以生产11000多吨饲料,咋就能不够用呢?”
秦学义笑着说道:“那你知道村里现在有多少牲口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周扬道。
“我知道!”
随后秦学义再次说道:“眼下村里有528只羊、58头牛、42匹马、21头骡子以及33头驴!”
“这么多?”周扬一脸惊讶的说道。
他记得开春的时候大部分牛羊骡马都被处理了,不过想到牲口是有繁殖能力的,他也就释然了。
然而秦学义却笑了笑,再次说道:“这只是大牲口的数量,除此之外村里还有200头大母猪、460头即将出栏的肉猪,1460头刚出生的小猪仔以及1.2万只鸡!”
“你知道这么多牲口一天消耗多少饲料吗,打底10多吨,而随着那些牲口的幼崽逐渐长大,需求量还会增加。”
秦学义的话真的把周扬给震住了,他真没有想到村里现在的养殖业竟然搞得这么大。
尤其是养鸡场,从2月份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发展到了12000多只的规模了。
这么多的牛羊骡马以及猪鸡牲畜,外加空前的大丰收,周扬真不知道今年村里的收益将会达到何种恐怖的地步。
而看到周扬一脸震惊的模样,秦学义、顾宁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同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大写的骄傲和自豪,毕竟村子的发展也有他们一份功劳!
随后,众人又对村里阳养殖业的发展交流了一番意见。
最后,在周扬的强力挽留下,秦学义等人在周家吃完炖羊肉之后,这才离开!
第690章 老丈人的求助!
送走秦学义等人后,周扬随即回到屋里,准备帮着李幼薇收拾一下饭场子。
今天有生物实验室的几个同志在,家里吃饭的人比较多。
再加上吃的还是炖羊肉,碗筷上面全都是油渍。
在这个没有洗洁精的年代,这样的碗筷洗起来特别的费力,不用热水都洗不干净。
“你先把碗筷收拾到大盆里,等我烧点热水咱再洗!”
周扬话音未落,就听李幼薇说道:“碗筷我洗吧,你要是没啥事的话就去趟老宅那边!”
“干啥?”
“爹下午那会过来一趟,让你回来后去趟老宅,说是有事找你商量!”李幼薇道。
“问没问是啥事,着不着急?”周扬道。
“问了,爹没有细说,只说是工作上的事!”
听到这话,周扬便知道是正事,当即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这就过去!”
说完,他便叫上柳云龙,然后直奔李家老宅而来。
此时夜幕已经彻底的降临了,村民们的家里都亮了灯。
尽管每家每户用的都是25-40瓦不等的小瓦数电灯泡,说实话真的不算亮,但比起之前的煤油灯、素油灯却亮多了。
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色的映衬下,有种朦胧的美感。
由于周家的新房子建在村西头,而李家老宅则是在村子中央,所以这一路上两人基本上要穿过半个村庄才行。
刚走到村子的旧学校附近,就看到十来个年轻人迎面走了过来。
听到脚步声,当即举起手电筒照了过来,紧接着传来一道粗犷沉闷的喝问声:“谁?”
周扬听出是自家大舅哥李建国的声音,急忙说道:“大哥,是我,周扬!”
听到周扬的声音后,前面的队伍当即放下警惕,并快速走了过来。
来到周扬面前后,李建国当即问道:“妹夫,你这是去哪里呀?”
“准备去趟老宅,是爹让我过去的!”周扬解释道。
同时,周扬也注意到了李建国身边的这十多位年轻人。
只见他们个个身姿挺拔、肩头背着长枪,老式的步枪配上老百姓的土布衣裳,颇有几十年前游击队的几分模样。
随即周扬再次问道:“大哥,你们这是准备去巡逻吗?”
“嗯,这段时间经常有外村的村民社员到咱们村的地里捡遗漏的“糖疙瘩”(甜菜疙瘩),还有人则是趁着咱们还没来得及翻山药(土豆)地,偷偷到地里挖山药蛋,所以王支书让我们晚上多注意着点!”李建国道。
周扬知道,所谓的偷挖山药蛋倒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而是一种捡漏行为。
按照惯例,土豆地在收完之后还要重新用犁翻一遍,一方面是防止有漏网之鱼。
另一方面则是想趁着现在土质松软,把土地翻了,方便明年耕种。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翻出那些被遗漏掉的土豆,要是运气好的话,有时候一天下来能收获一二百斤土豆。
往年秋收结束后,村里的社员知青们就会一窝蜂的涌往土豆地那边,疯狂的挖地找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