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国由于贫穷落后,文盲率占比达到73.8%,在这里,最简单的小学生数学题,很多商贩都算不明白。
所以这里集市上的东西是论“个”或者“颗”买。
比如白菜,一颗多少钱。
胡萝卜,一个多少钱。
瓜果都是这样计算。
你若是让他们按斤来算,一旦出现出现小数点,商贩是无论如何都算不出来的。
某次警卫分队买可乐,一向2250西法,给老板10000西法,结果那个老板挠着头算了半天,算一次,就找一次去钱,算一次,找一次钱。
到了最后,沈军发现这个商铺老板一共找了自己9500西法,等于只收了500西法。
沈军于是告诉老板,说老板你找错钱了。
老板听了当时还一脸的不高兴,非常生气,觉得是面前这帮华夏维和士兵不老实。
结果沈军硬着头皮给他算了几次,反复算,一百一百地算,五十五十地算,算到最后总算弄明白了。
这老板总算弄明白是自己算错,而不是面前这帮PLA维和士兵不老实,笑得那一个叫欢实……
可见,读书在这里是多么的珍贵而且重要。
布玛的爷爷出院了,到H营那边当清洁工去了,布玛也上学去了,学费是李正和战友们一起捐助的。
李正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至少对自己来说是这样。
自己在这里指挥待八个月,之后便要离开,抛开树立形象之类的高大上东西不说,至少李正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但李正也知道,帮得了一个布玛,但是L国还有很多布玛,许多事情自己是力不从心的,L国能不能真正达成和平最后走向繁荣,还是要靠L国的民众自己。
其实不光是李正有一种无力感,医疗队那边的情况同样不乐观。
二级医院是建成了,医疗队也来了,进驻了。
可大多数收治的病人要么是各个维和营的官兵,要么就是市区这里小部分见过世面的民众,周边郊外乡下的村民极少会来这里看病。
其实相比起市区这些居民来说,乡下的村民才是最需要医疗救助的。
可人家就是不来。
宁可信村里的巫医也不来。
医疗队的定期义诊还在进行,只不过医疗点前门可罗雀,甚至摊子支起来一天,敢过来让这些黑头发黑眼睛的医生看病的人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不管别人怎么看,该做的还是要做。
正如夏志国那句话,信任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国人有句老话,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天,李正的警卫分队又接到了任务,护送医疗分队巡诊队下乡去搞义诊。
而这次的目的地又是布玛所在的那条叫做桑布的村子。
桑布村,医疗队这是第三次去了。
前两次颗粒无收,医疗点在村口撑起来后就水静河飞,医生们坐在那里百无聊赖地拍苍蝇。
队长李丽每次都带着两个医生两个护士让警卫分队的兄弟们护送进村,在里头兜一圈,问问看看,想找个病号看看病。
结果没人搭理。
大家都像避瘟神一样避开医疗队的人。
倒是有人敢接近,那些讨糖的小孩儿们,他们是最积极的,从医疗队进村到离开,他们一刻不停跟着,手伸得老长,嘴里“糖糖糖”地叫唤——他们甚至学会了说“糖”的中文。
除此之外,没有病人肯接触医疗队。
“今天天气热,多带点水呀!”
出发前,魏胖子在整理装备的时候对李正说。
“今天去那里估计又是要干蒸一天了。”
他口中的“干蒸”,说的是去到桑布村之后肯定又是没人过来看病,大家又得在那里光站一天。
“都要带齐上!”
佟志永远是那么认真。
听到魏胖子说多带点水,便提醒所有人。
“都检查清楚,别漏东西了。”
等佟志走后,魏胖子又开始碎嘴了:“看看咱们副排长,天天都那么紧张。”
李正说:“我看副排长说得没错,一切都要小心为上。”
魏胖子整理好装备,站起来活动一下,又跳了两下,感觉没问题了,看看左右,又看看表,忽然说:“今天怎么还没出发?”
以往巡诊,出发时间一般都在早上八点四十分。
这次已经过了十分钟,还没接到通知出去集合登车。
又等了一阵,沈军终于出现在排房门口。
“集合,登车!”
一二班呼啦啦地涌出排房,飞快跑到楼前的空地上集合,用最快的速度登上了步战车。
营区完成后,现在的医疗队也在这里驻扎,不需要到市区接人,直接登上猛士车和医疗车,十分钟后使出营区朝着桑布村开去。
进入桑布村的时候,和以前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村民以前看到车队过来,总是避之则吉,或许是第三次来了,这次村民们看到维和营的医疗车队都不跑了,直接站在路边看热闹。
在车上注意到这种变化的李丽很是高兴,对一同前来的副指挥长韩江元说:“你看看,他们不怕我们了,这是个很积极的信号。”
韩江元透过车窗朝外望去。
果然看到一些头顶篮子的妇女站在路边,定睛看着车辆,这种情形以前是看不到的。
从前村里的妇女看到这种武装车队进来,总是飞快从路边跑下草丛里,一会儿就没影了。
“对,看来村民对我们不再避忌了。”
车队到村口停下。
李丽说:“副指挥长,我看这次我们不在村口的空地上设点,我们进村里去,在他们的广场上设点。”
李丽说的广场,实际上就是村中央的那一块空地。
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数围绕那个广场而建,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
“行。那里我看也行。”韩江元点头答应。
车队是没法继续往前开了,因为进村的路很窄,猛士车和步战车开进去很费劲。
李丽想要步行进去,但快反排长沈军提出了异议。
“如果车队无法进入,在安保方面是有风险的,我不同意这么做。”
他的担心也很正常。
如果在村口,步战车车顶有机枪,有啥事都能当个装甲火力点使用。
如果徒步进入,意味着周围布防只能依靠人工和轻武器,没有装甲车队保护,防御能力会弱化不少。
并且,医疗点设置在村口,有事要撤也非常快,进村的话,要撤还要等医疗队撤回来再开车离开,需要时间。
李丽说:“这条村子一向很安全,应该没事吧?”
韩江元并没有马上回答,其实他不想告诉李丽这里是KLM武装组织的活跃区域,虽然近期并没有什么情报预示这里有风险,可怎么说也是个敏感地区。
是听李丽的,还是听沈军的?
第0412章 第一个病人
正当韩江元还在犹豫的时候,李丽又道:“我看今天村民的情绪都挺好,第一次看到他们根本不避忌我们,我觉得应该进村,那样更方便,也能让他们更能放下戒备来我们的医疗点看病。”
韩江元想了想,觉得巡诊的意义无非就是为当地民众治病,目的就是这个,一切都应该以有利于这个目的而开展工作。
于是点头道:“行,我跟沈军说说。”
说完,他拿起电台对沈军说:“沈军,李队长认为进村有利于她们医疗队开展工作,我觉得可以让二班利用步战车在村子四周的关键入口布防,然后带一个班进村,负责医疗队的安全。”
电台那头,沈军没有马上回复。
片刻后,电台里才传来了沈军的声音:“好吧,如果李队长认为很有必要,我们可以采取双层警戒圈,但是有事必须马上撤,不要逗留,都得听我的。”
虽然韩江元是副指挥长,但说到特种作战和警戒之类的专业,他还真得尊重沈军这种老特。
“好,一切都听你的。”
双方沟通好,车队上立即下人,按照李丽的意思,一班护着医疗分队拿着器材进村,二班留下,将装甲步战车分派到入村的几个主要路口,派出警戒哨。
当然,对于一班来说进村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每次来都进村,只不过以前是几个人进去,现在是整个医疗队外加一个快反班进入。
大家虽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不过还是觉得有些意外。
李正心里也明白,这么干等同拉大警戒范围,增大了快反排不少压力。
医疗点很快在村中央的空地上架起,小黑孩们依旧没有令人失望,准时出现在场边。
“糖!”
“糖!”
“糖!”
“中国,GOOD!”
他们兴奋得说着各种好听的话,手伸得老长。
李正和战友们早已经习惯了这里孩子的油嘴滑舌,不过这次李正却说:“你们老要糖,我都给了,但是这次我得问你们一件事。”
他对为首那个能听懂法语的小黑孩说:“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的家长还有村里的人都不愿意让我们看病吗?”
为首那个小黑孩笑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最后说:“今天会有人来的。”
“什么?”李正有些好奇。
“今天肯定有人来。”小黑孩很肯定:“给我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