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宵猎起来洗漱罢了,站在自己院子里,看着东边的一轮朝阳。
小院很整洁,只是人口不多,许多房子都封起来了。王宵猎的房前种了一棵梧桐树,墙边空地栽着花木。中间一个凉亭,凉亭中放了一个石桌,旁边围着四个石凳。
王青秀没有事干,在家中除了读些闲书,便就收拾这个小院子。花花草草,似个花园。
看了一会,王宵猎道:“院子里景色虽好,只是太过幽静,少了热闹。过些日子,买些猫狗回来养着。再养上几只鹦鹉,就不这么冷清了。”
王青秀正从屋里来,道:“我是个安静的性子,多了那些,只怕心烦。”
王宵猎道:“养了就不会心烦了。人经常会这样,事情没有做之前,这也麻烦,那也麻烦。等到真正做了,才发现自己喜欢得不得了。”
这叫做真香定律,后世的人总结,千年前的人同样适用。
吃过了早饭,王青秀道:“最近些日子,赵洛镇那里的集市改成了每月一、六。今日十六,镇里格外热闹,我们去逛逛如何?”
王宵猎道:“以前的镇里及各处草市,市集日期不定,也没有规律,甚是不便。前些日子,我命各县把下面的乡、镇统计一下。五日一集,各乡镇轮流。”
“原来是你吩咐做的,倒是方便得很。”王青秀说着,看着王宵猎。
王宵猎想了想,道:“如此也好。想起小时候姐姐背着我,跟着阿爹到草市去,极是欢乐。既然今日在家,那便一起去看一看。”
说完,回到自己的房里换了便服。又吩咐士卒,挑六七个伶俐的,换了便服跟着自己。想了想又吩咐人去叫王忠,与自己姐弟一起去。
村子离着赵洛镇不远。几人步行,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集上。
看着人群涌动,王宵猎道:“此处是大镇,日常里就商铺众多。没想到集市的日子,还能够如此热闹。原来以为,只有那些偏远的地方才如此。”
王忠道:“每到集市,附近许多里的商家都来做生意。镇上的商户也在集市上摆个摊子卖货,自然热闹。而且到了这日子,周边村里的百姓,都呼朋引伴来,格外热闹。”
几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进了集市里面。
这些集市,是王宵猎照着自己印象里的样子组织起来的。每个乡镇都在外面找一块空地,单独划出来,作为专门的集市。除了一些大的固定摊位,农民来卖自家的货物不收税。
很短时间,这些集市就热闹起来。卖各种货物的,应有尽有。
走进了集市,见路边一个一个小摊,什么都有。这是附近的村民,凡是觉得能卖钱的货物,都拿到这里来卖。他们没有称,都是分作一小堆一小堆,或者一把一把。堆多少钱,一把多少钱。当然,还有这个时代的特色,扑买。其实就是变相的赌博。一条鱼算多少钱,一堆菜算多少钱,客人来赌一把。赢了不用花钱把货物拿走,输了就交钱,但不能拿货物。
王宵猎有心把这习惯禁绝掉,只是时间还不急而已。
卖货物不用称,而是分堆来卖,主要的原因倒不是没有称,而是不识数。乡下人家,一个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有一两个就不错,能够识数的就更凤毛麟角。
社会文盲多,很多人的概念里都是觉得识字的人少。其实除了不识字,还不识数。你说一斤菜多少钱,那两斤要多少钱,三斤五斤大多数人就分不清了。
卖货的习惯,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后世很多人到了落后地区,发现那里的人卖货物不论斤卖,而是一堆一把地卖,就说社会淳朴,其实是不对的。这样卖,只是他们做不到论斤卖而已。包括中国周围的地区,比如韩国日本,他们进入现代化之前,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低,也习惯如此。
中国人买货卖货,特别喜欢明码标价,锱铢必较,本就是长时间商业发达的标志。
一路走过去,王宵猎道:“这里卖的菜倒是多,看着也新鲜。”
王忠道:“都是附近的乡民。既然有集市,他们不定就随便采把什么,拿来集市上卖。卖掉了,便就顺便买些货物回去。卖不掉,就当来闲逛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中国到了宋朝,商业开始变得发达。但也只是开始而已。现在乡村地区,有许多地方特产,实际上不值钱。便如鱼虾,如藕和菱角之类,村外到处都是。汝州到了中秋,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周边山里红艳艳。树下的柿子不要钱,只要愿意摘了,就可以拿到集市来卖。
走了一会,王宵猎道:“看这一家柿子,格外地大。不如我们买一些,拿回去尝尝味道。”
王忠听了,急忙上前,买了一大堆。旁边士卒有带着篮子的,放到里面挎了。
走了几步,王宵猎道:“周边山里柿子不知有多少。若是制成柿饼,倒是个来钱的门路。”
王青秀摇头:“你以为柿饼好制吗?周边的百姓没几个会做的。”
王宵猎道:“有会的人家,带着其他人做,一起发财不好?”
其余人听了都笑。王宵猎的想法太过于奇怪。会的人为什么要带不会的人赚钱?
走过了小摊,便就到了市场中心的一些大摊位。都是卖鸡鸭鱼肉,布帛衣服,这些赚钱的行业。还有一些吃食摊子,供来赶集市的人们改善口味的。
看着这些,王宵猎道:“这是要收税的地方。集市养不养得起,就看他们的生意了。”
王忠道:“刚刚才开没有多少日子,现在还没有多少税收。”
王宵猎点头。这是正常,这处集市才开了几次?附近很多乡民还没有听说过呢。
走到几个吃食摊面前,王青秀道:“既然到了,我们便喝碗馄饨。常听村里的人说,这里的馄饨主人良心,用料最足,而且味道也好。”
说着,几个人走到一边,占了几张桌子。
最早的时候,馄饨跟饺子分得并不是那分明。这个时候,普遍的馄饨,既有些像后世的饺子,又像后世的馄饨。味道当然是好的,只是远不如后世的精美。
几人坐下。不多时,主人便端了馄饨过来。
王宵猎吃了一口。一抬头,就见路上来了一个汉子。缺了一只手,用布包住。下面一条腿腐了,拄着一条拐,一歪一扭过来。
主人家看见,急忙高声道:“宋二哥来了。今日可是有点晚。”
宋二哥道:“路上走得慢了,可就这时才到。”
主人家急忙上前,扶着宋二哥到一边坐下,急急忙忙端了一大碗馄饨来。
宋二哥到怀里取出十枚铜钱,一一放到桌子上。道:“今日好运,带着足钱。”
主人家道:“二哥说笑。一碗馄饨不值什么,请你便了。”
宋二哥道:“你天未亮就来占地方,多么辛苦!我如何白吃你的!”
主人家只是不肯,说了好一会,把铜钱留在桌子上去了。
王宵猎道:“这里小地方,物价却是不便宜。一碗馄饨十文钱,比以前贵了好多。”
王青秀道:“金兵一来,什么都涨了。真正万物腾贵,许多人吃不起了。”
几人正说着话,见又来几个客人。都到宋二哥那里行礼,嘘寒问暖。
王宵猎见了,心中奇怪。这些集市上,人群混杂,又多做生意的,天然就是滋生恶势力的天堂。这个宋二哥看着缺手缺脚,不会是这里的什么头目。
旁边的人坐下,王宵猎过去问道:“几位客官有礼。在下许久在外,对这处市集不熟。见你们都敬重那位宋二哥,不知什么缘故?”
那人打量了一番王宵猎,见不是恶人。道:“因为那位宋二哥,是我们这里的大英雄。”
王宵猎拱手:“还请指教。”
那人道:“去年金兵入寇的时候,就是这位宋二哥,与金人恶战,保了许多乡民性命。你看他的一只手一只脚,都是被金人砍去。幸捡得命来。是以我们乡民都敬他。”
第84章 把他们养起来
听了乡民的话,王宵猎转头看那边的宋二哥,突然间就觉得高大了不少。
是啊,金兵来袭,既有向城池射一两箭城池就开了的地方,也有这样不屈的百姓。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让侵略者明白,这里有不屈的人们,这里是让人敬重的土地。
回到自己位子上坐下,王宵猎若有所思。去年金兵南来,不知有多少宋二哥这样的人。面对侵略者他们登高一呼,面对敌人的屠刀献上自己的一腔热血。敌人退去,他们或伤或病,默默无闻终老田园。
宋二哥吃完了馄饨,坐在位子上歇息。周边的几个食客道:“二哥,那一日到底怎么样的?你们二三十人守住渡口,乡亲们才逃到山里去。几十个人,只剩下你一个了。”
宋二哥捏起拳头,高声道:“直娘贼,说起来是惨!我们二三十个人,随着谭大哥,死死守住了汝河渡口,不让金兵过来。唉,我们本来是百姓,手中只有几把朴刀,还有几张猎弓,战场上自然吃亏。那些金人真不怕死!他们渡船过来,我们拼着命上去凿沉。没多久,他们就又来了。你们不知道,金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渡船一沉,就在水里扑腾,不知淹死了多少!可他们人多,就又来了啊!”
旁边的一个人道:“我们汉人不是更多!”
宋二哥愣了一下,道:“说起来汉人自然更多,可战场上却是人少。”
就有人骂。金兵一来,官员先跑,军队接着就散,战场上阻挡金人的只有百姓。百姓怎么能跟正规军作战?自然只能用命。多少人就这么死了。
宋二哥叹了口气:“你们不知道,当时渡口箭矢如蝗,扑天盖地!我们又没有甲,没有盔,中一箭就难活,怎么能够坚持下去呢?可怜谭大哥,身上被射得跟刺猬一样!”
“谭大哥好汉子!”周边的百姓一起夸赞。
宋二哥坐在那里,眼睛看着天,一时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脸色变得潮红,有些激动起来。
“唉,我们若是有盔甲,有弓弩,说不定就挡住金兵了!可城中巡检,带着兵把城中抢劫一番,逃到南边山里,没几天就全部溃散了!他们几百人,若是跟我们一样去打,金军哪有那么容易!”
众人又一起骂。这些城中禁军、巡检,平时欺压百姓,临战却一跑了之。他们但凡有三分血性,也不至于如此。他们不但跑了,还把武器都带走,让百姓赤手空拳上战场。
宋二哥捏着拳头,敲着桌子:“我们二十八个人,在渡口守了一个半时辰。太阳眼看就要落山,我们就守住了!可没有人了啊!最后,只剩下我们六个人站着。金兵渡船一来,我们全部上去,人少了也凿不沉船!有什么办法?六个人,一个一个被金人刺倒。我对面的金兵拿刀,砍了我一只手,一只脚,只当我是死了。却不想,最后又活了过来!”
说到这里,宋二哥叹一口气。看着远方,好似看见当时的战事。
秋天的凉风起来,卷着地上的落叶,在地上翻滚。集市的人们熙熙攘攘,吵闹不休。天上一个太阳被云遮住,变得惨白。
王宵猎轻轻叹了一口气。想起自己与金军的几场战事,如同做梦一般。现在想起来,就只记得自己热血上涌,提着枪就冲上去,身后的兄弟跟着杀上来。其他的事情,倒是不大记得了。
自己胜了,记得的只是勇猛,有些莽撞。宋二哥败了,记得的,就只有那淋漓的鲜血。
其实何止一个宋二哥。大部分抗金的人,都已经在战场上死去。随着他们战死,曾经的田园变得荒芜,苟活下来的乡亲远走他乡。他们的尸骨化作了泥土,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这才是战争。不只是英雄们纵横沙场,不只是汉奸为虎作伥,不只是百姓们艰难求生,还有这些在反抗中默默死去的人们。
如果就此失败,让侵略者占据了这片土地,这些人的历史将被永远的抹去。他们所保护的人们,这些人的子孙后代,将永远地抬不起头来。便如蒙古灭南宋,江南的百姓被专门称为南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形成家族不容易,形成民族更难。但家族的破灭,民族的灭亡,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或者几十年,甚至几年,就会完全消失。
一个民族消失,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可实际上,真地没有那么难。中国人一代一代延续下来,仅仅只是因为人口多?人口多就死不光了?更重要的,是有这些不屈的人们。他们不怕死,才能保护人们生活下来。哪怕是上层怕了,哪怕是没有组织,他们依然坚强。
吃完馄饨,王宵猎轻轻叹了口气。拿起刀来反抗,其实不只是不屈,不只是报仇,也是为了英雄们的血不能白流。只有追随他们的脚步,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自己组织军队,坚定抗金,为的是保家卫国。看看这些人们,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陪着王青秀在集市上转了一圈,回到家里,王宵猎无心再住下去。带着自己属下,回到汝州。
到了州衙,处理些文书,王宵猎把负责杂事的周纳叫来。
行了礼。王宵猎道:“昨日回乡,在集市上见到了一个乡民。去年金军南来的时候,他们二三十人守住渡口,让乡亲们逃到了山里。二三十人,只活他一个,还没了一手一脚。去年金兵攻汝州,官员将领闻风而逃,金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州城。可在乡下,除了官兵,许多百姓与金军搏命,着实让人叹息。”
周纳道:“金兵来了烧杀掳掠,百姓岂能束手就擒。”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哪个甘心?如果不起来反抗,被金人杀了,他们还会拿刀指着这些尸骨说,看,这就是奴隶。没有死的人,被金兵押了北去,还不是与人为奴?现在我们兵驻汝州,金军再来就是我们作战,不能让百姓赴死。不过,这些曾经与金军作战的人,也不能置之不问。你派人清点一下,本州一共有多少这样的人,现在生活如何。州里拿出一些钱来,让他们吃饱穿暖。还有,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都有许多职位。左右是招人,合适的便让他们做。”
周纳想了想道:“知州,为官府做事,要有许多要求。如要识字算数,知晓吏事,诸般种种。”
王宵猎道:“哪里要所有职位都如此!便如宋二哥,赵洛镇的集市要有人管,便就可以委托他带些人看着。无非是处置纠纷,收缴税赋。他上阵杀过敌,自有杀气,看看哪个敢不服他的管!”
周纳忙拱手称是。
王宵猎道:“州县许多地方都要人。跟以前不同,我们现在都是发钱,可以养人的。”
以前州县的公吏,发俸禄的很少,大多都是没有钱拿的。不发钱怎么办?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一种差役,要求州县的中上等户投充。其中最重的里正衙前,因为很可能会亏得倾家荡产,更是在上等户中轮充,百姓苦不堪言。
王安石变法,其中一条是募役法。即收百姓的募役钱,州县一部分公吏职位改为雇佣。但大部分的公吏,依然是没有钱拿的。
不发钱怎么办?真就是家里出钱,为官府义务劳动?当然不会。州县公吏贪渎习以为常,从官府到百姓都见怪不怪。入他们手的钱,比官府发俸禄的钱可是多得多了。
王宵猎的办法,是增加官府收入。从官员到公吏,全部由官方发俸禄。俸禄发得够,理论上才能杜绝贪污。后世有个说法是高薪养廉。高薪不一定养廉。谁说拿了高薪就要奉公守法了?官员廉洁,靠的是官府管得严,监察到位。不过官员俸禄太少,连家都养不起,怎么去管?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朝,官员的俸禄很低,州县官员责任却大。要让他们清廉如水,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哪怕官府管得再严,也要睁一眼闭一眼。宋朝不同,官员俸禄本来就高,不闭开额外收入的口子。
有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钱。当然有人解释这句话,必提一句这话宋朝就有。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那就不说了。王宵猎所见,这话跟宋朝无关,主要说的是清朝。因为在清朝,州县地方的财政乱成一团糟。只要有心,州县官员上下其手的地方实在太多。但在宋朝,州县的官员权力没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