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41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他们都是军中壮汉,饭量极大。吃肉前先吃了一碗刀削面,结果三盘肉吃完,又要了三盘。
  喝了一会酒,马扩叹道:“消灭金军三十余万,其实我军的损耗也不小。仅在太原地区,就伤亡了两万余人。如果把其他地区的伤亡都算上,不是个小数字。”
  王彦道:“一共伤亡四万余人,数字确实不小。不过与全军二十五万人相比,还算能接受。全军所有的师,战后依然保持战斗力,这算是最了不起的。”
  马扩道:“我军大多是伤兵,救治又及时,死的人不多,当然他们的师还能战。若说死的人多,这次应该就是张驰的部队了。金军十万大军,连攻了好几天,他守得再好,也死了数千人。”
  王彦道:“岂止是几千人!在石荣赶到之前,张驰已经损失了有五千人了。他一共一万五千人,死五千人,对战斗力影响可就大了。不过,金军也无力再攻,勉强守住了而已。”
  牛皋叹了口气:“张驰到底守的不是雁门关,金军从山上冲下来,攻势很猛。”
  王彦道:“雁门关岂是那么好夺的?张驰时间不多,只能守谷口了。”
  牛皋道:“而且攻张驰的那十万金军,很大一部分是金国老兵,战斗力极强。他们不是被堵在了雁门关,放到任何一个战场上都是一个大麻烦。这一战,张驰真是居功至伟。”
  王彦和马扩一起点头。
  太原一战虽然消灭了二十万金军,但真正的金军精锐却是攻张驰的十万金军。张驰挡住了这十万人,给其他的战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仅凭一万五千人完成这样的壮举,张驰确实是这一战的大功臣。
  谷神率领的金军数量众多,但里面许多是以前的阿里喜,甚至是这次战前征召的壮丁。金朝立国一二十年,现在征召的壮丁与以前不能比,作战意识很差。所以谷神在开始几战之后,一直紧守城池,不敢出来迎战。
  金军说是三十余万,真正最精锐的反而是攻雁门关的十万人。也正因为如此,得知太原和大同的联系被切断,被派去大同的救兵就是他们。


第989章 真的老了
  今天的天气不错,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就连刮了几日的寒风也停了。
  大同城里的都元帅府热闹非凡,不断有都统、钤辖进出。都是满面春风,互相打着招呼。
  官厅里,李彦仙对王宵猎道:“宣抚,不如早早开会。开会罢了让各位都统、钤辖逛一逛云中城,有熟悉的凑到一起喝两杯酒热闹一下。他们难得相聚,今天甚是难得。”
  王宵猎道:“不急,让他们先热闹完了,我们再开会嘛。所谓开会,是好的坏的都讲,讲了怕是有人会不高兴。”
  李彦仙苦笑:“这是庆功大会,宣抚就不能只讲好的?”
  王宵猎叹了口气:“现在只讲好的,就还要再一个会只讲坏的。那又何苦来哉?”
  李彦仙摇着头,无话再说。
  王宵猎对王彦道:“王书记,开会的讲稿写好了没有?写好了拿给我看。”
  王彦捧着一叠公文,送到王宵猎书案上。道:“请宣抚过目。”
  王宵猎抬头看了王彦一眼,拿起书案上的讲稿,仔细阅读起来。
  开会的讲稿体现的是司令部的意志,不但是王宵猎要看,司令部的所有人员都要看。看完提出意见,王彦再根据意见修改。最后王宵猎同意了,才能定稿。
  这是太原——云中战役真正的总结大会,除了解立农和李兴外,参战的都统和钤辖都到了。姜敏的军中,甚至连副都统制梁兴和左虞候张驰、右虞候迟玉平都参加了会议。
  曹智严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心烦。现在的都统和钤辖,都是后来提起来的,跟他们实在说不上话。可当初的老兄弟,只剩下解立农了,又没有来。在今天欢的日子里,只能在房间里枯坐。
  忽然传来打门声。曹智严懒洋洋地站起来,开了门,就见第一师的钤辖袁溉站在外面。
  袁溉看着曹智严,问道:“都统,今天大喜的日子,怎么没有出去玩?”
  曹智严没好气地道:“钤辖不是也没有出去吗?”
  袁溉感慨地道:“一个人出去瞎转,有什么意思?待要找个人做伴,又全都不熟悉。”
  曹智严道:“我们老了。你看看现在的都统和钤辖,都是后来提起来的。似我们这等老家伙,有些没意思了。”
  说着,把袁溉让进屋来,吩咐亲兵上茶。
  喝了一口茶,袁溉感叹地道:“是啊,就连我也成老家伙了。想找个人说话,想来想去,只有找你了。”
  袁溉是在襄阳时,进入王宵猎军中的。他本是颖州进士,家族为汝阴大族,建炎初,聚乡民自保,屡败金军。后来被金军打败,退入金州、房州的山谷之间。王宵猎占领襄阳时,主动加入。
  曹智严沉默不语。过了一会,才道:“若说我们不得志,也不对。当时的老兄弟,除牛皋和邵凌外,其他人混得还不如我们呢。若说混得好,看现在的都统和钤辖,更说不上了。”
  袁溉道:“这几年军队里大进大出,官员职位变更不过是寻常事。我们两个能一直晋升,算是不错了。不过宣抚还是念旧情,那些离开军队的,混得也不错。”
  曹智严道:“前两年军队扩编,去了很多老人,进了很多新军官,也是没办法的事。便如张振,他现在还在姜敏手下做统制呢。我们能够做到都统和钤辖,已经很不错了。”
  袁溉道:“姜敏不同。他虽然名义上是都统,可手下有五万多人,明显不是一个师的编制。在他手下做统制,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倒是我们两个,做到这个职位就到头了。”
  曹智严听了,默默点了点头。
  是啊,自己这两个人,若没有意外,不可能再晋升了。现在带一个师,曹智严都略感吃力,带更多的军队根本是不敢想的事情。不可能再晋升了,难免就要想后路。
  袁溉感慨地道:“第一师虽然也有五万人,但其中很多部队显然是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只是现在形势变了,还没来得及改变而已。等闲暇有时间,必然会改变的。我这个钤辖,唉——”
  第一师的都统本来是李彦仙,李彦仙不再兼任第师都统后,石荣由副都统升了上来。因为刚升上来,第一师的编制怎么调整都是能接受的。而钤辖袁溉,心里就有些别扭了。
  喝了一会茶,看看外面天色不早,曹智严道:“天色不早了,我们出去寻一家馆子,边喝边谈吧。”
  袁溉也没有其他地方去,便与曹智严一起出了门。
  曹智严离开寺庙已经多年,早已开荤。不过他不喜欢涮羊肉,嫌吃不出味道来。二人找了一家馆子,叫了一个红焖羊肉,几样菜蔬,慢慢喝起酒来。
  吃了一会,曹智严放下筷子,侧耳听了一会。道:“旁边阁子里,不知哪里的军人在那里喝酒呢。”
  袁溉道:“这几天,各地的都统和钤辖都来了。他们来,总要带些军官,此是常事。”
  曹智严点了点头:“也是。此次回云中,我也带了五个官军来。”
  都统和钤辖都是王宵猎军中的高级军官,他们出行,带五六个人是少的,十几个人都很正常。长官们都在聚会饮酒,下面的军官没有事做,当然也是有样学样。
  袁溉有些感慨地道:“想当年,我们随着宣抚出去,不也跟他们一样?乘着宣抚出去应酬,自己找一家小酒馆喝个痛快!想起当年,真是感慨万千啊!”
  曹智严点了点头,侧着耳朵,在那里倾听。
  过了一会,曹智严突然道:“有时候,真地怀念当年的日子。那时候的日子好简单,事情不用多想,忙完了当天的事,便就吃喝玩乐,浑不管明天的事。”
  其实那样的日子曹智严并没有过上几天,只是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是那样罢了。
  不是因为别的,是他真的老了。不是因为年龄老,或者是当兵的年数太长,而是与新的军官比,觉得自己老了。


第990章 谨守初心
  经过两天轻松快乐的生活,太原战役的总结大会终于召开。
  会议在都元帅府的一个偏厅举行。里面烧了几盆炭火,暖洋洋的。
  王宵猎是当仁不让的主持人,司令部的其他人员全都参加,由王彦记录。出席会议的,有除解立农和李兴之外的所有都统与钤辖,还有姜敏、张均及其下属的梁兴和左虞候张驰、右虞候迟玉平。
  进了会场,各位都统和钤辖互相打着招呼,气氛非常热烈。
  王宵猎走进会场,王彦急忙起身道:“会议正式开始了,各位安静!”
  话音刚落,下面的声音戛然而止。
  王宵猎到主席桌前坐下,把讲话稿放到一边,道:“会议开始前,我先说一下天下形势,特别是东线形势。西线大局已定,接下来的行动,大致分为三块。石荣和曹智严、翟琮三个师,共十万人,驻防蔚州和奉圣州,虎视幽州。解立农和李兴两个师,进占磁州和相州,威胁大名府。姜敏则驻防东胜州,防备西夏。接下来的日子,各师的人员要补充完整,武器妥善修缮,为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
  这样的布置大家基本已经知晓,下面默不作声。
  王宵猎道:“姜敏属下一共五万多人,防备西夏略嫌人少。接下来,要再补充两个骑兵团,达到五个骑兵团。所属两个炮兵团的火炮补充完整,然后再补充一个炮兵团,达到三个炮兵团。步兵就不补充了,现在足够用了。其他的工兵和辎重兵,根据需要酌情补充。”
  众人听了,心中一凛。姜敏所部虽然还是称为一个师,规模却远超过一个师。按其规模,快达到王宵猎以前曾想建立的军了。这一次战役姜敏虽然表现亮眼,但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在王宵猎心里,姜敏有特殊地位。
  王宵猎道:“在河东路,除上述部队外,还留董先一个师在太原及周围地区,其余部队全部撤走。当然,剩下的部队也不多了。接下来的一年我们要扩军,估计再增加四五个师。”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再增加四五个师,王宵猎的军队就达到三十多万了,真是天下可以哪里都可去的。即使朝廷的军队,现在才堪堪到二十万。王宵猎三十多万军队,要干什么?
  王宵猎敲了敲桌子,道:“开会的时候不要说话,等一会让你们说的时候再说。接下来,我介绍一下东线的情况。”
  “在东线,本来一切顺利。在西边,岳飞和张俊与刘麟、刘猊率领的伪齐军队作战,胜多负少。在东边,韩世忠占领了宿迁,开势一片大好。金军出兵之后,挞懒带兵夺回了宿迁,也不能前进一步,在淮河两岸对峙。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兀术带军队偷袭了濠州,銮驾被迫南撤,形势一发不可收拾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叹了口气。
  “张俊大军去救濠州,刘猊趁机前进,占领了寿州。岳飞在颖州苦苦支撑,面对倍于自己的刘麟军队。好在此时解立农和李兴占领了磁州和相州,威胁大名府。伪齐不得不撤军,去防守大名府。岳飞和张俊两军并进,打败了正占上风的金军。战线重回寿州、濠州、泗州、楚州,我军与金军在此对峙。”
  “现在的形势,如果没有我们的军队加入战局,我们大宋就只能与金军对峙。圣上在庐州,与诸大臣合议后,决定不回绍兴府,行在驻陛于襄阳。”
  王宵猎的话一出口,下面一片哗然。
  襄阳是王宵猎起家的地方,赵构选定这个地方作为行在,很难说没有什么想法。襄阳都被赵构占去了,王宵猎的势力心里怎么想?虽然一直不说,但是偌大一个势力,众人心里怎么没有王宵猎自立的想法?
  等大家说了一会,王宵猎才道:“五年之前,就是在襄阳,一群仁人志士聚在我的身旁,拼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现在能做行在,正是我等的骄傲。行在进驻襄阳,离洛阳近了,也好好时时听圣的教导。”
  张印起身道:“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今日宣抚拥兵二三十万,歼灭金军西路军,似此天下,正欲宣抚收拾河山。朝廷大军二十万,遇到不足十万金军,就被打得丢盔卸甲,他们拿什么驱逐金虏?若要我说,宣抚就坐了这皇帝!待到那时,襄阳就是龙兴之地,如何给朝廷!”
  王宵猎听了,静静地看着张印,很长时间不说话。最后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以后不要说了。我们都是大宋的臣子,自该勠力报效朝廷。只要朝廷还要北伐,还要恢复故土,还要给我们这些汉人夺回曾经的土地,那就还是我们的朝廷。现在看来,虽然不太顺利,官家还是要北伐的。”
  张印重重叹了一口气:“有这样的官家,我们如何肯服!”
  其他人随声附和,一起说不服。
  王宵猎道:“我们起兵时,说的是北逐鞑虏,恢复中原。现在兵强马壮了,就想着自己做皇帝,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呢?不忘初心,你们做不做得到我不管,我还是记得清楚的。”
  张印还要再说,王宵猎摆一摆手,让他闭嘴。道:“各位把心思放在怎么打败金国上,不要想着让我做皇帝这种无稽的事。莫要忘记初心,不要手中有了兵,就想些不该想的。”
  王宵猎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当然想过。但是,想过是想过,却不准备那样做。或者说,自己做不做皇帝,钥匙还是在赵构的手里。
  当初起兵时,说的是驱逐金虏,恢复河山,不能因为后来兵强马壮了,就把初心忘了。只要赵构还坚持北伐,那他就还是这天下的皇帝。如果不能北伐了,那就一切都变了。
  在襄阳时,王宵猎如果不是以驱逐金虏为旗号,而是说自己要当皇帝,还会有这么多人跟随吗?这些人跟随着自己,费了许多力气,才打出了一番天地。现在自己说要当皇帝,即使大家都同意,总还是有人心里嘀咕的。
  这种事情,还是谨守初心,以驱逐鞑虏为中心,其他都要为此让路。就看赵构,能不能记得亲属被金军俘虏北上的屈辱,能够奋起,带领大家北伐了。
  如果赵构能够北伐,王宵猎自然会听从指挥,不计较个人名利,追随赵构左右。如果赵构忘记了初心,不再以灭金为目标,王宵猎自然也会做出相应的处置。
  对于赵构,王宵猎没有个人的好恶,就看他能不能、配不配做这天下的皇帝。


第991章 烈士
  见大家议论纷纷,会明显开不下去,王宵猎只好下令休息一会。
  其实这种时候,无论王宵猎的心里怎么想,都应该严格禁止下属讨论。不然事后传到赵构的耳朵里,明显就是要造反了。不过王宵猎并不在意,自己已经有了造反的实力,不管怎么样赵构都要防的。
  到了偏房里,汪若海道:“今日张印所言,虽然有几分道理,然而却超出了臣子的本分。事后若是传出去,难免惹人闲话。以后这种事情,军中还是不许讨论了吧。”
  王宵猎道:“那是不让他们说,他们憋在心里也难受。这次讨论一番,以后就严禁了。”
  汪若海叹了口气:“若说我刚入军中时,对宣抚还有很大意见。经过了这几年,宣抚处事得当。最关键的是虽然不知道宣抚为何这样带兵,但总是打赢,也就心服口服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4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3/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