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道:“这不过是上古民歌,并没有什么艰深之处,节帅因何喜欢?”
王宵猎道:“最近我想明白了些事情,对这歌有了些感悟。孔子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中间的意思,想来大有深意。”
王彦笑道:“这不过是老夫子的一句牢骚话,节帅想得多了。”
王宵猎回转身,看着王彦笑了笑,没有再多说。
到了沙洲,下了船,行不多远,就见前面有一处亭子。荒废已久,杂草丛生。布满尘土。
王宵猎感慨地道:“这里是均州第一胜景,当年不知道有多么热闹。经过了战乱,现在却荒废成这个样子。唉,这一场战事,给天下不知道带来了多少苦难。”
崔青带着亲兵急忙上前,把亭子收拾一番。摆下两张交椅,一张方桌,请王宵猎和王彦坐。
两人坐下,上了茶来,在那里休息。
喝了一会茶,王宵猎对王彦道:“襄阳一别,一年多了,镇抚过得好吗?”
王彦道:“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做臣子的,自该尽力报效朝廷,哪里敢多想自己。”
王宵猎点头:“镇抚一片报国之心,是我问的不对。”
王彦道:“我是张枢密带到西线来的,镇守金州确保川蜀安全。好在东边是节帅,自我到这里之后没有大事。只有这一次李忠突然东来,让我措手不及。多亏节帅前来相救。”
王宵猎道:“李忠不过是乌合之众,我不来,镇抚应该也会有办法对付他。当然,打上一仗,镇抚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唉,说实话,我到襄阳有三年了,实在没有兴趣跟李忠这种人打仗了。”
王彦道:“前天我在均州城外,见到节帅的军队,实在吃了一惊。不过三四年的时间,节帅的军队跟以前的完全不同,换了个样子。不说火炮犀利,一炮轰塌城墙。我看你的军队进城时,指挥得法,配合默契,作战行动极有分寸。我带兵多少年了,在太行山时,跟金军不知打了多少仗,却从来没有见过如节帅的军队般。你现在的军队,就是跟金军正面对决,也丝毫不落下风。”
王宵猎道:“这几年的时间,我不知道用了多少心血。心里想着,是该跟金军碰一碰了。”
王彦道:“都说你有十万大军,何必怕金军?靖康时金军围开封府,不过八万。我们中原男儿自该有气魄,难道不如女真人?”
王宵猎摇了摇头:“镇抚是自己人,不怕说实话,怎么可能十万大军都是这个样子?也就两三万人经过多次整训,能够看得过去罢了。其他军队整训完成,还要一两年。再者说了,就是整训顺利,十万大军都像这个样子,我哪里有那么多钱呢。”
王彦笑道:“谁不知道,天下带兵的大将中,你最有钱!我守金均房三州,不过养三千兵,已经非常吃力。招民屯田,也不过保证不饿肚子而已。你治下十州,十万大军,谁能比得了!”
王宵猎道:“不过耍些手段,也不是长久之计。”
王彦感叹道:“有时候我真不明白,你是如何做到的。养的兵马是我们的数倍之多,治下的百姓负担还不重,可以算是安居乐业。现在带兵的大将,都发愁自己的兵少。等到兵多了,又发愁怎么养。哪一个能像一般,兵不但多,民间负担还不重。”
王宵猎叹口气:“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许多事情,不足为外人道。”
王彦摇摇头,看着不远处的汉水,没多说什么。
过了一会,王宵猎道:“靖康围开封府,金军只有八万。而我大宋兵马百万,还有各地勤王兵,十人对一人,按说怎么也不会输了。可实际情况是,金军未逢一败。镇抚说,是为什么?”
王彦道:“女真人起于白山黑水间,生活艰难,自小吃得了苦。所以金军极为顽强,耐苦战。我们汉人从小吃穿不愁,自然比不了。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王宵猎摇了摇头:“在河东时,曾经有十七个金军击溃我大宋两千大军。再是耐苦战,两千人一人口唾沫,也把十七人淹死了。镇抚,你说的不对。现在我十万大军,依然是汉人百姓。他们入军后,我安排一定要吃饱穿暖,不可苛待,按镇抚说的,我永远也打不过金军了?”
王彦听了不由语结。过了一会才道:“那节帅认为,我们为何打不过金军?”
王宵猎道:“没有我们。自我带兵来以来,与金军大小仗不少,从来没有败过!”
王彦听了不由看着王宵猎。道:“节帅的意思是——”
王宵猎感慨地道:“其实镇抚说的,与大多数人的意见差不多。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什么女真人耐苦战,所以打不过,难听一点,就是胡说八道。因为认识不到问题,也想不出来解决的办法,就这么找个似是而非的理由,骗人,也骗自己。”
王彦听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王宵猎道:“最近我想明白这个问题,所以要来这沧浪之洲。一支军队能不能打仗,是看招的兵出自有钱人家,还是贫苦子弟?汉朝时的羽林军,全出自富贵人家,没听说不能打。各地黄巾军,倒是贫苦子弟,没听说他们能打。事实很清楚,为什么还会有什么女真人能吃苦,所以才打遍天下无敌手这种说法呢?我想,只怕是大多数人搞不明白为什么,编个理由罢了。”
“打了败仗不可怕,可怕的是败得稀里糊涂。随便编个理由,骗自己说就是因为这样。骗了自己还不算,还要用这理由去骗别人。镇抚,要想驱除金虏,恢复中原,我们一定要认真。认认真真地总结失败的教训,改掉自己的缺点,练出强军来。所谓知耻而后勇,不外如是。”
打败仗并不可怕,怕的是精神上也败了,彻底失去了将来胜利的勇气。
宋朝为什么败给金朝?王宵猎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其实不能说清楚。但这些年的实践,让他明白,首先要从军队身上找问题。国家对军队的定位,军队的制度、组织,以及战争的指挥,方方面面的问题。这种事情,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必须要长篇大论。
面对这么复杂的问题,哪个出来说自己搞清楚了,就是什么问题,一句话讲明白。不用问,这一定是空口白话,以大言邀人注意。
宋朝被金军打得这么惨,一直到金朝灭国,也没有人把原因讲清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在糊弄。以宋朝的人口之众,不可能没有人想到真正的原因,甚至进行改变,比如岳飞。但最后没有成为主流,除人的因素之外,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或许,到了宋朝这个时候,中国文明失去了积极的进取心,开始糊弄了。
文明不能糊弄的。南宋对军事问题糊弄,一百多年,还是亡于蒙古,自食其果。
刚建国的时候,教员曾经对文化工作人员说,要抽调精兵强将,对一百多年来中国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处处被动挨打进行研究。可惜,此事最后无疾而终。
说宋朝军事不行,是因为重文轻武,这就是典型的文明上的糊弄。说中国近代落后,是因为文化不行,甚至一直追到文明的源头,说文化一直不行,也是糊弄。就是落后了,不想去找真正的原因,弄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一时糊弄过去罢了。
这种事情不认真,那怎么能行呢?文明糊弄不得。
想到这些,王宵猎真地觉得自己累了。来到这处沧浪之洲,想说的是那一首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第528章 复杂而简单
初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王宵猎觉得事情很简单。宋朝为什么失败,有什么缺点,前世的历史书上说得很清楚。甚至就连药方都开好了,照方抓药,还不一试就灵?
当自己有了军队,有了地盘,事情一点一点做下去,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这么复杂的事情,一句话就能讲清楚,你以为自己是大神在讲经说法呢。实际上,宋朝为什么从宋太宗之后对外军事就显得软弱,绝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甚至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而应该长篇大论来讲,方方面面,不可遗漏。最后总结出来,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次要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原因对此有影响。这些原因,互相牵扯在一起,很难理清楚。
同样的,为什么到了清朝中国开始落后,到了晚清被西方肆意侵略。绝不是一句话能讲清楚,而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到相影响,远不是简单改革就能解决问题。
讲宋朝军事软弱是因为重文轻武不稀奇,讲晚清民国落后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原因不稀奇。这个世界上人的思想千奇百怪,本来就需要想什么的都有,才能推动人类的进步。但这种思想成为主流就很稀奇了。这表明,这个时代的中国文明出现了问题,开始糊弄了。
这样重大的问题,限于精力、资源,不是一个人可以搞清楚的。而是应该由国家出面,组织大量人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细致的研究才可以。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也就为后面指明了路。
风从汉水上吹来,带着凉意。靠近沙洲的地方有大片芦苇,各种各样的鸟儿在里面翻飞,唱着动听的歌曲。几行白鹭在沙洲上面飞来尽去,对王宵猎和王彦打扰自己的家园极是不满。
王宵猎道:“几年之前在开封府的时候,我对带兵还什么都不懂,多亏镇抚帮我。当日恩情,一直铭记在心。今天我们都是带兵大将,与当时不同了。”
王彦道:“是啊,当时哪里想到,几年之后你会成为一方之雄。”
王宵猎道:“这些都是小事。最要紧的,是我们这些人必须要想明白,怎么练出强兵,打败南侵的女真人。只说什么女真人耐苦战,我们宋人贪图安乐,是不够的。说得难听一点,这样糊弄自己,没有半点好处,只能扰乱人心。必须要正视现实,我们到底是哪里不行呢?不搞清楚这一点,后边会很难。”
王彦道:“依节帅看来,到底是为什么?”
王宵猎苦笑:“哥哥,我起自勤王的义军,跟禁军本来不同。惟一接触得多的军队,就是你的八字军了。可八字军也是太行山的义军,与一般的禁军还不一样。接触得少,怎么能够说得明白?禁军到底有哪些问题,一时之间我是搞不明白的。所以我的军队,完全另起炉灶,与禁军大不一样。”
王彦点头:“是啊,我们都不是出自禁军,对此事确实很难说清楚。不过,现在你的军队练得极是精强,看着着实令人羡慕。你是怎么练的,不妨对我说一说。”
王宵猎道:“简单四个字,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对军队内部的管理。军中废除了阶级制,不再是由统兵官一个人说了算。设置了司令部,几个将领既各有分工,又同时对军队有领导责任。军中的不管是官员还是士卒,都是为国家出力,不能亏待了他们。不但是他们吃好喝好,还有教以知识,引导思想,让他们知道为谁而战,为了什么而战。知道他们在军中要干什么,要守什么样的规矩,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责任。知道到了战时,要守什么样的规矩,应该做什么。作战之前,不但是各级将领要知道此战的目的是什么,困难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每一个士卒,都要了解,明确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王彦听了愣了一下。道:“这样做,要多少军官?如何管得过来?”
王宵猎道:“我军中的军官,比一般的军队多得多。不但是军官,就是士卒,也要识字。军中设有专门的识字班,新兵招来,训练的时候,每天有一个时辰学识字。到了各部队,依然有各种学习班。基本是当兵五年,就能够识文断字了。”
王彦道:“真宗皇帝时,特意命将领不必识字。你反其意而行之,真的有用吗?”
王宵猎道:“最少现在是有用的。将来有一天情况变了,或许就没用了。没用就没用,换一种方法就是了。只要意思还在,事情就不会做错了。总而言之,军队纪律要严。但严格的军纪,不是靠严刑峻法来实现的,而是要教育官兵,让他们主动要求自己。所谓内圣,就是要教育军队,让将士们不是只知道执行命令的木偶,而是有主动性。军队的任务,不是简单地下一道命令,而是要让将士从上到下,完全理解并坚决地执行。最关键的,一是要让将士理解命令,二是能够主动地执行命令。”
王彦听得目瞪口呆。自己带兵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见这种说法。王宵猎说得简单,但做起绝不会容易。这不但是涉及到军队的管理,还有地方行政管理也要配套。
王宵猎道:“我到襄阳还不到三年时间,想的虽好,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直到现在,许多方面还不满意。但我们有最好的百姓,他们的理解与配合,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现在每到招兵的时候,只要家里有男丁到了年龄,百姓就会主动送到军营。被招进军中,家里会请客宴请宾朋,如同天大的喜事一般。”
王彦摇了摇头,不知道说什么。自己到金州任职的时候,只带了八百老部下。近三年时间,不过发展到了三千人。养这三千人,王彦费尽了心思。竭金均房三州财富,到了年景不好的时候,军中还有人饿肚子。很难想象,王宵猎是怎么养十万大军,还得百姓拥护的。
王宵猎道:“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只要脚踏实地,坚持实事求是,一点一点地踏实去做,事情总能做好。许多时候事情做坏了,就是忘了要踏实,要实事求是,经常好高鹬远。军中内部的事情管好了,指挥官指挥战事时,只要按照军事规律,发挥聪明才智,仗就好打多了。有了内圣,才能对外常胜。对外常胜,称为外王。”
说到这里,王宵猎有无限感慨。前世的时候,在学校里,在工作中,经常学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告诉你这是客观规律。掌握了客观规律,世界上就没有事能难住自己。
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客观规律呢?大多数时候,客观规律发挥作用,是因为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工作而已。别人的经验,用客观规律的形式讲出来,如此而已。
最讲客观规律的自然科学,想一想,有什么不可以违抗的天条吗?科学家都知道,以前的知识就是用来推翻的,推翻旧的知识就是科学的进步。反倒是人文科学,莫名其妙设置出来许多客观规律。
第529章 文明的课堂
在沧浪之洲上,王宵猎和王彦一边喝酒一边闲谈。说着这几年各自的经历和感悟,议论着天下的形势。不知不觉,到了下午。
最近几个月,王宵猎的感触很深。今天跟王彦讲出来,觉得畅快许多。
从最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凭前世的知识,天下还有能难住自己的地方?到了后来,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直到前些日子,招了官员,让他们了解民间,才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怪,让王宵猎许多想说的话没有说,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人活在世上,许多事情不能深想。一旦想的深了,会发觉这个世界与自己以前认识的世界大相径庭,完全不认识了一样。不能突破这一道屏障,就会陷入困惑。
现在的王宵猎就是明确地感觉到了这一道屏障,想要突破还没有突破。
当襄阳的势力发展起来,越来越独立,王宵猎真正开始当一个国家开始管理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越想越复杂,一时理不清楚。
当把一个政权当作一个人来思考,来安排,随着时间推移,就发觉这个人越来越清晰。当把国家的政策和命运归结于天命,哪怕坚持天命必须从人民中来,也会觉得天命越来越现实。
这种感觉越来越有压迫感,有时候让王宵猎有些手足无措。最终决定,短时间内不要去想这些过于脱离自己的问题,而是专注于实际。
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如果向着极小、极大两个方向推过去,或者加上时间,按照认识走到时光的尽头,发现的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不同,经常让人无法接受。
如当量子力学兴起时,爱因斯坦坚决不相信,说上帝不会掷骰子。因为这个量子世界,与爱因斯坦对世界的认识差距太大,无法接受。
自然科学如此,关于人的学问又有多少如此?不要说走到时光的尽头,一套理论,向下推到每一个人,向上推到国家或者文明,就换了一个面目。
当一套理论,走到时光尽头的时候,发现与现实世界有不同的面目。那么,是世界错了,还是人的认识错了?大多数时候,人类给不出正确的答案。
当给不出正确答案的时候,不要强行给出答案,而是要踏实前行。强行给出答案,就像欧洲文明的上帝一样,只问你信与不信。这不是中国文明该有的态度。
前世学的知识,大多都笼罩在欧洲文明的影响下。在宇宙中,人类才走了多远,才认识了多少地方呢?怎么能够给出答案呢?其实不管是宇宙发生的大爆炸学说,还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进化论,都是一种假说。王宵猎不反对这种假说,只是现在认识到,必须说明白这是假说而不是真理。
自然科学如此,关于人的学问更是如此。不管什么理论,说自己讲明白了人的过去,还预测了人的未来,这种理论就靠不住。
关于人的学问,必须围绕人来做。人民生活得怎么样,过得还好吗?他们有什么不满,有什么希望,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人们过去是怎么想的,现在是怎么想的,未来又会怎么想。
人的学问不能围绕神来做。不管现实中的人是怎么样的,而是做各种假设,设各种逻辑,假定许多前置条件,而后解释过去,展望一个未来。最后说看我的学问多么全面,说得多么透彻,未来有多么美好。如果做不到,说是人民不行,应该改造人民。
当一切的理论中有一个上帝存在,人的学问围绕神来做没有问题。如果不是,就很有问题。
中国文明中,并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不能够这样做学问。如果研究历史,就要研究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过得好吗?他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研究现在,就要研究现实中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在想什么,人们过得还好吗?人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晚清民国的时候,中国文明落魄到了谷底,在世界上几乎人人欺辱。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勇敢地站出来,大声疾呼要改造文明精神,要改造我们的文化,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是那样的时代,因为面临那样的困境,因为面临那样让人绝望的现实。但是这些人说的是对的吗?那就未必了。
当中国从谷底走出来,不再任人欺辱了,有了自信,当然就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许多事情,跟晚清民国的看法当然不同。如果还一样,那中国文明就有了很大的问题。
中国追赶先进文明近两百年,曾经反抗过,徬徨过,学习过,甚至顺从过。但最终,注定是要走另一条路出来。这条路,无关什么主义,无关什么思想,是一条中国文明的路。
中国文明中,有两个字是不好绕过去的。关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一个道字。关于国家,关于人民,关于人的本身,一个天字。
新中国对于中国文明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就是把天从高高在上、虚无缥缈中拉下来,放到最广大而且最可靠的人民之中。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新的天道。
新中国是人民解放军建立的,不是知识分子说出来的。当中国文明落入谷底,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表实在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人,既不明白中国文明,也没有学会西方文明。他们只是从西方文明中学了些知识,就觉得自己在思想上高高在上,可以回来启蒙中国文明了。
学西方知识,科学技术好一些,本来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没有太多冲突。至于人文知识,那就一言难尽了。本来应该学习的,是中国有什么缺点,面临哪些困难,明白西方的人文知识,哪些可以帮助自己进步,哪些无关紧要,哪些应该避免。但绝大部分人,既不知道中国面临什么困难,也不知道西方的人文知识到底讲什么。而是一股脑地学过来,大言不惭地要改造中国文明。
什么古希腊思想是启迪欧洲进入现代的理性之光,什么形而上形而下,什么哲学引导科学,什么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公民,民主自由。学了这些皮毛还不算,还要拿着自己学到的皮毛,来解释中国文明。重新解释中国历史,重新解释中国思想,高高在上,不一而足,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