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750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也曾存在类似的种姓制度。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为了稳固统治,也将原本就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在法律上进行了固定。同样也分为五个等级——皇族、华族、平民、非人和秽多。这就是所谓的家格制度。
  在家格制度下,所有人的社会等级都是世袭的、固定的,禁止由下向上流动的。所以每个人的未来都早已注定,只有华族才有资格做官,平民再努力也没有用。
  第四五层阶级的非人、秽多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被压在社会最低层,受尽侮辱,生命也无保障。武士们得到一把新刀,要试验刀的利钝,可以随便去找一个“非人”杀了,也没有任何后果。
  可惜,日本的家格制度没有宗教的加持,时日也尚短,无法像印度的种姓那样根深蒂固,所以明治维新时基本被废除了。虽然社会依旧等级森严,但至少打开了阶级上升的通道,让平民百姓有了希望,上下同欲,国家自然强盛起来。
  朱桢现在想看看,要是提前个几百年把种姓制度引入日本,再加持上婆罗门教,未来日本的有识之士们,还能不能冲破这层樊笼,在这片罪恶的土地上,开出恶之花来。


第一三六五章 归来
  因为这个季节博多返回太仓,船队要顶风逆流的,差不多得航行七天时间。再加上船行长江也要逆流而上,所以朱桢一行不能在日本逗留太长时间,三天后就要启程了。
  三天时间里,除了接见杨士奇等大明官员,和长庆、少贰等日本王公外,还跟那些来日本讲学的大儒,高僧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勉励他们好好教化九州民众。
  那些大儒可不是冒牌货,譬如苏伯宗、胡翰之流,放在大明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学领袖。要不是朱老板跟儒教搞得势成水火,留在国内随时会掉脑袋,给他们多少钱都不会来这东瀛小国讲学。
  所以朱桢可以拍着胸脯对长庆和少贰说,本王真没拿你们当外人啊!
  日本王公当然非常满意,他们早就被大儒深厚的学养、优雅的风度深深折服了。韩宜可等人却也未免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跟王爷初衷背道而驰呢?
  朱桢却笃定的告诉他们,送来日本的都是旧儒,只有把这帮人都清走,这样国子大学诞生的新儒才能取代他们的地位,缔造一个更美好的大明!
  韩宜可心说王爷这是多不待见这帮儒教徒?就是不知道这里头,有多少个人恩怨。
  临行前,朱桢宴请包括长庆在内的中日文武高层,还有那些大儒高僧,一是向他们道别,二是勉励他们精诚团结,缔造一个美好的新九州。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把老十一介绍给他们。
  “再过两年,我十一弟便要就藩九州了,还请各位多多包涵。”朱桢指着朱椿,沉声道:“九州将成为他的藩国!”
  “……”因为朱桢五年前就打过预防针,说未来会有一位亲王来九州坐镇,所以包括长庆在内,没有人感到惊讶。
  至于长庆,他的角色也早就转化为神道教的教主,已经跟世俗无关了。反正他本来就是人皮图章,转变起来并不困难。
  所以他们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并向蜀王殿下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敬意。
  这也让老十一放下了悬着的心。
  宴会后,朱桢和朱椿等人登船离开了博多港。
  站在甲板上看着送别的人群,朱桢笑问朱椿道:“怎么样?”
  “没想到他们接受的还挺容易。”朱椿吐吐舌头笑道:“我还以为他们会像高丽人那样不情愿呢。”
  “我在九州下了多少功夫,在高丽下了多少功夫?”朱桢笑道:“那能一样吗?”
  “是。”朱椿感激道:“六哥已经给我铺好路了,我照着走就行。”
  “六哥当然不能坑你了。”朱桢道:“有一说一,你会是咱们这些藩王里最舒服的一个。”
  “是,兄长们都要去西南开疆拓土,弟弟们将来也要出征塞外,只有我在九州岛上坐享其成。”朱椿有些不好意思道。
  “但是你的任务比谁都重!”朱桢摇摇头,正色看着老十一道:“你可能没法相信,未来对我中国威胁最大的,就是这里!”
  “我相信。”老十一却毫不犹豫道。
  “你怎么知道的?”朱桢吃惊的看着老十一。
  “因为是六哥说的呀。”老十一理所当然道。
  “哈哈哈!”朱桢不禁放声大笑道:“你小子也学会拍马屁了。”
  “不是拍马屁。”老十一却摇头道:“跟六哥出来这么长时间,一桩桩所见所闻,都告诉我,六哥高瞻远瞩,明鉴万里!你的判断是不会有错的!”
  “还说不是拍马屁?”朱桢宠溺的揉了揉他的脑袋。
  “十一哥绝对不是拍马屁,因为我也这么认为的。”老十二也凑过来,笑嘻嘻问道:“六哥,十一哥封在九州,那我呢?”“你封北朝,跟他做个伴。”朱桢笑道。
  “好哎,可以去大杀四方了!”老十二的脑回路十分清奇,居然不惊反喜。
  “好个屁,逗你玩的。真要封在北朝,你也只能去看银山了。”朱桢笑骂一声道:“你跟着哥哥们南下,自己的地盘自己打去。”
  “那更好。”老十二依旧笑呵呵道:“反正只要别再让我,搁后方待着就行。”
  “臭小子,还怨念呢。”朱桢弹了他个脑瓜崩。
  老十二不爽的是当初六哥去漠北驰援老四的时候,让二哥三哥五哥去,却坚决不许自己跟十一去。
  “嘿嘿,大道理我都懂,就是感情上接受不了。”他揉着脑门道。
  “下次再有这种事儿,保准不甩下你,行了吧?”朱桢笑道。
  “行。”老十二伸出手掌。“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朱桢也伸出手,跟他击掌。
  腊月二十五,船队抵达了太仓浏家港。
  因为朱桢特意叮嘱过,所以太仓官民都不知道他回来的消息,自然也没有万人空巷的迎接场面。
  一来,这是为了照顾老四的面子。二来,这都啥时候了,他们也没时间墨迹了。要是三十晚上还没赶回去,可就弄巧成拙了。
  其实他们本不用这么仓促的,可天有不测风云。临近年根,忽然来了寒流,一天天的西风劲吹,这一路上全都是顶风逆流,路上一下得多出好几天去。
  在浏家港换乘沙船后,朱桢一行便桨橹并用,日夜兼程,终于在三十这天下午,好歹赶到了南京城。
  看着江畔丘陵上,映入眼帘的那道熟悉的南京城墙,哥几个竟有恍若隔世之感。
  尤其是老十一和十二,没想到头一次出门,就是整整一年半。而且从山东到北平再到塞外,最后还到海上抓了一圈,对这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离家确实太久了。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老十二一蹦三尺高,就连素来稳重的老十一,也激动的振臂欢呼起来。
  “南京,我们回来了!”
  老六老四这种就了藩的自然平静多了。对他们来说,一两年回京一次,实在是正常不过。
  “怎么样,紧张么?”朱桢走到朱棣的囚车旁。
  “有点。”朱棣点点头,不是近乡情怯,而是近爹情怯。
  “别紧张,大过年的,不打孩子。”朱桢笑着安慰他几句,然后咔嚓一声,头回给囚车上了锁。


第一三六六章 天地之间一杆秤
  江东门码头。
  太子全家,还有王润儿母子早早就翘首以待了。
  “父王!”一看到朱桢从舷梯上下来,五岁的孟煵便如一头见了红布的小牛犊子,兴奋的冲了上去。
  “哈哈,孟煵。噢,慢点……”朱桢赶紧抱住狂奔的儿子,以免他一头栽到江里。
  然后把他抱在怀里使劲亲起来。“有没有想父王啊?”
  “天天想。”朱孟煵奶声奶气道:“母妃更想,还偷偷掉泪呢。”
  “孟煵,别瞎说。”王润儿闹了个大红脸。一家人不禁大笑起来。
  “六叔!”朱雄英也快步迎上来。一年不见,皇长孙又高了一截,已经长成大人样了,不好意思像小时候那样往老六身上扑了。
  但脸上的欢喜之情一如童年。
  朱桢便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搂着侄子,上前给大哥大嫂行礼。
  “老六,你辛苦了……”太子看着朱桢粗粝的皮肤,明显瘦了三圈的身材,心疼的眼圈都红了。
  “哈哈,大哥。这话你说了几遍了。”朱桢笑着打诨道:“每次见面都是这句。”
  “不错,每次都辛苦,但这回最辛苦。”朱标使劲攥了攥朱桢的肩膀,又跟老五和十一十二好一番嘘寒问暖。
  “三哥给蓝玉当监军,跟大部队一起班师。他嫌路上闷,非拉着二哥陪他一起走。”虽然朱标已经知道了老二老三没有一起回来了,但朱桢还是禀报了一遍。
  “嗯,安排很妥当。”朱标点头道:“我也一直担心蓝玉会得意忘形,还写信特意叮嘱他,要“胜不骄”,不过还是让老三看着他更放心。”
  “是。”朱桢提醒大哥道:“他已经有些得意忘形了,只不过因为四哥的事情吃了挂落,所以还能收敛。大哥回头还是得耳提面命,不要让他害己害人。”
  “明白了。”朱标知道,老六这么说,肯定是蓝玉又闯了什么祸了。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便低声问道:“老四呢?”
  “在囚车里呢。”朱桢答道。
  “囚车呢?”
  “在船上呢。”朱桢轻声道:“等人少点再让他下来吧?”
  “唉,还是现在就下来吧。”太子叹口气,小声道:“父皇对你们走海路很生气,说你们在跟他耍心眼。这要是进了京里还不老实点儿,还不知道父皇怎么发落老四呢。”
  “今天可是过年呀。”朱桢皱眉道。
  “又不是天天过年……”太子轻叹一声道:“父皇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说着压低声音道:“放心吧,老四不会有事的。”
  “嗯,我听大哥的。”朱桢便从善如流的吩咐道:“把囚车吊下来吧。”
  于是码头的军士摇动桔槔,将囚车缓缓吊上岸来。
  第一辆囚车上,就是老四。“慢点慢点儿,小心点!”太子紧张的看着囚车在半空中微微晃动,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直到囚车稳稳落地,他才松了口气,赶紧上前去看老四。只见老四被锁在囚笼中,整个人消瘦憔悴,蓬头垢面,身上的袍子也又脏又乱,看上去凄惨极了。
  太子当场就掉下泪来,攥着老四的手哽咽道:“傻小子,你还真糟践自己啊。”
  “大哥别难过,我活该受罚。”朱棣也红着眼圈道:“这一切都是我自愿的,不然军法何存?”
  “唉……”太子愈加心疼老四,忍不住给他吃颗定心丸道:“放心,父皇已经基本消气了,你态度再好点,就着大赦便过关了。”
  “嗯嗯。又让大哥劳神了。”朱棣感激不尽道:“臣弟真不知该怎么报答大哥。”
  “用不着,谁让我是你大哥呢?”太子紧紧握了他的手一下,又宽慰了平安和张玉一番。
  十一十二都看呆了,心说四哥这演技也太精湛了吧?
  明明一路上都满心不服,一肚子怨念,这一进京却立马变成了诚心忏悔的乖宝宝……真是不服不行啊。
  诸位殿下摆架回宫时,便见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全都是闻讯赶来迎驾的京城百姓。
  自从得知天兵彻底消灭北元后,京城百姓就一直盼着大军凯旋的那一天。虽然今天回来的只是几位殿下,但有老六和老四在,他们就一定要迎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7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