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父收拾收拾心情,也不打算啰嗦了。决定直接进入正题。
“世事无常啊。我走的时候,董杉她哥哥嫂子还没有走。这一家子都在家里。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在一起,不愁吃喝。
现在我回来了。她哥哥嫂子去津天上班了。我又跟着鉴定小组去大江南北的转悠。家里只剩下,董杉和她母亲,和一个还没长大的董勇。
董杉性子暗弱,不善与人争辩,而且心善,与人争斗,都是先妥协的那一方。这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
优点是,这样的人善良,待人和善,能够受大多数人的喜欢。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善于付出,这种性格容易让人占便宜。
犹犹豫豫,很容易把握不住自己的爱情。。。”
这一段话,就最后一句点题。
李守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说,自己不愿意回答这话。就是说给他听的,怎么能听不懂呢。
李守良的沉默,没有阻止董父继续说下去。
“我走的不是时候啊。”董父长叹了一句。
“昨天我回来,就看出杉儿,不大对劲。我一开始问你阿姨。结果你应该猜得到,自然是问不出什么来。我去问杉儿,她不想让,刚归家的老父亲受累,也没告诉我。
还是我追问董勇,才问出来的。你们俩的事儿,董勇都给我说了。”
李守良咧嘴一笑:“伯父,我和董杉之间的事儿,既然您都知道了。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然了,没来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主要还是双方对待感情的方式出了一些问题。不过我也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我想我们都需要冷静冷静。来看看对方是不是就是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不要因为只遇见了这么一个人,就觉得再没有更好的了。感情上的事儿,本来也就是一笔糊涂账。”
李守良说的情真意切的,不知道感动到了董父没有。反正没有感动到自己。
都是屁话,李守良纯粹就是感觉他们一家子没把他当一回事儿。还有就是一开始自己付出的太多,而且得到的回应不成正比。
最后就是这一家子人都随他妈,有点用人朝前、不用人靠后。而且还有点卖女求荣。谁知道她什么时候真卖掉自己的女儿。
想想,就觉得怎么真的会有这样的人。
董父听完李守良的话,先是沉默了一下。
随后问出了一个李守良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李守良自衬,自己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已经很是明白清楚了。
“守良,我们是人,是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别的我也就不多说了,我只问你一句。你和杉儿还有机会吗?”
李守良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会儿。
然后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想,我们或许还不够成熟,还是再好好想想吧。”
看着李守良这么执着,董父也没有再强行说什么挽留的话。
“守良,多余的话,我不多说了。你呢是个成年人,早早的就当了自己的家。一个人把自己的家里搞的红红火火的,你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归根到底,是我们家对不起你。是你阿姨和董杉她哥、嫂子对不起你。要不是我不在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是我家教不好,教出了这样的孩子。一切都是我的错。”
李守良没有接这个话茬,接了又能说什么?还是应声符合董父说的对?别闹了!这是人家老婆子,生儿育女几十年的老婆子。
还有自己的长子长媳。在政府部门工作,前途无量的长子长媳。是能继承他的人脉,走的比他更远,更进一步的儿子。
这样的近人,是他一个外人能评判和质疑的?
李守良但凡是附和一声,都是脑子出现了问题。不管是谁,一般情况都是,自己的家人可以自己说他的不是,但是别人不行。
董父这说出来,就带着几分冠冕堂皇。不过已经拆散了自己的女儿了。已经无法避免而且无法重来了。又怎么可能再去让儿子那边也不高兴呢。
李守良眼看着董父的长篇大论已经停止了。开始了自己的言论。
“伯父,我很感谢董杉,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给我带来的感情。让我的生活不至于变的枯燥乏味。
也很感谢董杉教会了我如何去爱一个人。但是我们可能有缘无分。教会了对方如何更好的做一个好的妻子或者好的丈夫。但是却也止步于此。
其实没什么别的。至于刚才您说的,怨恨阿姨或者是哥哥嫂子之类的。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
咱们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事儿出现,或者说等着我们处理和解决。实在是分身乏术。最后还是希望董杉以后能越过越好吧。
这样,今儿时候也不早了。没什么事儿我就先回去了。院里嫂子估计已经开始等着了。我得赶紧回去。这是正事儿。”
李守良说完,就要起身,准备走人。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难道还要跟他扯皮下去?意思什么的,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却不料,刚起身,就被董父给叫住了。
看着伸到前面被拦住的手,李守良有些不解的看着董父。
董父摇了摇头,说道:“这么着急干什么。不差这一会儿半会儿的。你在这等着,我有个东西要给你。等东西拿到手了再走。”
说着倒是自己起身,离开了这个地方。
李守良端起没怎么喝,但是已经差不多温和的茶水。
一边喝着,一边等待董父回来。不知几时,董父回来,再回来手里拿着一个东西。
李守良觉得熟悉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做客董家的时候拿来的嘛。
当时自己为了董父能够有所了解这古玩的知识,愣是在外面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没想到岁月也是不饶人呐。
现在想想,当时就应该随便找找,或者说是拿着赝品来找他呢。
“明代宣德官窑洒蓝大碗!你当时买的时候肯定已经对它相当熟悉了。”
“存完好的洒蓝龙纹钵,口径27厘米,敞口,弧壁,足底无釉。钵内满釉并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壁施洒蓝釉,釉下锥刻五爪龙纹。约高7.2厘米 、口径15.8厘米。怎么会不熟悉呢。”
李守良一边念这个碗的具体信息。一边在脑海里回忆这个碗。这是他出手买下的第一个物件儿,而且还是价值连城的物件儿。当然了,现在没有那么值钱?但是再过个几十年,这玩意儿就很值钱了。
而且对于李守良来说,几十年之后,李守良应该也不缺了。
董父问完这东西之后,竟然自己说起了‘全国旅游’的时候的事儿。
“以前呐,我是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的。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这东西,下意识的就以为,这是好看一点儿小碗之类的。
没什么稀奇的,毕竟谁家家家户户的没有两个这样大碗或者说是大缸。那时候最痛苦的就是,抱着这么一大堆资料,在那看。
又枯燥,又无聊。不过每天都这样,还有这么多陪着的,也就不觉得了。
后来,我们转过的地方越多,我见识的东西也就越多。对这个东西的理解和了解也就越多。渐渐地,我也明白了这些东西,对于咱们国家来说,这些东西,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不可磨灭的,也是绝对不能割舍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东西价值连城。以前呢你和杉儿的关系,这碗就算不给你又有何妨。
但是现在不行了,不一样了。你和杉儿终究是没走到一块。既然如此,这个东西我再厚着脸皮留在自己的手里不行了。
本来也是你为了让我了解这古玩才拿来的。现在古玩是什么,我已经了解了。正好‘完璧归赵’。”
说着就把这碗递了过来。放在了李守良的面前。
说实在的,李守良有点惊讶。真的没想到这董父能做到这一步?
能在明白了这东西的价值,还能在自己女儿和李守良分开的时候,把东西还给李守良。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意志力坚定,能压抑的住自己的贪欲。相当厉害了,换位思考一下,李守良没有把握能够做到他这一步。所以他格外敬佩。
李守良仔细的看了看董父,对方也在看着他,确实是没有虚假的,只是让一让的说法和表现。
基于此,李守良也没有再客气。只是笑着拿起了这个小碗。
仔细的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收在了一边。
见李守良收下,董父也没再说什么。他这也是有补偿李守良的意思。整件事儿确实是他们家的人不对。虽然这属于是‘借花献佛’了。
第421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随着老式的公交车,慢腾腾的挪到了公交站牌跟前。李守良没说什么话。只是挥了挥手,然后转身上了车。
正好临窗的地方,人不多。李守良找了个地方坐下。看了眼还在那站着的董杉。
笑着朝她喊道:“回去吧,这天怪冷的。我先走了,有事儿就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还有,没什么对不起的。你很好,没有对错。”
可不待董杉说什么话呢,公交车缓缓发动。
李守良也就没再关注后面。交上了该交的钱。思绪随着刚才在董家发生的事儿,慢慢的走远。
事情还要回到董父拿李守良送给他的那个明代宣德官窑洒蓝大碗,来‘借花献佛’还给李守良。
一面是还,物归原主。一面是补偿,毕竟是他们家人对不起李守良。而且这玩意儿也确实价值不菲,说是连城也不为过。
都分了手了,他再拿着这个东西,也实在是过意不去。所幸就直接还了,也没那么多的事儿。
随后两人闲扯了两句,李守良再次提出了告辞。
这回董父也没有什么可以留下李守良的理由了。自家女儿也算是和李守良彻底没戏了。
就这么着,两人起身往外屋来。来到正堂,正好看到在那坐着的有些魂不守舍的董杉。
董父看在眼里,也是有些着急,不过也没有办法。人家都拒绝到这个地步了,难道要上赶着贴上去,这就不是‘便宜卖’了,这是赔钱卖。
这样女儿嫁过去也不值钱。也不会受到重视,而且容易受欺负。这种情况下,自己就是讨公道都不好办。
想了想,咬了咬牙还是算了。
“杉儿,这守良要走了。你和董勇带我送一送吧。我就不远送了。”董父朝董杉招了招手。
董杉听到这话立时站了起来:“董勇正忙着在屋里做作业呢。没有时间,我自己去吧。也不耽误事儿。”
说着就往前走了两步,跟上了两人。
一起出门来。董父送到门口,不再相送。董杉和李守良两人继续往外走。
直到出来前门,两人都很是沉默。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守良依着记忆,来到外面下车的地方。等待着公交车。
董杉站在他跟前,低着头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守良觉得尴尬,本来还想着说点什么。但是话到嘴边,也没想出来。最后还是重新沉默了下去。
就这么一直到了公交车来到。李守良正看着公交车呢,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对不起。”
伴随着一声叹息,随后是一句话也不说。
李守良刚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想想,还真有可能。不过就算他当时听到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如果说,上回,两人还有复合的可能?
那么这一次,就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毕竟人家父亲主动提了好几次,都被李守良自己给拒绝了。这次是真的没有下一次了。
随着售票员的招呼,李守良回过神来,到家了。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