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消费品部的新产品目录已经确定,将在十月中旬发布,请您过目。”
周瑞接过后看了看,作为目前现金流最猛的部分,多少要关心一下的。
毕竟往后花钱的地方很多,航天是很烧钱的,基本盘不能乱。
依据上次周瑞提出的方向,消费品部有了下放“中继组网智能”的权限。
新一代的“灵鸟”、“灵犬”产品,将具有语音交互、行为识别、执行复杂指令的能力。
当然这种“智能”是多重阉割后的水平,并且有着诸多限制。
考虑到“中继智能中心”的安全性问题,还暂时只在国内投放。
好东西先给自己人用,而且国内才是开明智能最大的市场,这很合理。
其他的新产品,还包括阉割版的球球,产品名称“灵宝”,头戴式无人机控制器“灵犀头显”、以及与其最佳搭配的穿梭机“灵舟”。
看来这次消费品部是要一雪前耻,做出点成绩来。
嗯.虽然在周瑞看来.都是些玩具。
不过真的会很挣钱,对电子消费品行业来说也是颠覆性的。
搞航天的票子有了。
周瑞道:“就这么弄吧,有什么技术问题可以提交给技术总监,王涛也回来了。”
之后金小雪还汇报了“智能小镇”的修复情况,一些财务报表之类的。
结束时候,金小雪如释重负,单独面对大老板实在太难了.
脚尖都绷白了
周瑞想起一事,说到:“对了,帮我订购一批东西,直接送到万户基地去。”
金小雪立刻拿出小本本。
来了来了!表姐说的没错,老板每次回来,都会有这么流程,订购一些高科技设备!
她为此准备了许久,甚至还提前熬夜学习了大量术语,以免老板说的自己完全听不懂。
然后就听到:
“农机,旋耕起垄一体化的那种,再来个深松机吧,再就是有机肥,厩肥和颗粒肥各15吨先”
金小雪整个人,从天灵盖一直凉到了脚底板.
一个.都听不懂
第821章 车乾回归
清晨,太沧万户航天基地。
自从被“太一天工”拿下之后,这里几乎一天一个样。
原本已经开发好的使用区域越发完善,工程师们进进出出,有了人气。
中央正在竖立一座比“智能小镇”那座还高还大的智能塔,现在已经有了雏形。
更远处的地方,也已经开始动土,包括数个新建筑群和一个工业小型港口,承建的是国家队建设集团,也是最早万户基地的承建方。
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武J巡逻队伍,保卫着关键区域的安全性。
3000亩的超级基地,越来越有了一点样子。
今天一大早,一辆特殊载具,在交警的疏导陪同下,缓缓驶入基地。
上面是一根体型大到夸张的白色火箭部件,如果有懂行的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外界从没出现过的结构,比前段时间送嫦娥去月球的“长三乙”还要粗壮。
卡车一路去往了二号厂房,那里是万户基地的火箭专用厂房,一号则是综合厂房,功能更加复杂一些。
卡车驶入厂房后,驾驶室跳下来一个敦实的身影,车乾仰头观察四周,感慨道:“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准备场?帅气。”
周瑞离开西昌后,他却一直在那边。
车乾深感自己对火箭技术的积累还不够,恰逢西昌基地调走了许多人,他就自告奋勇,以“太一天工”借调的身份留在了西昌。
期间又参与了两次火箭发射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协助指导航天局尽快落地“火箭回收”技术。
车乾是周瑞看重的,很有灵性的工程师,又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在那边都快混成“火箭工程组副组长”了。
若是再积累一段时间,承担单春元曾经的“组长”位置都不无可能。
不过他终究是“太一天工”的人,自家订购的火箭部件出货后,果断就抽离了西昌基地,不过却没有直接回来,而是去了华北火箭铸造厂那边,参观学习了几天,然后随运输车辆一路南下。
人在做喜欢的事情,并且有明确目标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累,他只觉得陪车运输火箭部件很有趣,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来指挥卸货的单春元打了个招呼:“你终于来了,先让让,我叫吊臂来。”
单春元背后悬停着一架“工程指导无人机”,他直接对其说道:“呼叫二号吊臂,来A6位置。”
不用人操控,厂房顶端的悬吊系统自动运行,橙黄色的吊臂移动到了卡车上方。
单春元又叫三个人,分四个角观察位置,然后直接语音控制吊臂调整,由于是智能化改造后的设备,可以一厘米一厘米的微调。
虽然人力依旧不可替代,但以往十几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四个人就能完成,只要熟练的掌握指令,这座厂房内大部分设备都能如臂使指。
车乾不由说道:“牛逼啊比云房的智能改造还彻底!”
单春元不知道“云房”什么样,但还是笑着说道:“你还没去一号厂房呢,那边东西更多,更厉害。”
选择来到太一天工,可能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了,一个工程师,无法拒绝这种走在时代前沿的感觉。
嗯.还有走在时代前沿的薪水。
车乾从驾驶室拿下了自己的行李箱,朝着一号厂房而去,进去过果然如单春元所说,里面琳琅满目的各种设备都在有序运转。
交错飞行的无人机,沿动线行驶运送物品的无人物流车,明显有着智能意味,正在自己工作的大型设备。
这里相当于一个有人类嵌入的,超大型“智能工业集群”。
这里是每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他航天梦正式起飞的地方!习惯性缺乏自信的他,依旧需要时不时自给自己打气。
车乾很快在东侧一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老板。
挥了挥手:“老板!我回来了!”
周瑞回头打了个招呼:“欢迎归队,修炼的如何?”
车乾摸着后脑勺:“还行吧,嘿嘿。”
他注意到老板面前是一整个智能工业集群,想起了之前听到的消息:“这个就是五代智能单元么?”
周瑞伸手从金属箱里抓了一把:“是的,已经初步量产,日产量能做到一万枚。”
一枚枚智能单元从传送带落在箱子内,然后自行调整位置,归纳成整齐的平面,就像是一块块有着鳞片纹路的铁板。
在周瑞不在的这段时间,这套量产设施已经被王涛调整的足够优秀,综合设备检修、良品率等情况,日产量能稳定在一万枚。
车乾看着流口水,说道:“老板,都量产了,是不是我们也能配备一下了?”
老板那种如水般流动,拥有多重功能模块的工程护臂,他眼馋不是一天两天了。
周瑞捏起一枚道:“你们力量不够,超过护腕大小,就会影响你们抬臂工作,不过你记得军无研究所的‘无动力外骨骼’技术么?”
车乾点头道:“记得,利用刚性支撑和势能存储的框架结构。”
不是电影里那种外骨骼装甲,而是基于人体力学、仿生学的纯机械产物。
比起动力外骨骼,难度低得多,便宜耐用,军方已经采购了不少,只是在军无研究所的诸多产品里,属于不怎么显眼的存在。
周瑞曾经给过吕旭波一套,不过他长期处于训练中,没怎么用到过。
“有那个配合,你们才能使用智能单元,不过我最近没工夫整适配。”
车乾眼睛一亮:“老板!我有功夫啊!我能搞!”
周瑞笑了笑:“我记得你不是改造了一个自己的‘内组网球球’么,也有工具功能,着急用智能单元干嘛。”
车乾嘿嘿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行李箱,那个有八个工具单元的球球就在里面:
“那还是老板的智能单元技术更帅气,我那也就是图一乐。”
周瑞说道:“行吧,走,我先带你转转厂房。”
两人结伴离去。
只留下两个箱子放在角落里。
一个是周瑞的“工具箱3.0”。
一个是车乾的行李箱。
默默地,行李箱突然晃了一下。
工具箱则安静的发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第822章 金属温床,机械智能20
一天一万的量产枚数,倒也没有卯足马力全开。
离开了十天左右,但只生产了五万枚。
主要是原材料供应跟不上。
比如五代单元的金属外壳,是特殊的钛合金薄板。
比如里面的磁吸件器,电子元件,也是要定制的。
智能工业集群能自行切割、自行加工、自行组装,但毕竟无法无中生有。
周瑞走之前订购的材料早就消耗完了。
另一个就是成本问题,目前这台“智能工业集群”为了追求快速量产,属于是能干的都自己干了。
但工业是条“链”,在工艺合理的情况下,拆分成不同“阶段”更合适一些。
以后一些基础加工可以外包出去,成本能大大降低,还能提高产量。
这就是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