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一个三人小组前往警戒哨所在的地方。
距离警戒哨不到十米的地方,他右侧的一名队员身上忽然爆发出一声低沉轻微的“噗”的响声。
接着,他看到自己的那个兵身上就像被点燃了一般,身上各处都冒出烟来。
这是实兵对抗系统的一部分,每个人身上都有单兵接收器,只要被对方射中,就会瞬间锁死枪支武器无法继续交火,并且冒出浓烟,以此判定是否已经“阵亡”。
他的兵挂了。
剩下的几人立即找掩护。
“班长,有人偷袭我们!”
靠在左侧树后的士兵向于浩愤怒地叫喊着。
此时已经不需要想之前的两天一样说话都要悄咪咪压低声音了。
既然被偷袭,说明自己的潜伏点已经被发现。
而且警戒哨至今没了回应,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大猫,找到对方的位置!我要知道这帮孙子在哪!”
于浩很愤怒,他不明白自己哪里出错了,竟然被人盯上成了第一个被偷袭的班。
一定要把偷袭自己的那个班干掉,否则以后在连里可就没法抬头了。
“他们在11点方向!”
观察手总算报出了敌人的方位。
夜里只要开枪都有枪口焰,虽然只是空包弹,但也足够明显了。
“干死他们!”
于浩从树后面伸出半个脑袋,朝11点方向快速扫了一眼。
果然,他看到了几簇火焰一闪而过。
那是对方开枪时候的火光。
距离有点儿远……
好像有六七百米。
这么远的距离,他们竟然敢发起攻击?
狗日的,太小看人了!
“狙击组,寻找制高点,给我点掉他们!二组原地吸引火力,一组跟我上,咱们端他们的侧翼……”
于浩说完,收起枪,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交火前沿,带着一组剩下的两个人从山坡另一侧快飞下山,朝着对方的右翼穿插过去。
半路上,他听见枪声越来越密集,并且不止是自己这里在交火,周围仿佛不少地方都打了起来。
难道是有人开始突袭目标点了?
不过现在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敌人已经找上门了,只能先消除威胁,然后再作他想。
也不知道是哪个班居然对自己先动手了,还一下子干掉了自己两个兵。
这下可好了,也不知道便宜了其他的哪个班。
正当二班和对面山头不知道哪个班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其实目标点周围的山头上早已经乱作一团。
由于都在附近作进攻部署,所以大家彼此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潜伏。
一旦交火,全部暴露了自己的藏身地。
但凡发现对方的藏身地,也不管那么多,先搂一梭子再说。
现在,最懵逼的还不是出于交火状态中的那些特战班,最懵逼的要数废旧厂房里的山地排。
排长付明此时早已经被惊动,站在楼顶上拿着观察仪到处看。
之间周围山头上火光点点,乒乒乓乓,好不热闹……
“邪门了……他们自己打起来了?”
排长付明大惑不解地摇了摇头,然后转头告诉自己的兵:“去,可以拉响警报了,通知后援部队马上过来增援。”
兵应了声“是”,撒腿跑了。
付明又拿起观察镜到处看,一边看,一边摇头感慨:“真见了鬼了!”
到临了,他自己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可是他的笑容还没消失,忽然感到自己身上爆豆一样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响声。
烟一下子弥漫住他的视线。
“我艹……”
这是山地排指挥官付明“阵亡”前的最后一句话。
第0308章 伏兵(上)
正如侯军猜的那样,“鲶鱼”小队在特侦一连各个班相互打成一锅粥的时候动手了。
一班发现,“鲶鱼”小队派出的几个小组归队之后,他们迅速开始朝着目标所在地移动。
终于动了。
侯军和李正他们总算松了口气。
这说明之前的一切猜测都是正确的。
这支来历不明的小分队采取的战术就是“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
真是兵不厌诈!
侯军对那名素未谋面的指挥员由衷地佩服。
同时,也看到了大家之间的差距。
倒不是说对方要比自己聪明多少,而是对方运用战术的娴熟程度绝对是经验丰富的表现,那名指挥者未必是个指挥天才,也许只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特,在经历了许多的集训、考核、演习、对抗和实兵操作之后积累下来的经验。
这就是老牌特种部队和新建特种部队之间的差距,不光是装备上的,也是人员素质和作战思维上的。
后来,“鲶鱼”小队精准地绕开了一连其他班各自的警戒防区,从中穿插过去直达目标地,看着北斗终端里的路线图,侯军又是一番赞叹。
虽说这支小分队已经掌握了除一班之外其他班的潜伏位置,从理论上说避开接触并非难事。
而实际操作却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则是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二来是路线很多是贴着一连那些班的监测范围外,堪堪而过,路线之精准,穿插之准确,每一处都体现出了娴熟而老到的作战技巧。
破袭那个废弃厂房的手段极其迅速而且专业,让埋伏在附近盯梢的一班更是大开眼界。
“班长,这种据点外围一定会有潜伏哨吧?”
在“鲶鱼”小队准备攻击之前,李正一直有个问题没想通。
那就是如何清楚这据点外的潜伏哨。
潜伏哨,顾名思义就是潜伏起来的哨兵。
明哨易挡,暗哨难防。
大门岗,楼顶观察哨,楼层和大院里的游动哨,这些都是明眼能看到的,狙击手外加突击手配合,只要合作默契,手到擒来也不算难事。
难的就是那些潜伏哨。
他们往往潜伏在看不到的地方,距离据点不会太远,保持一个能够相互支援和配合的距离,因为潜伏哨在完成他的警示作用和偷袭作用后,需要后撤归队。
太远了,那就是死哨,一次性用品,让敌人遭受损失,但自己也绝对回不去。
太近了也不成,太近了意味着缩小了警戒范围,就算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也不能最大化。
一般来说,百米左右,是据点潜伏哨的最佳距离。
因为特种小分队对固定防御点进行突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摸到攻击目标外围大约五十米距离才开始是最佳的。
这样从开始攻击到突入,距离短,不容易被拦截,也能够发挥最大的突然性,降低本队的损失。
侯军知道李正指的是什么。
趴在山坡上,远远看着“鲶鱼”小队开始对据点实施渗透部署,他自己想了又想,也暂时没想明白。
要知道,他们这支特战旅经历的东西和演练还不算多,所以在经验上,差了一大截。
他问李正:“如果是你,你说该怎么做?”
李正笑了,说班长你不能这样考我呀,你是班长我又不是。
侯军说你将来会是。
李正只能回答:“潜伏哨按说可以用单兵雷达和热红外搜索,前者最有效,但如果对方做了准备,也能减弱被探测到的几率。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行渗透到目标据点外围,进行长时间侦察,潜伏哨是人,要换岗,总不能不换岗,以时间换他的位置,一旦他换岗,那就完全暴露,下一次部署也会被提早发现了。”
侯军指指远处:“那你说这个潜伏哨他有没有做好准备?有几个呢?”
李正愣了。
里头有一个排的兵力。
这是简报里头已经写明的。
至于派出几个潜伏哨……
这就真考人了。
没人敢说个准数。
按说每个负责防卫的部队都有个比率,不会超过。
比如说,你有一个排,你必须安排各种岗哨,门岗、明哨、观察哨、游动哨、暗哨、潜伏哨。
这些人员的每一班岗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八小时,一般部队的岗哨甚至两小时一换,特殊情况下,像如今这样,为了防止暴露的几率,潜伏哨一般要熬上12小时。
不过,即便是这样,肯定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否则两班倒谁都受不了,容易在岗的时候发生疲倦瞌睡的现象,更不利于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