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呢!”
说完,这小子便拉着文辉和宝儿,带着村里的十几个小娃娃向着小河沟方向跑去。
听着这帮孩子嘻嘻哈哈逐渐远去的笑闹声,周扬的嘴角忍不住微微扬起。
这个年纪的孩子们最是容易满足了,而且还没有什么烦恼,不像大人们,一天天得为各种事情操心,特别的累。
目送孩子们跑远之后,周扬这才想起研究所那边没做完的事。
随后,他便带着范德彪和陈北玄等人再次返回了西坡这边…
…
7月29日上午,签完合作协议的于泽生等人离开了八宝梁村!
不过杨国安却被留了下来,同时留下的还有那位侯教授,他也是电子技术方面的专家。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杨国安和侯君宝教授将在八宝梁村组建一个研发团队,专门对彩色电视机项目进行研究。
对于此次合作,双方都是非常有诚意,也非常的期待。
这不仅仅是他们两个单位的事情,同时也是对高校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
一旦成功了,影响非常深远。
因此于泽生暗下决心,回去之后就把这事上报到国家教委,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同样,周扬也对这事极其的重视。
早在于泽生等人来之前,他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包括如何组建团队,在哪里研究,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他都计算好了。
甚至于周扬还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进度表!
按照他的安排,8月中旬前研发团队就要组建起来,年底前就要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搞出来,明年上半年就要将彩色电视机厂建起来。
也就是说,他要在10个月内将彩电项目搞定。
之所以这么着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同时也是为了想给国家省一笔钱,也让国内的彩电行业少走一些弯路。
因为就在不久前的7月17日,上面经过慎重研究,最终批准了国家计委的那个今后8年引进新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规划。
根据这个规划,从明年开始,我们将会斥巨资向国外引进大量的新技术和成套设备,这其中就包括一条彩色电视机的生产线。
据周扬所知,这条生产线的订单最终落到了隔壁的小日子过得不错的脚盆鸡家,而最终的成交额为9000万…美元!
没看错,就是9000万美元,折合我们的钱为1.35亿!
这年头的1.35亿那可是非常值钱的,如果非要做一个量化的话,这笔钱相当于32万普通产业工人一年的工资。
更为重要的是,小本子的彩色电视机走的是p制式(后改n),而没贼鹰走的却是n制式。
简单的说一下n制式和p制式的区别,n制是贼鹰那边的标准,p制是欧洲(不包括法国)的标准。
制式不同主要提现在伴音载频、调制方式等方面,n制式信号接到p制式电视机上可能会没有彩色、伴音不正常等问题。
由于我们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就是进口脚盆鸡的,而我们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国内的彩色电视机最终也走上了p制式,这对后来的家电出口影响颇大。
此外,这也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脚盆鸡家的彩色电视机、摄像机、照相机大量出口我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别人家的进口回来我们没法用(下面有解释)。
也正因为如此,周扬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当然了,周扬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绝对的信心。
正如他对于泽生所说的那样,对于他们这种研究尖端科技的研究所而言,研究彩色电视机的难度真心不大。
现在所缺的不过是人手而已,只要西工大的人一到位,等于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
因此,周扬有信心在国家和脚盆鸡谈判之前,搞出他们自己的彩电生产线,省钱的同时也让国内的彩电生产少走一些弯路。
第900章 忙碌中的改变!
进入七月底,八宝梁村的各项工程迎来了收尾阶段,而各个单位部门也迎来了运营、开业、挂牌的高峰期。
7月29日,继印刷厂以及炮瞄雷达总装厂投入运营后,省农牧厅和农牧学院共同主导的那个猪苗培育基地正式挂牌成立了。
当天,周扬在送走于泽生等人后,也应邀参加了挂牌仪式。
随后,位于西坡的生物实验室正式解散,人员和设备全部搬往张家村与左家村之间的圆山潭,他们将会在这个升级版的生物实验室继续进行各种研究。
秦学义等人刚刚搬走,周扬便让乔卫国抽调了部分工程部队,对腾出来的这部分房子重新进行了装修。
并让杨国安和侯君宝正式进驻这边,以后这里就是彩色电视机的研发中心。
在周扬的规划中,不仅原来生物实验室的地盘将要全部划给杨国安等人,就连隔壁的医药实验室所在的地方也都要划归西工大的研发团队。
仅仅隔了一周的时间,位于村子西头的塞北医药研发中心的装修工程也全部竣工。
8月4日,塞北医药研发中心正式迁往新址运行,同一天塞北医药研发中心附属医院(八宝梁卫生院)也正式挂牌成立。
当天,卫生部、京城医学院、塞北省医学院以及本地的卫生部门都派人参加了挂牌仪式。
8月7日,就在于泽生等人返回学校10天后,由西工大青年教师章子良带领的42人团队也抵达了八宝梁村。
次日,八宝梁研究所与西工大共同合作的彩色电视机研发项目正式上线。
8月10日,八宝梁村新大队部主体工程竣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秋收前便可入住。
新大队部包括了一整排办公室、会议室、财务室、档案室、还专门修建了安保室和军火库。
此外这边还修建了村民活动室以及集体厨房,还修建了存放生产工具的工具房和停车场(骡马车)。
更为重要的是,新大队部并不是在拆除旧大队部的基础上修建的,而是紧挨着旧大队部建的,两个大队部实际上是相连的。
按照规划,新大队部建起来之后,旧的那个大队部就会被当成村里的大仓库来使用。
如此一来,村里的仓库也有了。
说实在话,在看完村子里的整体规划之后,周扬觉得教育、医疗等设施都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个大型的村民活动中心,就是那种可以办集体活动的室内场所。
本来嘛,周扬是想在新大队部这边修建这么一个大型的村民活动中心的,想着以后在这边办个什么活动就方便了。
但是奈何村民们的建设水平有限,根本建不出来同时可容纳一两千人的单体建筑。
而研究所这边的工程队倒是能建,但是今年却抽不出时间。
周扬这边又不想要那种仓库式的“掏空房”,最终这事也就放置了下来。
他打算先等等,以后要是研究所这边的工程部队不太忙了,就请他们专门找地方建一个像样的村民活动中心。
…
村里的事刚刚缓缓,周扬就接到了县里老李打来的电话。
在等待了近4个月的时间后,商业部那边终于将他们需要的火腿肠的生产设备运到了云山县。
同时来的还有十几个说着“咪西”“呦西”“哈伊”的小日子工程师!
他们到了云山县之后,便开始指挥这边的工人,对所有的生产设备进行安装。
按照这些小日子的说法,整个安装工程差不多需要持续三个月左右,接下来便是调试。
如果顺利的话,四个月之后整个工程就能进行投产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管是李长青还是周扬,心里都非常的激动。
毕竟对于火腿肠厂这个投资超过150万元的大工程,县政府和八宝梁村都是极其的重视。
现在厂子正式进入生产线组装以及调试阶段,真心不容易啊。
这意味着他们距离真正的投产,只剩一步之遥了!
与此同时,周扬在了解完情况之后,当即提醒老李,可以同步进行员工招募和培训了。
此外,相应的生产原料也可以开始储备了。
周扬参观过火腿肠厂,知道这玩意机器一旦开动,对于原料的消耗是超乎想象的。
要是不提前储备的话,根本满足不了日常的生产。
李长青向来对周扬的建议都很重视,随后县政府这边立即召开了工作会议,专门讨论了这件事情。
讨论的结果自然是按照周扬提的意见办,随后,火腿肠厂筹建工作小组便接到了县里的命令,要求他们立即在全县范围内的青壮年男女中招募工人。
与此同时,县里还专门组织人手,对制作火腿肠所需的猪肉、土豆淀粉等原材料进行全面收购和囤积。
只要火腿肠厂的那些生产设备完成安装,随即便可正式投产!
这几件事情一经公布,便在整个云山县掀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年头进工厂当工人那可是多少普通青年的终极梦想啊!
毕竟一旦进入了工厂,那是要身份有身份,要面子有面子,铁饭碗不说,还能吃供应粮,能进入工厂那绝对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再加上火腿肠厂的规模不小,县里经过估算,至少需要招募800名工人才能够用。
而整个云山县所有人口加起来也才不到28万人,刨掉那些有工作的人外,被招进去的机率还是很大的。
因此,当县里招人的通知下达到各个部门后,全县的青壮年男女都炸锅了,纷纷涌往县城去报名。
为了公平起见,县里专门组织了人员对报名的人进行了面试和审查。
通过的自然是欢天喜地,被刷下来的则是如丧考妣,针对这次招工,整个云山县背地里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人间悲喜剧。
不过这些对于周扬以及整个八宝梁联合村的影响并不大,进工厂当工人固然不错,但是对于八宝梁本村的社员和知青们来说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去年村里的社员和知青们,除了每人发了五六百块钱的分红外,还分到了好几千斤粮食,折合下来每个人的纯收入已经超过了七八百块钱,可比进厂当工人挣的多得多。
而今年村里又建了这么多的养猪场和养鸡场,且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再加上那满地长势喜人的庄稼,不用想也知道今年村里的收益绝对不会比去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又愿意去城里当工人呢!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到厂子里当工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火腿肠厂还没有正式开始运行,就已经改变了数百人的命运。
总而言之,七八月份本该相对清闲的时候,但不管是县里还是村里都出乎预料的忙碌。
不过也是在这种忙碌中,改变也在悄然发生着…
第901章 蓝色小药丸搞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