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2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下面炮位之后的炮手,快速精理着炮膛,重新装火药,装炮弹,一切都有条不紊。仅仅几个呼吸间,炮手就准备就绪,重新装好了炮。
  下面的李成小旗猛挥,再次喊开炮。
  赵构被刚才的一幕吓得又腿发抖,差点站不住。不过强装镇静,默默看着下面的李成。
  李成一声令下,炮手再次开炮。
  炮弹依然砸在军阵上。虽然效果比第一次差了些,但依然把上次剩下的不少木头人击倒,眼看就砸穿了军阵。
  有的大臣被火炮的气势震慑,脸色发白,双腿发抖。只是赵构站在那里,没有人敢大喊大叫罢了。
  随着李成的命令,第三轮炮射出。这次炮弹掠过军阵之后,前面的木头人基本全部倒了,只有零星几个没有挨到炮弹的立在那里,颇有萧瑟之感。
  第三轮炮打出之后,李成收了小旗,在下面叉手行礼。
  赵构震惊许久。回过神来,猛地一拍栏杆:“军中有如此神器,何惧北人!”
  话音刚落,大臣们纷纷道贺。
  吕颐浩胸中激荡,拱手对赵构道:“恭喜陛下!得如此神器,一切尽为齑粉!当会同诸军北上,收复故土!”
  赵构点头,快步从台上走下。到李成面前,对他道:“你训练的炮手很好,甚好!若有如此炮兵,对面的一切都如泥土一般,何惧之有!”
  李成叉手:“全赖圣上神威!”
  赵构注视着李成,重重点了点头。快步向木头人军阵走去。
  李成吓了一跳,忙把手中的旗子交给亲兵收好,自己陪在赵构身旁。
  其他的大臣见赵构到军阵去了,急忙跟上。很多人腿依然发抖,一下竟摔倒不少。
  到了军阵面前,赵构看着倒地的木头人。木头人都是实木制做的,被炮弹打得粉碎,到处是木屑。赵构甚至还弯下腰,捡起木屑,在手里捏了捏。
  吕颐浩站到赵构身后,看着满地倒的木人,沉声道:“如此神器,前所未见!纵然是八牛床弩,也远远没有这样的威力!陛下,国朝有如此神器,又何惧北边的金人!”
  赵构点了点头:“是啊,有如此神器,又何惧金人?两军开站,只要摆开军阵,金军还不是只有一个死字!可笑前些日子秦桧为相,说有什么安国之策。等到问他,他就说什么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我自是北人,难道也送给金人或者刘豫?可笑。过些日子张浚回来,当起大军,挥师北伐!”
  此时的赵构意气风发,显得威武无比。是啊,有火炮这种武器,金军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火炮运到杭州后,赵构看了,便就有了主战的心思。前些日子换相,秦桧守宫观,而让四川的张浚回来。现在看了火炮如此犀利,主战的心思更重了。


第797章 折彦质
  长夏门已经修缮完毕,巍峨壮观。折彦质站在门前,心中感慨万千。
  几个月前,自己到洛阳拿炮,被待为贵宾,何等的风光。今日再来这里,却是王宵猎征辟,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王宵猎的军队已经进驻石州,离着府州近在咫尺,已经紧挨着折可求的地盘。虽然折可求降金之后,自己决定与家里断了联系。但现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容得自己不来?
  深深叹了一口气,折彦质进了洛阳城,直接到河南府衙来。
  接到禀报,王宵猎道:“请他到客厅里等候,我马上就过去。对了,请汪参谋来,一起见他。”
  亲兵叉手称诺,快步去了。
  王宵猎靠在椅子背上,看着前方盛开的水仙出神。
  折彦质因为路上丢了火炮,再次被贬。王宵猎想了又想,决定征辟他。过几天去石州,刚好带上。
  不管怎么说,虽然有陕州的过节,府州的折可求依然是值得争取的力量。特别是他紧邻西夏,从稳定边疆局势上讲,也要尽量争取折可求。这时,折彦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从官职讲,折彦质在宋朝的官当得更大,是折家真正的头牌人物。折彦质的话,在折家是有份量的。
  叹了一口气,王宵猎起身,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原则上,王宵猎不希望收拢这些势力。虽然暂时会有好处,但是坏处却绵延无穷。收过来的将领如何处理,他们的家人呢?折家的子弟总要安排官职,总不能让他们继续分割西北吧?想起这些,王宵猎就觉得头痛。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出大兵占据,实际是最好的。虽然会付出代价,但是后续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了。直接把折家的人下狱,派出去官职,只要几年时间就可以把折家的影响去除。
  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王宵猎只能叹一口气。
  到了客厅,汪若海已经在这里。见到王宵猎进来,急忙起身行礼。
  让两人落座,吩咐上了茶来。王宵猎道:“折将军退居田园,听说这些日子过得并不安乐。征辟到前线来,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前线事繁,不可能再像从前优闲快活了。”
  折彦质急忙起身,叉手道:“承蒙宣抚不弃,在下必效死力!”
  王宵猎挥了挥手,让他坐下。道:“你路上丢了火炮,说一句实话,这是死罪!这么多年了,我的军中已经普遍装备火炮,金军没有丝毫办法。结果你运到行在,怎么就会在路上出事呢?金军夺了火炮,必然大量制造,到时前线不知道多死多少人!你说,是不是死罪?”
  折彦质搓着手,无话可说。
  王宵猎道:“算了,朝廷已经处罚,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征你到军中来,说实话,还是为了府州。”
  汪若海道:“折可求投降金国,曾经多次进攻陕州。宣抚在襄阳时,为救陕州,与折可求多次交手,可以说是有旧怨。不过今非夕比,局势已经不同了。现在数万兵马在石州,说一句实话,该何去何从,折可求要做决定了。”
  折彦质道:“自南渡后,我与折家再没有联系——”
  汪若海道:“明白,这个我们自然明白。后天宣抚要到石州,希望你与我们一同前去。到了那里,如何与折家交涉的事情,就看你了。希望你从朝廷出发,从折家的实际出发,说到折家不要再为金军卖命。”
  折彦质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王宵猎盯着折彦质,过了一会道:“折可求现在的势力范围,除麟、丰、府三州外,火山军、保德军、晋宁军皆在其管下。除此之外。黄河对岸的绥德军,无定河东岸也归他管。势力范围着实不小。就是岚州,金国任命知州也要听他的意见。大军驻石州,再向北,就必需要与折可求交战了。”
  折彦质道:“我这个叔叔,以前忠心朝廷,并没有造反的心思。只是数年未见,现在如何——”
  说到这里,折彦质摇了摇头。
  王宵猎道:“数年之前,折可求随娄宿攻陕州,我与他打过交道。那时候大军交战数次,我军并未落下风。现在如果再打,我有十分的把握可以胜他。只是,怎么说呢,能不打就不打了。这几年,长江以北被金人蹂躏,再上战事频繁,多少人露骨荒野。我们汉人打累了,流的血太多了,不想再多流血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诚恳地道:“现在说条件,还是太早了些。我们又怎么知道折可求如何要价呢?如果他的价钱不高,真的有心谈的话,那时候再说吧。你请放心,请你来,我就是真心希望和,不想战。”
  折彦质默默点了点头。
  说实话,折彦质不了解王宵猎,不知道他说的话几分可信。不过从以前了解的情况还看,王宵猎还信得过。
  王宵猎道:“后天,我们出发去石州,你准备一下。有什么事,到了石州再说。”
  说完,王宵猎站起身。对汪若海道:“汪参谋多与折将军聊一聊,说说前线的情况。”
  看了折彦质一眼,王宵猎走出了客厅。
  折彦质对王宵猎这里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看着王宵猎的背影,又转头看着汪若海,不知该说什么。
  汪若海道:“宣抚事务繁忙,重要的话说过就该去忙了。无妨,我们慢聊。”
  王宵猎走出客厅,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次去石州,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姜敏的军队要训练,还有许多事情做。这支军队编成的时间太短,王宵猎总有些不放心。威逼府州,逼着折可求不得不来谈。另外黄河对面的延安府和绥德军,也要了解。
  归根结底一句话,姜敏的军队还是编成的时间太短了。这么短的时间,姜敏即使是天才,军队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军队的战斗力不行,许多事情就难办了。
  突然之间,王宵猎觉得自己好难。不管办什么事情,总是差一点,让人提着一口气。


第798章 加两个馒头
  林夕把蒸的鱼端上桌,道:“今天买的好伊河舫鱼,甚是肥美。我清蒸了一条,你尝一尝。”
  王宵猎道:“没多少日子,你就学会做菜了?”
  林夕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妈妈去得早,以前在家里就是我做饭,又不是到了这里之后学的。”
  王宵猎道:“倒是忘了这一节。不知道你的手艺怎么样,尝尝看。”
  挟了一筷子细细咀嚼,点了点头道:“这鱼好,没有一丝腥味。你做得格外出色,香淡而味纯,正是伊河鲂鱼的特色。看来经常厨,手艺极是精到。”
  林夕笑道:“我没有想到,你这里竟然是吃的家常菜多。以前还以为身为宣抚,日日大鱼大肉,多少山珍海味吃不尽呢!没想到跟平常人家一样,也是家常小炒为主。”
  王宵猎笑着摇头:“这是家吗,当然要有家的味道。再说这些家常菜,之所以家常,也是有道理的。”
  日常里王宵猎吃饭也不过是四菜一汤。添了林夕之后,偶尔吃次排骨、鱼之类,吃次火锅,与平常人家的伙食相差不多。只是材料好、手艺好,味道更加醇正而已。
  看着林夕坐下,王宵猎想了想,起身拿起酒过来。道:“这一瓶桑葚酒,是精心酿制,特别好喝。明天我就要去石州了,今晚你也喝一点,算作是送别吧。”
  林夕道:“这一次去石州,好像你特别重视似的,说了许多次。”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不得不重视。很多事情,不是想好了再去做,而是做了之后才发现有那么多牵扯。当时我让姜敏去石州,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那里太过空虚罢了。这几月,姜敏在石州驻扎下来。他的禀报,再加上各个势力的反应,我才发现自己以前想的简单了。”
  林夕急忙问道:“怎么,是以前考虑的不周么?”
  王宵猎摇了摇头:“那倒不是。那样一个山间小城,三万大军驻扎,哪里能有什么意外?不过,石州向北就是折可求的势力范围。纵然我没有想把他怎么样,他又怎么能心安呢?黄河对岸是绥德军,延安府的郑建充提心吊胆。而且石州离西夏不远,西夏也疑神疑鬼。这一支军队,可谓是牵动了各方势力。”
  林夕“哦”了一声,点点头,便没有再问。尝了尝鱼,道:“这鱼好像是淡了一点。”
  王宵猎就笑。道:“哪里淡了,我吃着正好。——对石州的情况,你好似也不熟。”
  林夕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会知道那些军国大事。不过是你说的多了,不好不问。”
  说完,自己也觉得好笑,不由笑了起来。
  林夕一笑,眼前就像花开了一样。王宵猎的心事,突然一下子就散了。
  第二天,王宵猎看林夕为自己准备的行礼,大包小包一堆,不由摇了摇头。自己是军中的人,以前喜欢抬腿就走的,哪里还有行礼的说法?就连换洗衣物,都是亲兵准备。林夕不一样,名目繁多,分门别类。
  临出门的时候,林夕叫住道:“前两日军中送来新做的棉袄,轻便又舒服,还格外保暖。穿在里面,外面穿多少衣裳也不碍事。北方的天气冷,你及时换上。”
  王宵猎道:“那袄是穿戴盔甲的时候穿在里面的,怕北方天寒不方便。我又顶盔戴甲时自然会穿。”
  林夕道:“不只是穿盔甲的时候穿,平时也很方便的。”
  王宵猎听了哈哈大笑,摇着头出了房门。
  翻过了中条山,到了绛县,天色就阴了下来。北方怒号,枯草推折,再不宜赶路了。
  王宵猎到绛县的时候已经中午,看天色不好,便就歇了下来。
  绛县是到洛阳的要道,驿站外面住了不少南下的百姓。大多是被金人掳了北上,最近南下的。他们运气不好,这样的天气挤在驿站外面的棚子里,点了几个火盆取暖。
  驿站也仅是略作收拾,不漏风罢了。许多房间的窗子不严,而且没有窗纸,不知怎么过冬。
  王宵猎进了驿站,看了直摇头。这样的条件,还是让卫队住帐篷吧。
  看了住的地方,王宵猎回到了院子里。亲兵正在准备午饭,王宵猎对汪若海和王彦道:“我们出去看看吧。这样的天气,不知百姓们怎么生活。”
  出了驿馆,见旁边的大木棚前面正在施粥。走上前,见是小米熬的稀饭,很稀的感觉。
  左右看了看,见绛县县令站在一边。见到王宵猎查看施的粥饭,畏首畏尾的感觉。
  王宵猎让亲兵上前打了一碗粥,喝了一口,不由皱眉。叫过县令来,摇头道:“这样的天气,百姓们只吃一碗粥怎么能呢?好歹有些干粮吃,填饱肚子。”
  县令面露难色。拱手道:“前方数万大军要吃粮。宣抚,卑职只能做到这样了。要吃干的,其他人就没饭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