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玉平道:“今天上午,我们商量下如何出兵。进攻府州,有两条路。一条是西进晋宁军,沿黄河逆流而上。现在正是一年最冷的时候,黄河冰封,相当于一条大路,交通还算便捷。另一条是取临泉县,走合河、保德军,从黄河的左岸逼近府州。这一路上都在山中穿行,路不大好走。”
邵云道:“还是走晋宁军,沿黄河而上吧。现在我们兵力足够,自该堂堂而进。”
戴玉常沉吟道:“从黄河冰面上走,速度不能太快。只怕折可求垂死挣扎,在境内拼命征兵,反而不美。”
邵云道:“麟、丰、府三州,加上晋宁军,都是地瘠民贫之地,人口分外稀少。纵然征兵,又能有多少人?现在府州除了折家军外,其他还有一万多人的军队,已经全民皆兵了。”
迟玉平道:“按正常作战,应该是以晋宁军为正面,我们缓缓推进。以保德军为奇兵,派轻骑偷袭,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奇效。不过,我们军中有炮,攻坚能力强,倒不必如此。还是从晋宁军正面突破的好。”
邵云道:“虞候说的是。我们军中有炮,晋宁城再坚,又怎么抵挡得住?而且听说金军破晋宁军之后,因为徐徽言守城守城太久,对晋宁城肆意破坏。这些年来,折可求并没有重新修缮。”
戴玉常想了一会,道:“然是这样,那就进攻晋宁军!”
迟玉平点头。道:“要攻晋宁军,当先下临泉县。折可求集结重兵于晋宁军,临泉县只有三百人驻守。我们用一两天整顿,后天先入临泉。入临泉以后,物资由石州运往那里,进攻晋宁军。”
第847章 进退两难
方山到临泉县一百里,按王宵猎的正常行军速度,刚好两天到达。当迟玉平的部队到达临的江县城下时,城内才刚刚得到消息。派出去求救的人,竟然被迟玉平的侦骑拿住了。
看看太阳已经落到西山上,迟玉平略一思索,道:“小小临泉县,不过数百兵卒,不必等到明天了!就在城外面摆开大炮,轰塌城墙,晚上进城过夜!”
说完,命令戴玉常设炮。另一边,还是吩咐邵云扎营,万一进不去城不至于露宿荒野。
只开了三炮,城墙还没有轰塌,里面的守军就开城投降。这里的守军是晋宁军本地的士卒,早就想投降了。只是折可求一直不松口,不得不守在这里。
临泉县衙,迟玉平一个人点着灯看地图。
晋宁军是折可求在府州南部的据点,驻守人数不少,有四千多人。主将是折可求的侄子折彦若,带的有折家族人组成的军队一千人左右。可以就降了府州,晋宁军是折可求最重要的据点了。
晋宁军是必须攻下来的,攻下来北上时才没有后顾之忧。其他的州军,就值得商榷了。
攻下晋宁军来,北部是麟州。麟州是防西夏而设,不在黄河岸边,也不在迟玉平的进军路线上。思索再三,迟玉平决定放弃。黄河对岸则是岚州合河县,并没有大军驻扎,也可以置之不理。
经过几个津渡,如果不理麟州和合河县,就可以直到府州城下。
权衡再三,迟玉平长出了一口气。此次进攻府州,主要就进攻晋宁军和府州两座城。其他城池置之不理,他们派兵出来就上前迎战,不派兵出来就不惹他们。
这样的话,可以以最快速度,到达府州城下。
晋宁军到府州将近四百里,若全军带上十日粮,是可以到府州的。只是大军到了府州,如果折可求坚壁清野,粮草供应就成了麻烦。如果粮草靠后方运输,粮道又不安全。
想到这里,迟玉平叹了口气,仰头坐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出神。
府州最好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来,不与折可求打持久战。不然折家完成动员,会成为一个麻烦。可是到府州,四百里路确实远了点。
第二天一早全军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晋宁军出发。第二天下午,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晋宁军城下。城中刚刚得到消息,还没有来得及布防。
克胡寨门前,戴玉常手拿望远镜,看着黄河对面的晋宁军。只见城门紧闭,一个人都没有,有点阴沉沉的。
观察一会,戴玉常对身边的贾何道:“我们到这里,一战就下了克胡寨,晋宁军反而关起了城门,是什么意思?”
贾何道:“晋宁军和克胡寨夹黄河对峙。克胡寨本来是以前为了防范西夏,在晋宁军的对面修的寨子,以防西夏占领晋宁军就过黄河。所以这两城,不是为了相互配合而修的,本就是为了防范对方。我们能占克胡寨,是因为这里驻军本来就少。晋宁军关起城门,是要死守了。”
戴玉常道:“等到明天,主力就应该到了。到时城外架起大炮,他还能守到几时?”
贾何笑着道:“大炮没有架起来之前,守城的人都觉得能守三五个月。等到架起了,再后悔也就晚了。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事,是防晋宁军到府州求援。这里的道路本来就少,我们派侦骑把守住路口,能收奇效。”
戴玉常想了想,点头道:“也是。如果晋宁军真想派人求援也拦不住,但是拦几天应该是可以的。几天之后,这城池在谁手里可是说不定了。一会派侦骑出去,守住路口。”
晋宁军军衙,折彦若坐在桌前发呆。桌上,是折彦质写来的信,劝折彦若投降。
也不知坐了多久,折彦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到了现在,跟宋军打下去没有意思,也根本打不过。可折可求不开口,别的人怎么投降?折家不是一般家庭,族长的权力、威望都很大,有一言九鼎的意思。折彦质是进士当官,这些年靠自己打拼,可以不听折可求的。可折家的其他人怎么可以?折彦若在晋宁军当官,不得不考虑折可求的意见。
“举兵顽抗,断无取胜可能,愿弟早降——”
怎么取胜?即使抗住了这一次进攻,王宵猎会派更多的兵来,早晚城破。除非,折彦若守到金军大军南下,把王宵猎赶出河东的时候。可晋宁军怎么能等到那时候呢?
而且即使金军大军南下,就能把王宵猎赶出河东了?折彦若摇了摇头。
现在投降,折可求那里无法交待。可要守,实在守不住。
纵观最近战事,王宵猎进攻一座城池,很少有能守四五天的。他的手里有大炮,听说威力惊天动地,什么样的城墙都可轰塌。晋宁军是夯土城墙,怎么能挡住呢?
一个亲兵进来,叉手道:“禀知军,派出去求救的安护国已经回城。”
折彦若听了,猛地站起来。问道:“怎么回事?去府州求救是天大的事,他敢自己返回?”
亲兵听了垂下头,没有答话。
折彦若的脸色铁青,怒气冲冲地道:“让安护国进来说话?”
亲兵出去,折彦若缓缓坐下,双目泛着红丝。看着安护国进来,沉声道:“你应该在去府州的路上,为何回来?”
安护国叉手道:“禀知军,属下本想连夜赶到大会平,歇息一下就走。但出城二三里,在去大会平的路口,就遇到了宋朝骑兵。本以为是宋军奸诈,守住了路口,闯过去就没事了。哪里想到,我从山路前行,刚走了不远,就又遇到了宋军。宋军不但守住了路口,还把守住了各条小路,根本出不了晋宁军。”
折彦若一下怔住。自己不是第一次打仗,就是敌军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也根本堵不住所有的路,很难防住城中派兵求援。可宋军就守住了,不但是守住了大路,就连小路也封住。
王宵猎的军队经过多次作战,早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围城该怎么围,要守哪些路口,怎么布置人手,都有章可循。根本不是其他的军队那样,随便派人出去,围得好围不好全看天意。
与王宵猎的军队相比,折彦若的守军根本就是业余的,怎么跟专业的军队作战呢?
看着安护国,折彦若许久不说话。
派人去府州求援,其实就是通知折可求一声,自己这里被围了。四百里外,怎么可能来援?宋军根本不可能给折彦若那么长时间,几天就攻陷了晋宁军了。
最后无奈地摇摇头,折彦若让安护国出去。
第848章 破城
看着宋军拉着火炮上了南山,折彦若几次都差点忍不住派兵攻击。只是看宋军防范严密,才没有开口。
副将杨芝道:“知军,宋军的火炮上山,应该等不了多久,就要开始攻城了。”
折彦若道:“知道了。命各军严守,打起精神来!”
杨芝称是,急急去安排防守。
迟玉平站在山顶上,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城墙的情况。见一员将领在城头指手划脚,好几员将领在他身后。用手指着道:“想来那就是折彦若了。吩咐炮兵,就选他脚的城墙,作为突破口!”
戴玉常称是。转头吩咐炮兵,瞄准折彦若开炮。
一切准备妥当,戴玉常到迟玉平跟前,叉手道:“虞候,炮兵已经准备好了。请求开炮!”
迟玉平头也没有回,径直命令开炮。
看着山头上宋军点起火盆,烧红了铁条,点燃了引线。折彦若对杨芝道:“想来宋军要开炮了,吩咐众将小心。”
话音未落,就见山头上冒起一阵黑烟。随着“咚”、“咚”几声闷响,炮弹向城头砸来。眼睛看起来,炮弹飞行得并不快,甚至能看清炮弹的样子。只是还没有反应过来,折彦若就觉得脚下的城墙剧烈地颤抖,站也站不住。
从地上站起来,折彦若大喊道:“宋军火炮厉害,大家千万小心!”
说完,趴在女墙上看城外的宋军。就见炮兵不紧不慢,重新安装火药,装炮弹,上炮捻。看见宋军的炮兵又从火盆里抽了烧红的铁条出来,折彦若急忙道:“小心,他们又要炮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城外闷响,黑烟升起。一排炮弹打在城墙上面,城墙摇摇欲倒。
折彦若怒道:“这怎么想?火炮厉害,任他们轰城墙,又如何能够不倒?”
在城墙上来来回回走了几次。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出城进攻!”
说完,快步走下城墙,把折家的几员将领叫来。沉声说道:“宋军的火炮太过厉害,城墙只怕支撑不了多久!你们随我出城杀上去!把宋军的火炮打掉,看他们如何破城!”
几员将领一起称喏。
迟玉平拿着望远镜观察城内。山起城高,城中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见折彦若开始检点兵马,迟玉平对戴玉常说道:“看折彦若的样子,是要点兵向我们进攻了。你去安排炮兵,不让他们出城来。实在是他们不怕死,出城之后你带兵迎战。总之就是一句话,不许他们来炮兵阵地!”
戴玉常叉手称喏,快步去了。
点起兵马,折彦若长出了一口气,戴上头盔,翻身上马。提长枪在手,对手下将士道:“能不能守住晋宁军,就看我们能不能打宋军炮兵打散!你们随我出城,杀过去!”
说完,带马到城门前,吩咐开城。
葭芦川从晋宁军西北汇入黄河,到城前被引为护城河。只是此时天寒,早已经结冰。只是偶尔有炮弹砸到结冰的河面上,打破了冰,河水涌上来。
护城河上的吊桥缓缓放下,城中的折彦若一声厉啸,冲了出来。刚刚踏上吊桥,就听见前面闷响,黑烟升起。几枚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迎面砸来。
折彦若吓得心胆俱丧,急忙翻身下马。炮弹一下砸在马上,马被砸得血浆四溅,连带着折彦若也被甩了出去。从地上爬起来,看出来的士卒被几枚炮弹碾出几条血路,许多人在地上惨叫。
一时间气火攻心,折彦若一声厉喝,吐出一大口血来。
杨芝从城墙上急急下来,见到折彦若吐血,急忙赶上前来。扶住折彦若道:“知军,出城不得,还是赶紧回去!”
说完,扶着折彦若进了城,匆匆地放下吊桥。
把折彦若放交椅上,杨芝焦急地问:“知军觉得如何?”
折彦若喘了口气,摇摇头道:“不碍事的。军队全部撤回了吗?”
杨芝道:“撤回来了。宋军用炮封住了城门,若要出城,不能从城门走。”
折彦若苦笑:“不走城门,又能走哪里?想要从城墙缒下去,更成宋军的靶子了。”
杨芝道:“白天不行,只能晚上出城。夜里从城墙缒下去,宋军也难发觉。”
“唉,我们能撑到晚上吗?”折彦若摇了摇头。“城墙已经摇摇欲倒,宋军的炮不停,我们还能支撑多久?没有想到,宋军的炮如此厉害!守又守不住,想出城进攻也出不了城,只能在城内等死。”
杨芝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低下头去。
休息了一会,折彦若道:“扶我到城墙上去。”
杨芝犹豫了一下,道:“知军身体不好,还是多歇一歇吧。”
折彦若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支撑得住。再歇一歇,只怕城就破了。——扶我上去吧。”
杨芝只好上前扶住折彦若,登上城墙。
此时的城墙已经有几处坍塌,甚至能感觉得到摇晃。好像宋军再打一炮,城墙就支持不住了。
上了城墙,折彦若看城外。宋军正在列队,显然是等城墙塌了,从塌陷处攻进来。看队形严整,声势颇壮,折彦若问杨芝:“若宋军攻进来,我们能不能挡住?就是能挡住,又挡得了几时?”
杨芝道:“知军,若是城破了,怎么也挡不住的。”
折彦若点了点头,看着城外,好长时间不说话。
此时太阳刚刚升到半空,从云层里探出头来。没有什么风,只是偶尔有雄鹰划过半空,留下一声鹰唳。
折彦若抬头看着天空,喃喃道:“谁能够想到,晋宁军一座坚城,在宋军手下连一天都守不住。还能说什么呢?时也,命也。命该如此!”
杨芝犹豫再三,才小声道:“知军,要不——要不我们降了吧。我们本就是宋军,不得已才降了金军,又何必替金人卖命呢?现在投降,好歹保住全城军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