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连长,我找到他们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电子地图,开始根据侦察仪上的数值对比方位。
“没错,就是那个位置,和我们捕捉到的信号源位置坐标一致。”
“对准他们,盯紧了。”
说完,石明远拿起电台,开始接通姜煴的车载电台。
“老鹰老鹰,猎隼发现大老鼠,洞穴位置没错。”
“老鹰收到,必须看清大老鼠带了几个崽。”
“猎隼收到。”
切断通话后,石明远盯着监听车辆所在的方向看了半天。
姜煴的意思是让自己去拍车上那几个家伙的照片。
可是怎么才能找个机会上前去拍摄?
他接通了附近的王军。
“猎隼呼叫小飞侠。”
“小飞侠收到,请讲。”
“你那边能看到大老鼠的样子吗?”
“能看到半截,看不清。”
“收到。”
“要不要我放飞小鸟?”
“暂时不需要。”
通话又结束了。
等吧,只能等。
石明远安慰自己。
暂时看不到,那就等他们撤的时候找机会拍下。
石明远告诉自己不要着急。
总有机会能拍到人面的。
不过他真是低估了车上人的耐性。
从中午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
对方……
居然一次车都没下过!
夜晚,八点半。
石明远和两个兵已经在2号高地上烤了一天。
他觉得自己像一条风干的烤肉。
但没办法。
侦察就是这样。
在战场上有时候为了监视一条交通道,侦察兵往往要在附近山头隐藏半个月甚至更久。
自己这种侦查监视其实算是轻松的,至少那台车肯定每天都会离开,早晚而已。
抬头看看星空。
石明远忍不住对一旁负责观察的兵说:“车里这帮人不是一般人,职业的。”
那个兵点头赞同自己副连长的判断:“对,我都佩服他们了,咱们还能上上厕所,我是没看到他们下车的迹象,一点都没发现,估计在车上解决了。”
石明远叹了口气道:“是啊,还真够拼的……”
忽然,身边的那个兵说:“副连长,他们要走了,车在动……”
第1182章 跟踪与反跟踪
“猎隼呼叫小飞侠,立即放飞小鸟。”
石明远立即命令王军小组释放无人机。
因为从2号高地跑到远处的那辆地方牌照的SUV处有足足三百多米。
为了防止跟丢,无人机暂时接替跟踪。
“小飞侠明白。”
王军组所在的观察点上,早已经准备好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很快上到数百米的高空,调整镜头对准了地面那辆监听车。
夜视镜头的监控下,白鹰旅的车刚出水泥路就已经被盯上。
“已经发现大老鼠,小鸟跟上。”
“猎隼收到。”
石明远带着两个兵,背着器材在山路上狂奔。
日常体能训练里的冲山头科目此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几人健步如飞,即便在夜间也很快下了2号高地,在一分钟内赶到了SUV旁。
跳上车,一名士官坐到司机位置上,迅速启动发动机,挂后档,倒车,双手在方向盘上翻飞。
倒出土路后,一脚油门,沿着土路朝鲤鱼门方向开去。
石明远此时打开PAD,通过数据链接收到王军小组的无人机画面。
“他们出了国道,往长安镇方向开去了。”
石明远将PAD直接放在SUV仪表台上,用它当导航,为司机指示方向。
在他们撤离的同时,王军小组也迅速下山,然后登上那辆猛士侦察车。
他们的位置在石明远小组的地方牌照SUV后头大约三四百米的地方跟着。
由于有无人机的辅助,所以他们根本不急着跟上,也不怕跟丢。
王军取出一台军用手提,打开地图,很快看到在地图上闪动的几个移动点。
最前面被标记为红色的是疑似白鹰旅的监听车,它后面的绿色点是石明远小组所在的地方牌照车辆。
然后是自己的车。
自己的车后头还有两个绿点。
那是姜煴率领的反侦听小组的两台通讯车,他们跟在最后,继续搜集目标车辆发出的信号特征。
今天一整天,他们已经截获了埋伏在鲤鱼门附近树林子里的那辆监听车的电磁信号特征,并且截获了不少的零碎信息。
这些都会记录在硬盘里,晚上回到旅部后开展分析。
任何一个部队都有自己使用的战术频段,而且也有信号特征,搜集这些是每个国家都想向敌对方做的事情。
这也是多年来为何有些SX国家喜欢开着电子侦察机飞到华夏海疆周围装模作样说是自由飞行实则就是在搜集电子特征。
姜煴判断那台疑似白鹰旅的车就是过来搜集433旅电子情报,提早介入为了后续的红蓝对抗做出准备。
其实,李正之所以没派人将这台车直接端掉原因也很简单,他搜集他的,自己搜集自己的。
那台车如果不是间谍的,那么肯定是白鹰旅里最先进的侦听车,他们同样有自己的信号特征,并且他们也会和白鹰旅保持联络,只要有信号释出,姜煴的小组就能拦截到,也能记录并且进行分析。
留着它,迷惑它,侵入它,反制它。
这是李正的计划。
至于说是别国间谍,这个可能性姜煴觉得很低很低。
首先能拦截和记录军用频段信号的设备不是一般的设备,绝对是军用级别的。
能动用这种设备跑到军事禁区附近搜集情报,这种胆量,这种水平,除了本身就是蓝军的白鹰旅之外,还真没别的单位能做到。
不过,这件事对李正也是一次震撼。
温朝晖能这么无所不用极其地提早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搜集对手的信息,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醒。
练为战。
作为一个旅的指挥官,还真得佩服温朝晖这种较真的精神,这种平时就当做战时的思维。
当石明远的小组跟上那台可疑车辆后,三个小组很默契地进行了无线电静默。
因为此时已经离开了驻地,如果各组之间还频繁交流,那么也会产生电磁信号。
要知道,对方的就是一辆监听车。
一旦他们发现在自己附近一直存在军用频段信号而又不在军事禁区附近,以他们的警觉性,一定会察觉有问题。
三个小组拉开了距离,相互控制车速按次序跟随。
王军的猛士车和姜煴的两台通讯车是绝对不能露面的,所以他们只能根据石明远所在的那台民用SUV的信号来远远跟着。
至于石明远,他的车也和可疑车辆保持着一定距离,不能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
这些跟踪技巧,都得益于李正从总部某部门里请过来的薛冰,他不光在433旅组织了情报分析技巧的培训,也对乔装和跟踪进行了培训。
薛冰这种人是实战派,他的经验和技巧相当了得,信息情报分队和侦察营当时都派出了骨干去参加培训,当时还有很多旅首长认为培训这些跟踪和反跟踪的技巧有什么用。
当时李正只笑笑地说了一句,技多不压身。
可没想到,现在马上就用上了。
原本跟踪分队一直有个疑问,就是这辆跑到433旅附近天天进行侦听的车夜里会在哪落脚。
按照姜煴分析得出的结论,这台车是天天过来,都在同一个位置,可以说风雨不改。
至于这种事干了多久,没人知道。
也许已经干了一个月,也许更久。
那么问题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