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_分节阅读_第360节
小说作者:严七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4:50
  布玛讲话翻译给老哈吉。
  老哈吉又挠头想了半天,抽了足足十几口烟,最后才再次跟布玛比划起来。
  之后布玛说:“我爷爷说,他的希望是看到了人。”
  “人?”李正犯糊涂了:“什么人?”
  布玛说:“他说,记得战前J市只有大约八万人口,打起仗后,这里的人都逃命去了,跑到邻国去了,政府军和武装组织打得最厉害的时候,这里的人口最少的时候不到两万。不过,你们这些维和部队来了之后,这里的人口开始恢复,现在这个城市大约有十几万人了,这就是希望。就像我们家,我爸妈都死于战火,可我还是活下来了,我觉得将来我也会有我的孩子,他们会延续我们的血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
  说完,怕李正没听懂,布玛又补了一句:“人就是希望,有人就有希望。”
  李正的内心猛地一震,仿佛被什么重重撞了一下,面前这个有些佝偻的老汉形象顿时有些高大起来。
  人就是希望。
  有人就是有希望。
  李正这位高材生想了想,越想越觉得没问题。
  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人没了,才是真的啥都没了。
  自己真是枉做小人。
  这几天,还在为人家国家的前途担忧,感觉自己所作的事业没有意义。
  意义在哪?
  维和的意义当然不是看进入之后还有没有发生冲突,是一种缓和与阻隔的手段,正如一团火烧得正旺,要将一切毁灭的时候,有人进来将火盆子盖住。
  烫吗?
  当然烫,而且会疼,会牺牲。
  但是,随着维和部队的进入,至少人就敢回来这里生活,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人在帮助他们。
  只要人回来了,未来一切都有可能。
  李正这才茅塞顿开,困扰在心头好几天的雾霾忽然散去。
  对自己事业的认同感终于再次被仅仅攥在了手里,方向也调正了。
  有了正确的方向,当然就能驶出迷雾,拨云见月。
  “谢谢您。”
  李正十分真诚地对老哈吉说。
  老哈吉没听懂他说啥,看了看李正,又看了看孙子布玛。
  布玛告诉他,李正是在谢谢他。
  老汉又不依了,放下烟枪,又伸过手来抓住李正,嘴里念叨着:“我要谢谢你才对,我要谢谢你们华夏人,你们是好人。”
  李正顿时再次尴尬了。
  自己好不容易转移了话题,没想一句话,又自己跳进坑里去了。


第0437章 来自猛虎旅的通讯稿
  集团军宣传处,黄干事手里拿着今天的军报,看了又看。
  上面是A集团军的新闻,说的是A集团军某旅创新训练方法,与军工部门合作研究,因应基层战斗部队官兵要求,贴合实战改装与创新一批装备,目前已经进入实验性列装阶段。
  黄干事看了几遍,叹了口气,将报纸扔在一旁,拿起桌上的茶杯重重呷了一口浓茶。
  他本名黄先进,27岁,上尉军衔,宣传干事,原本是下面D集团军某旅的宣传科干事,不过笔头很尖,人称“一支笔”。
  说起来,黄干事也没有辜负这“一支笔”的名头,在某旅服役的时候,他屡屡有文章和报道见报,并且平时黄干事还是个诗歌爱好者,喜欢作诗,在本地省诗协有一席之位,算是个青年才俊。
  也正因如此,黄干事名声在外,很快被借调在集团军宣传处。
  舞台高了,也大了,黄干事的踌躇满志,发誓要在这个新岗位上发光发热,再创佳绩。
  当然了,作为一名宣传干事,主要的工作就是将集团军的先进事迹写成报告,用文笔进行润色,发表在军内报刊上。
  借调到这里的第一天,处长找他去办公室谈话,谈了足足二十分钟,黄干事对自己的临场表现很是满意,能看出来,处长也对他很满意。
  到临了,离开之前处长问了一句:“你说说,为什么要做宣传工作?”
  黄干事滔滔不绝讲了足足三分钟,将自己的见解说了,什么好酒也怕巷子深,什么宣传工作关系到工作全局,什么紧密居民联系的桥梁,什么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
  反正能想到的,都说了。
  处长坐在办公桌对面,频频点头,笑容慈祥。
  到了最后说完了,处长却意味深长地高深一笑,说:“恐怕还不全面吧?至少漏了一点。”
  黄干事顿时诚惶诚恐,搜肠刮肚地想着自己刚才哪说漏了?
  仔细一想,并没有啊。
  书本上的理论,自己是花了心思好好研读的,不说能倒背如流,至少能滚瓜烂熟。
  漏了那点?
  正当他陷入苦思冥想的时候,处长终于微笑地点出了答案。
  “宣传工作也是一种记录。”
  他说。
  “草蛇灰线,蚁过留痕。我问你,咱们基层官兵辛不辛苦?”
  黄干事一愣,旋即点头:“当然辛苦。”
  处长微笑道:“那你知道他们辛苦,别人知道吗?别人就算大致上知道他们辛苦,可又知道为什么辛苦?所以需要我们这种宣传干部,将我们做过的事写出来,记录下来,发表出来,让大家都知道,知道为什么要保家卫国,为什么要吃苦奉献。对不对?”
  黄干事立马茅塞顿开:“还是处长有水平,我还是要好好学习,差太多了,光知道书本上的理论了,实际工作经验上还有欠缺。”
  处长和善地摆摆手:“没有那么严重,这都是积累,你将来在这里工作时间长,慢慢就明白了。记住,处里有你的一张办公桌,你的笔就是武器,你的办公桌就是你的舞台,好好干!”
  那天从处长办公室里出来,黄干事琢磨了整整一天,回到宿舍里躺在床上还在琢磨处长的每一句话。
  自己是暂时借调的,是因为处里缺人,如果在这里干得好,作品和报道多,并且有质量有影响,留在这里不是难事。
  上到更高的平台,回头看以前的位置,黄干事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所以,他告诫自己,要好好工作,要殚精竭力,要鞠躬尽瘁,要兢兢业业,在自己办公桌这张舞台上做出一番成绩来。
  可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从黄干事在宣传处正式上班之后,他的灵感如同枯竭的泉眼,再也挤不出什么抓人眼球的文章来,而他的敏锐触觉似乎也变得迟钝,别人捕捉到的新闻都能抓住中心价值,而自己无论怎么写,好像都没写在点子上,报道和文章就像认路的鸽子,怎么发出去,就怎么退回来,报刊杂志的编辑总是一句话——缺乏新闻价值和闪光点。
  艹!
  这是怎么回事?
  黄干事想不通。
  以前自己好像也是这么写的,屡屡见报,现在这么写,居然就没采用?
  他想来想去,将问题放在了编辑的头上。
  黄干事认为也许是换人了,口味一不一样了,又或者自己是个生脸,新来的编辑不认识自己,因此采用率雪崩了。
  不过,这种情况让黄干事很是焦虑。
  借调来这里半年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流逝,没有成绩,自己会不会被退回旅里?
  想想都很可怕。
  自己离开的时候可是撂下狠话的,跟几个玩得好的同事道别时候,豪情壮志地誓言要在集团军里闯出一片新天地,离开那天,他跳上车,从车里伸出手朝着前同事们用力一挥,喊了一声:“兄弟们,再见了!有空就来军里找我!”
  虽然没明说,可听话听音,谁多知道黄干事这是没打算吃回头草了。
  如果真的被退回去……
  黄干事每每想到这事,就莫名的心悸。
  这会儿,他正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发呆,神游太虚,忽然听见有人喊自己。
  “黄干事。”
  “嗯?”他猛地元神归位,转头一看,是机关里负责情况采集的士官小涂。
  小涂是二期,叫涂小安。
  他也是从下面机关借调来的,以前是文书出身,后来投稿多了,还在军报那里拿了个编外的记者身份,于是鱼跃龙门,不光提拔了士官,还直接被借调到宣传处工作。
  但人家小涂可比自己厉害多了,他在这里工作不到一年就正儿八经拿到了调令想,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宣传处的人了。
  比起人家小涂,自己还没坐实身份呢。
  “小涂,找我有事啊?”
  小涂手里拿着一份资料,将它放在黄干事的桌上。
  “这是下面旅报上来的一篇通讯,处长说拿给您处理。”
  黄干事一边拿起材料,一边问小涂:“是那个旅的通讯员送上来的通讯?”
  通讯员在各个基层部队里很常见,不仅仅限于机关和宣传部门,可以是任何人,战斗班排的,后勤的,文艺的,甚至可以是医院的。
  军内通讯员的作用很大,他们可以接触到第一手的现实事迹,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候起到跟踪报道的作用。
  比如说,一艘军舰去护航,那么不可能每艘船上都有军报的记者,人手毕竟有限。
  可船上可能会有一名通讯员,这个通讯员是那种投稿积极分子,有点儿文笔,对新闻采集和报道感兴趣。
  如此一来,如果军报或者更高级别的新闻机构想要报道船上的新闻,那么船上的通讯员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这就是民众常在电视上能看到一些挂着士官军衔的士兵能够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屏幕上注明的就是某某某新闻机构的特约通讯员。
  “是猛虎旅那边的。”小涂说:“可真是罕见呢!”
  “猛虎旅的?”黄干事当然知道,这是军里去年成立的特战旅,以前D集团军可没这号部队。
  但黄干事来这里已经半年有多了,别的旅的通讯稿很多,就是猛虎旅是个奇葩,不多。
  黄干事听说过那个旅长,姓庄,是个特战猛人,他来到处里之后,曾想过去猛虎旅挖点儿素材,可没想到电话打下去,猛虎旅的人说他们不希望接受太多的采访和报道,这和他们的保密性有关。
  保密性?
  神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