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猎道:“此战之后,洛阳周围的陕州、郑州、孟州、绛州的兵力就空虚了,我们占领。翟兴本是洛阳大族,手下兵力主要是翟家子弟,占领洛阳基本就是他势力极限了。我们不争洛阳,而是争周围的地区。三河地区,位于天下之中,自古就是天下根本。我们虽然不占领洛阳,但河南府的一部分,再加上绛州和晋州的河东地区,也足够了。”
汪若海道:“自古有言,一山难容二虎。翟兴北伐之后,节帅终究还会面临如何相处的难题。如果朝廷再有意以翟兴为帅,事情就更难了。”
王宵猎道:“走一步看一步,现在能说什么?谁说了算,终究是看谁得人心,谁的兵多。我们不能向自己人开战,再大的矛盾,也要想办法化解。”
汪若海等人听了,都没有说话。
翟兴北伐,在汪若海等人眼里的最大难题,不是怎么守住,而是王宵猎与翟兴的关系。王宵猎兵多地多,如果北伐以翟兴为主,以后的事情就难处理了。朝廷本来就对王宵猎不信任,此时插手,让北伐成功的翟兴为京西之帅,让王宵猎居其下,事情就更加复杂。不过王宵猎不说什么,别人也只能在心里想而已。翟兴是一直抗金的名将,总不能对其下手。
鼎香楼,位于汉水岸边,是建起来几个月的襄阳城里最高档的酒楼。起这个名字,纯粹是王宵猎因为前世的一个电视剧,觉得这个名字好听而已。襄阳城里所有的酒楼中,再没有一个比鼎香楼的菜色更多,花样更多,环境更好的。当然,价钱也差得多。
第三天中午,王宵猎在鼎香楼设下筵席,宴请崔三舍人一行。
小厮领着,穿过前面大厅,到了后院的亭阁之中。在花木之中穿行,不多时,到了一处周边开满菊花的地方。穿过菊花丛,后面则是一处亭子,周围遍布修竹。
汪若海等在外面,见到崔三舍人和任直清到来,急忙上前迎接。
进了亭子,王宵猎道:“舍人远不辛苦。今日特备薄筵,为舍人接风。”
说完,众人分宾主坐下。
崔三舍人四处看看,只觉得哪里都好。自己活了几十岁,从来没见过如此豪华的地方。就连这亭子的四柱,上面也雕了各种图案,看起来栩栩如生。
小厮了茶,又上了几盘果子来,让大家闲聊。
果子无非是榛子、松子、栗子、杮饼,及梨、枣之类。只是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去外买都不可能买到如此精致的。崔三舍人看了,只觉得未见过的精美。
喝了一会茶,说几句闲话。任直清忍不住,问王宵猎:“节帅,不知对我们镇抚北伐怎么看?”
王宵猎道:“今日也是告诉两位,我们会全力支持镇抚北伐。自靖康之难,金贼南犯,到如今已经五年了。如今天下残破,百姓罹难,中间不知多少惨事。人民日夜南望,只想王师北伐。翟镇抚愿意此时出兵,正是万民所望,我们如何会阻拦呢?”
崔三舍人听了,高兴得搓手。道:“节帅深明大义!有节帅相助,西京就在手中了!”
王宵猎道:“洛阳守孟邦雄,本来是永安一土豪而已。乘着天下动荡之时,纠集游手之人,竟成了西京留守。翟镇抚北伐,应该不会有困难。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们认为,翟镇抚北伐成功不难,难的是怎么守住洛阳。洛阳天下之中,扼京西和陕西之间要道,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的。失了洛阳,伪齐和金军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怎么阻挡住他们的救兵,才是最重要的。”
任直清道:“镇抚派我二人来襄阳,便是为了此事。我们兵力不多,不足两万人,如何能够挡得住金人的虎狼之兵?节帅兵多将广,只要出手,必然能保洛阳安宁。”
翟兴如果有两万人,伊阳县再大,粮食也不够吃。此时的将领对外人总是喜欢夸大兵力,王宵猎也不说破。只要自己心里有数,随便他们怎么说了。
见王宵猎不说话,崔三舍人急道:“节帅,此是为国效力之时——”
王宵猎道:“舍人不要急。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翟镇抚进军洛阳,与孟邦雄作战,我们军队不会参与。说起来孟邦雄不过一方土豪,太多军队在龙门就太过拥挤了。如果翟镇抚占领洛阳,则我们的军队由颍昌府此上郑州,为你们挡住刘豫纠集的援军。如果还有金军从陕西来,则就出卢氏,占虢州和陕州,把金军封在洛阳周围。大军从汝州北上,决战于洛阳城下!”
听了这话,崔三舍人不由两眼放光。这样说来,翟兴只要占领洛阳,其他大战王宵猎就替他挡下来了。仅仅几千人,占一座洛阳大城,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第556章 翟兴与董先
凤牛山寨,在伊阳县城北边丘陵之中,紧临去寿安的大道,地理位置重要。这里是翟兴家乡,周边数村都是翟氏族人,有一定兵源。这座山寨,很长时间是北方抗金的中心。
山寨很大,规模远超不远处的伊阳县。翟兴的兵,就分散在山寨附近的低山丘陵,且耕且战。
王宵猎建伊阙镇,董先又守住了北边的寿安,这两年翟兴不受骚扰,端的是兵精粮足。朝廷把王宵猎的伊阙镇给了翟兴之后,便就思量北伐。
崔三舍人和任直清经栾川县,回到了凤牛山寨。一进山寨,没有休息,翟兴便就招见。
进了寨厅,行了礼,翟兴吩咐赐座。
崔三舍人刚刚坐下,翟兴便问:“你们此去襄阳,王节帅如何说?”
崔三舍人道:“王节帅是个明事理的人,镇抚北伐,他如何会反对?节帅说了,镇抚出兵,他会尽全力相助。尽出手下十万精兵,助我们北伐!”
听了这话,翟兴不由皱起眉头:“孟邦雄兵不足二万,何须十万兵?再者说,我手下兵不足万,襄阳十万兵北来,是王节帅北伐,还是我北伐?”
崔三舍人急忙道:“镇抚莫急,是我没有说明白。王节帅的意思,镇抚的北伐他不参与,只是为我们守住后路而已。占领洛阳后,金兵和刘豫必然不服,要派兵来救。襄阳的兵,一路北上占领郑州,挡住刘豫的兵东来。一路集中一两万人在卢氏,随时出击虢、陕二州。如果陕西的金兵来救,则把援军封在渑池附近的大山里,聚而歼之!”
翟兴听了,脸色缓和下来,点了点头。道:“我与节帅相识多年,交情深厚。饶是如此,他出兵如此助我,如何当得起?洛阳城交给我,襄阳的兵只是助我击退援军,这恩情可是太深厚了。”
崔三舍人道:“镇抚,襄阳兵多地广,帮我们北伐是应有之意!这些年我们在凤牛山寨,周围都是大山,想扩军都没有兵源。若占了洛阳,才算有了地盘。那时候镇抚钱粮尽有,招兵买马,就不再似以前那般穷酸了!在洛阳发展两年,有了兵马,就是恢复东京也不是难事!”
翟兴苦笑:“兄弟,招兵打仗是那么容易的?罢了,这些事情也不必多说。”
问了崔三舍人和任直清去襄阳一路上的见闻,翟兴便让他们去休息。
两人离开,翟兴在位子上发了一会怔。北伐不是小事,虽然孟邦雄实力不强,但对翟兴来说,却不可小视。仅凭凤牛山寨的兵马,输赢还在两可之间。
如王宵猎等人,认为翟兴会赢,是因为他手下还有董先这个副镇抚使。两人合兵,一路从伊河进攻,一路从洛河进攻,洛阳的孟邦雄如何挡得住?
想起自己的这个副镇抚使,翟兴便有些无奈。两人一据伊河,一据洛河,中间虽有道路相通,但联系并不紧密。董先虽然名为镇抚副使,实际上并不听翟兴军令。
此时设置的镇抚使,极少会设置副职,董先是个例外。
翟兴的军队,是以翟家族人为根基。统兵的大将,不是姓翟,就是姓翟的亲戚。只有少数几个人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起来,也不担任重要职位。
董先如何能够接受这种局面?这几年一直与翟兴貌合神离,两人关系很微妙。
想了一会,翟兴叫过彭玘来。对他道:“前些日子你去永宁,董太伐对北伐并不反对吧?”
彭玘道:“董太尉不反对,但也不热衷。太尉说,如果镇抚北伐,他愿率兵到寿安,让孟邦雄不敢把兵力全用来对镇抚。只是到寿安后怎么打,没有说。”
翟兴叹了口气道:“南边王节帅已经同意帮助我们,就看董先怎么样了。洛阳周围,现在就是董先和我们的军队,缺了他怎么行?过两日,等大郞回来,你再与大郎去一趟永宁吧。不管董先有什么样的要求,尽量答应他,让他与我们一起出兵洛阳。”
彭玘道:“镇抚,董先此人桀骜不驯,让他出兵可不容易。”
翟兴道:“再不容易,难道他的胃口还能大过王节帅不成?现在洛阳一带,我们这些带兵的,都要看王节帅的意思行事。虽然节帅性格仁厚,但手下十万大军不是虚的。不管我还是董先,手下不过几千兵而已,在节帅面前算得什么?等到襄阳大军北来,一切就都跟现在不一样了。”
说完,翟兴显得有些无奈。他不像崔三舍人那样无知,想着占领洛阳之后如何。事实是,只要王宵猎的大军北上,不管王宵猎本人怎么样,翟兴等人只能处于附属地位。
王宵猎不进洛阳,那又如何?等到金军和伪齐兵马来了,翟兴能打得过?要王宵猎出兵,难道还能保持独立性?王宵猎的脾气再好,也不允许被别人呼来喝去地使唤。
实际上,这些年随着王宵猎发展壮大,周围的翟兴、解潜等人都看得出来,每个人的独立性在慢慢丧失。如果赵构不尽快北伐,这些人的势力早晚会被王宵猎吞并。在他们辖区,经济上越来越依靠王宵猎的襄阳会子,货币已经被掌控。甚至在解潜的荆州、王彦的金州等地方,王宵猎的供销社已经在那里开了分店,成为他们的重要收入。
经济被掌控,这些人的独立性还剩多少?
翟兴之所以急着北伐,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伊阳虽然是大县,但与王宵猎的地盘比起来,还是太小了。这两年,伊阳的经济深受南边邓州的影响,商人基本都是贩运货物南下。不趁着伪齐兵力空虚,北伐洛阳,翟兴的处境会更尴尬。
发行会子,其他人都可以跟着学。比如解潜,就曾经印过荆州会子。但问题是,印出来的会子只能收割一次民间财富,很快就变成废纸了。不能够像襄阳会子,几年一直不贬值,使用泛围还在扩张。
这个时代的人很难明白,会子只是民间交易的工具。如果地方的经济不发展,社会上需要的会子不会太多。如果贬值过快,不注意发行方式,社会上使用的就更少了。
襄阳会子广受欢迎,不是因为王宵猎印制的多么精美,管理多么严密,而是因为这几年襄阳、邓州一带经济发展迅速。说到底,印制会子只是王宵猎收的铸币税而已。
一旦发行信用货币,政权能够保证货币不迅速贬值,铸币税或者叫其他名目的钱,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值。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这个数目会非常宠大,并不亚于各种税收。这些年,王宵猎的主要收入就是印制会子,其他产业都在投入,还没有到收获回报的时候。
第557章 北伐
十月二十四,小雪节气,中路军正式从新野出发,大举北上。大部分物资走水路,沿白河逆流而上,到南阳县。从南阳县,一部分北上走鲁山关,从鲁山县转汝州。大部分则走方城、叶县,沿大道到汝州去。连日来白河上面船帆连成一片,如同云朵一般。
太阳刚刚升起,北伐的将士正式出城。车辚辚马萧萧,在冬日的清晨带着肃杀。
给将士们喝了壮行酒,王宵猎站到路边,静静看着远征的将士们。
汪若海道:“从均州回来,这半年多成效着实不错。今天出城的将士们,纪律更加严整,队形格外整齐,看起来自有一股杀气。能打仗的军队,确实少不了训练。”
王宵猎道:“自然少不了。军队能不能打仗,看的是一股气。这股气说不清道不明,但实实在在就在那里。练这一股气,训练少不了,实战少不了,让将士识文断字明事理少不了,军械更少不了。但这些少不了的东西,某种时候,又不是必要的。常人看军队,无非纪律严明,枪械鲜明,奋不顾死。但若是将领把目光放在这些东西上时,往往就会错失最重要的东西。”
汪若海道:“节帅讲话,往往玄而又玄。”
王宵猎道:“这世间的事,本就是玄而又玄。强行用简单的话说清楚,怎么可能?只不过是大部分人认识不到玄而又玄的内容,不得不把复杂的东西简单而已。参议,等打的仗多了,你再看军队,就跟现在不一样了。此次北伐,与以往不同。我们大军已成,该收复失去的土地了。”
汪若海抬眼看前面的军队,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同。道:“依节帅所说的,我们的军队现在有那一股气吗?建军数年,不断演练,费了许多功夫。”
王宵猎道:“有一点了,但还是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战斗,需要在实战中养出自己的气来。这些将士们,需要在实战中见识敌人的凶残,并且能够战而胜之!他们需要看见人民的期盼,看见在战火中受难的人民,如何日夜南望,希望看见汉人的军队。他们需要告诉沦陷区的人民,敌人再是凶残,这支军队也将战无不胜!他们的战果,将鼓舞人民,不屈从于敌人的淫威。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也将得到人民的支持。当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相信平安到来,敌人必将失败,那个时候才真正有了一股气。”
汪若海苦笑:“节帅说的,实在让人心向往之。只是,这个世界存在那样的军队吗?”
“事在人为啊——”王宵猎抬起头,看见东方一轮太阳正探出头来。
出城门不远,离开了警戒区,路两边挤满了送行的百姓。这些人大多来自河北、河东,因为战乱南逃,到了新野附近安下家来。经过多少苦难,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今天见到军队正式开始北伐,无不心情激动,挤在路边为军队送行。有的人难按捺心情,不由自主哭了起来。
在他们的身后,是运送物资的民工队伍。按县按里为排队,到了给自己分派的军队就跟上去。这支队伍非常庞大,一眼望不到边。
看了一会,王宵猎问汪若海:“一路上如何行军,都安排好了吗?”
汪若海道:“安排好了。这次北伐,比不得其他几次作战。军队北上,不赶走敌虏,恢复中原,怕是不好回来。要运送的物资不是小数目。征集的民夫,按一兵三民征集。襄阳和邓州南边的民夫,把物资运到南阳县后赶回。其他地方的,一部分用大车向方城去,一部分用驮畜,甚至用人力,跟部队一起过鲁山关。这些人在宝丰集结,分批返回家乡,他们的工作由汝州民夫接替。”
王宵猎点头:“是啊,不获得最后的胜利,军队不好回来了。一兵三民,行路应该够了,打起仗来只怕还是不够。我们不能学金人,一打仗就强征签军,而是要早做布置。基本的原则,民夫运输物资可以充抵徭役,而且是做一天民夫当一天半徭役。服役的人数不足,则出钱和雇。在前线地区,参战的民夫要有特殊的政策。比士卒差一些,但比后方的强一些。如果死于战乱,应该比照战死的将士处理。汝州的百姓应该是支撑不起这么多军队的,要提前从唐州、蔡州等地招人过去。”
汪若海道:“节帅安心,我自会安排。”
王宵猎道:“打仗比不得平时。生活会更加困难,会死人,这都避免不了。要及时有政策出来,告知百姓,也要让将士知晓。人民能够理解,并且积极参与战争,支持军队,才是正常的。我们的军队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不是一句口号,喊喊就好了。而是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明确地表现出这一点。要让人民明白,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为了人民而参与战争。”
汪若海道:“此话节帅说过多次,我知晓了。”
王宵猎转头看着汪若海。道:“真明白了?”
汪若海被王宵猎看得心里有些发慌。想了想道:“真明白了。”
王宵猎看着行进的军队,道:“我看你还是没有明白。其实岂止是你,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明白这一点的人只怕不多。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经常有人用这句话说人民支持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人有能够讲明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什么是得道。参议,你要明白这句话,必须从得道上去想。军队与人民站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是因为这本就是道本身。”
汪若海点头。只是不明白,王宵猎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宵猎道:“我说军队自有一股气。这股气在,这支军队就战无不胜。这股气泄了,什么样的毛病都会出来。要说明这股气,从选兵、枪械、训练等等方面,都有道理。但这股气,并不是简单的选兵、枪械、训练等等能够说明白的。很多人,觉得自己了解了选兵、枪械等等,就觉得自己熟悉军队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参议,这一路上我们多看看,多想想,你要真地明白军队为什么要与人民在一起,怎么与人民在一起才行。这一点,决定了我们这支军队的命运,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汪若海拱手称是。
说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很多人就觉得自己知道了,多说就是废话。实际上哪里那么简单?军队为什么要是人民的军队?怎样才是人民的军队?能把这些说清楚的人,世间就很少见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对新中国的建立很熟悉,对于人民军队很熟悉。其实哪里那么容易。说到建设军队,就学着要有政委。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要土改。这样怎么可以呢?不可以的。
从后世来的人,有一个观点与古人有明显的区别。后人明确地知道,人类文明是向前发展的,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裕的。而很多古人认为,世界是一成不变的,后世的人只是对前人的重复。这个对世界看法的不同,会带来许多不同。
知道世界是发展的,就会明白,后世的很多做法,在这个时代行不通。比如土改,要让耕者有其田,要打倒地主。现在这个时代,人口只有后世的十分之一,土地不稀缺,你改什么?现在要做的是提供足够的生产资料给自耕农,让他们更富裕,从而推动其他行业发展。
军队要立足于人民之中,这个时代当然有不同的面貌。宋朝与其他地方相比,是比较富裕的。军队不需要吃糠咽菜,不需要刻薄自己。他们要的打胜仗,一直打胜伏,用胜利取得人民支持。
第558章 三鸦镇
看着前方的三鸦镇,葛定长出了一口气:“可算是看见市集了!这一带太平了几年,怎么这条路上还是不见人烟?六十里鲁山关,路上也没个歇脚的地方。”
一边的都监曲风行道:“使司说了多次,要整修三鸦路。奈何洛阳在伪齐手里,不通商旅,这几年需要做的事情又多,就耽搁下来。以前西京繁盛的时候,这条路就少有人行,不就这样子了。”
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两边的地形,缓缓向前行去。
与其他军队不同,王宵猎军中有专门的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邓州到汝州一路太平,工兵部队便做了先锋,沿途整修道路。
六十里鲁山关,连接洛阳与南阳,是宛洛之间最重要的通道,自古繁华而且重要。到了宋朝,由于首都在开封府,邓州北上道路东移,走方城、叶县,这条道路就荒废了。太平年月也商旅稀少。行人多是零星客商,还有私贩、盗匪。官府在前面的三鸦镇设有巡检,专门缉拿走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