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堡寨化
看着众人,姜敏道:“河东路金军约一万人,主要驻扎在太原府。来的时候,节帅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根据地,最好全部寨堡化。也就是说神山县里,凡是住人的地方,全部改建为寨堡。如果金军来攻,让他们无粮可抢,无人可用。等他们退走,则追其惰归。现在已经是初冬了,要想在今年完成这个任务非常艰难。但再是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完成好。”
“在中部的五堡,今年先建三堡,集中所有力量尽快完成。其余堡寨,要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在一个月内建成。只要堡寨建成了,仅凭金军的一万人马,想攻神山县可不容易。我们现在有火炮,当然要想办法用火炮守城。在城南寨的西边,圣王山下,有优质的铁矿。以前就有人冶铁,只是规模不大罢了。我们要想办法在那里采铁,用来铸造铁炮。”
看下面的人都面露疑惑,姜敏提高声道:“我们军中的火炮,都是铜铸的。你们不要因此以为炮只能用铜铸,当然也可以用铁。只不过用铁铸,炮身更重,不利于野战罢了。我们是守城,当然就可以用铁炮,比铜炮便宜得多。建起寨堡,上面放置铁炮,应该能保证安全了。”
说到这里,姜敏喝了一口水,静静地看着众人,让大家消化自己刚才的话。
女真人的人数较少,军队数量不足,这是他们的致命缺点。只要宋朝的军队有战斗力,金朝就只能有一个主攻方向。分作两路,则就没有了机动兵力,非常危险。现在金朝主攻川蜀,在河东和京东的兵力较少。像在河东路,金兵只有完颜银术可的一万兵马,完全防守不过来。
金军作战不善攻坚,神山县完全堡寨化,不犯大的错误,全部金军一万人来了也不怕。
沉默了一会,姜敏道:“我们想在河东路立住脚,今年是最难的一年。只要今年防守得住,让我们把根据地建起来,金军就拿我们没办法了。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们说的算了。这些日子,我把神山县的情况基本摸清楚了。这里虽然贫瘠,但自己种地,养几千人还没有问题。今年打好基础,等到明年从其他地方招兵来。我的计划,是在神山县驻军五千。其中两千人偏种地,三千人偏作战。三千可战之兵,河东路的南部就是我们的!那个时候,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最重要的,有了三千可战之兵,王宵猎就掌握了河东路的主动权。梁兴、李宋臣等人的兵力并不多,那时就会以姜敏为主。把河东路的抗金力量统一起来,会造成更大的声势。
姜敏道:“神山县这个地方,除了地方小,养的人口少,其实还是不错的,比我们原来想的富庶多了。这里有铁矿,而且是好矿,容易冶炼。有了方便的铁,我们就有兵器,打仗就容易。有煤有铁,这里应该是个富庶的地方啊。只要我们狠下一条心去干,一定能站住脚跟!”
众人哄然称是,气氛轻松不少。
等大家安静下来,姜敏道:“一支队伍,必然有自己的规矩。我讲几点,你们最好记住。以后哪个犯了,不要怪我不教而诛!”
“首先一点,大家必须明白,我们是在敌后山区作战,不能跟正规军相比。大家在这里,必须要熟悉山区生活,还要熟悉在山区行军。如果真有金军大军来攻,实在没有办法,要能躲到山里去。在山区行军,不但是要走得快,还要保证组织不能散。这就要求,我们的队一级组织紧密,关键时候能够独立行事。一时散了,也能迅速组织起来。大家回去后,这方面要下功夫。这支军队,不但要能大军团作战,更重要的是熟悉小股军队作战。平时就练好,不要事到临头不知道怎么做。”
“我在节帅身边的时候,节帅经常讲一个道理,叫有度无界。什么意思?这个世界,各处是不一样的。有高山,有平原;有大海,有江河;有人类,有禽畜;有动物,有植物,如此诸般种种。这是世界本来的不同,我们可以称为度。这些不一样,人类起了各种名字,用来认识、描述这个世界。人类起了名字,不同的名字之间就要划分界限。这些界限,是人类自己划出来的,而不是世界本来就有的。世界本来就有这些不同,称为度。人类为自己起的名字划出来的界限,则称为界。从根本上来说,这个世界有度而无界。我们许多人经常忘了这个区别,把度和界混在一起来说,最后把算己搞糊涂了。所以呢,凡是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精致入微,探究明白。光精致入微还不行,要经常地离远了再看。有远有近,才能把一件事情看清楚。我们的军官,要有这个本事,还要有这个意识。不要钻牛角尖,一件事情左瞧右瞧就是想不清楚。因为有度无界,一件事情,不能一个角度。”
“相比于地方,军队里的事情简单一些。如果日常里的每件事情,都如此仔细思量,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军队里面又没有吏员,什么事情都是军官来做,这样做事哪个受得了?所以呢,对于军队日常的事务,有各种公文。这些公文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每一个表格。这些表格的每一项,都是经过了实践的验证才加上去的。我要求你们,只要条件允许,每一个表格必须真实有效。哪一个敢胡乱填的,必须要受到惩罚!不要说这不重要,那不重要,只是具文而已。让你填的,没有不重要的!”
“所有公文,所有日志,每一个人必须认真对待,仔细填写!这叫做什么?事情过去,这就是我们做事情的档案,是历史。历史不容篡改!我这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人去针对抽查。查的就是公文全不全,真不真实,你们的记录与事实有没有不同。这是纪律,必须遵守!”
说到这里,姜敏提高声音。道:“这是我从节帅那里学来的。官员做决定,就要根据这些公文,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如果公文不可信,官员就必须要花心思在别的事情上面。要明白这个官员的性格,那个官员的性格。这个官员的公文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那个官员的公文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这样想做出正确的决定就难了。我们通过纪律,使官员不必要费这些心思。”
说到这里,姜敏感慨地道:“在节帅身边的时候,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节帅律己极严。作为一军主官,节帅完全可以不必要这么做,只要严令就可以。现在自己主政一方,才明月为什么。如果节帅对自己不严厉,其他人怎么会对自己严厉呢?像我这种主政一方的,严令有什么用?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这个人犯了错,因为与我关系好,就处罚得轻一些,甚至不处罚。那一个人犯了一样的错,因为我看他不顺眼,就处罚得重一些。你这样做,下面的人还不是有样学样?所以公事,公事公办是最好的。最好整支军队都是如此,大家慢惯了,那是好上加好!”
“坦白讲,节帅虽然严,但宅心仁厚。纵然是处罚,也不会罚得太严,不会让人太难堪。我丑话说在前头,在我这里,有功必赏,有错必罚!你难堪不难堪,与我无关!节帅经常讲一句话,做官要想清楚,是你属于权力,还是权力属于你。我可以明白告诉在座的诸位,我们属于权力,每个人都是权力的一部分。不管你是什么官,没有权力属于你!权力只属于职位,你做了这个职位,行使这个权力。如果权力行使得不好,必将要受到惩罚!”
第550章 酒和猪羊
太阳落到了西山上,田三郎哼着小曲,手中挥着一根树枝,慢悠悠地走着。前方猪羊成群,横冲直撞,一刻都不安生。还有一群黄牛,摇摇晃晃。
粮草官温如言心惊胆战,东奔西跑,赶回貌似走散的牲畜。前面看到史壁堡的影子,温如言才用袖子擦了擦脑门的汗。对田三郎道:“牲畜跑来跑去,三郎还如此淡定,唉——”
田三郎道:“官人,你莫以为牲畜傻。它们都是有首领的,时时用眼睛看着呢。你越赶,有的就跟你淘气,越要跑到一边去。你不管它,它自然跟着首领走。”
温如言只是摇头,哪里敢信?这些牲畜都是招抚司花钱买来的,走失了还得了?
走得近了,只壁堡里的人看见,有人迎了出来。见是招抚司的粮草官,不敢怠慢,急忙报了都头和军使。舒继明和王中孚得了消息,一起迎接。
行了礼,温如言道:“谢天谢地,可算平安送到你们手里。买这些牛羊之类,花了不少钱,一路上我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走失了一只。等到春天,招抚司还会买些鸡鸭鹅之类,再一起送来。”
舒继明和王中孚就笑,上前点数。
羊四十只,大多是母羊。里面有两只大公羊,其余的都骟过了。猪三十只,与羊一样,只两只大公猪。牛只有十六头,其中两只公牛,其余的都是母牛。
点过了数,王中孚道:“干办,史壁堡两千亩地,只有十几头牛,如何耕得过来?这些可都是抛荒许久的地,用人耕,如何耕得了?”
温如言道:“军使莫急,招抚司还在操办,买到了慢慢送来。这两年兵荒马乱,民间的耕牛大多被吃掉了,实在难买。如果实在不行,节帅会从襄阳送来。”
王中孚道:“离着春耕只有几个月,此事可耽误不得!没有牛,田就耕不了,开不了荒。如果开不了荒,到时我们吃什么?”
温如言连连答应,说不会误事。
此时天下藩镇,王宵猎应该是最有钱的一个。河东路虽然艰苦,但钱不缺。姜敏用襄阳会子到周边州县,买了许多牲畜回来,送到各堡寨。只是河东路残破已久,纵然有钱,买来的数量也有限。姜敏无奈,只好行文王宵猎,让后方送来。
王宵猎当然不会从襄阳送,路太遥远了。支援神山县,汝州的曹智来就可以想办法。
清点完毕,交割过了,王中孚看看西天的太阳,对温如言道:“太阳马上落山,干办只好在史壁堡住上一晚了。恰好手下士卒捉了些鱼,又打了一只獐子,今晚用来下酒!”
“如此最好,军使费心。”温如言笑着点头。“这些日子,各堡寨都是打野味来吃,看来你们这里也是如此。地方残破,野善倒繁盛起来,大家有肉吃。”
舒继明道:“所谓野味,只是偶尔吃一次才有味道。天天吃,如何得了?野兽再是肥美,如何跟自己养的猪羊相比!干办,你可要经常催一催,让后方赶快把缺的牲畜送来。”
温如言这些日子被各堡寨催,已经习惯了,只是答应。
进了史壁堡,到各处转了一圈,看了建设成果。温如言才与王中孚和舒继明一起到了堡厅。
分宾主落座,王中孚让士卒去准备鱼肉,吩咐上了酒来。
倒了酒。温如言举起酒杯,道:“今天的路上,那些猪啊羊的跑来跑去,我提心吊胆,生怕跑丢了一只。刚才点过数量,这才算是放下心来。来,我们饮一杯!”
三人饮了酒。
温如言道:“招抚的意思,下年粮食收了,各堡寨还要建起酒坊。一是自己军中用,有多的还可以向外卖,换些零用钱。你们种粮食的时候可注意了,多种些高粱,用来酿酒。这地方土地贫瘠,高粱倒长得好。用高粱酿酒,省下黍米做粮食。”
王中孚道:“用高粱只能酿烈酒,有钱人哪个要喝?用黍米酿的才好。”
温如言连连摇头:“军使,我们是军队,军人就要喝烈酒。就连节帅在军中喝酒,大多也是喝烈酒的。更不要说,酒量好的人,就喜欢烈酒。”
舒继明道:“我的酒量不好,不过也喜欢喝烈酒。劳累一天,喝上两杯烈酒,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不知道有多舒服。军使算是读书人,不喜欢烈酒也寻常。”
中国传统的黄酒,在南方当然是用糯米,而在北方则是用黍米。这个时候的酒,最大量的当然是米酿。但在河东这里,习惯却是用黍米。
黍米是优秀的粮食,口感比粟米好得多。生活物资丰富倒还罢了,现在这种环境,当然要拿来做口粮。姜敏要军中酿酒,当然最好用高粱,不占用粮食。
卖酒的钱,是宋朝官府非常重要的收入。各军之中,一般都是有酒库的,收入作为军资。王宵猎与其他军队不一样,一般不允许军队有经营性资产,当然也不酿酒。军中用的酒是从外边买来,军队照单支付钱款就是。河东这里情况特殊,特许招抚司可以酿酒。
其实神山县的各堡寨,不但是军事单位,同时也是生产单位。他们不但要种地,还要养牛羊,养鸡鸭,也要酿酒。军中不限制酒不行,没有酒也不好。
王中孚端起酒碗,仰头喝下。咂咂嘴道:“烈酒入喉,好似火炭一般,有什么好喝?似这种酒甜甜糯糯,才是至味!你们的喜好,真是让人搞不懂!”
舒继明道:“军使,自己酿酒本来就不是为了给我们喝,而是给战士们喝。出征前,胜利后,总要喝上一碗酒,才算是志得意满。这叫作壮行酒,庆功酒,有名头的!”
温如言道:“都头讲得对!军中酿酒,为的就是壮行,还有就是庆功。难道用来平日喝?平日里军中是禁酒的!节帅说过多次,军中必须要禁酒,不然纪律无法维持。军中也不能没有酒,不然一股豪气无法发挥出来,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第551章 军队和百姓
喝了一会酒,吃了一会獐子肉,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温如言带着酒意道:“招抚吩咐各寨,要选出一个专门管酒库、猪羊、鸡鸭等等的官员来。一般都是军使或者掌书记为正,粮草官为副。你们史壁堡不知谁来管?”
王中孚道:“我是带兵打仗的人,如何管得了这些?交给掌书记肖堂好了!”
温如言道:“军使,此事不可如此随意。招抚吩咐过了,一旦定了主管的官员,其他的官员就不能过问。招抚司每年考核,是罚是赏,大多都在这官员身上。其他官员,只是受连带的责任。”
听了这话,王中孚不由低头沉思。王宵猎军中,说是其他官员不得过问,就是平时不能问,不能管,是好是坏只能看着。连带责任,可不是说说算了,是真地要受罚。
想了又想,王中孚不由叹了口气:“算了,第一年还是我来管好了。等我熟悉了,或者交给别人或者自己管,心中有数。这些杂务,要想管好可不容易。”
温如言道:“军使说的极是。虽然是杂务,想管好可不容易。一般来说,放羊放猪的人不能是军中将士,而要用百姓。他们做得好了怎么奖,做得差了怎么罚,都有讲究。招抚司只考核你们的实绩,平时怎么管则不干涉你们。总而言之,这些事情只跟一个官员有关,不能影响军队的训练和作战。”
舒继明道:“我听人说,军队负责的事情,只有开荒、种粮等有限的事。一般的杂务则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与军队无关。不知是也不是?”
温如言点头:“不错,招抚的命令正是如此。河东路这里,军队要养活自己,还要吃得好,还要穿得好,但不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舒继明摇摇头:“这如何能够做到?”
温如言道:“都头知道做不到,招抚又如何不知道?只是立一个法度在这里,让各寨堡不至于以生产为借口,把军队的训练耽误了。怎么做得好,就是各堡都头的本事了。”
舒继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一个团体,要想管得好,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设置了官员,就要发挥官员的作用。大多数的事情,上级不能把指标、方法定得太死,要给官员发挥的空间。这种事情,很难说用什么具体的方法,看官员自己的本事。做的好的要赏,做的差的要罚,赏罚不能马虎。
王宵猎做事的根本观念就是如此。一支军队,纪律一定要严明。但严明的纪律,不是让军队内部一片肃杀,军人动辄得咎。而是人人知道什么时候纪律要严明,人人都遵守。其余的时候,则要有活泼的气氛,大家的行动不会受到太多的约束。
立一个法度,实际就是设置一个人为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人为设立的,不是不可逾越的。在王宵猎的眼里,给手下设界实际上一种提醒,某种动作到了危险的边缘。在必要的时候,设立的界限是可以突破的,并不是不可触碰。只是一旦过了危险的时刻,要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不管设立什么样的界限,做什么样的规定,界限都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时候被突破。因为界限是人来定义的,而不是天然存在。人来定义,则人对世界不是全知全能的这一缺点就没有办法克服。界限某些时间起作用,只是因为执行的人受到的压力不大,或者没有找到方法。
上司对属下必须要设界,让属下知道自己权力的局限性。但对属下的管理,不能够盯着设定的界限,更加不能够用这界限评判属下的成绩。设立的界限,实际上是提醒属下的,而不是规范属下的。用界限来管理属下,选出来的就不是人才,而只能是听话的奴才。
在精细处设界,从全局来管理,有远有近,才是一个管理者正确的做法。
舒继明在军校里学了大半年,对王宵猎军中的习惯自然非常熟悉。温如言一说,自然就知道他的意思。姜敏对各堡寨的管理,有诸多条条框框。但对军官的评价,跟这些条条框框关系不大。这些条条框框是日常各职能部门用来管理的,而不是招抚使用的。
作为都头,舒继明的任务就是保证军队有战斗力。只是战斗力包含很多因素,不能够一一明白列出来。比如训练多了,生产就少了,军队缺衣少穿,战斗力就会下降。如果生产任务多了,平时训练就不够,战斗力同样会下降。怎么保持平衡,就是军官的本事。
其实战斗力岂止这两项?方方面面,让都头自己也一时也列不清楚。只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谈何容易?
喝了一会酒,王中孚道:“干办,这些日子我们找遍周围山林,堡里多了十几户人家。这些人大多日子艰难,需要接济。招抚司能不能专门拨出一笔钱用于此事?”
舒继明道:“军使提起此事我倒想起来。这十几户人家之中,有六个人想参军。而我们冬天发的棉衣都是足数,哪里有多余的给他们?招抚司要想办法。”
温如言道:“不只是你们这里,各堡寨都多了些百姓,许多加了新兵。此事招抚已经吩咐过,等过些日子,招抚司会把所有新参军的人集中起来训练,像以前的新兵营。训练好了,再分到各堡。不过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分到父母家庭所在的堡寨。此事你们要说清楚,不会让参军的人误会。”
舒继明道:“如此说,我就也就明白了。要等到新兵训练结束,再给他发棉衣兵械是不是?”
温如言道:“是在新兵营发,还是分到各堡寨发,招抚司自然会有章程。”
王中孚笑道:“棉衣可是新鲜事务,在北方价钱不菲。那些百姓看了我们的棉衣,不知道有多么羡慕!告诉他们一时发不了,那可是要失望了。”
温如言道:“都头、军使,前两日招抚还特意吩咐我说,虽然我们现在困难,但并不缺钱。一些容易运输的物资,后方都是想尽办法运来。这些物资,不但是在百姓眼里,就是在其他军队眼里都是了不得的东西。你们在地方,要与百姓搞好关系,不要因为他们羡慕,而搞出事来。”
王中孚道:“放心,我自然明白。岂止是物资,就是我们用来开荒的镢头、锨锄,百姓们看见了都羡慕不已。许多人种了一辈子地,哪里见过如此精良的农具?他们羡慕是羡慕,但也都知道这些是军用物资,平常百姓哪里能得到?放宽心,我自有分寸。”
第552章 翟兴北伐
王宵猎坐在院子里,沐浴着阳光,看着姜敏的信。过了一会,把信放下,对一边的汪若海道:“我给姜敏提了两个建议。一是以神山南边的羊角山为中心,军队驻于大山之中,慢慢发展。既可以防金军的进剿,又能够同时控制神山和翼城两县,地盘较大。要么军队驻于神山县,把县境全部堡寨化,让军队且耕且战,静待天时。唉,在心里我是希望他选第一条,结果最后他选了第二条。”
汪若海道:“姜敏到底少年,把军队分散到了大山里,只怕没有什么把握。县境寨堡化,相对来说容易管理。河东路金军只有一万兵马,纵然出兵,也能挡得住。”
王宵猎叹了口气:“挡得住又如何?神山县已经没有多少百姓了,他连兵都难招。纵然是挡住了一时金军的进攻,势力发展不起来,当不得大用。没有办法,只能从后方送兵了。”
说完,王宵猎看着东边的太阳,沉默了一会。道:“是啊,姜敏到底是少年,做事还是太过谨慎了些,也怪不得他。过了今年冬天,等他在神山县安顿下来,再给他送兵吧。神山一县之地,按姜敏说能养五千人。两千人种地,三千人打仗,规模不小了。”
手中有三千兵马,加上有根据地,姜敏在河东路就是一股大势力,可以待时而动。一旦王宵猎北上进攻洛阳,姜敏就可以攻绛州、晋州,是一大助力。金军如果从河东路援洛阳,姜敏随时可以切断金军后路。不打掉姜敏,金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此时河东路金军力量不足,是个非常好的机会,错过了王宵猎不甘心。但姜敏到底年轻,能够站稳脚跟就难为他了,怎么还好要求更多呢?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进来,叉手道:“节帅,翟镇抚的使节已经到城外了。”
王宵猎道:“哦,既然是翟镇抚的使节,我当迎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