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林夕撇了撇嘴。不管两人怎么说,就是不吃。
  那边的三人却吃得香。一边不住嘴吃着,一边聊着最近襄阳闲事。无非是王宵猎到了襄阳后,先是陕州,再是荆门,两场大胜振奋人心。现在又开起了银行,市面上繁荣了许多。再就是三人各自工作中的各种杂事。今天码头的活多了,那边小厮得了客人的什么赏赐,女子纱场里生意如何好。
  林夕在一边听着,听他们说起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慢慢觉得有些意思。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实际上丰富多彩,或许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却是最真实的人生。林夕突然有些明白,王宵猎为什么给这个地方起名人间烟火。是啊,这无聊而有趣的人生,才是人间。
  正在这时,又有两个人坐到了林夕他们的另一边。两人刚刚落座,转头看见另一边的两一女,不由眼睛一亮。一个道:“你看那边,秦三郎与孟宝又请席三郎吃饭。最近这几天,我们来饮酒,几乎每次都看见他们。想不明白,席三娘胖硕如猪,两个人如何看上她?”
  另一个道:“胖一点有什么!席三娘在纱场里是个小头目,一月工钱八贯足!秦三郎在码头搬运货物,一月能赚三贯钱么?孟宝就更不要说了,做个小厮,一月赚两贯钱就不容易!”
  前一个不由叹了口气:“这是什么世道!席三娘许过人,没有过门夫君便就撒手去了。说起来,是个寡妇人家。这样一个寡妇,不过是多赚了几贯钱,就有人如此巴结!”
  另一个冷笑:“一个月几贯钱,不知多吃多少肉!胖一些有什么?肉可是吃到自己嘴里!”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在那里说着三人的事。一个愤愤不平,另一个则觉得理所当然。
  林夕听了,才知道那边三个人的身份。再转头看他们,就有了另一番感觉。是啊,世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那女人长得如此胖,还曾经许过人,只因为一个月赚八贯钱,便就有两个年轻伶俐的后生如此巴结。男女成亲,要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却年轻人凑到一起自己说话。
  这样好吗?传下来的规矩,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破坏得一干二净。一个世界没有规矩了,很多事情会让人无所适从。转念一想,这样不好吗?男女结婚,本来就是他们一起生活,当然是自己看对眼了的人最好。接下来的几十年,这一对夫妻要走完余生。
  一轮月亮挂在天上,如宝石般,映着幽静的天空。汉水江面上,有画舫在飘荡,客人的嬉笑,伴着丝竹声传出来。汉水的岸边,点着一盏一盏的灯。人们吹着风,在谈笑着。
  襄阳府的一切变化太快,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好似换了人间。不只是市面上繁荣了,人们的生活安定了,随着这些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这改变好或者不好,谁能说得清呢?
  林夕看着天上的月亮,一时之间想不明白,有些痴了。


第278章 研究院
  林升源走出房来,看着天边初升的太阳,伸了个懒腰。见一边女儿林夕收拾得整整齐齐,在那里喂前天刚养的猫。捏着一点鸡蛋黄,小心翼翼。
  看了一会,林升源道:“天色尚早,你穿戴得整齐,要做什么?”
  林夕道:“前些日子衙门改了,说我们这些人是伎术官,要给房子住。李唐和李迪,他们两人都分到了房子。我因为是女身,就没有房子,每月加两贯钱。”
  林升源道:“加两贯钱,多么好的事!这院子我们租下来自己住好了,免得来了生人不方便。”
  林夕嘟起嘴:“两贯钱很多么?这样的地方都租不来!分的房子我看过了,都是新房。每家都是上下两层六间房,还有一个院子呢!像我们人口少的,住着都觉得空旷!”
  看女儿不开心,林升源忙道:“以后我是做生意的人,怎么好住那些地方?等到赚了钱,便买一栋房子,住着多开心!我跟你说,现在棉布的价格贵——”
  “稀罕吗?”林夕头也不回。“棉布就是再贵,又能赚多少钱!再者说,你跟北地商人做生意,还是用的黄员外的本钱,别人岂不会闲话?几年时间,多少人家破人亡,大家都恨金人呢!”
  听了这话,林升源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嗫嚅道:“我不跟金人做生意,做生意的是汉人。官府都在襄城设了榷场,我们百姓,做生意寻常。”
  “哼!”林夕懒得再说,起身出了门,向城西去了。
  六月的天气,太阳升起来没多久,便就像个火球一样,晒得大地都要裂开了。街道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有的拿手帕包着头,行色匆匆。
  到了城西,离衙门不远的一处大房子,门外已经站了许多人。林夕找了一会,发现李唐和李迪,急忙过去,与两叙礼。
  李迪遮着头顶道:“好热的天!知道天热,观察选了这个时候,还是晒死个人!”
  李唐道:“在太平年月,这个时候衙门都已经放假,各自躲暑去了。今年却是不同,这样的天气还要做事。唉,真是命苦!”
  周围的人都在叽叽喳喳,抱怨天气太热。襄阳正在汉水边,头上太阳火辣,脚下热气蒸腾,确实让人难受。街的店铺,许多白天都不开了。
  等了没有多久,便就有吏人来让大家进去。随着吏人,众人进了院门。
  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靠东的地方,搭了一个凉棚,凉棚下面摆开了一大片交椅。旁边有几张小桌子,上面摆了木桶,不知里面装了什么。
  众人进了棚子,一个吏人高声道:“各自找位子坐。旁边桌上有扇子,木桶里有绿豆汤,有需要的各自去取。诸位莫要嫌热,观察也是一样,这样的天气来讲话。”
  众人嘻嘻哈哈,到旁边取了扇子,拿在手中拼命扇着。有的喝了绿豆汤,很快额头满是汗水,身上倒是凉快许多。棚了下晒不到太阳,没有多长时间,也不似刚才热了。
  忙碌了一会,都在座位上坐定。旁边站的有吏人,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林夕拿把扇子摇头,低声问一边的李唐:“今天怎么这么多人?”
  李唐道:“听说不只是襄阳城里,还有新野的许多人,都搬到这里来了。不只是有我们书画的,还有音律的,天文计算的,诸多种地做工的,形形色色。”
  林夕听了不由皱起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要做什么?乱糟糟的,反而不好做事。”
  李唐摇了摇头:“这世道,许多事情都是以前所没有见过的,我也说不好。”
  众人说着闲话,等着王宵猎到来。
  过了没有多久,王宵猎与陈与义从后面过来。到了众人的面前,抹了抹头上的汗水,低声对陈与义说道:“这样热的天气,着实不适合做事。今天讲罢了,这几天是不是放几天假?”
  陈与义道:“他们衙门里并不十分热。现在非常时期,还是不放假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也好。夏天实在太热,衙门里想想办法,怎么降温。”
  在前面桌子后面坐下。王宵猎高声道:“诸位肃静!今天请你们来,是因为城里新建了研究院,你们做的事情与以前不同了。这处房子,就是以后你们工作的地方。离着这里不远,是新建的住处,绝大部分人已经搬进去了。战乱时候,诸事艰难,有不满意的地方,大家多包涵。”
  下面的人一起高声道谢。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什么时候有现在的条件?大家哪有不满。
  王宵猎道:“在这里工作生活的,除了以前朝廷就有的天文历算、书画音律、医生等之外,还有做机械的,研究种地的,研究各种药的,品类繁多。我们跟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凡是跟百姓有关,能给人带来帮助的事情,衙门都出钱研究。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地方叫什么合适,就叫研究院吧。”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构。等到局势稳定下来,手里有了钱,王宵猎便就立即建了这里。城中零零散散的各种研究人员,还有在新野的一些研究机构,全部都搬进来。工作各自有衙门,不远是住处。只要在这里工作,都免费安排房子住。就是这两天林夕烦恼的,因为是女人,没有自己的住处。
  王宵猎道:“这里的人员众多,你们各自做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简单说几句废话。”
  李迪听了小声道:“观察倒是有意思。说自己说的是废话,哪里听说过?”
  李唐道:“这是自谦,你还真以为观察讲的是废话?不要多说,老实听观察讲什么!”
  王宵猎道:“虽然你们做什么的都有,但一些总的原则,却是相差不多。天气实在太热,我不浪费你们的时间,说的简单些。这里名字是研究院,你们是在这里研究学问的。世间的学问,不只是有儒家的经书,百家杂说,每行每业都有。以前朝廷不重视这些,都是民间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传下来。以后衙门拿出钱来,让你们住在这里研究学问,各自尽力!”
  说到这里,王宵猎就觉得口干舌燥,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道:“做学问,就要有做学问的态度。一是要脚踏实地,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好为大言。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这是基本的工作作风。还有,世间的事情千千万万,道理万万千千,哪一个能说什么都了然于胸?所以一定要谦虚谨慎,这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既然是研究学问,就要开动脑筋,就要敢于去想。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只要是有道理,就要敢想,敢做。在学问上,不要瞻前顾后,不要怕这个怕那个。”
  这样的话,是大家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下面议论纷纷。
  王宵猎停下,喝几口水,让大家议论一会。才道:“总而言之,你们在这里研究学问,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有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还要有敢想敢干的冲劲。只要有实绩出来,衙门一定不会吝于奖赏!建这处研究院,尽量解决你们的生活难题,是衙门能给你们做的。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难题,是你们应该做的。希望大家努力工作,不要辜负了。”


第279章 这是个怪人
  曲待诏用手拍着桌子,口中道:“这是八仙桌,每桌恰坐八个人,如同八仙一般!四个凉菜,四个热菜,最后再上一荤一素两个汤!最是讲究!”
  一边的周洋问道:“敢问待诏,不知八仙是哪八仙?”
  曲待诏一时被问住,在那里期期艾艾,再也说不出话来。众人见了,一起大笑。
  王宵猎为了适应共餐制的兴起,制了这八仙桌。不过这个时代八仙故事还没有兴起,别人哪里知道是哪八仙?王宵猎说是八仙,那就是八仙,权当代指餐桌上的八个人了。有学究不死心,专门查古书,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许多人上了桌,心里都有疑问。
  林夕在个角落,挨着李唐和李迪坐了,小心翼翼。这种场合,自己作为女人就不合适了。
  王宵猎知道这些研究人员都识字,虽然不如学究们那么难讲话,但也不像军中的人那么纯朴。话并没有讲很多,看看天色不早,便就安排吃饭。许多的规矩,要在日后工作中慢慢让人习惯。
  曲待诏说的不错,这个时候的酒菜,就是上四个凉菜,四个热菜,最后再来一荤一素两个汤。不像是富贵人家讲排场,几十个菜上来,让人看看。
  喝了一口甘冽的葡萄酒,曲待诏轻捋颔下胡须,连连点头:“果然好酒!与汉水边的比起来,这里的酒更加香甜,更加冰凉!不是观察请饭,我们如何能喝到这样的好酒!”
  周洋笑着道:“这是葡萄酒,待诏能喝出来香甜来,着实是骨骼清奇!”
  曲待诏脸上有些挂不住,对周洋怒目而视。周洋只当看不见,举起杯来劝大家饮酒。
  这些人里,书画和曲律的人并不多,勉强坐了两桌,中间还夹了些其他的人才。大家并不熟识,又都是被人奉承惯了的,谁都不服谁,言辞间唇枪舌剑。只是平常日子过得清淡,每有菜上来,必然筷子乱飞,抢起来谁也不让谁。
  林夕性子恬淡,看这个样子,吃不了两口便就放下筷子,只是拈起瓜果来吃。
  酒过三巡,王宵猎起身,让陈与义捧了酒壶,一桌一桌敬酒。到了林夕这一桌,举一杯喝了,一众人一起叫好。让陈与义重又倒满了酒,王宵猎道:“世间的人都以为,只要做活的人尽心尽力,愿意出力气干活,就必然能做好。我却以为有句古话说得不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们这些人就是利其器的人。实话说,比实际做活的人重要多了。只要你们做得好,对朝廷、对百姓就有无穷利处!来,且饮了这一杯!我先干为敬!”
  说完,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众人忙道:“如何敢让观察敬酒!”一边说着,一边手忙脚乱地抓起自己酒杯,匆匆忙忙倒进嘴里。一时之间,场面有些混乱。
  等大家喝完,王宵猎道:“以后的事情,就劳烦诸位。不管你们是做什么的,只要你们做好了,下面事情也就好了。现在外敌当前,诸事艰难,衙门的钱也不多。不过,对你们做的事,衙门尽心尽力。以后你们遇到了什么难处,不管是钱是人,尽管开口!只要衙门有余力,一定帮忙!”
  众人一起道谢。人人笑逐颜开,看着王宵猎,都觉得今日与有荣焉。
  王宵猎又喝一杯酒,向众人说了恭维的话,才转身离开。离开前,见林夕站在那里,眼里不觉有了异样的光彩。林夕只看见王宵猎眼里好似闪过一道光,很快消失不见。
  看着王宵猎离去的影子,林夕觉得心里有些怪怪的。是为什么却说不出来,只是觉得,这个人不一样。王宵猎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但林夕总觉得不是自己感觉到的。
  王宵猎每一桌敬过了酒,一众人都觉得兴奋异常。这里面很多人在开封府待过,也有人受过皇帝的赏识。不过今天的待遇,与皇帝赏识可不同。可曾见过军政主官给自己敬酒?
  这个时代,酒桌上没有那么多规矩。不像后世,酒桌一摆,哪个位置是主人,哪个位置是主宾,哪个位置是主陪,都一清二楚。酒桌上的每一个位置,都有一套说辞。安排的人洋洋得意,哪个人坐错了要被人笑,甚至受到训斥。这个时代,谁管那么多有的没的。寇准好为长夜饮,最喜欢灌人酒。岳飞因为喝醉了,差一点把手下打死。王宵猎敬一圈酒,也没有人觉得奇怪。
  对王宵猎来说,是不同的。从有自己的势力,王宵猎便就想建立一个这样的地方。后世的人知道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时代,人们还认识不到。
  师傅带徒弟,甚至是父子相传,技术进展是很慢的。而且没有理论基础,没有一套规范,大家的经验不能相互借鉴。集中到一起,用一套规范交流,不但发展基础,而且还要发展理论,进步的速度不知道比以前快多少。这里面的很多技术都可以很快投入实用,加上官办的场务,再加上很行的贷款,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发展起来几个,衙门的投资就迅速可以收回来。
  这里的一两百人,带着王宵猎的梦想。王宵猎希望他们可以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在这个时代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他们的成果,将直接带来社会的改变。
  回到位子坐下,陈与义道:“观察饮酒不少,不如回去歇息吧。”
  王宵猎点了点头:“头是有些晕了。参议,你在这里多做些时间,不要寒了这些人的心。接下来的许多事情,都仰仗这些人。要让他们满意,能尽心做事才好。”
  陈与义称是。命崔青带几个亲兵,扶王宵猎回去。
  看着王宵猎离去,陈与义不由叹了口气。王宵猎的许多做法,与其他人大不一样。这个时代,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最获重的还是读书人。读书人明事理,不管是什么事情,总能讲出道理来。这些做各种会艺的,确实有用处,但对社会却没有大用处。
  若不是这些人里少有倡优,王宵猎也不喜欢歌舞,不免让人怀疑,王宵猎用心可疑。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王宵猎确实用几州养出了五万兵,确实与金人对战不落下风。这样的战绩,其他人就没有怀疑的资格。不管王宵猎做事多么古怪,照着做就是了。
  陈与义如此,王宵猎的属下很多都是如此。他们不理解王宵猎的做法,但不怀疑王宵猎的能力。不管王宵猎说什么,只管照做就是。


第280章 司令部
  新野官厅里,陈与义伏在案后,处理着这些日子的公文。牛皋和邵凌坐在一边闲聊,说着这些日子邵凌在陕州的事。在陕州几个月,把百姓大多迁入邓州,发生了太多的事。
  过了许久,陈与义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来。
  在厅中踱了几步。牛皋突然问陈与义:“参议,听说这些日子襄阳城里好热闹!”
  陈与义点了点头道:“不错。最近印了会子,设了银行,观察又设盖了一个研究院,把城中凡有伎艺的全部搬了过去。这些事做了,城中热闹不少。”
  牛皋叹了口气:“从荆门回来,观察便大多时间待在襄阳城里,很少到新野来了。军中一有钱,那些读书人、伎艺人的日子便好过了起来,新野大军反而没人问了。”
  陈与义听了心中一凛,转身正色道:“为何这么说?观察最用心的,还是大军。”
  牛皋道:“只是说说罢了。看其他镇抚使的地方,不管军政民政,都是统兵官说了算。只有我们这里,大军全部在新野,民政全不参与。”
  陈与义道:“人有所长。民政的事情,当然是文官来管。又不是非常时期,这些事情不必要委托于军人。统兵官管民政,一是分心,再就是百姓也多不便。”
  听了这话,牛皋便就笑:“手里拿毛锥子的,比我们手里拿刀的又强在哪里?我看那些文官,施政也不如何好。下面县里,不知有多少乱事。”
  陈与义听到这里,就知道这话不是牛皋随便说说的。这几个月,王宵猎大部分时间在襄阳,处理民政。军政早已经搭好了框架,委托给牛皋和邵凌,管的并不多。
  人不管多大,心态总是像孩子。以前王宵猎大部分时间在新野,军队士气高,做事底气足。这几个月王宵猎的大部分时间在襄阳,军队便就觉得受了冷落,许多人心里有怨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