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276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孙伟犹豫了一下,一前道:“在下孙伟,奉命前来。不知将军是——”
  将领没有答话,只是看了孙伟一眼。道:“参谋在房里等着,你随我来。”
  说完,领着孙伟进了房间。
  汪若海正坐桌边看书,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
  孙伟急忙上前,拱手行礼。道:“小的孙伟,奉永兴军路经略使——”
  汪若海道:“永兴军经略使吴玠早已经改任他职。你说的是哪一个?”
  孙伟有些紧张,嗫嚅道:“是,是——新任永兴军经略使张中孚。”
  看着孙伟,汪若海不屑地笑了笑道:“那是伪齐的官职。这里是大宋同州州衙,你觉得会认伪齐的官吗?”
  孙伟想了想,道:“小的见识浅,让参谋见笑了。”
  汪若海道:“在这里,你直称张中孚的名字就可以了。他任的是伪职,在我眼里,不做数的。”
  孙伟面露难色。道:“小的是受经略所托,来同州见宣抚。参谋如此说,让我如何自处?”
  汪若海道:“你若是觉得为难,只当今天没来过,让人带你出去好了。”
  就这样出去算怎么回事?孙伟急忙道:“一切听参谋吩咐。参谋既然如此说,小的如此做好了。”


第679章 傻子
  见孙伟乖巧,汪若海不再逼他。道:“张中孚命你前来,有什么事情?”
  孙伟有些为难。扭捏一会,才道:“张将军说的,是命小的到同州来见宣抚——”
  汪若海道:“宣抚事务繁忙,没有时间见你。若不方便对我说,你只能白来一趟了。”
  孙伟听了急忙道:“若宣抚没有时间,参谋一样的,参谋也是一样的。”
  汪若海点了点头,静静看着孙伟,不动声色。
  孙伟平静了一下心神,道:“年初宣抚奋神威,率大军北来,恢复西京。又连败刘麟、拔离速和郑建充三人,着实让人敬佩。建炎年间,张将军不得已降金,其实心怀故土。近日宣抚破了同州,一时关中震动,张将军听闻也是暗自欣喜。是以特意派小的来,向宣抚致意。”
  汪若海道:“这种事情岂是派个人来就可以的?今天的话,出于你口,入于我耳,也只是听个热闹罢了。你踏出这扇门,摇头否认,谁能奈何你?告诉张将军,要是真还心怀故土,当起兵反正,宣抚自会派兵接应。”
  孙伟听了,有些难堪。
  来时张中孚吩咐了,私下两个人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说,挑王宵猎喜欢的说。若是有其他人在场,就要注意言行,不要被人抓住把柄,影响到张中孚。毕竟这个时候,不敢说王宵猎必胜,能够收复中原。私下里说些好话,先结下个交情。有一日王宵猎真正成事,这个交情有用处。若不能成事,金军和刘豫都拿不到自己把柄。
  想了想,孙伟道:“参谋,如今关中形势,张将军怎么做得了这种事?”
  汪若海道:“如今关中形势,只有撒离喝不足万人。张将军手下,可是有大军近三万。怎么,三万对一万,张将军还没有信心吗?若实在惧怕金人,到时候,我们出可以出兵相助。”
  孙伟尴尬地笑笑,只是看着汪若海,不再说话。
  汪若海端起桌上的茶水来,喝了一口。放下茶,对孙伟道:“宣抚的为人,不喜欢虚假客套,也不喜欢猜别人的心思。张中孚若真有你刚才说的意思,就不用来试探了,直接起兵反正就好。宣抚保证他,安然无恙!若没有你刚才说的心思,只是惧怕宣抚南下,也不用拿这些话来欺骗宣抚!”
  孙伟听了,觉得汪若海目光如刀,低下头去。
  汪若海冷笑一声。道:“知道为什么吗?”
  孙伟摇头:“小的不知。”
  汪若海道:“宣抚宁可在自己的百姓和军队身上花十分心思,也不想在张中孚这种人身上花一分心思!张中孚不想打仗,直接说就好了,不必编许多故事。国之大敌,是北边的女真人,宣抚现在要打女真人。张中孚这些人,不过是小丑罢了!现在宣抚大军已成,正要挥师北上,恢复故土,不想在张中孚身上浪费时间。你告诉张中孚,他在关中守地方,希望安守本分,不要有非分之想!能够善待治下百姓,不收苛捐,不费民力,就是立功!”
  孙伟听了,虽然有些不敢,还是笑道:“参谋如此说,好似张将军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
  “他有还手之力吗?”汪若海冷笑。“宣抚说,一个张中孚,还不配与宣抚司对话。为什么不配?因为宣抚这些年励精图治,费尽了无数心力!现在宣抚有这个资格,说张中孚不配!宣抚这个人,不喜欢那些蝇营狗苟,不喜欢跟别人勾心斗角!要打,那就摆起大军,堂堂正正杀过去!”
  孙伟在汪若海的注视下,抬不起头来。低声道:“小的知道了。”
  汪若海道:“回去靠诉张中孚,如果他能够用心民政,让百姓不受苦,就是功劳。打仗,宣抚既不需要张中孚的帮助,也不怕张中孚的敌对!”
  孙伟听了,不由心中巨震。
  王宵猎是这种态度,是张中孚没有想到,更是孙伟想不到的。什么统兵大将,在王宵猎眼里根本不堪一击。张中孚的两万多兵马,面对王宵猎的大军,只有束手投降的份。
  对于关中的降将,王宵猎的态度很明确,不惹事就行了。如果把地方治理得好,勉强算是功劳。
  如果不服气,王宵猎不介意打一仗。乘着夏天,金军没有南下,把关中的这几个降将全部灭了又如何?突然进攻同州,就是表明这种态度。
  作为降将,投降了异族,背叛了国家和民族,不管什么理由,都没有资格来跟王宵猎谈判。他们手下的兵,王宵猎不放在眼里。如果不是为了大局,王宵猎派一支偏师就可以平定陕西了。
  见汪若海不再说话,孙伟掏出一张礼单,双手奉上。道:“张将军备了些薄礼——”
  汪若海道:“拿回去吧。天下间,再没有一个地方比宣抚治下更有钱,需要张中孚送什么东西?”
  孙伟急忙道:“这是张将军送给宣抚的。——当然,其中有些也是送给参谋的。”
  汪若海道:“宣抚从来不收这种礼。因为在宣抚的眼里,这样送礼,本就是蝇营狗苟做事!大丈夫在世,做事当光明正大!告诉张中孚,只要善待治下百姓,用心政事,宣抚自然也不会这时去打他!”
  孙伟拱手:“小的听命!——以前只是听人讲起宣抚施仁政,抚人心,军队战无不胜。今日听了参谋一席话,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有如此主帅,何愁不胜!”
  王宵猎这种人,是孙伟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世上或许有这种人,从小就会被人称作傻子,难做出什么大事。真正做出大事的,肯定不是这种性格。这样的人,路拣难的走,事情选难的方法做,怎么会成功呢?
  但当王宵猎成功了,世上就难再有人能够阻挡。不管政治还是军事,其实现在的金朝也已经处于下风。只是宋朝的积疴太深,王宵猎前方的路还长就是了。
  虽然没有完成任务,孙伟却觉得不虚此行。最少,自己知道了王宵猎是个什么人。


第680章 平定东路
  京兆府,张中孚听完孙伟去同州的经过。点了点头,道:“知道了。员外辛苦,且下去吧。”
  孙伟不知道张中孚怎么想,告辞离去。
  送走了孙伟,张中孚站起身来,走到窗口,看着窗外出神。
  院子中的杏已经熟了,翠绿的大树被一个一个的黄点装饰得煞是喜人。旁边水池里的荷花开得正艳,几只蜻蜓在里面飞舞。门口的大柳树上,鸣蝉叫个不停。好似急着告诉世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
  看了许久,张中孚不由叹了一口气。
  王宵猎不把自己看在眼里,张中孚岂能不气?可气有什么用?事实就是自己实力不如人。
  陕州和同州两场战事,张中孚都仔细了解过。了解得清楚,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的两万军队,在王宵猎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最理想的结局,也只是比郑建充强一点。
  强一点有什么用呢?实际上湖城一战,用不了一个时辰,郑建充就被邵凌彻底击溃。要不是邵凌骑兵不足,连郑建充自己都跑不了。这一场战事胜得太容易,王宵猎军中都很少提。
  张中孚出身于将门,自小就知道,将领的价值在于手下有多少兵。可这一点,在王宵猎这里没有用。王宵猎即使用其他将领的兵,也是全部打散,进新兵营重新训练,将领完全没有用。
  自己在王宵猎这里,完全没有用。想到这里,张中孚不由苦笑。
  完全没有用啊,还怎么跟王宵猎谈条件?实际上,王宵猎完全就不想谈。
  父亲张逵死于金军之手,张中孚不惜性命,在死人堆里把尸体寻回。如果有机会,想不想为父亲报仇?张中孚当然想。可对生命的留恋,对富贵的不舍,他最后还是投降了金军。
  自己是降将,又没有价值,王宵猎会怎么看?张中孚抬头看着窗外的风景,一时间心乱如麻。
  五月初七,从上午起,天气就酷热难当。吃过午饭,王宵猎就到了后衙的梧桐树下,在风口读书。
  下午,汪若海来到后衙,向王宵猎行礼问讯。
  王宵猎吩咐崔青搬一把交椅来,让汪若海坐下说话。
  寒喧几句,汪若海道:“明天就要离开同州了。这样酷热天气,当要早行。”
  王宵猎道:“我们平明就出发,中午早早到朝邑歇了。下午晚一点出发,傍晚渡过河去。”
  汪若海道:“这样天气,一天走五六十里路,路上终究免不了吃苦。正是最热的时候,接下来去绛州,路上只怕就不能走得那么快了。若从解州走,宣抚还去不去龙门?那里是天下胜景,不走一遭着实可惜了。”
  王宵猎道:“洛阳的龙门已经见过了,黄河的龙门还是以后有缘再见吧。河府耽误了些日子,我们路上要走得快一些。最好在秋天之前,回到洛阳。”
  汪若海点头:“宣抚说的是。秋风一起,金军不定就要南下。”
  王宵猎拿起一边的绿豆汤喝了一口。问道:“听说郑建充的人也来了?说些什么?”
  汪若海道:“跟张中孚差不多。不过郑建充跟我们打过一仗,比张中孚的人还要乖巧。听说只要不闹事,对治下百姓好就算是立功了,派来的人还千恩万谢呢。”
  王宵猎道:“如此最好。陕西五路,跟我们相接的,就是鄜延路和永兴军路。张中孚和郑建充识趣,就省了我们不少麻烦。拔离速死了,撒离喝也不敢到陕西东部来,如此最好。我们集中兵力于河东路,与金军战上一场。只要拿下了河东路,陕西也是囊中之物了。”
  汪若海道:“撒离喝在泾原、熙河路,若我们占领河东,他可就没有退路了啊。”
  王宵猎道:“金军可不会认为我们能迅速拿下河东,怎么会放弃陕西呢?不放弃陕西,也只能如此布置了。其实说穿了,金军还是看不起张枢密。留撒离喝不足万人,觉得张枢密奈何不了他而已。”
  汪若海道:“宣抚以为,张枢密若倾力进攻,能不能打败撒离喝?”
  王宵猎苦笑,摇了摇头道:“最好经富平一战,张枢密的脑子能清楚些,不要再做孤注一掷的事情。如若不然,被金军抓住机会,仅存的三四万军队也要搭进去。撒离喝麾下,除了金军近万人,还有张中彦、慕容洧、李彦琪等降将有兵数万,兵力不比宋军少。说不定金人还打着灭掉张枢密所部,回师东来与我们战一场的计划呢。”
  汪若海听了只能摇头。道:“张枢密此人,虽然不懂兵,却好指挥战斗,非朝廷之福。”
  王宵猎道:“这就是文人的毛病啊。觉得自己读了几本兵书,就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战争哪里这样打的?所以武将看不起文人,文人又瞧不起武将,相看两厌。”
  汪若海道:“宣抚以为,文人为帅,到底可不可行?”
  王宵猎道:“有什么不可行的?只要懂得打仗,哪里管他是文人武将!最关键的,是要懂得打仗,而不是让一个不懂战争的人为帅。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文人有不懂战争规律的,武将也有。本朝以武将为帅的战事,难道就打得好看了?是文是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为帅的能力。”
  汪若海点头:“原来如此!”
  王宵猎道:“世事本来很简单。要任命一个人为帅,看的是他有没有为帅的能力,管他是文人武将干什么?可大多数时候,人们总是不注意最基本的问题,而纠结于细枝末节。基本的问题,虽然基本,却不简单。那些避过基本问题不谈,扯天扯地的,大多是没有能力搞清楚基本问题罢了。”
  听了这话,汪若海暗暗点头,低头沉思。
  是啊,世界上的事本来很简单,搞得太复杂了,反而把基本的问题忽略掉了。是文是武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有为帅的能力。历史上完颜亮侵宋,作为名将的刘锜节节败退,书生虞允文却力挽狂澜,难道说明了文人比武将厉害?在这个时期,文人张浚在陕西把大好局面葬送,武将韩世忠却在黄天荡堵住兀术,说明武将比文人靠谱?其实什么也没有说明。只是说明完颜亮南侵时,虞允文比刘锜适合为帅。这个时代,韩世忠比张浚适合为帅。
  后世的人不去研究战争,不去熟悉战争的规律,而去扯什么文武之争,也是如此。说明的,只是研究者根本不懂战争,又要强行表现得自己很懂战争,如此而已。


第681章 你们是标杆
  王宵猎新军的训练基地,大部位于伊阳县。军部在伊阙城,中军师在新城镇,前军师在鸣皋,左军师在陆浑。还有两个师则在洛河谷地。右军师在三乡镇,后军师在永宁县。
  占领伊阙后,王宵猎本来想把伊阙改为县的,朝廷也已经同意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伊阙又改回了镇。现在是新建军的司令部所在,十分繁忙。
  张均属于左军,与董先一起,受命各管一个新兵训练营。
  这天下午,张均带了亲兵,在小河边的大柳树下,低着头寻未出洞的蠽蟟螝。
  柳树下面这种东西极多,不用半个时辰,就寻了小半盆。亲兵端着,道:“统制,差不多够了。”
  张均道:“这么一点,够谁吃?今天晚上,我要邀彭副统制、高都监饮酒,当然多一些。”
  亲兵道:“这东西一身硬壳,又没有多少肉,统制为何喜欢吃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2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6/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