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见母亲不说话,张均向旁边店里还了碗,回去房里睡觉。到了晚上,告辞了母亲,一个人到了春风楼。军中几个将领,相约在这里饮酒。
  到了二楼阁子里,与先到的余欢见了礼,张均坐了下来。
  不多时,其他人先后到来,小厮上了酒菜来。
  解立农道:“这酒楼已经不是杨审家的了,听说现在归于官府。请了个李主管,听说是在郑州开酒楼的,一家逃到了这里。跟我们一样,这李主管是拿薪资的。”
  曹智严道:“既然是每月里拿钱,也不知道这新主管会不会出力做事。”
  解立农道:“哪个知道?现在酒楼里只是菜色多了,价钱倒是没变。一年到头,如果清风楼不似从前赚钱,不知道知州会怎样。”
  “能怎样?”张均笑道。“既是每月拿钱,这便不是自家生意,如何能尽心?只要不亏钱,谁又能奈何得了主管?要我说,发的钱多,做这主管可比自己做生意好得太多了。”
  余欢听了点头:“说的不错。知州想的有些差了。若要多收钱,只要加税就好,何必把酒楼收到官府手里?不是自家的生意,哪个会尽心尽力?”
  牛皋听了,不由连连摇头:“你们如何这样想?不是自家生意,便就不会好好做了?只要官府出的钱良心,依然会好好做的。”
  听了这话,张均不由就笑:“自家的事情,自己尽心。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不是自家生意,赚得多了归官府,自然另一个样子。天理如此,此事有什么好争论的!”
  解立农道:“我觉得,小舍人许多事情想得很好,只是做起来太难。便如我们,俸禄优厚,却不许家里做生意。现在军中处处缺钱,不是自讨苦吃。”
  张均道:“其实何止是做起来难。在我看来,小舍人的事情,大多就做不成。官员手中有权,却不能用权换来钱财,这官当来何用?现在初起,我们自然都听小舍人的话。日子长了,这规矩怎么可能一直下去?必然就有人借权发财。小舍人就是全身都是眼睛,也看不过来。”
  几人一起点头,都不说话。
  张均道:“现在小舍人做的许多事情,在我看来,都是想的太好,但也只是想想。想来是因为小舍人年轻,未经世事艰难,太过草率了。”
  一直不说话的邵凌摇头:“我觉得未必。你看这几次,小舍人与我们谈话,都是语重心长。看他的样子,何尝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艰难。”
  “知道又怎样?”张均面带微笑,连连摇头,样子极是自信。“小舍人现在做的事,都是想起来极好,却无法做成的。偏偏他自己信,谁有办法?就说不许官员家里做生意,先把自己家的地卖了,又不许雇佣奴仆,我们只能照做。但这种事情,怎么能长久下去?”
  邵凌道:“为什么不能长久?”
  张均道:“现在只是一州,手下没有几个官员,小舍人看得过来。如果地方大了,官员多了,哪里还能盯得那么紧?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头,这些规矩慢慢也就破了。”
  几个人听了,不由点头。王宵猎为什么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张均又说不行,大家想不明白。不过张均是个聪明人,自从入军,就没有他学不会的。他说的应该不会错。而且张均深得王宵猎信任,几个月的时间,一仗未打,仅靠着学得好,地位就跟大家差不多了。
  酒过三巡,邵凌道:“此次演练,小舍人让我们各自列计划,先讨论过了。报上去之后,再由他来决定。我想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计划好讨论的?行军打仗,难道还有许多办法?”
  解立农道:“如何出兵,怎么行军,总是还有许多规矩的。林教头教了我们几个月,小舍人可能是要考一考我们。不必多管,我们把自己的写法交上去就好。”
  张均听了,摇了摇头。看大家看着自己,才道:“你们想的多了,或者说,想的少了。”
  “你什么意思?”几个人不由一起看着张均。
  张均道:“说你们想的多了,是觉得小舍人要考你们。小舍人自己学的都吃力,怎么会考你们?想的少了,是没有明白小舍人的真正意思。”
  余欢道:“我们不懂,难道你就懂?”
  张均看着余欢,微笑不语。
  邵凌道:“我们自己兄弟,有话你就说出来。我们有话说的不对,你也包涵。”
  张均点了点头:“说的对,我们自己兄弟,不必计较什么。此次演练,小舍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验一番,几个月来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再一个,林教头教的终是纸上谈兵,实际中到底如何,还是要实际检验了才知道。怎么检验,可能小舍人也没有主意。”
  曹智严道:“小舍人如何会没有主意?依我说,你小看小舍人了!”
  张均听了连连摇头:“不是我小看小舍人,而是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我不知道,小舍人能想的清楚,只怕——”
  说到这里,张均引了一杯酒,闭口不说。
  几个人明白,只是不好说出来。在这些日子里,学的最好的就是张均,包括王宵猎也比不上。既然张均不知道,王宵猎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见众人不语,张均才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让你们想个计划,仔细讨论,便就是要用众人的力量,尽量把事情做好。明白了吧?此事做好了,自然得小舍人重视。”
  几个人点了点头,回味张均说的话。看来这次演练,还挺不寻常呢。


第88章 集体领导
  州衙里,王宵猎坐在中间,两边坐着军中的几位统领。
  把几人交上的来的计划放在桌上,王宵猎道:“你们各自交上来的我都看了。我的看法,张均和牛皋写的最好。不过,牛皋写的里面别字太多,猜的头大!”
  牛皋不安地起身,叉手道:“末将自小家贫,没念过书,知州见谅!”
  王宵猎挥手,让牛皋坐下。道:“我知道。不过你自己也要心中有数。识字不多,就要更加下苦功才是。不管是做官还是带兵,都必须识字,此事没得商量。”
  牛皋称是。重要坐了下来。
  王宵猎道:“张均所写,强在从出发、行军,到扎营、侦察,分门别类,都很清楚。牛皋所写虽不完善,但对军队干什么,这一主旨抓得准。对于扎营之后,如何侦察,如何准备作战,有自己心得。其余几位不能说不好,只是太过平庸。就是由林教头教了后,按照教头所教的,完成这一任务而已。”
  邵凌道:“末将头脑不聪明,愧对小舍人。”
  王宵猎笑道:“什么头脑不聪明!人各有所长,自然也就各有所短。这一方面差一点,另一方面可能就强一点,都是常事。我们在一起是个集体。知道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的短处,才难够集合众人的智慧,把事情做好。现在是演练,你们可能还有争强的心思。以后熟悉了,特别到战时,能够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长处,会有想象不到的大用处。”
  解立农道:“我听人说,金人作战,都是战前集合将领一起议事。商量得明白,各有分工,作战才勇猛无敌,不致混乱。小舍人所说,莫不就是金人的办法?”
  听了这话,王宵猎摇头:“什么金人的办法?世上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凡有大事,必须先充分议论,听取众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意见。每个人都明白将要做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自己负责的是什么。朝廷中重大政事,不就是如此?只是军中以军机至重为由,不让手下知道罢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理了理思绪,道:“金人起于山水之间,以渔猎为生。灭辽之前,没有国家,没有官员,而且人口较少,几乎与野人无异。说实话,倒退回去两千年,我们汉人也是这个样子。现在大宋的军队打不过金人,原因很多,但不能乱猜。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去改。但是改什么,怎么改,心里一定要有主意。不能够看着金人怎么样,自己就要怎么样。现在的生女真,许多还茹毛饮血呢,要不要去学?那不是倒退吗!自己心中明白,最为重要!”
  几个人怔怔看着王宵猎,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确实,金人起自山水之间,生产生活方式都非常原始。但在战场上,金人悍不畏死,所向无敌。不只是宋军打不过金人,辽军同样打不过。或者,单从战场表现来说,最开始的金军可能是这几百年最厉害的军队。就连后来的蒙古军队,初起的时候战斗力可能也没有这么厉害。很多宋将,有意识地认为,金军这么厉害,就是因为他们够原始。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完整独立的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很多将领是从感性认识问题。从本能上,他们认为将领要大胆、果断、杀性大,不可优柔寡断,不可有妇人之仁。甚至一部分将领,会故意吃人肉、扒人皮,把这认为是自己威慑别人的特点。
  比如《夷坚志》载,此时的名将杨政,家中养了数十个姬妾。稍不如意,必杖杀之,扒了人皮挂起来。再如此时岳飞手下的毕进,儿子是名将毕再遇。毕再遇战场上战功赫赫,却嗜好吃人肉。这样的风气有多个来源。一是从五代传下来的,再一个就是从辽金学来。
  武夫当权,往往会出现这种反文明的行为,甚至世人也习以为常。如名著《水浒传》中,英雄们动不动就要取人心肝下酒。在这个年代,并不被认为反人类,甚至有的人还津津乐道。
  反文明,是没有好结果的。文明必将战胜野蛮,哪怕是战争。纵然文明一时之间得了病,只要能够坚持,改正自身的问题,野蛮也必将失败。
  王宵猎对于军中仰慕、学习金军的行为和思想非常警惕,处处提防。打不过金军,那就学习、训练打过金军的办法。却不可自甘堕落,不改正自己的问题,却去学习金军的行为。
  缓了缓,王宵猎道:“本朝为何打不过金军,有非常多的原因。我知道有很多人认为,金军能战是因为他们足够原始,足够野蛮。金军也这样认为,所以他们会抓生女真,作为自己的精兵。但是,我们人类从茹毛饮血,筚路蓝缕一步步走来,总是在向前走。如果后退,就是人类生病了。金兵破开封府,首先是他们确实能打。不能打,就不能够短时间灭辽,再破开封。而我们之所以打不过金人,绝不是因为不够野蛮,而是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事制度出问题了。知道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不要乱想!”
  见王宵猎神色凝重,几人忙一起称是。
  看着众人,王宵猎道:“我们现在一起学习,一起演练,就是在找军队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是考较哪一个。你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
  几人称是。
  邵凌、解立农、曹智严、余欢和牛皋几个人,不由一起看张均。听他在酒楼里说的头头是道,没想到真听了王宵猎所说才明白,张均所想的还是太过浅显。
  说完,王宵猎把几人写的计划拿起来。道:“你们每个人写的,我都做了批语。先说明,批语仅是我的意见,可能对,也可能不对。给你们三日时间,同吃同住,以这些计划做参考,议论出一份比较合适的演练计划出来。不可偷懒,一定认真对待!”
  几人听了,急忙一起叉手唱诺。
  王宵猎道:“州里事务太多,我没有时间与你们一起。所以只能收上来看看,写几句批语。哪些合用,哪些不合用,你们商量着来就是,不必太在意。三日之后的计划,我们就要执行了。”
  邵凌小声道:“小舍人,难道三日之后的计划,你不必再看了吗?”
  王宵猎道:“我看了做什么?你们自己拟的计划,难道自己还做不好吗?”
  邵凌急忙道:“自然做得好的。小舍人放心。”
  王宵猎想了想,又道:“其实这样做,有个名目。”
  邵凌道:“不知道是什么名目?”
  王宵猎道:“这叫做集体领导。在事情之前,不管是政事,还是军事,先进行充分讨论。依据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而后执行。军队不只是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领导,而是靠大家智慧。主将是组织讨论的人,最后拍板形成决议的人。决议形成,从主将到下面将领,一直到每个士卒,都必须严格按照决计执行。形成了这样的决议,之后才能要求纪律要严!”
  众人听了都一起点头。好似听明白了,好似又不明白。
  集体领导是后世形成的制度,从上一直到下,层层贯彻。从最级的领导决议,一直到战前士兵举行的“诸葛亮会”,环环相扣。一个大的作战计划,就这样被层层分解开来。什么决自朕躬,在这种集体领导面前不值一提,显得好似玩笑。
  随着对林教头教的这个军队的制度慢慢熟悉,王宵猎开始有意把后世的经验加入进来。当这些经验慢慢成了制度,官兵慢慢变成了习惯,新的军队也慢慢见雏形。


第89章 逃兵
  看长官厅里一灯为豆,王宵猎在那里看几人拟出来的演练计划,牛皋道:“知州真是铁打的。来这么多日子,几乎没见他休息过。”
  邵凌道:“小舍人就是如此。若不然,几个月间,几百人成了几千人,据一州之地,凭什么?只是苦了你,小舍人不聚饮,少了饮酒机会。”
  牛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在军中办正事的时候不许饮酒,经常连续数日,有的时候甚至十余日,日子着实难熬。但王宵猎自律甚严,牛皋能说什么?
  曹智严伸了个懒腰,道:“熬了三天,着实累了。我们快快回去,大睡一场!”
  一边说着,几个人出了州衙。牛皋约了解立农和余欢一起去饮酒,其余人回去睡觉了。
  第三天,营房里,关申指着文书,大声道:“这是什么字?哪一个写的,我们看不懂,写来有什么用处?要做什么,只要长官一句话,看这些文书做什么!”
  一边的刘野小声道:“队正,这是知州吩咐,全军皆是如此。”
  关申恨恨地道:“打仗的用的刀枪,知州却让我们认字,难道拿着毛锥子上战场!几个月,我才认几十个字,怎么看得懂文书!”
  见关申怒容满面,刘野和几个人都不敢说话,低下头去。
  正在这时,严仪进来。见个礼,道:“你们队中什么时候讨论?讨论的结果,要写下来。若是识字的人不多,告诉我一声,我来帮你们写。”
  关申冷笑:“真是好笑!现在军中,倒是你们这些识几个字的吃香!我们上阵,刀头喝血的,反倒成了废物。文书看不懂,就连议论的什么也要你们记!”
  严仪愣了一下,急忙道:“队正说的什么?这是军中规矩,什么东西都要写在纸上,白纸黑字,抵赖不得。这规矩又不是我订下来的,因何烦恼?”
  关申道:“发下来的文书上面的字我都认不齐全,要做什么,哪个明白?文书看不明白,讨论个什么!我们这些人不认字,难道长官不知道?”
  严仪道:“军中教了几个月,总能认些字。纵然你认不全,队中所有人凑起来,总能看懂。前些日子不是说了,若是队正认字不多,就从手下选一个认字多的,作为文书。”
  关申道:“真是好笑!我一个队正,还要手下读文书我听!若是如此,哪个还听我的!”
  严仪觉得惊奇。其他队里都好好的,怎么就关申这里这么多事情。想了一想,自己又不是他顶头上司,何必多管?道:“你们要怎么做,我管不着。我只是说,若是后边记录的时候需要我,可以帮忙。具体怎么做,队正自便了。”
  说完,拱了一拱手,扬长而去。
  看着严仪的背影,关申狠狠啐了一口。
  刘野低声道:“队正,我们怎么做?”
  关申道:“先不要想那么多,你们随着我饮酒去!”
  刘野看了看其他几人。几人一齐摇头:“军中出去可不容易,如何敢坏规矩?”
  关申冷哼一声。道:“哪个跟我走,就一起出去。今天痛饮一番,其他的不必去管!”
  见关申样子认真,有两个起身,愿意跟关申。与刘野一起,随着关申出了军营。
  王宵猎是要建封闭军营的,只是时间太短,还来不及。现在军队分别驻扎在汝州周围,砍伐树木围了起来。只是无法严密看管,经常有人翻过木墙出城。
  数千人的军队,除非像监狱一样到处是看守,不然怎么可能滴水不露?看得太严,就会让气氛过于凝重,军中的人情绪不好。看得不严,就会记纪律形同虚设。其间的分寸,对于军官是个考验。
  关申带了三人,从附近不远的一处木墙翻了出去,进了汝州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