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王宵猎道:“不管要教什么,谁去教他们?我们现在缺教师,各行各业都缺,教的方法只能改一改了。有人组织,鼓励学生自学,充分讨论。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利用众人的智慧,讨论出怎么建新村子的方法。不只是这一处学校,以后其他学校,也多是这样。”
  杨审听了不由为难:“这——这,这该怎么做?属下可想不出来。”
  王宵猎回过头,看着杨审,笑了笑:“不是想不出来,是没有向那个方向想罢了。我们做事,最重要的是做实事,而不是虚言。只要一心想着解决实事,便就没那么难了。”
  见杨审还是不明所以的样子,王宵猎道:“好了,时间不早,我们下去看看。”
  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话虽然简单,要做到可就难了。而且在现实社会中,这样做的人往往会受到排挤,没有什么好处。王宵猎是上位者,可以如此要求,也能坚持做下去。换一个身份,想坚持这样就会非常之难。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无奈。人活在世界上,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哪怕简单的道理,往往也很难坚持到底。踏实做事,话简单,要想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便如此时赵构,王宵猎前世,名声自然是臭不可闻。但在这时,包括后面一百多年的南宋,却有中兴之功,是宋朝难得明君。甚至在明清两朝,名声也并不太差。只要官府坚持如此宣传,把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消息置之不顾,别人有什么办法?
  赵构的名声,坚持了数百年才被翻转。
  下了城楼,到了县衙,王宵猎回去换了公服。带着牛皋自己手下的几个重要将领,到了旁边的一处大厅里。周围村里的村正,已经聚在这里。见到王宵猎进来,一起行礼。
  王宵猎到前面坐下,看着众人。道:“前几天我说过,要在宝丰建一处学校,讲一讲如何建立新的乡村。只是呢,建学校容易,找教你们的人可就难了。只能这样,依靠大家,自己想出办法来。”
  众人听了,不由面面相觑,不知道王宵猎是什么意思。
  王宵猎又道:“我只提几个要求。怎么做到,就要你们想出办法来。学校十天一期,村正和副村正轮流来这里。十个人为一组,每日里针对几个要求,分组议论。有人把这些议论的内容记录下来,以后慢是整理。这么多人,总能想出办法来。”
  前面的崔植听了,不由皱起眉头道:“知州,我们都是不读诗书,不晓事理的人,能议论出什么东西来?还是知州明白晓谕,我们照着做就是了。”
  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我又知道该怎么做?我只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村子,百姓们需要什么样的村子。这村子需要让百姓安居乐业,需要缴纳官府不可缺少的钱粮,需要能抗住贼人进攻。怎么能够做到?只能你们想办法。这些事情,诗书不能说没用,却没有大用。”
  下面的一众村正,不由大眼瞪小眼,不知该说什么。本来王宵猎说建学校,他们就以为是进学校学几天,把规矩都学得明白了,回去做事就好。原来要自己讨论,讨论什么?
  王安石变法,其中一条,就是把科举制度改成了学校制度。由学校的上舍生下舍生,来代替科举取士。所以这个年代的人,对学校并不陌生。不过此时学校,可是有大儒做老师,不是这个样子的。
  见众人一脸茫然的样子,王宵猎也不管。道:“我要求的村子,是这个样子的。村子里的土地及一切森林、湖泊诸般种种,都归官有,村民只是耕种而已,不许买卖!村子里的产出,一是缴纳赋税,官府要有钱粮。二是让村民衣食丰足,吃饱穿暖。三是要有乡兵,防备盗贼。现在的村子,所有土地都是荒地或者官府买来的,你们切记这一点。”
  众人拱手称是。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在一切初起,官府手中钱粮紧张的时候,王宵猎这样做当然是有原因的。很多人隐隐猜到,王宵猎这样做的目的。
  宋初的时候,宋军占据四川,由于军队滥杀滥抢,激起百姓反抗。王小波李顺召集民众,明确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虽然起义很快被镇压,这个口号却从此深入人心。在不久之后钟相起事,依然用这个号争取民心。只是心里明白,却不能说出来。
  王宵猎又道:“村子里依壮丁数是,每丁二十亩公田。所有的公田,要求壮丁一起耕耘,一起收获的。收之后,一部分缴赋税,一部分留在村里,一部分则分给村民。这样种公田,作物就要求简单,不能什么都种。这些作物要求利于一起劳作,现在看来,无非是稻、麦、粟、黍、菽豆之类。除此之外每户还有十亩私田,种植什么,由你们自己说了算。说起来,这私田应该是要缴纳布帛的。不过现在未定,怎么缴纳,还要商量。私田种什么,怎么处理,由村民自己说了算。除此之外,村里未开垦的田地,可以做牧场,养牛羊。也可以做池塘,养鱼虾。但绝不可以开垦!”
  众人一起称是。只是为什么这样,都不明白。
  王宵猎道:“日子太平,人口是会增长的。初建村的时候,这么多土地必然是够的。日了久了,生儿育女,人口增加,土地必然不够。这些闲地,是为村民的子孙们准备的。时间太久,村里闲地也不够怎么办?这就要官府想办法,你们可以不必讨论。”
  土地有限,人口不断增加,必然会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要求人口不再增长。现在王宵猎不需要考虑,只是指出来就好了。
  王宵猎道:“对于官府来说,村子要做到这几点。到底要怎么做到,就要你们这些村正想办法。靠一个人行只怕是不行的,所以让你们聚起来,一起想。这样吧,从现在到春耕,还有半年。你们十天一期轮换,用半年的时间把规矩建起来。”
  说完,王宵猎看着众人。见他们都神情愕然,一副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做的样子,心中微叹口气。自己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有谁知道呢?所谓的现成经验,实际都有诸多缺点。要想符合时代,符合这里的地理,本就是要改变才对。
  要怎样管理国家?大学者们,思想家们,政治家们,历朝先贤们,他们只能提供一个原则。具体的规矩,还是要依靠百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人。只有人民一起,才能解决社会面临的一切困难。谁发动了人民,谁依靠了人民,谁解放了人民,谁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谁就有了胜利的基础。


第71章 世间哪有强买强卖
  从城外新建的村子回来,太阳已经划过中天。只是虽然已经进入秋天,却依然炎热。
  进了城门,走在回县衙的大街上。两边百姓来来往往,热闹非常。见到王宵猎一行到来,纷纷让出中间的道路。还有的人在街边行礼,可能受了什么恩惠。
  王宵猎的心情不错。新建乡的事情虽然杂乱,终究是开始了。事情只要开始,只要进行下去,就是好的。时间长了,必然会有个好结果。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突然从路边人群里窜出一个人影。到了王宵猎面前,扑通跪在地上。
  王宵猎吓了一跳。来这个世界几个月,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
  定睛看面前跪着的人,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身青衫,面色白净,神情甚是坚毅。
  一边的张均见王宵猎不说话,厉声道:“你是什么人?如何拦住知州的去路?”
  那年轻人道:“小民宝丰城东方家村人氏。本姓方,名方孟晨,家中粗有些田产。去年金军攻破了宝丰县,我们一家人逃难,逃到了南边山里。今年听闻金军退去,便就回到乡里。”
  张均一挥手:“哪个有闲心听你这些废话!速速退了去!退得迟了,打你一百军棍!”
  王宵猎道:“不必吓唬百姓。——你拦我道路,是要告状吗?”
  方孟晨急忙道:“不错!小民正是要告状!”
  王宵猎道:“看你样子,想来以前是读过诗书的。要告状,可写张状子,寄到衙门来。”
  方孟晨道:“知州如此说,就是要推脱了。我早写好了状子,只是衙门不收。在宝丰县城里,我已经住了三日。日日在衙门前,不得其门而入!”
  王宵猎见周围的百姓围了上来,对张均道:“收了他的状子,人带回衙门。”
  张均应诺。下了马,如狼似虎到了方孟晨的面前,接了他的状子。而后一伸手,揪住他的衣领,如老鹰捉小鸡一般提起来。到王宵猎面前,把手中状子递了上去。
  王宵猎粗看了一眼,收了起来。命带着方孟晨,一起回衙门。
  周边百姓看见,不由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见张均不再上马,只是提着方孟晨跟在身边,都有些害怕。这些日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对王宵猎的好印象,一下子没了。
  王宵猎转过头,对张均道:“把这人交给士卒押了,怎么能如此!”
  张均唱诺,把方孟晨交给士卒。瞪了他一眼,翻身上马。
  回到了衙门,王宵猎命人把方孟晨带上堂,自己回到后衙换了公服。
  若是正常的年景,这种案件不是由知州审理的。有司理参军,专门审理案子。如果小州,设的官员不多,司理参军也会由其他官员兼任。司理参军审过了,再由司法参军检法条,判官判了,结果才由知州和通判通签。现在不同,王宵猎是知州,下面的僚属一概没有,只能自己来。
  在中间坐下,张均带了几位亲兵两边站了,算是衙役。
  看着下面的方孟晨,王宵猎道:“适才看你的状子,说是家中田产被强占。到底怎么回事?可以详细说来。你放心,虽然现在诸事简陋,为百姓主持公道,本官还可以做到。”
  方孟晨道:“小的一家,在本村本有田产五百余亩。皆是先祖省吃俭用,逐年从周围买来的,地契俱在。前些日子我们一家从山中回到村里,却发觉有三百余亩地被人强买了。知州官人,这世上怎么可以有强买强卖的事情!还请官人主持公道!”
  王宵猎道:“是什么人买了?为什么买了?有没有给钱?”
  方孟晨道:“我听人说,是要在我们村旁边建什么新的村子,我家的地正在新村子里面。他们买的时候因为找不到主人,便随便写个契约,算是买了。我找上去,本地官员只把契约给我,说地钱要分几年给付。那地是我先祖辛苦买来,这如何使得!”
  王宵猎听了,又把方孟晨的状子拿了出来,仔细看过一遍。把状子放下,王宵猎道:“新建村子是我的主意,各地均不得推托。你这状子写得不清不楚,怪不得无人肯收。”
  方孟晨道:“知州官人什么意思?原来是官人要买我家地吗?”
  王宵猎道:“不是我买,是官府要买。你说的不错,当时定下来,找不到主人的田地,就先写下契约,依市价定下价钱。十年之内,主人回来,这契约就依然有效。如果十年不回,那就作罢了。因为遭了兵祸,田地市价不高,这没有办法。你三百余亩地,估计不足二百贯。只是现在诸事艰难,虽然这不是大钱,官府也难拿出来。只好分成数年,一点一点还。”
  方孟晨听了,左右看看。伸着手,对王宵猎道:“知州官人,这世上哪有强买强卖的道理!那些田地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一代一代传给子孙,怎么在我手上断了!”
  王宵猎道:“你家里现在是由你做主么?”
  方孟晨道:“家父仍在,当然是由我父亲做主。只是此次逃难回来,家父身体不适。”
  王宵猎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你们家五百余亩地,算起来是乡下上户。没了那三百余亩地,也不会饿了肚子。致于卖地该得的钱,说是分几年给你,就一定会给你——”
  听到这里,方孟晨的脖子一梗:“可是知州官人,这地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绝不肯卖!”
  王宵猎听了,轻摇摇头:“你肯不肯卖,都是一样的。此是官府决定,百姓是必须要卖的。心里实在不肯,那就只好委屈你了。金军年年南来,百姓离散,生灵涂炭,我们自该想办法。建新村,百姓集中居住,便是我想出来应对的办法。哪家吃了亏,哪家赚了便宜,只好各安天命。”
  方孟晨冷笑:“我是守法良民,为何就要吃这个亏?天下间,哪里有这种道理!天下间,哪里有知州这样的父母!不为民做主,知州如何对得起百姓!”
  王宵猎道:“我来汝州之前,到处是强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十几天的时间,除了一两处强人之外,汝州境内可说安居乐业。我当然对得起百姓。至于为民做主,先让百姓吃饱穿暖了,性命无忧,再说其他的。时事如此,国破家亡之时,当然有人要吃些亏——”
  “为何是我家吃亏!”方孟晨双目如喷出火来,死死盯着王宵猎。
  王宵猎道:“为何你家吃亏?哈,整个汝州境内,有几家是没有号亏的!我看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是知道事理的。这个时候,第一位的是保家卫国,个人受点损失,是没有办法的事。更不要说,官府买你家的地是给了钱的。虽然是分成几年给,钱却不了你们。我说句心里话,若是换一个知州,怎么会在这里跟你说这么?一顿乱棍打出去,谁会说什么?”
  方孟晨只是冷笑:“这世间无良的官员不知多少。知州要做,我们小民有什么办法?”
  王宵猎道:“这话说得不错。我不想做个无良的官员,一心要爱护百姓,才与你说这么多。世上买卖东西,总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才好。但许多时候,是做不到的。官府买你家的田地,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百姓——”
  “百姓?啊呀,好笑!”
  王宵猎笑了笑:“怎么,你不信是为了百姓?”
  “当然不信!哪怕是宝丰县里,荒地还不知有多少,如何就一定要买我家的地!”
  王宵猎看着方孟晨,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自己的态度越和蔼,他的气炎便就愈加嚣张。旁边的张均早就怒容满面,手中铁杖不住敲击地面。
  平静了一下心神,王宵猎道:“虽然你咆哮公堂,出言不逊,诸多过错,不过我不怪你。本来做这些事情,应该有官员给你讲明白,为什么这样。话讲清楚了,你再如此,那就要挨板子了。只是现在非常时期,汝州治下连知县都没有,哪里来的官员做这些?没有办法,那就只好硬做下去。治下百姓或者有一时理解不了的,那就只能自己委屈一下。”
  方孟晨听了,冷声道:“为何就是我家要受这委屈?”
  王宵猎道:“哪个说的只有你家受这委屈?”
  方孟晨道:“难道还有第二家?”
  王宵猎道:“宝丰和郏县,安置了数千家,怎么会只买你家的地?这么多人家,只有你跑到县里拦我车驾!说你性子偏狭,本来也没什么。若说只有你家如此,那就是张口说胡话了!”
  听了这话,方孟晨只是梗着脖子,也不说话。
  王宵猎道:“此事我跟你说的清楚。现在情势如此,没有办法。你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那就只能受些委屈。当此国事艰难之时,是免不了的。今日你告的状子,就此作罢。我会出个告示,晓谕境内的百姓,事情到底如何,不要让人乱猜。”
  说完,见方孟晨不说话。王宵猎挥手示意,让张均把人带了出去。


第72章 由他去吧
  县衙前的广场上,一群人围在告示前面。一个学究抑扬顿挫读完,看着一边的方孟晨道:“此事原来如此!最近县里建新的村子,着实是买了不少人家的地。”
  其余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说方孟晨多事,有的说官府如此做不该,说什么的都有。
  方孟晨高声道:“小子就是吃不了这样的亏!公平买卖,买卖最重要的,是要一个愿卖,再有一个愿买。我家的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如何就这样卖了!”
  那学究道:“虽然你不愿意卖,官府一定要买,自然就只能卖了。你没有听过,民不与官斗。小兄弟,此事你只能忍了。”
  方孟晨冷声道:“如何就忍了?官府强占了我家的地,我没有办法抢回来。那便就在这里,说给别人知道。知州能强买我家的地,难道还能不让我说话?”
  一边的人听了,不由纷纷摇头。这个年轻人的性子太倔,怎么就低不下头呢?现在是乱世,知州都是带兵的人,哪有那么好性子?惹得一时恼了,不定就取了这人的性命。可不像以前,对官府不满可以告御状去。现在官家都不知道在哪里,到哪里告去?
  曹智严骑马经过,见一堆人聚在前面。派个士卒过去看了,不由皱起眉头。进了县衙,急急求见王宵猎。县衙外面闹得如此厉害,成何体统?
  进了门,曹智严叉手唱诺。道:“知州,适才末将经过外面,见门前吵吵嚷嚷。派人问了,原来是一个方孟晨的人,家里土地被官府买了。他心中不服,在告示前不住吵闹。知州时常说,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人心。似这般,如何争取人心?”
  听了这话,王宵猎不由笑。道:“若依你,该如何争取民心?”
  曹智严道:“不说把那个方孟晨抓起来,最少也要派人把他押回乡里,不许在县城吵闹。被他妖言惑众,不知多少人就对知州不满。”
  王宵猎摇头:“你这话说得不对。官府强买他家的地,是不是事实?他心中不满,是不是事实?都是事实,怎么能不让他说?你外面拿竹竿捅个鸟窝,鸟还要在你头上叽叽喳喳叫呢。强买土地,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给百姓讲究清楚就好。若是再不许百姓反对,错的就多了。”
  听了这话,曹智严不由紧皱眉头。过了好一会,才道:“此事末将委实想不明白。既然是不得不强买他田地,那就说明我们做的没错。做的对了,如何能被百姓议论!”
  王宵猎看着曹智严,一时没有说话。这话要说明白,可不是容易事。不要说这个年代,就是在遥远的后世,许多人也想不明白。
  官府治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心统一。人心不统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人一个主意,事情还怎么做?可怎么统一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许有不同的意见。即使有,也在自己心里憋着,不许说出来。道路以目,因言获罪,便就是比较极端的做法。还有一种,就是经过充分的讨论,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还有不认同的,便就由他们去。可以说,但不可以不做,叫做保留意见。
  说实话,用权力逼着百姓统一认识,对于官府来说是最简单的。官府手里有政权暴力,哪个百姓能抵抗暴力?这样做,往往也是官僚们最喜欢的。但对政权来说,这样做危害极大。你可以不让人说,但不能让百姓不想。大量百姓反对,压抑得久了就会如同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