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542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第九四三章 丢檑木
  话音未落,站在城头的土兵便接二连三的中箭倒地。
  吓得其余土兵赶忙纷纷蹲下身来,有胆小的甚至直接趴在了地上。
  “都起来迎敌,蠢货!”明军士兵气得大喊:“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你们不敢抬头,好掩护攻城!”
  “让敌人攻上城头,死人会多十倍百倍!”明军将士一边踢打着土兵,一边猫腰从箭垛的堞口望出去,快速寻找蒙古射手的身影,锁定一个便立即张弓还击。
  拜朱老板严格要求所赐,明军的射术都很了得。这些年轻一代的军户子弟,更是自幼习武,箭法都是童子功。一箭出去,十有八九便有一个蒙古射手毙命。
  而且有箭垛的掩护,蒙古射手很难伤害到他们,他们却可以从堞口和射孔中居高临下,从容找到正在开弓的蒙古兵,将其一一射杀。
  这种神射手互射的精彩场面,把那些水东水西的土兵都看傻了。他们终于知道自己跟职业士兵的差距有多大了,简直就像大人和孩子的区别。
  这也让他们更加信服明军将士的指令,便学着明军的动作,把身体猫在箭垛后,从堞口和射孔中观察敌情——
  只见敌军已经趁着这片刻的慌乱,将云梯搭在了堡墙上,把梯脚插在土里,从四面开始攀爬。
  守军土兵又慌了神,赶忙往下丢石头。但云梯与堡墙之间有一定角度,落石很难将其摧毁,甚至砸不中几个蚁附在上头的敌兵。
  “用叉竿!”明军士兵一边与蒙古射手互射,一边急的大喊大叫:“顺着云梯往下推!”
  守军赶忙举起长长的叉竿,探身将竿头的横刃抵在云梯上,不断的向下猛推。
  正在爬梯子的敌军,见状想要往下爬,但后面全是人,哪能动弹得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横刃加身,惨叫着滚落下去。
  上头的人滚下去时,正砸在下面土兵的身上。结果造成了连锁反应,一串敌军都跟着落下了梯子。
  这才是叉竿的正确用法,可惜慌乱之间,能正确运用叉竿的守军实在太少,大部分土兵都慑于城下的冷箭,根本不敢把身子探出去那么多。
  这场面看的沐英直摇头,这要是正规军攻防时,万箭齐发的场面,估计能直接把他们吓尿了裤子。
  他对他们的拉胯程度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没想到比他想的还要拉胯。这样的军队哪配叫军队?
  唉,捏着鼻子指挥吧。沐英只好沉声道:“丢檑木!”
  守军将士闻命大喜,这可比用叉竿安全多了,赶忙将一根根沉重的檑木抬上箭垛。
  这时候,有敌军已经快爬上城头了,正待攀住箭垛一跃而上,与守军战在一处!却见箭垛上多了一根房梁……
  那房梁上还插满密密麻麻的大刺,就像天神用的狼牙棒。
  这还咋往上爬?攻城的土兵直接给整不会了。
  转眼间,更伤脑筋的来了。几个守军重重一推,一根沉重的檑木便从箭垛上滚落下来。
  这下何止是脑筋,连脑壳、身体甚至身下的云梯直接全砸扁了……
  沉重的檑木顺着堡墙轰隆隆滚下,速度越来越快,力道也越来越猛。所有挡在它面前的人和物,全都如纸糊一般脆弱,轻易便被撞个粉碎,却完全不能阻止它的去势。
  檑木上的尖刺更是恐怖,疯狂的旋转中,化作飞旋的利刃,触之便血肉横飞,脑袋都能直接给割下来!
  看着前头的人被滚滚而来的檑木碾的血肉模糊,后头的人吓得赶忙四散躲闪,可是躲得了这根,躲不了另一根,只能潮水般往后退。
  却忘了身后就是深深的壕沟。稀里哗啦下饺子似的摔了进去……
  后来的土兵倒是发现了这一点,可是被前头的人潮推搡着,根本收不住脚,只能也无奈的掉下去。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檑木也落进了壕沟中,将里头摔断手脚的土兵碾成了肉泥。
  ……
  一波檑木丢下去,局面立刻就稳住了。
  活着的敌兵全都退到了壕沟对面,壕沟靠墙的一面,已经没有人再站着了。
  就这一波,三家土司又各损失了大几百人。
  当雄和木乃几个急的眼都红了,却没有撤退的意思。这时候要是退下来,他们就要为如此惨重的损失负责了。
  唯有取得胜利,所有责任才能一笔勾销。
  他们就像输急眼的赌徒,为了翻本,不断的投注。赌守军手中的檑木会在下一波攻势中耗尽……
  而赌注就是他们族人的生命,和全族的未来。
  然而从下午赌到天黑,守军的檑木却依然源源不断。这种情况下,有些已经攻上城头的土兵,孤立无援,也被明军带着水东水西的土兵逐一围歼……丝毫不给他们翻本的希望。
  “他妈的,老丢檑木算什么本事!”恼羞成怒的当雄,朝着城头嘶吼道:“水东水西的听着,有本事别再丢檑木,像个男人一样,跟咱们堂堂正正战一场!”
  城头上根本没人搭理他,只有一根接一根的檑木被丢下来,将数不清是第几波的敌军碾碎。
  “水东水西打仗,这么狡猾的吗?”木乃黑着脸问牛乞。
  “从来没有。”牛乞很肯定的摇头道:“大家都是罗甸国的后裔,招都是一样的。这肯定是明军教给他们的,我看城头上有好些明军呢。”
  “怎么办,还要继续填人吗?”木乃终于心慌了。
  “填也没用了。”就连普定部的牛乞都不得不承认。“檑木的威力太大了,我们除了等他们丢完,根本破不了招。”
  “现在只能看蒙古人那边了,他们要是也没办法,咱们就得早作打算了。”木乃低声道:“不能让族里的男丁都死在这里。”
  “嗯。”当雄点点头,又沉声道:“不过咬柱那边没分出胜负之前,我们还不能停,不然他一定会把失败的责任推到我们头上的。”
  “是。”另外两人也悚然点头,比起明军和水东水西,他们更怕咬柱。
  毕竟前者很大概率会留他们性命,后者却一定会要了他们的命。


第九四四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于是三家又鼓足余勇,继续挑灯夜战。
  而且他们惊喜的发现,黑夜能让城头明军的‘丢檑木’有失水准,明显有更多的土兵可以爬上城头,与守军战在一处了。
  “快,加大力度,一鼓作气,占领城头!”当雄几人登时就来了精神,又只想着那万贯重赏了。
  然而,他们纯属想太多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堡里足足有两万五千名守军。只是城头地方有限,所以大部分守军都充当预备队,在城下待命呢。
  所以沐英手里有充足的预备队,哪里吃紧,便派兵支援哪里。
  他在城门楼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夜晚也不影响他对战局精确的掌握,总能及时查漏补缺,始终牢牢的掌握着每一面城墙。
  而且他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北面堡墙,因为那边是正规元军的主攻方向。
  那指挥攻城的元军将领,还是有点东西的,必须得打起精神来,见招拆招才行。
  ……
  指挥攻击北墙的,正是咬柱本人,他没有像另外三面一样,上来就一窝蜂的猛攻。
  而是命令部下,在壕沟边上竖起木墙,挡住堡上丢下的标枪。随军的工匠则在木墙的掩护下,迅速挖坑打桩,搭建箭楼。
  元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占据制高点,这样就可以抵消明军的优势,反过来居高临下射击明军了。
  只要压制住为数不多的明军,水东水西的军队再多,在元军眼里也不过是土鸡瓦狗。
  虽然看不清元军在木墙后头捣鼓什么,但沐英还是一眼就看出对面将领的小九九。
  沐英的应对也很简单,就是在城头上也搭建箭楼。你想比我高,我就比你更高。我的箭楼建在城头上,你的箭楼建在城底下,我一定能比你建的更高!
  居高临下的优势,是绝对不能拱手让人的。
  元军的箭楼非常的简单,也十分巧妙,先用洛阳铲挖好四个深深的洞口,再将四根上好的毛竹插进去,箭楼的支柱就有了。
  四根毛竹的顶端还安有滑轮,元军射手便坐进预制好的吊篮中,由其他士兵用绳索吊上去。
  吊篮本身还三面都有防护,可以抵挡敌军的弓箭标枪,甚至还有个藤编的顶,可以防止敌军抛射。
  一个完美的简易箭楼就这样建成了。而且省去了工匠在高空安装,射手爬上箭楼,这两步最容易遭到攻击的步骤,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看着元军如此巧妙的避过了最危险的阶段,连射手带箭楼一步到位,安装完成,连沐英也不得不承认,这还真是他没见识过的全新版本。
  这很正常,蒙古人几乎把亚欧大陆祸祸遍了,论见多识广,没人能跟他们比。这就是他们从中亚学来的招数。
  元军射手在足有三丈高的箭楼上,开始朝着两丈高的城头射击。堡墙上的明军全都暴露在他们的攻击范围内,一下子就有些被动了。
  咬柱也不着急,命人继续修筑,沿着壕沟足足修了十个箭楼。每个箭楼都有四到五名射手,四五十名射手居高临下一起射击,把明军压制在箭垛后,没法露头。
  他这才下令开始攻城。
  但这时,明军的高台也修好了。
  明军这款高台是由楚王殿下设计的,老六借鉴了后世的集装箱堆,命人预先制作了一个个大小依次递减的大方木箱。
  安装时先放最大的,然后在依次将木箱摞上去,最小的放到最上头。这样一个可以直接攀爬上去的高台便建成了。
  老六这款虽然和元军的工艺不同,但设计思想是一样的。都是预制的部件,现场组装,以提高安装速度。
  而且箱子都是空的,以方便搬运。一面的箱板还可以装卸,方便随时填装沙袋木桩,以保证高台不会被大风吹倒,被自重压塌。
  明军射手爬上去之后,同样可以卸掉板箱顶盖,在箱子里利用箱板的防护,与敌军作战。
  说来也巧,双方高度居然差不多……
  这下只顾着隔空互射,再也顾不上其他了。
  对咬柱来说,这就达到目的了,他这才下令士兵攻城。
  而且他还有其他招数——他又用毛竹和木桩做了简易的投石机,简单说就是以木桩为支点,以毛竹为杠杆。
  在毛竹一梢安装上绳索,用绳索拴住兜网似的弹袋,弹袋中可以装上碎石,也可以装上点着的火油弹、最后由数名体重较大的士兵,用全身力气猛地压下另一端,便可将弹药抛出。
  工艺和用料都十分简单,现做现用,而且抛射力度也很可观,打中了伤害着实不小。只是这法子太废竹子,再粗大的毛竹也经不住,几竿下来就劈成篾条了,就得再换一根。
  当然也没什么准头可言,跟三哥的导弹一样,每一下弹着点都不可预测。只能打到哪算哪。
  不过打得多了,还是有收获的。十发总有一发可以落在城头上,碎石飞溅,让人躲无可躲。同样能对守军造成杀伤。
  而且元军还向城内抛射火油弹,试图引发大火。
  幸好开战前,为了取房梁,楚王已经将靠近城墙的房顶都拆掉了。又按照沐英的吩咐,将那些堆积在房前屋后的稻草、秸秆,一部分集中到堡中央堆放,另一部分用不着的,便统统扔到壕沟里去。
  那晚壕沟里点着的大火,就是烧的这些玩意儿。
  朱桢还命人给家家户户水缸备满水,再组织好灭火队伍,准备好灭火的工具,哪里起火就救哪里。总算没有让元军得逞。
  双方越打越激烈,直到天黑时元军还没有收兵的意思,明军也只好奉陪到底。
  沐英知道对面的元军将领是要搞疲劳战术。昨天和今天上午,都是三部的蛮夷土兵在作战,元军正规部队都没有出动,肯定是在养精蓄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