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回头一想,事情似乎也有合理性。
莫洛伊对这一点的原野和丛林地形十分清楚,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他说是,那肯定大差不差。
现在,场面已经很难收拾。
德米特里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自己回去怎么向ADF的首领交待。
派了那么多人,动用了那么多车,几乎是倾巢而出,最后居然人质被救走,最后两个滞留在G国的特种兵还从眼皮子底下溜了,溜了就溜了,如果哈桑没死,那是哈桑要考虑怎么想首领交待。
现在哈桑嗝屁了,他是这里最高指挥官,作为哈桑的心腹,恐怕首领不会对自己客气。
武装组织就这样,干好了有赏;犯错了,分分钟的支付代价就是自己的命。
何况,哈桑对自己好歹也有一份知遇之恩,作为他的心腹,德米特里复仇的心那是不言自明的。
“你起来!”
他命令那个民兵。
“我姑且信你一次。”
又对左右的“猎手”队员说:“立刻通知所有人,无论身在何方,现在全部向卡巴雷湖边方向集结,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我要你们投入所有的人力对戈马森林进行拉网式搜索,每一寸土地都不要给我放过,尤其是靠近卡巴雷大湖附近的国境线,一定要给我搜清楚!”
到临了,他发狠地朝每一个身边的军官吼道:“如果这次抓不住这两个王八蛋,我回去活不了,但是我活不了之前,我要你们也活不了!”
……
戈马森林边缘,山上。
李正躲在灌木丛里对着远处的森林进行观察。
视线之中,一切如死一般寂静。
这里本来就是原始森林,平时人迹罕至,从这里过去就是卡巴雷大湖,G国和W国这一段是以湖为界。
在G国这一边是山,峭壁直立,下面才是湖,W国的湖边地势相对平坦,再往东北方向延伸就是著名的国家公园,所以在G国这边可以居高临下看到W国那头的情况。
“穿过这片树林,爬上那座山……”
李正指着远处那座不算高的山,对白奥特说道:“然后用攀登绳垂降下去,到了湖里游上两公里就能到达对岸,那里就是W国的地界了。”
白奥特说:“现在麻烦的是我受伤了……”
他有些歉意地看了眼李正。
其实从心底里他是感激李正的。
如果不是李正,自己几乎是一只手废了,绝对逃不出ADF民兵的手掌。
昨晚在山谷里的那场战斗,白奥特已经对自己活下去不抱希望。
只不过绝处逢生,李正居然及时杀到救了自己。
“没事。”
李正也看出了他的心思。
“过去不难,我把背囊给你,你用它过去。”
战术背囊都有浮水功能,因为有很好的防水性,并且里头还有一层防水内衬。
李正这回使用的背囊是配发给三角洲部队使用的专用战术背囊,不光本身的面料防水性极好,也不止里头还有防水内衬,更重要是背囊里头有个专用的防水袋,这个防水袋平时可以用来装衣物和需要防潮的东西,到了泅渡的时候将它里面东西拿出来,撑开后在封口处密封起来,便成了一个浮水囊,这样一来,整个背囊即便你放上20-30公斤的装备,它依旧沉不下去。
白奥特的背囊在离开C点的时候已经当做诱饵放在原地了,现在俩人中只有李正有个背囊。
特种兵也不是万能的,所谓的10公里武装泅渡也好,五公里泅渡也好,说到底不是赤手空拳更不是背着一身装备噗通跳下水去靠自己的水性游完全程。
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特种兵也需要借助浮具。
仅仅靠背囊单独的浮力是不大足够的,很多时候还要使用专用的工具。
有些是背囊里会有橡皮材质的泳圈,泅渡的时候将它拿出来吹涨即可使用。
如果背囊没有,什么都没有,就要在附近找材料做简易浮漂,把自己的武器装备放上去,材料很好找,木头竹子都行,用链锯锯成一米左右的长度,用伞兵绳将它们捆在一起,没有伞兵绳就要用山里的藤蔓。
因此,一个合格的特种兵必须非常熟悉野外,熟悉每一种植物的功能,并懂得如何更好更合理的运用它们。
关键时刻,这些都能救命。
白奥特说:“嗯,李,你是非常优秀的士兵,不得不说,我从心底里尊重你,将来希望我们不会作为敌人在战场上遇到。”
李正半开玩笑问:“你会朝我开枪?”
白奥特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我没得选。”
李正说:“没问题,各为其主,我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俩人躲在灌木丛里看了好一阵,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走,抓紧时间。”
李正决定起身前往悬崖处,他决定从那里下湖。
倒不是在G国这边的卡巴雷大湖没有平缓的岸边,而是那些平缓的地方都有一段距离不断的开阔地,并且如果自己是ADF的指挥官,也会让人在那种地段上重点设伏。
自己只有俩人,一人还是伤员,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有火力去清扫周围确保环境安全。
因此选择在悬崖上垂降下到湖面,从那里悄悄地离开G国是最安全最隐秘的做法。
俩人顺着山脊线一侧的阴面山坡(利于隐藏,行军或者前进切勿走山脊线或者阳面,大忌)悄悄地潜行至山顶,到了山顶,白奥特伸手轻轻拍了拍李正的胳膊。
“李!你看!”
李正顺着他的方向望去。
那是卡巴雷大湖西面的一片湖边,几个ADF的民兵在通往湖边沙滩的小路小跑着前进,差不过到湖边的时候停了下来,为首的指手画脚了一番,几人散开钻入了不远处的树林。
不用想,这些都是刚到这里的伏兵。
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和白奥特比他们还早一步,已经到了山顶,他们也不会想到有人会从山顶悬崖处下湖。
山顶和湖面落差有足足六十多米,峭壁角度九十度直立,按照常理,没人能从那里下湖,跳下去不是不行,只是摔死的几率很大。
“不管他们,我们悄悄地离开。”
说完,他将背囊放在地上,把里头的东西全倒了出来。
第0628章 悬崖之下
“绳子好像太短……”
李正背囊里的绳子只有30米长度,白奥特伸头朝悬崖下看了一眼,不由得担忧起来。
原本他的背囊里还有一根逃生绳,但现在已经没了。
这里悬崖的高度看起来最高的地方有足足五十米,绳子似乎长度不够。
李正一边整理绳索一边说:“等会儿找个相对低一点的地方就好。”
白奥特问:“安全带呢?”
他说的安全带分两种,一种坐式,一种全身式,因为重量问题,小分队单兵里携带的都是坐式的安全带居多。
这玩意是直接套在两条大腿和腰间,套进去后屁股等同坐在一个绳套里,不需要另外再用绳索自己绑一个安全带。
何况,现在绳子根本不够用,哪还有富裕的绳子去绑安全带?
“我用八字环。”
这话让白奥特又是一通小感动。
如果不使用安全带这种舒适的套具,只使用八字环,那意味着对李正的体能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索降的模式有很多种,许多人看到的是电影里或者新闻报道中特种兵从直升机或者楼顶快速滑下的场景。
那种叫做快速游绳下,有利有弊。
快速游绳下里也分为很多种模式,姿势各有不同,但对人的体能考验极大,所有的着力点都在双手和膝盖和脚上,并且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比如白头鹰当年在索马里的“艾琳”行动,导致行动最后失败的起因就是一名年轻的游骑兵因为身上携带装备过重,在黑鹰直升机上快速游绳下的时候因为周围枪声密集紧张而导致脱手,最终从半空坠落导致影响整个行动的节奏,整个行动分队陷入了被动挨打,最后死伤几十人才逃出来。
虽然暂时没人发现李正和白奥特,但俩人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
因为周围已经出现了ADF的民兵搜捕分队。
万一在索降过程中被发现,要腾出手拿枪还击,对李正这种只依靠八字环降速下滑的模式来说考验非常大,分分钟会直接摔进湖里。
即便是最顶尖的特种兵,面对缺少装备的情况下同样也会面临巨大风险。
李正头也没抬,快速整理好绳具后,沿着悬崖边走动了一下,找到了一处大约30米左右的落差,指指下面道:“从这里下去。”
他找了棵较粗一些的树,做好了固定,然后将将坐式安全带用扣环绑在了绳索上,对白奥特说:“过来,套上,你先下。”
其实,索降是每个特种兵都必须掌握的特种技能,一般是指从高处利用专用绳索降落至地面,需要专业装备、专门培养、长期训练,才能保持索降的能力。
索降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同样需要过硬的技巧、装备、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配合。
力量是基础,尤其是上肢与手部抓握力量。
技巧方面包括绳索技能和设备使用。这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基础,常用的绳结有蝴蝶结、八节结(还有单八字结和双八字结之分)、渔人结,意大利结、法式结、普鲁士抓结等。
索降绝对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给你个绳子从几层楼上滑下去搞不好滑到一半两手一滑直接摔下去落地成盒。
至于装备方面同样专业。索降的器材包括全可调半身式安全带;主绳(静力绳)30-50米,规格12.5mm、拉力至少40KN、必须是具有耐高温和耐磨性能的绳子,最常见的就是夹心安全绳中间是松散纤维丛,外面是一层辫状的绳鞘,这种专用绳索不会在使用时候产生扭结或者膨胀。
除此外,最好还有一条动力绳作为保护绳,然后还要有手式上升器,下降器,八字环,主锁,护绳套,滑降手套等等。
只可惜,现在一份装备两人用,绳子和工具都捉襟见肘,只能靠日常训练积累下来的高超技巧来弥补。
老兵有句话说的没错。
在索降这个科目里,力量和技巧就是跷跷板的两头,这头轻,那头就必须重一点。
没有好的装备,那就要有绝佳的技巧来弥补。
白奥特从李正笃定的眼神里看出来后者接受的特种训练很扎实,否则没有技巧作为底气,不然不会这么轻描淡写就将安全带让给自己。
其实他并不知道的是,李正其实心里也有些虚。
毕竟他没有在只有那么少的装备前提下索降那么高的落差这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特种兵要具备强大的心理因素,这一点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