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昨天的战斗双方充其量只能说各有收获,根本谈不上谁输谁赢。
但周扬却知道,对于前世第一天就被人骑脸输出,摁着摩擦的傻大木而言,能打出昨天那样的战绩已经很不错了。
这说明,经过两年的整训和完善,他们国防体系以及军队的战斗力都有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防空作战体系,更是得到了针对性的完善,并没有像前世那样,开战即被摧毁。
前两年给贼鹰挖的坑,现在终于发威了。
第1622章 砸盘抄底!
海湾战争的爆发,吸引了全球目光,不管是各国的政客还是普通民众都在猜测,傻大木能坚持多长时间。
三个月,亦或者是半年,一年?
而趁着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东的时候,周扬这边却悄然下达了对小日子砸盘抄底的命令。
1月19日,刚刚回到港岛的闫耿东,接受了本地媒体的个人专访。
在专访中,主持人问到了闫耿东对全球经济的看法,闫耿东直言不讳地称,他对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形势表示担忧。
根据闫耿东的分析,最近这几十年,全球经济之所以能够平稳发展,最重要的是几大经济体都在走上坡路,大家你好我好,整体形势自然不会太差。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变的并不是很乐观了。
首先是第一大经济体贼鹰,连续多年的高通胀以及和滞胀已经严重影响了贼鹰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经历了1987年的那场股灾,贼鹰本国的经济并不是很好。
而现在整个国又卷入战争,导致国内能源价格暴涨,已经严重拖累了贼鹰经济的发展,贼鹰又因美刀而影响全球经济。
总之,未来几年贼鹰日子不好过,其他国家同样也别想好过。
其次是第二大经济体小日子的情况同样堪忧,随着小日子地产泡沫的不断被吹大,以华尔街资本为首的国际资本已经对着小日子磨刀霍霍,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会对小日子的股市和楼市展开收割。
届时,小日子那边必然是企业破产,经济倒退,哀鸿遍野。
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都将面临严重的危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肯定是下滑的。
接着,在主持人的刻意询问下,闫耿东全面阐述了他对小日子经济的看法,总而言之就是不看好。
此外,在专访的最后,闫耿东直接隔空喊话小日子的政府和民众,要他们小心西方资本对小日子经济掠夺的阴谋,并提醒他们,一旦让西方资本跑路了,他们的经济将会倒退几十年…
作为世界首富,闫耿东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所以这段专访播出之后,立即引发了广泛讨论。
尽管很多人并不认可闫耿东的判断,认为小日子的楼市依旧坚挺,断不会突然就崩盘了。
但也有很多人认可闫耿东的说法,对小日子眼下的情况表示担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日子的股市和楼市不可避免的再次陷入了动荡。
而就在这个时候,闫耿东亲自前往东京,视察了东京分公司的总部。
随后,应小日子官方的邀请,闫耿东与小日子财务大臣进行了投资方面的会谈。
在会谈中,闫耿东再次公开提醒小日子的财务大臣,一定要提防国际资本做空他们的楼市。
并表明,一旦楼市被做空,那些国际资本完成了高位套现,届时小日子的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那将是比1987年全球股灾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同时闫耿东也表示,作为小日子的朋友,如果有需要,远威集团会加大在小日子这边的投资的,与小日子政府和民众共度难关。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闫耿东频频出席各种活动,无一例外,他都在这些活动中提醒小日子的民众,经济危机已经形成,如果不想成为炮灰,尽早撤离股市和楼市。
闫耿东说这些话的时候很真诚,一点都看不出就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先人一步完成了资产套现,狂揽几千亿美刀。
而面对闫耿东言辞恳切的劝说,一部分小日子的民众忍不住有些动摇了,但还没等他们有所行动,那些国际资本最先坐不住了。
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资本在远威集团抛售资产后也意识到了不对,也都已经做好了收网的准备,只是看到小日子这边的楼市并没有下跌的意思,因此并未急着套现。
现在被闫耿东这么将了一军,震惊之余顿时有些急了。
他们先是私下里联系了闫耿东,希望他能收回之前的言论,和国际资本站在一起。
但遭到了闫耿东的拒绝,远威集团可不会等他们套现完之后再动手,时间太长了,必须尽快将小日子的楼市打垮,尽快完成抄底。
无奈之下,包括高盛集团在内的几十家国际投资公司一边单方面封杀远威集团,一边则是决定提前收网。
于是乎,就在小日子民众这边还在讨论闫耿东的推断是否准确的时候,国际资本已经开始悄悄抛售手里的产业了。
他们一边利用媒体反驳闫耿东的推断,高调发表看好小日子的言论,一边则是将手里持有的大量的房产和地皮套现。
在他们的刻意宣传和推动下,小日子的楼市非但没有出现颓势,交易量反而暴涨,竟然迎来了一波大的高潮。
而闫耿东也为了不过分刺激那些国际资本,尽管他已经知道国际资本在套现逃跑,但却并未出言提醒,就这样冷眼旁观着小日子楼市风云变幻。
就这样维持了一个多月,直到过完年,闫耿东再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才旧事重提,并曝出国际资本正在快速逃离小日子的大瓜。
消息一经曝光,再次引起了小日子民众的热议。
而此时,有敏锐的人已经察觉到不对了,年前还火爆的楼市,此时价格已经涨不动了,且整个楼市可是呈现出滞销的状态。
即卖的人多,买的人少!
这在之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之前房地产行业在小日子这边那是有市无价,只要你敢将房子挂出去我就敢买,反正最后还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接盘。
但现在,接盘的人没了,那些高位入手的人慌了。
再加上小日子政府提高了存贷款利率,有钱的人现在更愿意将钱存在银行吃利息,也不愿意到股市和楼市冒险。
而那些贷了款的人,却因为不断上涨的利息而感到压力山大。
终于,一部分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开始降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降价离场,潘多拉的魔盒终于被打开了…
小日子的楼市从85年开始步入快车道,在狂飙了整整六年之后,终于撑不住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小日子的房价就跌了三分之一。
随着楼价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之后,不管是否投资房地产的民众都陷入了恐慌。
投资房地产的民众,自然是因为房价下跌而导致亏损严重,而导致压力巨大。
而没有投资房地产的民众,则是因为全家最重要的资产都在房子上,房价暴跌,让他们毕生积蓄严重缩水,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坦然接受的。
追涨杀跌的情况不仅仅在股市存在,楼市也一样。
由于想要割肉离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踩踏”,手里持有房产的人只能争相降价,以换取可以解套的机会。
但越是这样,敢于出手的人就越少。
越没人出手接盘,市场上等待出手的房子就越多,价格就只能一降再降。
而就在投资者们叫苦不迭的时候,小日子的政府又开始秀骚操作了,在这个本应该支持房企以及投资者共渡难关的关键时刻,小日子的政府却没有这么做。
他们不但没有为企业减债,为房价暴跌买单,反而还向土地持有者征收重税。
在这等操作之下,本就一路下跌的房价直接开启了“拉稀”模式,直接一泻千里。
很快,这场由股市引发的楼市危机,就这样转为了一场金融灾难,房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暴跌了一半左右,且还在下跌之中。
而就在整个市场一片恐慌的时候,远威集团出手了。
第1623章 机会来了!
1991年第一季度,小日子的楼市彻底的崩了,当大家发现再也没人接盘后,以东京为代表的楼市开始暴跌。
随后,巨大的地产泡沫自迅速蔓延至小日子全境。
此时的小日子全国上下一片愁云惨淡,实体制造业由于连续的货币政策的失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而土地和房屋又因为投资者信心受挫,根本卖不出去。
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再加上政府这边想要趁机调控房价,出台了“地价税”等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
这个政策一出,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小日子的房地产市场随即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小日子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
而当资本市场进一步崩盘后,各路国际资本也不计代价的抛售资产,逃离日本。
资本市场就是这样,资产的价值,在于接盘的人愿意花多少钱买。
同样的一支股票,有人愿意出1亿买下它,它就值1亿。
没人高位接盘了,只愿意出1万买下它,它就只值1万。
随着大量的民众竞相割肉离场,整个小日子的股市和楼市随即进入了“一亿”变“一万”的时代,巨大的泡沫终于被刺破了。
在这个泡沫破裂的过程中,大量的企业破产,而企业破产必然会导致失业率激增。
所以进入1991年之后,小日子普通民众的失业率翻了近三倍,很多加了杠杆或者借钱炒股、炒房的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沦为千万“负翁”。
即便是老实本分、不玩杠杆的正常购房者,也因为丢了工作,没了收入,无力还贷,房子面临被银行回收的局面。
不少人受不了巨大的打击,纷纷走上天台、走进森林…
就这样,小日子整个国家彻底陷入了混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远威集团终于出手了!
在周扬和闫耿东的周密策划下,远威集团几十个团队携大量的资金入场,以救市的名义,开始收购各大公司的股票和优质资产。
首先被远威集团看上的是小日子这边的高科技企业和大财团,众所周知,科技企业都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产业,任何产品的研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但由于现在经济不景气,各大企业都在收缩资金,没有几家公司能拿出大笔的研发经费,这就导致很多科技企业陷入了困顿。
远威集团随即抓住机会,对于这些科技公司展开了疯狂收购。
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会有专门的团队下场收购他们的股票,而对于那些没有上市的公司,远威集团则是会让团队与公司高层进行入股谈判。
面对手握重金的远威集团,没有几家公司能拒绝的了,很快,包括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发那科、安川电机、川崎重工、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欧姆龙在内的一大批小日子科技公司接受了远威集团的注资,远威集团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大股东。
除了这些高科技公司外,那些掌管小日子经济命脉的银行和大财团,也是远威集团下手的目标。
去年小日子的GDP已经突破到了3.19万亿美刀,约为贼鹰的55%左右,情况似乎很不错,但繁荣的背后,却是大量的银行坏账和财团负资产。
泡沫被刺破前,银行胡乱放贷,手里有一堆房子做抵押,但如今房价暴跌,所谓的抵押物也不值钱了,大量的坏账几乎波及到了所有的银行,很多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财团的情况更糟,他们手握资源本应该过的很滋润,但由于过去那些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只要投资房地产,躺着都能把钱赚了,于是乎这些大财团凭借着优势,疯狂的投资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