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72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林升源从怀里拿出一个银叶子,递给小厮。口中道:“最近很少出来吃饭,见的少了。”
  小厮欢天喜地地把银叶子收入怀中,头前带路,把林升源引到后面院子里的一个小阁子内。道:“今日是李员外请客,就在这阁子里。林员外请坐,一会我给您上茶来。”
  林升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面坐了,小厮飞快地去泡茶。不一刻,茶上来,林升源慢慢喝茶。
  这些小厮是特意选出来的,聪明伶俐,专门接待富贵客人。接了赏赐,算他们的收入,并不会与酒楼分账。所以虽然工钱不高,他们的竞争却很激烈。
  银叶子是宣抚司制的,在金银铺里有卖。二十个银叶子一两,富贵人家喜欢买这种银叶子,用来赏赐。遇到酒楼门口这种情况,随手给出一个银叶子,比给出一堆铜板有气派得多。
  现在林升源的身份,随手赏出五六十文钱,并不会觉得心痛。
  喝了一会茶,李本玉还没有现身,林升源有些不快。
  今天是李本玉请客,他应该提前来的。结果让林升源在这里坐等,哪里有这个道理?林升源决定再喝两杯茶,如果李本玉还不来,今天就算了。
  还好刚喝过一杯茶,李本玉就带着张原进了阁子。见到林升源坐在那里,急忙道歉。
  林升源道:“李员外,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很忙的!在这里等了你一个多时辰,可以做多少事?念你一个外乡人来到洛阳,诸事不易,才在这里等你。换一个人,我早走了!”
  李本玉道:“员外息怒!我们两个外乡人,洛阳的规矩不清楚,在家里苦苦傻等。以为到了时间,酒楼会派人到家里唤我们,错过了时间。员外千万不要动怒,原谅则个!”
  林升源抱怨几句,李本玉和张原只是苦苦相劝,此事才算了。
  李本玉叫过来小厮,吩咐拿菜单来看。
  林升源冷眼看着,心里欲发不满。说了是请客,而且提前几天通知自己,竟然还没有点菜?有这样请客的?鼎香楼这种地方,好多食材是要泡发的,有的菜甚至要炖一天一夜,临时点菜还吃什么?
  小厮拿来一本大木板书,一页一页翻给李本玉看。每一页上面挂着木牌,写着菜名,按大小份写着价钱。
  李本玉道:“前面两页为何不看?”
  小厮道:“这些菜要提前准备,一般要提前三天预订才可以。客官现在点菜,就不能点这些名贵菜肴了。”
  李本玉听了怒道:“什么菜要提前三天准备!你定然是满嘴胡说!莫不是怕我付不起钱?”
  刚刚说完,一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林升源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自己。猛然醒悟,虽然同是西京,这里可是河南府洛阳,不是大同府。中原繁华地,岂是苦寒之地的大同府能比的?
  不再多说,让张原过来,捡名贵的菜上了一桌。
  酒自然是捡名贵的,在洛阳就是牡丹春。鼎香楼里这酒要二十贯一瓶,闻者啧舌。不过在外面店里,或者是一般的酒楼里,这酒根本没有卖的,完全就是奢侈品。
  点完菜,李本玉对林升源道:“时间仓促,也只能如此了。员外莫怪。”
  林升源黑着脸,道:“你们提前了三天请我,竟然没有想到点菜?真是不可思议!”
  李本玉道:“我们是北地过来的人,不知洛阳如此多规矩。实在怠慢了,员外宽恕则个!”
  林升源拿起茶喝了一杯,向李本玉伸手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何来洛阳做生意,可曾写好了保状?若是在洛阳没有保人,可要麻烦些。”
  李本玉从身上取出一个盒子,双手送给林升源。嘴里连道:“有的,有的!”
  林升源接盒子在手,差点没有托住。随口道:“你这盒子倒重,什么保状有这样重量?”
  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盒子。盒子一打开,不由怔在那里。
  只见里面小小一个纸卷,放在一个纯金的座子上。那座子金光灿灿,怕不是有二三十两重?
  把纸卷打开,上面写了李本玉和张原的籍贯、三代姓名、职业等等内容,唯有保人那里空着。
  手里拿着保状,林升源抬着看着李本玉,一脸疑惑。
  李本玉道:“实不相瞒,我二人从晋州千里来到洛阳营生,实在没一个熟人。今日我与员外相谈甚欢,冒昧地请员外做我的保人如何?员外请放心,我二人做布匹生意,公平买卖,绝不会给员外招惹麻烦。”
  林升源暗暗掂了掂盒子,心里思索。一般情况,给这种陌生人做保人,无非就是贪他的钱财。不过,一出手就送十两黄金,这礼不轻了。再者今日这餐酒宴,虽然李本玉不懂规矩,价钱还是不便宜的。
  想了很久,林升源轻轻一笑:“我看李员外是个实诚人,就给你做保人算了。不过,话可说在前头,你们只能老实做生意,千万不要做出不法的事情害了我。”
  李本玉道:“如何会?我们都是老实的生意人,能做出什么事情?”
  此时酒菜上来,李本玉热情地邀请林升源喝酒吃肉,保状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两人心满意足,倒也其乐融融。
  宣抚司衙门,王宵猎请李兴坐下。道:“现在下面各州县,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巡检司队伍,你的师也该到前线去了。从我们建立队伍以来,你还没有参战过。怎么样,心里有没有一些担心?”
  李兴道:“虽然没有上过前线,这些年我们可没缺席演练。打金人,怕个什么!”
  王宵猎对汪若海道:“信心还是挺足的。这样最好,也不用我们劝你了。”
  汪若海道:“宣抚说的是。李兴的师到底是后卫部队,早一点到隆德府,早一点了解情况。”
  王宵猎点了点头:“过了端午,你们就上路。过天井关直接到隆德府,与解立农会合。这一路上,你们多带一些给养,给运输物资的部队减轻一下负担。”
  李兴叉手称是。
  王宵猎又道:“到隆德府后,与解立农所部合练一个月。大约在七月中旬,与解立农一起向北出击。一路占领威胜军,一路占领榆社县。这次太原战役,就由你们开始了。”
  李兴道:“这两地是太原外围的关键之地,金人会不会死守?”
  王宵猎道:“太原金军不足两万人,如果守这两个地方,不是羊入虎口吗?”
  隆德府进攻太原,有两条路。一路由威胜军进太谷县,实际是从涅水河谷进入太谷水河谷,北上进攻太原。一路是从榆社县进入太谷县,实际是由五乡水河谷进入蒋水河谷,转向北进攻。
  乘着太原金军不足之时,先占领这两处先头阵地,为后续战争做好准备。
  李兴叉手,高声唱喏。
  汪若海道:“占领威胜军和榆社县后,只要翻过山,就是太原谷地了。这两个地方,其实对金军十分重要。如果你们进攻晚了,金军一旦有兵,必定会死守。所以最好在七月中旬出兵,金军无论如何来不及救。”
  李兴点头,一一记下。
  金军大同府的兵向太原府调动,也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金兵要等秋后马肥,才好大举南下。王宵猎选择在夏季刚刚结束的七月中旬动手,金军来不及调动。
  现在的金军,手中应该有了火炮。只要火炮使用得当,想攻城是很麻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一个时间差。不过太原战役的整体目的,是吸引金军南下以全部歼灭,其他地区并不需要提早发动。
  汪若海道:“你们占领威胜军和榆社县后,应该合兵一处,不要分散开来。合在一起,你们有四万余兵马,金军应该没有办法一下吃掉你们。如果分兵,可就不好说了。”
  李兴道:“一下吃掉我们四万多人,金军有这个实力吗?”
  汪若海道:“这是一场双方合计兵力近四十万的大战,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两万多人的一个师,在这样的战场上可不算多,一天时间就可能打光。如果被敌人抓住,附近没有援军,可就非常危险了。”
  王宵猎道:“翻过大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分两路行动,相差几天没什么奇怪的。几天的时间,在这样的战场上就很危险了。所以你们应该关成一路,免出意外。”
  李兴点点头,心里对太原战场,又高看了一眼。


第903章 一家团聚
  李兴告辞出去,王宵猎对汪若海道:“六月初一,司令部要正式成立,把其他人叫回来吧。太原之战,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可丝毫懈怠。”
  汪若海想了想,道:“宣抚,是不是我们对金军过于重视了?实际上的金军,应该没有那么强。”
  王宵猎道:“不能有这种轻敌思想。这一次,金军西路军必定会倾巢南下。粗略算来,应该有十五万以上兵力。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我们没打过,实际上金军也没有打过。到底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料。司令部指挥战役,必须能够当机立断,灵活指挥。更加重要的是,要提早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
  汪若海点头称是。
  王宵猎道:“这一战,我们的兵力与金军差不多。但我们的目标,是全歼金军,一战解决西路问题。打一个胜仗没有什么,全歼金军要求就高了。只要一部出错,被金军钻了出去,就不能够达成目标。十几万军队,想达成这样的目标是很难的。必须要考虑到所有可能,不能漏了什么。”
  汪若海道:“宣抚的意思,是提前开始?”
  王宵猎点了点头:“要提前筹划。六月组建司令部,九月司令部搬到晋州,不给金军机会。”
  汪若海道:“下官明白了。”
  太原府一战,王宵猎寄予很大希望,也就有了太多担心。
  赵构提议今年北伐,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国之战,不过分成了两路。一路是赵构能够指挥的军队,御驾亲征,为东路军。一路是王宵猎的部队,主攻太原府,为西路军。
  赵构的战略目标,是占领淮北地区,给刘豫政权以重大打击。王宵猎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太原府,阻遏金西路军继续南下。实事求是地讲,赵构的军队已经触底反弹,王宵猎连续胜利,这个战略目标不高。
  但是在王宵猎这里,战略目标改为占领大同府,全歼金军西路军。这样的目标,就很不容易了。
  定了这样的目标,王宵猎就对太原战役格外重视,极为小心。
  第二天,正是端午佳节。洛阳城里人头涌动,大人小孩都走出门来,去看赛龙舟。
  龙舟的起点是天津桥,终点会通桥,路程并不遥远。
  上午巳时,王宵猎带着宣抚司和河南府官员来到会通桥附近,观看龙舟。
  张原向李本玉告了假,一个人沿着洛河,到天津桥附近看龙舟。路上买了些樱桃,一口一个,好不惬意。
  到了天津桥附近,寻了一棵大柳树,站在树下看龙舟准备。见到一个卖冷淘的小贩,买了一碗冷淘,一边吃着一边左右张望。只见红男绿女,来来往往分外热闹。男人的头上都插着一朵茉莉花,想是到了季节,应该算是洛阳的风俗。见旁边一丛茉莉,花瓣稀少,也不知道是花被人摘了还是本就长得这样。
  张原走上前去,摘了一朵看着较大的花,戴在鬓角。走到洛河边,借着河水照了几照,甚是得意。
  转过身来,正看见岸上两个女子,打了一把油纸伞遮挡烈日。指着河里的龙舟,轻声调笑。
  张原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天旋地转,差点摔倒在洛河岸边。
  人群里悄悄接近两个女人的身边,仔仔细细观察那个年龄大的女人。过了一会,实在忍不住,一步跨到那个女人的身边。用手抓住女人的肩膀,哭着道:“姐姐,果然是你!”
  那女人被吓了一跳,转过身。一看是张原,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哭着道:“哥哥,我想你好苦!”
  玉奴被吓了一跳。看着身边的两人,心里思量两人的关系。
  看两边的行人都看向自己,玉奴急忙拉了婆婆的手,小声道:“阿婆,这人是谁?”
  婆婆道:“这自然是你的阿翁了!天可怜见,分别多年,我们终有相见的一天!”
  玉奴忙道:“既是阿翁,我们快回家去。这些人多眼杂,不要被人嚼舌根!”
  婆婆抹了抹眼泪,拉着张原的手,快步走出人群。到了人群外,问张原道:“你怎么在这里?这么多年,你音讯全无,我一个人拉扯大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一边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
  张原一副愧疚的样子,双手直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玉奴道:“阿翁阿婆今日相逢,是天大的喜事。我们还是快快回家,庆贺一番。”
  张原夫妻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随着玉奴,向家里走去。路上两人互相依偎,低声诉说着这几年的遭遇。说起那些辛苦,禁不住又掉下泪来。
  玉奴走在前边,心里却是一团乱麻。
  突然之间,出现一个阿翁,自己和萍萍也不知如何应对。再者这个婆婆,实在一言难尽。这些年来,不断地招蜂引蝶,玉奴操碎了心。丈夫回来之后会如何,玉奴根本不敢去想。
  走到半路,玉奴重重叹了一口气。
  进了自己家的巷子,正遇到甲乙庙的和尚在门外烧香。玉奴狠狠瞪了一眼,快步走过。张夫人倒是神色如常,好像不认识和尚一样,依偎着丈夫走了过去。
  看着几个人的背影,和尚满脸疑惑。那个男人是谁?张夫人为何与他那么亲密?
  进了家门,萍萍恰好在院子的里喂猫。见到姐姐回来,问道:“姐姐不是与阿婆出去看赛龙舟吗?赛完了?”
  玉奴道:“今日洛水岸边遇到了一个男人,阿婆说是我们的阿翁。一家团聚,领回家来了。”
  萍萍看见后边的张原和夫人,见两个人如此亲蜜,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2/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