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王宵猎道:“一支军队,要表现出其价值来。折家军的价值,就是防范西夏,听候调遣。现在防范西夏,用不着折家军,其他部队一样可以。听候调遣,偏偏他们就不听。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府州的事情你不要管了,回去准备一下到修路的部队上任。”
  折彦质不由怔在那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清,王宵猎为何如此草率。一支万人的军队,而且久经战阵,就这么解散了?重新组建军队,就能比折家军强?
  见折彦质坐在那里不说话,王宵猎道:“这样的部族军队,还有一个弊端。必须要本族人做首领,给他们的命令不能妨害部族利益。首领掌握军队后,也会认为这支军队是自己的资本,向上级提各种条件。你是朝廷命官,已经离开府州多年。要不然的话,我也会认为你跟宣抚司作对。现在你无法掌控折家军,其他人更不行了。那就彻底解散,重新编练军队就是。宣抚司之下,不允许有自己指挥不了的军队。”
  听了这话,折彦质终于明白了王宵猎的意思。再用三个月折彦质掌控了军队又如何?这支军队不听调遣,不能如臂使指,就不是符合王宵猎要求的。这样一支军队,要来何用?


第867章 解散
  送走了折彦质,汪若海问道:“府州如何处置?”
  王宵猎道:“命邵兴部立即出发,到府州去。麟府一路,还是需要一个师的,人少了不行。”
  汪若海点了点头。又问道:“折彦质不回府州,折家军也不需要存在了。宣抚觉得,这些人到何处去?”
  王宵猎站起身,在桌前来回踱步。过了一会,停下来道:“我们虽然解散折家军,却不是将士的错,不能够亏待了他们。从延安府到绥德军,地方广大,人口太少,就让他们到那里去吧。把他们打散了,与其他地方迁过去的百姓混编在一起,营田吧。对营田军,待遇要好,不要让他们有怨言。”
  汪若海笑道:“不管怎么做,怨言总是有的。特别是有的人从军惯了,让他种田,什么话都能说出来。”
  王宵猎道:“做事,就不能怕人说,嘴长在别人身上吗。但是,让他们说,并不是说不管了。几千人的部队,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有。人类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官员要做好统计,多少人愿意营田,多少人不愿意营田,多少人无所谓。合理设计这些指标,合理提问,把人们的心思描绘出来。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统计,看一看人们心理的变化。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知道施政怎么样,百姓怎么看。”
  汪若海一怔,没有想到王宵猎会这样要求。
  看汪若海的样子,王宵猎道:“我一直讲,官员要懂一点统计学。他们学了干什么?就是做这些事情用的。具体安排营田,要注意使用内地来的年轻官员,不要随便安排个人。结果事情做不好,两头埋怨。”
  汪若海道:“内地的年轻官员,有那么多吗?”
  王宵猎道:“不过几万人营田而已,能需要多少官员?我已命李乔木知延安府,兼延安、绥德、保安营田使,具体负责营田。下面的官员,他自己会把握的。至于府州,我准备让郑刚中去做知州,安排好要营田的百姓。”
  汪若海道:“这两个人,都是建炎和绍兴二年的进士,骤登高位,其他的官员会服吗?”
  王宵猎笑道:“这个年月,做知州知府,还需要其他人心服?多少州军,都是随便找个人做一州之长。”
  汪若海也跟着笑,摇了摇头。
  近一年的时间,朝廷调过来的这些进士,已经逐步成长起来。如果说治国理政的经验,这些人还差得远。他们赶上了特殊时期,当然有特殊际遇。其中的佼佼者,如李乔木和郑刚中,已经做到知州了。
  王宵猎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折彦质等人在府州耗,干脆全部废掉,重新来过。折家军骨干有几百人,真正可以信赖的亲信一二百人。把他们赶出军队,到后方营田。剩下的人,一部分挑选出来参军,一部分还是要去营田。
  石州一带山川破碎,平地很少。即使营田,也容纳不了多少人。延安、绥德一带土地相对较多,离府州较远,较好控制。与其他的蕃部犬牙交错,比较利于边境稳定。
  从迟玉平进攻,折可求犹疑不定,最后自杀。到兵权交给折彦质,在保留折家军还是坚决执行命令间摇摆,到最后王宵猎决定废掉折家军。在府州,王宵猎消耗了大量精力,最后的结果也不如意。
  边境蕃镇就是这样。他们虽然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保卫地方的决心坚决,但也有很大的缺点。作为地方势力,在地方上难免就有利益,与中央朝廷产生矛盾。双方就在这种矛盾中,跌跌撞撞前行。
  在麟、丰、府三州,宋朝一直推行灭藩镇,统一中央行政权的政策。比如麟州的杨家,此时就已名存实亡。后来与西夏发生战事,府州才存在下来。
  在北宋,折家也确实是朝廷忠臣,人才辈出。不过到了风雨飘摇的两宋之交,府州的存在基础没有了。这个时候折家的首领一旦三心二意,府州的折家势力就会被连根拔除。
  折彦质回到驿馆,坐立不安。他怎么也想不到,王宵猎如此干净利落,自己来了石州说回不去了。而且王宵猎说要解散折家军,从他对自己的做法来看,这绝不是说说而已。
  想来想去,折彦质决定给府州寄一封信。这信还不能说得过于严厉,让折家军有想法。又要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早做好准备。最后决定,还是让范圭来一趟石州,当面向他讲清楚。
  王宵猎并没有限制折彦质的活动。很快写一封信,交给折家在石州的联系人,让他飞马回府州送信。
  州衙会客厅,王宵猎与参政叶梦得闲谈。
  道:“参政在府州待了些日子,感觉如何?”
  叶梦得道:“太尉的军队军纪严明,又有折彦质维持秩序,府州一切安好。破府州之后,许多百姓都感慨折可求不识大局,最后只能身死城破。”
  王宵猎道:“就没有人为折可求尽忠?”
  叶梦得摇了摇头:“还真没有。听说折可求死前已经众叛亲离,没人听他的了。”
  王宵猎叹了一口气:“折可求也可算是一条好汉,靖康年间立了大功。只是后来金军逼迫,不得不降金。不过,降金之后他帮着金军整合地方,去劝徐徽言投降,就算不得好汉行径了。特别是后来帮着娄宿攻陕州,杀伤极重,就是天大的罪孳了。最后一死了之,这账也只好算了。”
  叶梦得点了点头,感叹了一番。道:“李都统原是陕州知州,不知他怎么想。”
  王宵猎道:“李都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折可求已经死了,陕州的事也只好那么算了。还怎么追究?”
  叶梦得道:“现在折家军中,有许多是曾经攻过陕州的,与太尉手下有仇。他们又怎么办?”
  王宵猎沉默了一会。道:“我原本想,折彦质在府州,能够整合折家军,听候朝廷差遣。结果让他出兵,帮着宣抚司占领几个地方,就诸般不顺利。后来想还是算了,麻烦太多。折家军我准备要解散,让他们营田去。由邵兴一师进驻府州,兼管麟府路地方。折家在府州数百年,从此之后就烟消云散了。”
  叶梦得听了,叹了一口气。道:“我看折彦质在府州,颇有想凭手下折家军,向宣抚司谈条件的意思。当时想他有这个想法,只怕折家军不会存在太久。只是没想到,太尉动作如此快。”
  王宵猎道:“自金军南下,很多事情不一样了。折彦质还想如以前一样行事,怎么可能?折可求降过金军,让折家军存在我的心里本来别扭。折彦质再有想法,就只能解散了。”
  叶梦得点了点头,有些感慨。折家军在府州几百年,功也有,过也有,最后落得这样下场着实令人唏嘘。解散折家军后,折家必然也会被打散,府州的历史就此揭过。
  感叹了一会,叶梦得问道:“已是冬去春来,河东路诸事平定,太尉什么时候回洛阳?”
  王宵猎道:“再等几天,梁兴把北方几州平定吧。河东路的杂事太多,我不能一走了之啊。”
  叶梦得道:“既然如此,我就再等太尉几天。等回了洛阳,我见过一些大臣,也该回去复旨了。”
  王宵猎知道,叶梦得此来,肯定不只是难自己带一道手诏而已。不过他干什么,自己不特别关注就是了。无非是了解王宵猎的军队情况,地方治理如何,钱粮多少,回去给赵构做汇报。此时的王宵猎有什么是怕赵构知道的?他想知道,那就知道,有什么区别?
  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太原之战万事俱备,只等时机合适了。金军不来,王宵猎也要攻出去。


第868章 关键路段
  在山中奔流的河谷是天然的道路。人若是在山中迷路,沿着河流顺流而下,一般能找到定居点。战争中,群山中的地形,一个一个盆地、谷地的人类定居点就像是能够提供营养水分的瓜,串连起这些盆地、谷地的川谷通道则是连结着瓜的藤蔓。山地战争就是对盆地、谷地的争夺,与之相随的是对川谷通道的控制。
  岚州、宪州是一小片连在一起的山中盆地,从方山县出发占领岚州、宪州,实际上就是从赤洪水谷地到了汾水谷地。能够进攻大同府的宁武关通道,则是从汾水谷地,进入灰水谷地。沿着灰水逆流而上,就进入了大同盆地。
  王宵猎从晋州,经石州进攻大同府的大迂回,实际上就是绕过太原盆地,直接进入大同盆地。在金军集结重兵于太原府前线时,截断其后路。
  这样的大迂回,想出来并没有多么奇怪,难的是执行。
  从晋州到朔州一千多里路,都要在山间穿行。要保障几万军队的物资,使其进攻有力,在这个时代,除了王宵猎没有人能够完成。甚至在金军眼里,连王宵猎也无法完成。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王宵猎经略石州后,占领宪州实际上就是为了进入宁武关。占领宪州,就迈出了第一步,就意味道大迂回战略正式开始了。
  王宵猎在石州,收复陕西,夺回麟府路,做了很多大事。在王宵猎忙碌的时候,姜敏在干什么?难道就只是闲在那里,等着王宵猎把一切事情都做好?
  当然不是。
  姜敏在组织人力、物力,修筑从石州,经平夷、隰川、蒲县,到晋州的道路。这条路不能只行走,还要能并排行驶两辆大车。现在道路基本完成,正在整修。
  王宵猎提出战略,姜敏负责完成。不但包括战斗,还包括交通运输、粮草筹集、兵力集结诸般事情。大迂回战略以前王宵猎都不敢明确提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姜敏硬是一点一点的,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来宪州前,姜敏跟梁兴详细讲过王宵猎的大迂回战略。明确告诉他,到宪州后的主要目的是武宁关,不要管周围的州军。要进武宁关,先要打下宁化军。
  这一段路,其实就是从汾水谷地进入灰河谷地。两河谷的中间山地,也就是两河分水岭,应该是天然隘口。如果在隘口处设立关卡,会给进攻方造成极大的困难。
  但实际情况,是这一带人烟稀少,很多地方人烟罕至。在隘口设置关卡,实际无法补给。不要说在隘口,实际上一直到朔州,金军都没有设防。梁兴最主要的任务,是攻下宁化军后,修筑道路。
  宁化军城,位于两山之间,中间汾河流过。军城位于一处平地,刚好把南北道路卡死。
  站在山坡上,梁兴用望远镜看了很久。放下望远镜,道:“这一带山路艰难,只要有一二百人,守死军城,就截断了南北道路,可谓险地。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手中有了火炮,就容易了。”
  中军统制秦祥道:“宁化军守军不足百人,而且都不本地蕃兵。不用火炮,我们只要蚁附攻城,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梁兴笑道:“既然有大炮,为什么不用呢?注意派出游骑,把军城彻底封死。明天运两门火炮过来,轰开城门!”
  秦祥叉手称是。
  看了看四周的群山,梁兴叹道:“宪州到陈家谷口二百五十里,最难的不是金军固守着险要,而是军队要怎么走过去。你看这路,在河边仅有一线,运输物资只能人扛肩背,连骡马都行不了。这样怎么行呢?宣抚想从这里送几万大军到前线,路上就饿死了。”
  秦祥道:“我们该怎么做?”
  梁兴道:“我们这个时候占领宁武关,就是要用后边几个月的时间,把道路修好。最起码,要能走大车。只要道路能走大车,多少物资运不上来?只是这个任务,很艰巨。”
  秦祥点了点头,没有再答话。
  这里是汾水上游,对接灰河上游。上游水小,川谷相对发育不完善,又是在群山之中。这种地形,想修道路,难度可想而知。迂回一千多里,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一段路。
  转身看了看,梁兴道:“幸亏我们有了火药,可以开山,不然哪有办法?打下宁化军后,前方再无金军,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修路了。下个月,都统会派工兵团来,还有工程队,想办法把路修通。”
  攻占宁化军,对于手下有一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的梁兴来说,根本就不是艰巨任务。只要军队来了,踩也把军城踩平了。问题是,军队怎么来?
  下到河谷里,梁兴沿着路,一直向下游走去。看着两边群山,心事重重。
  石州州衙,姜敏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紧皱着双眉。
  张均捧了一杯茶水,看了一眼桌上的地图,到旁边坐下。道:“再怎么看,也还是那些路。现在除了宪州到宁武关外,其他地方都探测完了,也画出了地图。接下来的工作,无非就是按图施工罢了。”
  姜敏道:“在山中作战,说白了,就是争夺一个一个的盆地和谷地。连接这些盆地的川谷,则分布着险要。而这些川谷通道,大多是河流。所谓修筑道路,就是把这些河流,一个一个连起来。石州往南,沿着宁乡水过平夷县,转到蒲水的水游,顺流而下到了隰川县。而后沿昕水到蒲县,再翻过山,就到晋州了。”
  说到这里,姜敏也坐下。道:“我们的工作,一是沿着河流修筑道路,再一个就是翻过分水岭修巩道路。如果这些道路修通了,不用说,我们坐着大车去大同。如果修不通,今年冬天可就不好过了。”
  张均道:“宪州以南,原来有道路。虽然狭窄了些,但终是有路基,我们只要加宽就好。宪州到宁武关,只有山间的小路,人也难行。要把那段路改成能行大车的路,属实不易。”
  “是啊,我也在担心那段路。”姜敏叹了口气。“金军在那一带的防守,只有一个宁化军。辽朝本来在宁武关附近还有一个神武县,最近听说金朝也废充了。那一段道路,说白了,金军就是认为不可能有军队能走。”
  张均点了点头。道:“我们准备给梁兴一个工兵团,八千修路工,够不够?”
  姜敏道:“我现在想,可能一个工兵团少了。两百五十里,一天修五里,也要五十天。可一个工兵团,在那种地方能修得了五里路?恐怕不行。”
  张均听了不由皱眉:“一个团三千人,又有火药,又有修路经验,一天还修不了五里路?”


第869章 大纵深、大迂回
  正月十九,是九九第一天。若在中原,此时已柳烟含翠,大地一片碧绿了。可在石州,依然是荒凉一片,田野中看不到一丝绿色。北国的天气,比中原晚了何止一个月。
  晚上,王宵猎备了晚宴,请姜敏和张均。汪若海和王彦两人做陪。既是私下联络感情,也是谈工作。
  太阳刚刚下山,姜敏叫上张均,到后衙去赴宴。
  在路上,张均问道:“忽然之间,宣抚请我们吃饭,有什么特别的事?”
  姜敏道:“现在已是正月底了,陕西和麟府路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怕是宣抚要回洛阳了。”
  “啊——”张均有些意外,仔细想想也应该如此。“宣抚这次到石州来,还真做了几件大事。平定了陕西,夺回了麟府路,河东路西部,现在已经基本平定。认真说起来,这些都是了不得的大功劳。”
  姜敏道:“对于宣抚来说,现在还需要功劳吗?这些事情,要北上进攻金人,不得不做而已。”
  张均点了点头。道:“说的也是。确实,现在宣抚不需要什么功劳了。建功立业,是我们要做的事。”
  到了后衙,就见邵兴和钤辖李连已经坐在那里。姜敏和张均见了,急忙上前见礼。
  宣喧了几句,各自落座。
  姜敏道:“听说都统已经由吴堡寨到了府州,不知一切可还顺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