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傲气冲天的德庆侯,在刘老头面前好卑微啊。’朱暹暗暗一乐,然后想起胡相的吩咐,他就乐不起来了。
胡惟庸让他看看,能不能搜出廖永忠和刘伯温往来的书信。
要是有的话,看看上头有没有两人勾搭的猛料。
显然这两封信,顶多算德庆侯单恋,算不上勾搭……
好在胡相也料到了,告诉他这种情况下也不用慌,我们有操作。
待到手下抬着箱子出去,书房中只剩下他兄弟俩。
“没人看过这两封信吧?”朱暹低声问道。
“没有,信都是我亲手收的,他们都没看过。”朱昱小声笑道:“一群睁眼瞎,其实看了也白看。”
朱暹递个眼色,朱昱便守住门口,看着外头的动静。
然后朱暹将那两封刘基的亲笔信,丢进了炭盆里。
蓝色的火焰登时变成了橘黄,信封和信纸迅速成灰、卷曲……
朱暹却又赶紧用火钳子,将那两封烧了大半的信夹出来,使劲一抖,就把火甩灭了。
……
黄昏时分,日落紫金山。
武英殿内还未掌灯,显得有些阴暗。
因为朱元璋一下午都在这里,跟胡惟庸商量着什么,不许任何人进来。
直到曹秀带着数口大箱回来复命时,吴公公赶紧领着小火者们进来点灯。
一盏盏宫灯次第点亮,照得皇帝的面孔晦明晦暗,阴晴不定。
“上位,都在这里了。”曹秀抱拳欠身道。
“那么,微臣先告退了。”胡惟庸识机告退。
“你留下,一起看。”朱元璋却不让他走,然后对曹秀道:“先看信件。”
曹秀赶紧将那木匣呈上。
朱元璋摆摆手,吴公公带着小火者们又赶紧退下。
皇帝这才打开匣子,却一愣。“这是怎么回事?”
胡惟庸凑近了一看,只见厚厚一摞信件上,还搁着一些焦黑焦黄的纸片残骸。
“哦,这是朱暹从德庆侯书房的炭盆里找到,看着上头还有字,就一块装进去了。”曹秀禀报道。
“你在场吗?”朱元璋戴上老花镜,小心捏起一片残片,仔细端详起来。
“回皇上,微臣不在场。”曹秀额头微汗道:“皇上定下的铁律,不论何时,左右都尉都必须有一人值守宫禁,违者重处。所以微臣必须得留守宫中。”
“刘英不也在都尉府衙门么?”朱元璋把眼镜往下一拉,目光阴沉的看着曹秀。
“刘都尉在内官监的地牢里,寸步不能离开,微臣以为他无法履行值守宫禁之责。”曹秀把头低得更低了。
“死脑筋。”朱元璋无语摇头,便也没再深究。
曹秀暗暗松了口气。
他是朱元璋干娘汪大娘的儿子,当年汪大娘和刘继祖帮朱重八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所以朱老板对刘英和他,不是一般的宽容。
只是有时候,过于宽容并非好事。
朱元璋吐出口浊气,开始拼凑那些残片,还让胡惟庸也一起帮忙。
盏茶功夫,能拼的部分都拼好了。
“这是诚意伯写给他的信。”朱元璋摘下花镜。
“臣也这么认为。”胡惟庸忙道:“而且从落款看,至少是两封。”
“内容呢?”朱元璋问道。
“缺失的太多了。连看带猜,大概是诚意伯收到了他送的礼物,写信表示感谢,其余的也猜不出来了。”
“唔,差不多。”朱元璋揉了揉紧锁的眉心道:“烧掉的部分才是重点。”
“先看看别的信吧。”胡惟庸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
“也好。”朱元璋点点头,君臣二人便将匣中书信倒在御案上,一封封看起来。
这些书信大概分三种,一是与勋贵往来的,二是巢湖兄弟写给他的,三就是家书了。
这些人还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很粗鄙,而且天不怕地不怕。
信里头猛料迭出,对朱老板口出不逊之言比比皆是,把个朱老板气得骂了不知多少回娘!
第五十章 计划通
两人都是精力过人的工作狂,直接干了个通宵,把从廖永忠府上搜回来的物证,全都过了一遍。
看完了最后一份证据,朱元璋抬起头来,瞪着兔子似的两眼道:“小廖该死!”
“是。”胡惟庸用帕子擦擦眼屎,使劲睁大两眼道:“触目惊心,臣也无话可说。”
说着一指其中一口箱子道:“还有这个,看都不敢看。”
里头是一些逾制的杯盏器用、鞍辔韂镫等物,要么用了明黄色,要么有龙凤图样,总之都不是臣子可以使用的。
“抄家的亲卫说,他睡觉的大床上雕龙画凤,比咱的龙床还气派还大。”朱元璋恨恨道:“他们想要抬回来,都出不了门。”
说着啐一口道:“最多躺俩人,要那么大床干嘛?”
“哈哈……”胡惟庸干笑两声,心说陛下你生儿子是厉害,可远不如咱们下面人玩的花呀。
“就这,他还想自比韩信,想逼着咱做汉高祖?!”朱元璋狠狠啐一口道:“麻布手巾绣牡丹——他也配!”
“上位宽宏仁德,远超汉高,只可惜有些人自恃功高,视皇上的再三警告如无物,明明咎由自取,却反怪到上位头上,真是可恨可笑啊!”胡惟庸同仇敌忾道。
“唉,咱还是不想开这个头啊。”朱元璋仰靠在龙椅上,惆怅不已。
人是会变的,在不同阶段的想法截然不同。至少目前朱老板,还是想学光武、太宗那样,跟老兄弟们善始善终;再不济也要像赵大那样,至少可以体面收场。
如果可以的话,谁还不想当个好人?朱元璋连虐待过他的刘财主都原谅了,也曾是真心实意想当个仁君的。
“奈何奈何……”他此刻心中杀意澎湃,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胡惟庸便静静看着皇帝在那里纠结。
好一会儿,朱元璋停止了天人交战,把目光移回到那两封残信上。
“最后一件事,这个,你怎么想?”他指头一下下点着碎纸片,低声问道。
“回上位,微臣觉得很蹊跷。”胡惟庸似是字斟句酌道:
“其实很多信件都……问题不小。但德庆侯的家人,在得知他出事后,为何不一起烧掉,却只烧这两封呢?”
“兴许是觉得,别的不要紧,这两封才要命吧。”朱元璋睡意全消,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再度射出寒芒。
“这两封信烧得这么仓促,八成是听说要抄家,才临时烧掉的。这里头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东西呢?”胡惟庸便顺着皇帝话,小心引导道。
“还能是什么!”朱元璋冷哼一声,杀气四溢道:“除了那件事,他们俩还有什么共同语言?”
“上位说的是,刘伯温素来傲气,只跟那些文人往来,就连韩国公他都不大放在眼里,更不会搭理粗鄙的武夫了。”胡惟庸点头道:“似乎也只有那件事,能让他跟德庆侯产生联系。”
说着他又装好人道:“不过兹事体大,不能只靠猜测,要不要问问德庆侯家里人?”
“不行。”朱元璋却缓缓摇头。“没人会承认是自己干的,除非把他全家都抓起来拷问。”
“但那样影响就太大了。”胡惟庸叹气道。
“是啊。”朱元璋点点头。昨天朝会上,在京的公侯轮番给廖永忠求情,就连他姐夫李贞、保儿,还有徐达、汤和这些最坚定的保皇派,都说廖永忠酒后无状,做不得数,请上位再宽恕他一回。
自己今天查抄他家,就已经顶着巨大压力了,要是再审问廖永忠的家人,勋贵怕是要采取进一步行动了。
“问问小廖?”胡惟庸小声提议。
“没用的,他是铁打的金刚,不想说的话,打死他也不会说。”朱元璋依旧摇头。
“那就只剩最后一个人,可以问问了。”胡惟庸强作淡定道。
“你是说刘先……基?”朱元璋目光复杂的看着他。
“是,不过诚意伯卧病在床,也不好打扰。”胡惟庸忙往回拉一手。
“是啊,看来他这回真病的不轻……”朱元璋的目光愈发幽深,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洞一般。
这时,午门处响起景阳钟,上朝的时间到了。
朱元璋一边起身,一边状若随意的道:
“赶明儿,你带个太医替咱去看看他。要是合适你就问问,不合适,就等他病好了再说。”
“遵旨。”胡惟庸应一声,就像接了个稀松平常的差事,不见丝毫异样。
“皇上当心脚下。”他欠着身子,亦步亦趋跟朱元璋出了武英殿,往奉天门行去。
……
下朝之后,胡惟庸哈欠连连的对前来接自己的中书郎道:
“昨晚陪上位熬了个通宵,咱顶不住了,就不去省里了。”
“是,相爷快回家好生歇息吧。”那中书郎赶紧帮他掀开驴车的门帘。
朱元璋不喜欢轿子,认为这是腐化堕落的表现。洪武六年,他干脆直接规定,只有年老、残疾的官员和女人才能坐轿,其余人一律只能使用车马。
胡惟庸身为丞相,自然要以身作则,便用一辆简朴到寒酸的驴车代步。
坐进车厢后,他想起什么似的,探头对那中书郎道:“去趟太医院,告诉周院判,让他明天告假,就说奉上谕,跟本相去给诚意伯看病。”
“是,相爷。”中书郎轻声应下。
“去吧。”胡惟庸放下了轿帘,坐着驴车晃晃悠悠回府去了。
……
大本堂。
楚王殿下又是心不在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