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
  在看到这个名叫绮兰姑娘的演出后,尽管没能看清芳容,但这下面的老色胚当即纷纷进行出价地道。
  一个本地的员外看到那些人的反应,便进行讥笑地道:“你们这帮外地来的,别在这里贻笑大方!绮兰乃我们荆楚第一美人,别说区区三千两,即便是三万两都未必买得到,据说楚王不日便要将绮兰姑娘迎进楚王府了!”
  荆楚第一美人?
  刚刚叫价的富商们听到绮兰竟然有如此响亮的名头,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便是面面相觑起来。
  这荆楚历来出绝世美人,而今敢冠以如此的名头,对方的相貌定然不俗。今配着这一手大师级的琴技,若是将人送到扬州那边,必定又是花魁级的人物。
  这里的掌柜自然亦是不傻,不管是不是已经被楚王预定,定然是要寻得高价再售出,自然不可能几千两便能将人带走。
  在这里说话间,那位荆楚第一美人绮兰已经消失在二楼,人却已经不知去向。
  “别傻看了,正事要紧!”王煜看到同伴胡军还盯着绮兰消失的方向,当即便一把拍向胡军的后脑勺道。
  胡军一个吃疼,便急忙扭头望向不远处的那张桌子,这才发现一直盯着的人已经起身离开了。
  “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一个身穿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从诗仙酒楼离开,似乎是在回味无穷的模样,正是摇头晃脑地文邹邹地念道。
  王煜和胡军尾随着那个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这个中年男子毅然是一个闲官,正慢悠悠地朝着码头的方向而去。
  王煜跟踪对方已经有几天时间,故而早已经摸清对方的习惯,便是一直远远地尾随。
  城外的码头显得很热闹,一大帮码头工人正在装卸着货物。
  王煜看着那个中年官员转身走回来的时候,正以为此次又是白忙一场,结果发现他的身旁多了一个肥胖的员外。
  这个胖员外刚刚从船上下来的模样,正是跟着中年官员不断地说着事,到了最后还将一个账本交给了中年官员。
  “咱们分头行事!”王煜看到自己等待的大鱼终于来了,当即便跟胡军分开道。
  胡军知道成败便在此一举,亦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便带着一个人悄悄地尾随那个身穿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
  此时已经临近黄昏,整座武昌城都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中。
  阿啾!
  叶富贵突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便警惕地望了望后面,只是人已经来到湖广巡按衙门前,当即带着两个手下走进了里面。
  “叶员外,咱们可不算外人,何须如此客气呢!”姜洪看到叶富贵前来,脸上亦是堆满笑容地道。
  叶富贵自然知道这其实是客套话,当即微笑着道:“这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还请巡按大人笑纳!鄙人在湖广行盐,还得依仗巡按大人照拂,若巡按大人这点薄礼都不肯收的话,那么我只好修书一封让叔父帮着说说情了!”
  “此等小事又岂可劳烦叶侍郎,如此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姜洪自然不会有意推辞,亦是顺水推舟笑纳道。
  叶富贵送礼自然是有所图谋,便微微一笑地道:“明日午时左右,盐船便到达码头,还请大人护个周全!”
  “一定!”姜洪早已经知道这其中的道道,现在行个方便则有银两进账,自然是懂得怎么做,当即满口答应下来道。
  虽然他已经升任湖广巡按,但远远没有表面这般风光。
  且不说他今后的晋升要花银子,单是每年都得往老师那里送冰儆和炭儆,若靠朝廷这点俸禄连自己一家都养不饱。
  正是如此,哪怕他想要官廉如水,亦得爬到上头才有这种资格。
  叶富贵在看到事情已经打点完毕,便起身告辞离开。
  由于湖广巡抚吴檟遇上丁忧回家守孝,而新任湖广巡抚梁璟并没有到任,所以搞定姜洪基本上已经是万事大吉。
  至于湖广左布政使李清,这其实都已经是老熟人了,且这布政使压根没剩下多少权力,给他一点好处其实是赏给他钱。
  从巡按衙门出来,叶富贵亦是懒得挨个衙门跑一趟,便让手下将礼送过去即可。
  叶富贵在武昌城有宅子,而且还从诗仙楼买了一个美人儿养在宅中,便哼着小调走在巷道中。
  虽然十月的风透着冷意,但他此刻的心却是暖的。
  只要想到明日盐船到来,那么他又能够从中稳稳地赚上一大笔,当即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商业天才。
  虽然现在日子顺风顺水,但他始终觉得这赚的还是小钱。
  原本借着他的背景,打通所有官面上的关节并不在话下,只是自己能够掌控的盐引还是太少了,最让他痛恨的还是那些边商。
  即便他的叔父是堂堂户部左侍郎,但朝廷现行的盐法是开中法,需要从东南将粮食运到边仓才能换得盐引。
  且不说他并不熟悉运输的路途和运输的成本过高,哪怕真将粮食运到了边仓,换得的盐引亦不见多么划算。
  毕竟现在想要在盐场提到盐,还得额外花上一笔钱。
  反观那些轻车熟路的边商运粮早已经有了章法,甚至他们已经在边地开辟商屯,直接将商屯产出的粮送进边仓便能拿到盐引,致使他们拿盐引的成本反倒越来越低。
  正是如此,在这种该死的开中法制度之下,自己只能想其他办法赚点小钱,真正的大头仍旧在那帮边商手里。
  从目前来看,而今最好的做法是废除这种坑爹的开中法,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大盐商。
  正当叶富贵痛恨着那些挡自己财道边商的时候,猛地撞到了一个人。
  站在巷道中央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面对摔倒在地上的叶富贵,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你是何人,竟敢挡老子的道?”叶富贵看到眼前挡道之人,当即便愤怒地质问道。
  陆松居高临下打量着这个两百斤的中年胖子,便自报家门道:“锦衣百户陆松!”
  “锦衣卫?你找上本员外做甚?给老子让开!”叶富贵终究是有背景的人,拍着屁股站起来便厉声道。
  陆松并没有让开,而是淡淡地道:“钦差大人有请!”
  “钦差大人?哪个钦差?”叶富贵的眉头蹙起,顿时犯起糊涂地道。
  陆松的嘴角微微上扬,显得狡黠地道:“自然是新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越,你莫非还没有听到安陆州人头滚滚之事?”
  “他……他不是已经绕过武昌前去扬州了吗?”叶富贵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当即惊恐地询问道。
  陆松脸上的笑意更浓,索性宣布答案地道:“若不是如此,你们怎么会露出破绽,这叫兵不厌诈!”
  其实在几天之前,王越确实故意放出了烟幕弹,选择从其他水路进入长江。
  正当武昌城所有人都认为王越绕道乘船前往扬州整顿盐政之时,结果王越却从长江来到了武昌城,见识了这武昌城最真实的一面。
  虽然这里的盐价远没有安陆州那般离谱,但这里的水系发达,哪怕从扬州过来的成本都不会太高,故而这里的盐利同样十分的可观。
  至于之所以在这里等着叶富贵,其实是在等着一桩大案子。
  叶富贵被带到一处民舍中,果真见到一身布衣的王越,在看到这个传闻中大魔头的时候,当即被吓得尿湿了裤子。
  “叶富贵,老夫已经等你几天了,你是招还是不招?”王越知道眼前这个人是关键的突破口,便是沉着脸质问道。
  叶富贵终究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却是涌起几分底气地告诫道:“钦差大人,此事关联甚大,你莫以为此事是我一介商贾能为之?”
  “事情不是已经明摆着吗?真正操持这一切的,自然是楚王!”王越似乎早已经知晓这一切,显得语出惊人地道。


第九十六章 天命楚王,硬刚尚方?
  次日中午,一支运盐船队从长江西来,经汉水口来到武昌城外码头。
  由于事先已经打过招呼,此时偌大的码头停止作业,空荡荡的码头迎接着这一支从扬州归来满载而归的盐船。
  楚王府左长史沈元祯是成化八年的进士,从踏入仕途那一刻便像是终止了般,却是一直呆在这座王府中。
  今年已经将近五旬的他,对前途早已经失去了希望,正带领着王府的属官和太监注视着正在靠岸的盐船。
  这一批盐是楚王府的生活保障,更是一船船闪着光芒的黄金。
  王府食盐最初出现在太祖前期,只是太祖朱元璋很快意识到为诸王岁供盐有损盐政,故而后期废止“例不给盐”。
  宣德年间,韩王奏讨食盐,户部训拟“祖训无给盐之例,果王国不产盐,且听遣人于他处市易”,户部的意见被宣宗采纳。
  到了正统年间,周王奏请支盐于附近水路盐场,此次终于得到英宗的允许。
  正是开了这个口子,藩王出现大量奏讨食盐的现象。
  到了成化十六年,各王府食盐成为了常例,每年给本色食盐三百引,一些人数多的王府趁机讨要一千引。
  像英宗为感念襄王在景泰年间为己说情之恩,应襄王所请,赐予其每年三百引,而后又增至一千引。
  楚王一脉是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之后,虽然跟大宗血脉离得越来越远,但经过这么多代人的繁衍,人口已经是藩宗数一数二的存在,故而成功讨要了一千引。
  足足一千引,每引四百斤,那么便是四十万斤盐,这么多盐根本不是一个小小楚王室能够消化掉的。
  其实两代楚王自然知道这一点,但盐毕竟是赏赐而来的,这不要白不要。另外,现在的盐可谓是堪比白银的硬通货,有盐压根不愁换不到银两。
  十艘盐船陆续靠近码头,随着一声令下,工人趁着天气尚好,急忙将船上的盐卸到码头旁边的粮仓中。
  正当这边挥汗如雨正在卸盐的时候,整个武昌城像是炸锅了般。
  “王越那个老匹夫不是去扬州了吗?”
  “他在武昌城做什么?这不是瞎胡闹吗?”
  “到……到码头了?这……这是真不给人活路啊!”
  ……
  所有人原本都以为钦差王越已经急匆匆赶往扬州整顿盐政,结果得知王越的钦差仪仗队突然出现在武昌城朝着码头而去,这无亚于一个惊雷突然炸响。
  最先得到消息的左布政使李清正跟从诗仙楼买回来的小妾切磋,结果得知王越出现并朝码头而去的消息,吓得整个人都萎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其他衙门,在得知王越玩了这么一手后,大家都是又气又怒,却是恨不得生吃啖了王越。
  这个官场原本是太平无事,结果新君继续宠信太监则罢,而今还放出了王越这么一头疯狗,搞得他们湖广官场又是风雨欲来。
  湖广巡按姜洪和湖广按察使杨继宗得知消息后,却不论他们此刻是多恨王越,于情于理都要前去面见钦差。
  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
  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
  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
  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
  ……
  武昌城地位最崇高的并不是巡抚或左布政使,而是世居于此的楚王,朱元璋的老六儿子朱桢一脉。
  现今的第五代楚王朱均鈋是一个十分幸运的楚王,甚至可以说是天选楚王。
  天顺六年,第四代楚王朱季埱去世,朱季埱身后只留下一个八个月大的庶子。
  英宗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朱季埱的弟弟东安王朱季塛主持楚王丧礼,并要求其用心育护侄子,等侄子成年之后再袭封王爵。
  然而天意弄人,东安王朱季塛没多久便去世,而同年那位准楚王亦去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