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在场的文臣看到倪岳竟然还要继续拱火,却是很想将这个人塞回娘胎里面,这不是又得被陛下借题发挥吗?
  只是所有人都猜错了,英国公张懋跳出来语出惊人地道:“陛下,臣请罢经筵!老夫倒想要瞧一瞧,谁敢因这种事便行夺门之举,本国公第一个斩了他!”
  说着,他将所有文官都当成了假想敌,对东边的文臣怒目而视。
  由于在木土堡之变中,张辅阵亡,张懋年仅十岁便继承了爵位,而今数十年过去了,而他被成化帝授掌中军都督府事,更是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政客。
  “不错,陛下,臣愿护陛下周全!”
  “若是不开经筵便要夺门,本侯愿披甲为陛下守得此门!”
  “本侯先祖当年随太宗杀尽南京奸佞,今愿效仿先祖替陛下诛逆臣!”
  ……
  在看到英国公跳出来表态后,抚宁侯朱永等勋贵当即心领神会,便纷纷跳出来跟文官集团唱对台戏道。
  身处于朝堂之中,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文臣的专利。
  虽然武勋在政治斗争上确实有所欠缺,不然英宗之后武勋亦不会被文官一度夺去了京军的兵权,但见得多自然亦知道怎么玩了。
  大明开国至今,得到封爵的人数不算少,虽然有像王越和石亨被削爵的勋贵,但很多勋贵的爵位都顺利地世袭下来了。
  虽然有一部分勋贵的世袭之地在南京和云贵等偏远之地,但京城的勋贵亦有三十多人,世袭的勋贵超过二十多人。
  现在京城公爵只有英国公、成国公和定国公三家。只是定国公徐永宁已经疯掉了,你并没有看错,堂堂的国公竟然疯掉了,至于成国公朱仪到南京出任南京守备,故而仅有英国公张懋坐镇北京城。
  侯爵有抚宁侯朱永等十二家世袭,伯爵有武进伯、保定伯、宁晋伯等世袭,这些勋贵都还是处在当打之年,正是热血刚方之时。
  重开经筵对文臣或许很重要,但跟他们武勋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
  现在文臣既然要做逆臣,那么他们自然是要扮演忠臣,成为皇帝最忠诚的一把刀。
  “陛下,此乃倪岳一人之言,臣等断无此念!”刘溥看到事态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掌控,当即进行表态道。
  英国公张懋并不想鸣金收兵,便是进行扣帽子道:“刘学士,我看你们文臣就是这般打算!刚刚本国公便觉得你们文臣如此逼迫陛下甚是不妥,而今你们的人露出了狐狸尾巴,以为还能收回去不成?”
  此话一出,当即得到一众武勋的附和,纷纷将尿盆子往文臣的头上扣过去。
  “英国公,休要带头在此挑事生非,我等文臣并没有此念,此次请陛下重开经筵是按祖制而行!”刘溥一眼便看穿这帮武勋的心思,便是进行反驳道。
  朱祐樘本以为夺门的帽子威力很快被会被削减下来,但看到武勋跳出来政治投机,便是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场争端。
  虽然武勋亦存在着问题,但若是能够利用好他们制衡文臣,对自己掌握这个大明王朝无疑是极大的益处。
  英国公张懋冷哼一声道:“经筵是祖制,这是英宗八岁之时所制,你们文臣的心思当真认为要瞒得了天下人不成?”
  “你休要在此胡搅蛮缠,本官不与你做无谓争辩!”刘溥深知在此事上有所理亏,当即想要结束争端地道。
  刘吉将下面的争议看到眼里,便向朱祐樘表态道:“陛下,重开经筵一事暂且不议,当务之急是处置怀恩矫诏,对扰乱朝纲之人严惩不贻!”
  在场的文官知道不能被武勋牵着鼻子走,便发挥人数优势齐声请命道:“处置怀恩矫诏,对扰乱朝纲之人严惩不贻!”
  礼部右侍郎倪岳目睹文武双方的激烈争执,再看到文臣这边一致将矛头指向怀恩,终于意识到自己亦很可能沦为弃子。
  英国公张懋看到刘吉将话题引向了怀恩,当即选择偃旗息鼓,但“意图夺门”的帽子一定是要不停地扣到文臣的头上。
  朱祐樘知道这帮文臣是打算抛弃怀恩平息争端,便对百官进行询问道:“你们可有谁见到先帝扬言要废储,亦或者你们从何处听何人提及先帝废储之事,这个事情还得先论个明白!”
  “陛下,臣并没有所见所闻!”
  “陛下,臣不仅没有所见所闻,听之必不信此等荒诞之说!”
  “陛下,臣当年倒是在坊间听闻,但已骂之,今悔当年未能撕碎其口!”
  ……
  在场的文官都是官场的老油条,现在自然不可能再惹祸上身,当即纷纷进行否认,亦有官员趁机进行表忠心道。
  事情至此,可以说是盖棺定论。虽然暂时查不清楚最初的谣言从谁人最开始散播,但怀恩矫诏已经是盖棺定论了,一个小小的太监摘掉首辅的牙牌无疑是自寻死路。
  “陛下,夺门之事虽是猜测,但不得不防石亨之流。臣于上月被革去敢字营提督一职,今请许臣重掌扬威营,定如祖辈那般忠心护佑陛下周全!”武进伯朱霖看准时机,亦是进行政治投机道。
  在周太皇太后掌控十二京营后,他被抢去了位置,而原本属于他的扬威营提督一职,故而现在想要趁机索要回来。
  兵部尚书余子俊一眼便看穿朱霖的心思,当即站出来指责道:“武进伯,今断然没有夺门之危,你休要在此危言耸听!”
  “余尚书,你是担心本伯重掌扬威营妨着你们夺门计划了吗?”武进伯朱霖看到余子俊要挡自己的路,当即便针锋相对地道。
  余子俊的脸色一沉道:“你休要血口喷人,本官从未策划夺门之事!”
  “我看你们便是怀揣如此心思,当年的夺门之变便是你们文臣策划的!”武进伯朱霖当即提及旧事道。
  余子俊的脸色更难看地道:“你休要在这此胡言乱语,当年明明便是石亨、曹吉祥和奸人徐有贞三人联手所为,与我们文臣何干?”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徐有贞是你们推出来承担恶名的,你们的心思骗不了英明神勇的陛下,你们文臣就是想要夺门!”武进伯朱霖寸步不让地指责道。
  余子俊意识到这个伯爵就是一头疯狗,当即便服软地道:“本官懒得与你做无谓争辩!”
  朱祐樘自然看穿武进伯的心思,却是对一旁的刘吉淡淡地命令道:“内阁拟旨,遣内监十二人分往十二团营督军,接管营中一切军务!”
  此言一出,群臣俱震。


第六十六章 陛下,臣没教啊!
  朱祐樘知道自己已经触碰到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只是夺取军权的事情就是得快刀砍乱麻,便进行补充道:“十二名指挥使归家闲住,营中人员一律由督军裁撤,违令者格杀毋论!”
  “陛下,请收回成命!”
  兵部尚书余子俊等官员原本就抵触朱祐樘指染十二营,而今听到后面的决定,当即纷纷进行阻拦道。
  虽然成化帝同样派遣过太监监军,只是监军和掌军是完全两码事。
  前者仅仅只是到十二营中监督,虽然亦能够指手画脚,但很应该便应付过去。只是现在派遣督军,还将指挥使撤下来,简直就是要由太监直接掌军了。
  若说成化帝是掏了掏他们的口袋,那么朱祐樘这一手简直就是触碰到他们灵魂深处。
  咳!
  刘吉倒吸了一口凉气,却是万万没有想到朱祐樘竟然要独掌军权,当即便递给英国公一个严厉的眼色。
  英国公张懋稍作犹豫,亦是带领勋贵表态道:“陛下,请收回成命!”
  这……
  张升等官员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微微一愣,刚刚一副水火不容的文臣和武勋此刻竟然迅速组成同盟。
  虽说“水无定形,人无定势”,但这个变化着实让人目瞪口呆,敢情他们原本便是一伙的啊?
  一些早已经看清实情的官员却是不以为异,这一切都是利益给闹的。
  在明初,军营确实是由武勋掌控。只是自从文官集团出了一个于谦后,加上土木堡葬送了一帮有勇有谋的勋贵,文官集团对京营的渗透便悄然开始了。
  不论是官场还是军队,底层的人最看重的是个人升迁和封妻荫子,而这些东西早已经脱离武勋的掌控。
  以英国公张懋为例,虽然年仅十岁便袭爵,但直到三十三岁才被廷推任职,担任掌中军都督府事兼管五军营。
  堂堂的国公是到三十三岁才经文臣廷推出任掌中军都督府事兼管五军营,掌中军都督府事已经沦为兵部附属衙门,而五军营早已经成为京兵嘴里的“老家”。
  试想一下,堂堂英国公的命运都由文臣掌控,底层的将领还可能跟英国公混吗?
  石亨原是宽河卫一个小小的指挥佥事,累积军功升任大同参将,伙同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跟也先部队大战于阳和口,宋瑛和朱冕阵亡,而石亨单骑逃回。
  虽然石亨被降了职,但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人生的大贵人于谦,得到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赏识。
  正是在于谦的动作下,石亨到京城掌五军大营,晋升为右都督。因守德胜门有功,被封为武清伯。
  景泰元年,于谦在建团营之时,命石亨任提督,充总兵。
  从英国公张懋和石亨的履历不难看出,前者连自己的前途都决定不了,后者抱上文臣的大腿便官路亨通。
  正是如此,朱祐樘撤掉军营的十二指挥使,简直就是在裁撤文官集团的人,亦会损害到他们近几十年所树立起的威信。
  英国公张懋为何还要站出来反对呢?
  虽然英国公本人并不在十二营中担任提督,但提督的位置历来都是交由武勋担任,所以他们武勋同样会丧失军权。
  朱祐樘自然知道会遇到文臣和武勋的阻力,便沉着脸责问道:“你们是不是要朕重用你们才做忠臣良将,朕现在想要防夺门收兵权了,你们便想要做乱臣贼子了吗?”
  “臣等不敢!”兵部尚书余子俊自然不敢接下这顶帽子,当即便是低头道。
  却是不等英国公张懋开口,抚宁侯朱永进行表态道:“陛下,臣等武勋谨遵圣命!”
  虽然他们武勋的军权同样被削减,一直以来所维持的“三足顶立”军政生态被破坏,但他们终究是世袭的勋贵。
  即便现在陛下收回兵权,但只要他们或后代能够赢得陛下的信任,那么将来他们得到的军权只多不少。
  要怪只能怪文官集团做得太狠了,以其端着破碗乞讨,还不如摔破碗跟着这位有手腕的新君一起混。
  英国公张懋的眉头微微蹙起,但最终并没有吭声。
  “陛下,臣等的意思当以后汉为鉴,请防宦官乱政,此中利弊臣在东宫之时便已向陛下言明了啊!”翰林侍读学士刘健出列,显得满脸悲切地道。
  “陛下,请以后汉宦官乱政为鉴,收回成命!”徐溥等官员看到其中的破绽,当即纷纷附和地道。
  朱祐樘知道此刻更加不能向文臣妥协,显得气极反笑地质问道:“外戚要防,宦官要防,兄弟要防,武将要防,但你们可不能忘了,前汉篡位者便是文臣!”
  这……我没教啊,陛下你……课后还翻书啊?
  刘健不由得傻眼了,显得难以置信地望着这个历来听话乖巧的好学生,前阵子自己提议重用王恕还点头来着呢。
  朱祐樘知道其实哪一方都不能信,只是跟这些奸狡的文臣相比,却是宁愿相信那些现在心思单纯且忠心的小太监。
  或许这些太监有的人没有军事才能,或许他们并不像表面那般的英勇,但既然宪宗都能培养出一个汪直,他还是相信会有第二个汪直出现。
  朱祐樘从来都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只是勾践能够卧薪尝胆十年,自己忍耐一个月其实还是值得的,起码可以看清很多人和事。
  他看清这个国家的治理还真的要靠自己,而不是这些人人都打着小算盘的文臣,后面站着的那帮官员亦是想着如何才能离自己更近罢了。
  上午的风渐起,偌大的奉天门中央是身穿常服的朱祐樘。
  他的声音虽然很轻,但态度异常坚决,仅仅只有四个字随风传遍了整个奉天门广场——朕意已决。
  朕意已决?
  徐溥看着上方坐着的朱祐樘,心里暗暗地叹息一声,终于意识到自己错看了自己的学生,轻视了这位比成化帝还要有心计和手腕的帝王。
  登基之初并没有清算媚党,没有重用他们这帮东宫旧臣,甚至连军政都没有伸手,反而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更造成了他们文官集团内部的混乱。
  文官集团其实不怕皇帝正直,亦不怕皇帝狠厉,偏偏就怕皇帝啥事都不做,搞得一帮官员根本不知该抱谁的大腿。
  最为精妙还是此次借夺门猜忌来破局,朱祐樘不仅化解了他们文臣联手逼宫开经筵,而且一举理所应当地选择独裁,更是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太监直接掌控京军。
  在没有夺门这场论战之前,朱祐樘想要让太监直接掌管十二营,不说文武百官不可能同样,如此重用宦官已经被科道官员的口水淹了,甚至圣旨根本发不出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