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跟搞地下工作似的,见面了彼此交换一下眼神,神秘兮兮又啥都不说。
其实不是不想说,是不敢公开议论。
今天一共淘汰六人。
指导员孟成军位列其中,在名单的榜首。
要说这孟指导员人还是不错的。
来了一年多,从前是和老连长季志照搭档的,在连队建设上是起了积极作用的,营里对他工作评价也很高,尤其是他跟军里的关系特别好,去年底,孟指导员跑军里,还给一营多要了两个立功指标。
这玩意可不能小觑。
每年能立功受奖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指标是死的,每年每个营每个连队就那么几个立功的指标,除非有特殊的贡献——比如见义勇为啊,比如像李正这种去参加比武拿到了名次啊,否则每年旅里就这些指标可供运作。
训练大家都一样,如果没有比武,那比谁流汗多谁贡献大?很难比较。
给谁不给谁?
弄不好是要打击官兵的积极性的。
多两个指标,营长额头上的皱纹都能少两根,给谁不给谁的压力会获得大大的缓解。
所以,大家对指导员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也正因如此,大家始终还是不相信连长这么不讲人情,真把指导员给淘汰了……
连部里,指导员孟成军从训练场回来后一直在房间里收拾东西。
通讯员站在小会议室的门口往里头探头探脑,又不敢过去敲门。
直到李正出现,在他身后喊了声:“小莫你在门口看什么?”
通讯员小莫吓了一跳,转过身看到是连长后立马站得笔直,但没敢大声说话,手往指导员的房门指指,小声道:“指导员回来后一直关着房门没出来……”
李正看了一眼孟成军的房门,对小莫说:“我知道了,你回连部去,这里没你的事。”
等小莫走后,李正才上前去敲了门。
“谁?”
门里传来了孟成军的询问。
“是我,李正。”
李正表明身份后良久,里头才再次传来了孟成军的脚步声。
门开了,孟成军站在里头说:“是连长你啊,不好意思,我在收拾东西。”
李正扫了一眼房间。
只见床上的凉席和被子都收起来了。
柜子也打开了,里头空空如也,书也搬出来了,堆在桌面上,大背囊里鼓囊囊的,看来装了不少东西。
孟成军招呼李正坐,自己转身继续收拾。
一边收拾一边说:“哎呀……没想到以这种方式离开一连,真够丢人的。”
“指导员,这事,我挺抱歉的。”李正真诚说道。
孟成军拿起一本书,翻了翻,然后将他装进袋子里,嘴里说道:“抱歉啥?要是你李正没亲自下场参加考核,我是不服的,不过今天你进去考的时候我看了,说句实话,看完了我是服气的……”
说完,两人沉默下来。
孟成军继续收拾东西,李正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到临了,孟成军东西收拾好了,转过身拍拍手上的灰尘说:“怎么?是我要走,情绪低落的应该是我,你怎么看起来倒闷闷不乐了?”
李正说:“其实你是个好指导员……”
孟成军说:“但我不是个顶尖的军人。”
李正问:“有没有打算离开一连去哪?”
孟成军说:“我想过了,不回军里去,我要留下来,留在一营,营长跟我说了,他欢迎我去营部当参谋,现在其他连队暂时没位置,我这个萝卜没了坑,要等新指导员补充了,其他地方有坑了,我才能去填。”
听说他要留在一营,李正还是有些意外的。
毕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继续留在这里看着伤心地,也是一份难得的勇气。
“其实我不走是因为我不服!”
孟成军笑道:“一连始终还是要招人的对吧?那我还是有机会的,这次的事也给我提了个醒,军事就像种地,不练就得丢荒。”
李正笑着点了点头。
孟成军说:“我早晚是要回来的!”
第1005章 荣获大魔王称号
指导员孟成军的离开并不是一连淘汰的结束。
短短一个礼拜,一连被淘汰出来的官兵就达到了12人。
如果放在一个普通连队,改变特战连后这种淘汰率是可以接受的。
只不过,这本身就是猛虎旅的百突,一个礼拜淘汰掉了12个,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张建勇对这种淘汰率很是担心,他找到了李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连长,你不能在这样淘汰下去了。”
“为什么不能?”
李正笑问张建勇。
张建勇说:“指导员没了,副指导员没了,两个排长卷铺盖了,整个连里头,干部已经没了一半,你再这么整下去,炊事班怕是都要没了。”
“你说对了,炊事班我还没考核呢。”
“你……”
张建勇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对于李正的军事才能和个人素质,张建勇是绝对佩服的。
哪怕说到资历,自己比他还老。
李正来这里当连长之前,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当年是人家的教官,如今人家都当连长了,你还是个副的,老张你有啥想法没有?
张建勇嘴上说没有,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郁闷的。
不过李正上任后的一番操作,又让他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
一连之长,没有一个科目落下,兵考什么,他就考什么,并且成绩比这里的士官和骨干都要好。
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
特种部队是比本事的地方,谁有本事谁就能获得尊敬。
只是眼看着一个个自己带出来的兵被淘汰,甚至连军官都不能幸免,张建勇想要劝阻李正也是从大局出发。
“连长,我想问的是,在这么下去咱们连都没人了,还怎么开展训练?”
“老张,这才12个人,伤不了筋骨。”李正说:“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什么事?”
“被淘汰的这些都是干部居多。”李正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咱们不能只要求士兵在训练中追求极致,我们自己呢?”
张建勇说:“指导员从军里下来,前两年都在当参谋,单兵战术方面比不上这些老兵和骨干是正常的,副指导员本身就是不是特战学院出来的,也不是提干的,特种作战方面固然会差一些……”
李正说:“老张你就别找借口开脱了。那我问你,你为啥没问题?”
张建勇怔了一下道:“我本来就是西北狼那边过来的,底子本来就好,不然旅长当初咋会选中我?”
李正问:“那我呢?我当了两年兵,延期一年,退伍后读了两年多的书再回来的,我怎么就没事?”
张建勇说:“你是天赋型的,不能比。”
李正说:“你们都认为我是靠天赋,其实我流的汗水比谁都多,新兵那会儿,人家中午有一小时时间睡觉,我在这一小时里头挤出半小时来练瞄准,日积月累之下才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你们不能老看到贼吃肉,没看贼挨打呀,看到我比赛拿金牌,怎么就没看到我练枪磨掉了几层皮?”
张建勇无语了。
他不得不承认李正说得很有道理。
“好,就当你说得有道理,可你这么淘汰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李正问他。
张建勇说:“淘汰太频繁,也会导致队员之间的磨合不到位,磨合不到位就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战术默契,这也是致命的。”
李正笑了:“你说的我都想到了。淘汰期会持续半年,半年内,一直执行这个措施。一旦这种淘汰机制成为常态,你信不信所有人都会绷紧脑子里的那根弦,如果他是一个真热爱特战的人,就会拼了命也要练好各个科目,琢磨怎么能够符合标准不被我淘汰出局,久而久之,一连整个作战水准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老张,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危机感,对自己的要求必然降低。正所谓忘战必危,也就是这个道理。”
张建勇挠挠头说:“讲道理我讲不过你这个硕士生。”
李正说:“半年之后,你信不信这个连队的兵员就会彻底稳定下来,淘汰率会急速下降,甚至于到最后每次考核你想淘汰掉一个都很难?”
张建勇疑惑地看着李正,似乎对这个结论有所怀疑。
见他这样,李正又道:“放心吧,慢慢的队伍就会稳定下来。我之所以这么严格要求每一个人也是有原因的……”
他忽然想起了270分队。
想起了那个夜晚。
270分队当时在战术上有个小瑕疵,当队长赵传昏迷后,270分队后撤过程中选择短暂休息并救治伤员的时候,位置选择在了一个抵处。
也许是副队长吕毅判断敌人追击的速度不会那么快,但偏偏SFF是一个擅长山地作战的边境特种部队,因此追击速度出乎意料的快,导致了270分队刚完成救治想要继续后撤的时候对方赶到,在SFF占据了有利地形后,居高临下对270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这也是那次行动伤亡较多的重要原因。
而203这些老兵则不同,他们做出的战术选择非常明智,至少李正没见过5号教官他们犯错。
这就说明日常训练严格的好处,203是以训练残酷而闻名的,李正是尝过那种味道的人,所以,他也想将这一套放在一连上身上。
至少平时严格点,残酷点,甚至别人说自己无情,那也比将来真的有任务的时候出现重大伤亡要好多了。
门外忽然传来了通讯员的声音:“连长!有人找!”
李正一抬头,看到了小会议室门口站着的邵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