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74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一切问得明白,王宵猎对汪若海说道:“金人探听情报,也太粗糙了些。即使没有今天的事情,时间长了,李本玉也很可能暴露。没人掩护,李本玉报回去的情报,怎么会正确呢?”
  汪若海道:“金人在江南就是这样的,也不必惊奇。只是朝廷不敢与金人闹翻,纵然知道了是金人细作,也不敢怎么样他们。换到我们这里,当然也只能如此。”
  王宵猎摇头。对张原道:“你先回去,就当没有事情发生。过几天,张均返回洛阳,有事我们再说。”
  张原千恩万谢。走到门口,转身又问道:“敢问宣相,我的事情不会影响我儿的仕途吧?”
  王宵猎听了笑道:“你若是为你儿子仕途着想,就真心实意为我们做事。若是还想藏着掖着,就很难说了。”
  张原点了点头,忧心忡忡地离去了。
  看着张原离去的背影,王宵猎对汪若海道:“要让此人死心塌地为我们做事,还是少不了张均。命令石州,张均飞马赶回洛阳,见一见他这个老爹。等他回来,我们再安排如何应对。”
  汪若海答应。
  端午节过后没有几天,贺絪从新安回来复命。曹玉萍为官失察,而且胡乱施政,被调往河东,降为县令。主簿和县尉调往广西,阶官各降一级。莫员外则是跋扈乡里,徒三年。
  王宵猎看过了处理结果,沉默一会,道:“曹玉萍不只是为官失察,莫员外就是他纵然的结果。不过,这种事情没有实证,也只能如此了。对了,莫员外应该有多件命案在身,怎么只徒三年?”
  贺絪道:“这个莫员外真是人才。有多件命案,只是怀疑莫员外所为,但没有实证。我们在新安县查的时候,凡是查出来的,都说是自己所为,与莫员外无关。没有查出来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判他徒三年,只是跋扈乡里,和与人吵架这种小事,连打架都没有。”
  王宵猎不由皱起眉头:“他犯这么多事,就一点把柄抓不住?”
  贺絪摇头:“一点把柄都没有。”
  一个地方土豪,当然有许多手下。但是土豪的势力再大,被官府拿住,别人也就不怕他们了。按常理来说,此时周围的人应该落井下石,怎么还会替他担责任?像莫员外这样,确实不是正常人。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城南正在建城,莫员外送到那里服徒刑吧。顺便告诉张棣,让他在新安县多呆些日子,把莫员外的故事都写出来。抓不住他的一点把柄,这算是个人才。”
  贺絪称是。
  曹玉萍处罚确实不重,降职而已。当然,由京朝官降为选人,想重新升上来就要面对选海,十分困难。但是以他的所作所为,王宵猎不重惩,已经不错了。
  其实曹玉萍代表了官员的普遍情况,想立功,操之过急。自认为才高八斗,没有兴趣扎下头去,与治下的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最少一部分官员是这样的,只是可能没有如此明显的把柄。
  有的人认为,不应该惩罚这样的官员。如果惩罚了,还有什么人愿意为你做事?应该笼络,纵然有错,也应该原谅。最多批评一下,不能使他的积极性受到挫折。
  王宵猎不这样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的奖,错的惩,没有原谅这回事情。官员只要环境不错,有的是人愿意当官。自己的意志没有被大部分官员接受的时候,就要大进大出,但是不能惩罚过重。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只是对政治的理解不同,并不奇怪。不认同这种政治观念,就退出去,让认同的人来。越来越多认同这种政治观念的人当官,才会慢慢形成理想的官场风气,形成好的政治环境。
  但是官员在普通人的印象里,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身份,社会对能力的一种证明。革除官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了不得的惩罚。官员升、降、黜、陟,王宵猎认为,应该是正常的。但在很多人印象里,显然不是。他代表了上级的态度,对自己的看法,事的原因应该很少,更多是人的原因。
  王宵猎没有办法改变人们的思想,只能一步一步的,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官场。
  看着莫员外和一众犯人被押出新安城,张棣突然有一种失落的感觉。这种感觉说不出来,就是闷闷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回到小院门口,看着韩春春的小院出神。
  自己什么身份?官员之中,算是身份最低的,一个芝麻绿豆小官。但是新安县里,韩春春仅仅是得罪了自己,便就丢了性命。自己身份低微,韩春春之流,岂不是低贱如泥土?
  韩春春当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不是好人,并不代表她就任打任杀了。
  所有人都知道,韩春春很可能是莫员外弄死的。但是接生的稳婆咬定了她是难产而死,现在死无对证,也只好如此。韩春春生前不让人待见,生后也无人为她的死鸣冤。
  张棣当然也不会。只是望见这座小院,就觉得闷闷的,心里不舒服。
  回到小院,张棣坐在院子中的大树下面,看着远远呆呆出神。
  突然听见拍门声。张棣站起身来,把门打开,就见前些日子见的拉面店主站在外面。
  张棣急忙把店主让进来,问道:“店主今日怎么得闲?”
  店主把手里的糕点交给张棣,道:“刚才看见了,莫员外和几个手下被兵丁押着,往东去了。听说洛阳城南边正在建新城,他要修城去。莫员外算是倒了,这全赖官人之力。”
  张棣连连摇头:“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芝麻小官,可扳不倒势力如此庞大的员外。”
  店主道:“外面人人都说是如此,官人何必谦虚?”
  张棣道:“不是谦虚,事实真是如此。若不是宣相重视此事,派了人来,莫员外是不会倒的。”
  店主笑道:“宣抚相公英明神武,自然是有的。可我们平头百姓,可见不着宣抚相公,日常里只能见官人。外面百姓都说,官人见莫员外跋扈乡里,心里不愤,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文章,被宣抚相公看见了。宣抚相公如何能忍这样的人?所以派了官员下来,对县里彻查。”
  张棣想了一会,点头道:“我确实写了一篇文章,也确实这文章被宣相看到了,所以才会如此。不过,我是采风官员,写那些文章本就是份内的事,有什么奇怪?”
  店主道:“你们当官的,什么规矩我们百姓不懂。因为你的文章,知县调了,主簿调了,县尉调了,这些可都是真的。更重要的是,平时在县里耀武扬威,嚣张跋扈的莫员外,被抓了。对百姓来说,这才是关乎性命的大事!”
  张棣看着满脸含笑的店主,觉得事情荒诞。但又能够感觉出来,店主面上的笑容的真诚。
  正常情况,即使上面派人来查新安县,也没有什么用处。最多就是知县施政不当,略受薄惩罢了。知县和几个官员利用莫员外,做得很到位,只是暗示而已。更关键的,他们没有收莫员外的钱。莫员外做事仔细,贺絪查过来查过去,最后也没有办法给莫员外定罪。如果是其他人来查,莫员外更加没事。
  之所以这样,主要的原因是王宵猎。贺絪等人到新安县,首先确定知县等人调走,让莫员外等人失去了靠山。他们又带了大量老吏,可以把莫员外从里到外查个清清楚楚。
  不过店主说得对,他们见不到王宵猎,功劳只能归到自己这些人身上。
  请店主喝了几杯茶,听他千恩万谢,最后才告辞离去。
  张棣坐在树荫里,只觉得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自己虽然以前没有做过官,但也知道,官场不是这样的。一个知县被贬没有什么,处罚更重的多的是。但是从来没有因为这样的原因被贬,让人觉得像做梦一样。
  想起贺絪离开新安县的时候,说王宵猎要求把新安的事情写成案例,发给诸官员。张棣就明白,在王宵猎手下当官,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新安的事情,给官员定了不一样的标准。
  王宵猎不怕没有人当官,没有官员就用吏员,吏员也没有就空着。什么时候有合格的官员,什么时候派官。派了官员之后,官员也不是当上了官就万事大吉,随时有检查。不合格就撤职,换合格的上来。如果没有合格的官员,这个职位就空着,宁可事情不做。
  这样做事,张棣也不知道对不对。只是很清楚,很多占领的地方,王宵猎并没有急着去控制。


第906章 团圆
  张均赶回洛阳,已经是五月下旬。进了城,直奔宣抚司,并没有回家。
  到了王宵猎官厅,张均急急奔进来,问王宵猎:“宣抚,我的阿爹真地回来了?有什么事情?”
  王宵猎道:“你何必这么着急?还没有回家吧?”
  张均道:“宣抚让我急马回洛阳,必然是有要紧的事情。家随时可以回,当然公事要紧。”
  王宵猎端着自己的茶杯,到一边会客的地方,对张均道:“你过来坐,有事我们要商量一下。”
  张均在对面坐下,王宵猎吩咐亲兵泡了茶。
  看着张均,王宵猎道:“有件事情,实在出乎意料,你听了不要奇怪。”
  张均听了越发着急,道:“宣抚这样说话这样遮遮掩掩,我又怎能不着急!”
  王宵猎捧着茶杯,沉默了一会,才道:“你的父亲张原,靖康年间被金人掳了北上,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在大同府得一个贵人相助,开了一间酒店。前几个月金人欲打探我军情报,选他为细作,与谷神府上一个干办叫李本玉的,来到洛阳,现在城中开了一间布店掩饰身份。”
  听了这话,张均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道:“宣抚是说,我的父亲——是细作?”
  王宵猎点了点头:“前几天他就坐在你坐的地方,亲口承认的。”
  过了好一会,张均的神情才平复下来。道:“宣抚欲要如何?我需要做什么?”
  王宵猎道:“现在是我问你,要怎么办?你父亲是细作,此事不小,必须要看你的态度!”
  张均道:“我是小将,你是主帅,当然是主帅说了算!虽然是我的父亲,但是涉及到军国大事,岂能是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一切但听军令!”
  王宵猎看着张均,过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你终究是长大了,分得清轻重缓急。不要说军令了,现在是请你父亲帮我们个忙。要让他真心实意,非要让你出头不可。”
  张均叉手:“一切但听宣抚吩咐!”
  王宵猎道:“告诉你父亲,暂时不要与你相认,留在李本玉身边。关于我军的军事部署,我们会给情报给他,让他报给金人。记住,要断了跟你家的联系,不要让金人发觉。”
  张均听了不由皱眉,道:“宣抚不知我家的事。以前阿爹在时,与母亲极是恩爱,每日里卿卿爱爱,一刻也不能分开。现在与我母亲相认有些日子了,必然日日在一起,怎么瞒得住人?”
  王宵猎笑道:“我们让父亲依然住在布店,没有住到你家去。再派人帮着遮掩,只要你父亲不说,李本玉绝对不知道。不过这种事情天长日久肯定不行,要他配合才可以。”
  张均点头:“如果这样,那当然可以。我回去告诉父母,他们应该会听我的话。”
  王宵猎道:“石州的一路兵马,在前线我就说过,要对金军进行战略欺骗。金人收集情报的工作非常粗糙,就派了李本玉和你父亲两人来,给了我们机会。通过你父亲,给金军假的情报,掩护石州军队。”
  张均道:“属下明白。”
  王宵猎道:“你回洛阳一趟不容易,快点回去看看家小吧。我这里有些宣抚司制的糕点,你带回去,算作礼物。”
  张均听了笑道:“宣抚司制的,必然是极好了,家里人必定喜欢!”
  王宵猎叫过亲兵来,给张均包了一包糕点。张均高兴地提着,出了宣抚司,回家里去。
  到了巷口,正巧遇到甲乙庙里的和尚出门来。看见张均,心里害必,忙又避到庙里。
  张均看见,骂道:“这个和尚,平日里吃百家奉献,却这么没礼貌!看见我来,早早躲着我。”
  说完,向庙里看了几眼。见那和尚避在门后,被自己看见,吓得惊慌失措,不由哈哈大笑。拽开大步,向自己家走来。到了门口,见大门紧闭,吩咐卫士前去敲门。
  玉奴打开房门,见到是张均在外面。按着胸口叫了一声阿弥陀佛,道:“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因为阿翁的事情,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实在烦死个人。”
  张均笑道:“一家团聚,分明是天大的好事,怎么还烦恼!”
  玉奴只是叹气,把张均让了进来。
  进了门,张均问道:“阿爹在哪里?”
  玉奴道:“那天宣相找了阿翁去说话,回来之后,阿翁吓得脸色发白。再不敢在家里待,当天就回布店去了。阿婆见丈夫回来了不陪她,气得寻死觅活,天天哭泣。我们两个劝不住,这些日子家里面正乱呢!”
  张均听了,忙把糕点交给玉奴,转到母亲的房间来。
  还没有到门口,张均就听到了哭泣声。急忙快走几步,到了门口,轻轻拍门。
  就听里面母亲骂道:“我养了个不孝的儿子,自己不在家养我,弄两个狐狸精来。这也不许,那也不行,过的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丈夫回来了,又住到布店里,轻易不回家!”
  张均听了,沉声道:“妈妈,是我。你来开门!”
  听见外面是儿子的声音,张均的母亲急忙从床上起身,收拾了一下衣衫,把门打开。见到张均站在外面,哇的就哭了出来,一把抱住。
  张均轻轻地抱住母亲,站在门口,脸上全是无奈之色。
  过了好一会,张均母亲才放开儿子。道:“难得你回家来,怎么还让你在门口站着!唉呀,我这脑子糊涂了!”
  说完,拉着儿子的手,一起走进屋里。
  在位子上坐下,张均母亲手扶住张均的脸,道:“听说这几个月你都在前线。快给我看看,瘦了没有?”
  张均没有动,任凭母亲左看右看,仔细端详。
  等到母亲把手放下,张均才沉声道:“让玉奴姐妹看着你,是我吩咐的。没有办法,以前妈妈做事太过离谱,哪次我回来不是被别人指着背影笑话?听妈妈话里的意思,玉奴姐妹看得紧,是极好的。”
  母亲拍了张均的肩膀一下,骂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哪里那么不像话!”
  张均道:“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心里应该有数。以前阿爹在家里的时候,妈妈相夫教子,从来没有闲话。这几年时间,阿爹被金人抓走,妈妈犯了多少事,也不需要我多说了。”
  母亲听了,轻撩了一下头发,有些害羞。道:“现在可是不同。你还说从前的事干什么?”
  张均轻叹了一口气:“阿爹回来了,这些话怎能不说?妈妈觉得我不说,阿爹就不会知道吗?他是北来的人,现在外面没有几个熟人,才没有人跟他说。等过一段时间,周围的人熟了,怎么瞒得住?”
  母亲低下头,眼神闪躲。过了一会道:“今时不同往日了,何必嚼从前的舌根?”
  张均道:“现在阿爹回来了,但愿妈妈收一收性子,与阿爹好好生活,不要再惹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